哲学77矛盾是难免的,要放下争执哲学77(1 / 1)

矛盾是难免的,要放下争执 错也好,对也罢,要放下无谓的争执。因为争执没有什么价值,只能是来气、来火、伤和气。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让人一时,平安一世,装装糊涂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人群当中,有人的地方自然会有矛盾、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喜欢争吵,非要争出个谁对谁错。

其实这种做法很不明智,争执是既伤和气又伤感情的做法,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不会改变他人的看法。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每次见面都会勾起不好的回忆,实在是不值得。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人际交往中切不可太认死理,装装糊涂于己于人都有好处。

有些事情是人生一辈子不会忘记的,特别是一些很不愉快的记忆。有时会执念很深,甚至会终生不忘。和他人争执造成彼此之间的怨恨,有时会长期地潜伏下来,因此报复随时随地会发生。更有甚者,有些争执会导致难以预料的悲剧,年轻人容易冲动,一言不合动起手来,非死即伤。其实仔细想想,当初与人争执的事情,绝大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是一些误会,当时如果谦让一下、忍耐一下,马上就没有事情了。

所以,为了避免引起祸端或者招致别人的怨愤,一个人处事需要小心在意。《老子》告诫我们要“报怨以德”,孔子也曾提出类似的话来教育弟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其含义均是叫人处事时心胸要豁达,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态应付一切。

《庄子》中对如何不与别人发生冲突也作了阐述。有一天,有一个人去拜访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很吃惊,于是,他大声咒骂了一通后扬长而去。翌日,又回来向老子道歉。老子淡然地说:“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想法,其实对我来讲,这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如果昨天是你骂我的话,我也不会反驳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我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

在现实生活中,当双方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对于别人的批评,除了虚心接受之外,还要练成毫不在意的功夫。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达,襟怀坦**,有涵养、有风度,不要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欢论人短长,在背后说三道四,如果听到有人这样谈论自己,完全不必理睬这种人。只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又何必在意别人说些什么呢?

生活中还有一种人,他们能够在外人面前做到这些,但是过于在乎朋友、家人的话,因此常常与他们起争执。其实这也是大可不必的,而且也是非常有害的。朋友和家人都是自己最亲的人,所谓“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争执起来,无论结果如何受伤害的都是自己。当然,受家人嫉恨的机会要小一点,然而也有可能发生悲剧。

有一对老夫妻,有一天夫妻俩因为些家里的琐事争吵了起来。老先生挺认真,说老太太这种做法是胡来。老太太也挺认真地说:“什么胡来呀,我这样做是对的。”这样两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争论了起来。结果不到十分钟,老先生胸疼,脸色苍白,满头大汗,不行了,送医院抢救,还好比较及时,把命捡回来了。老太太说:“这回我真的知道生气的危害了,往后我们俩绝对不吵架了,以后老头说什么我就听什么。”可见,家庭中的争执也要尽量避免。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种处世态度对脾气暴躁的人们很有借鉴意义。人们往往因为别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应对态度与己不同而排斥对方,或因此争执了起来。其实,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在生活各个方面处处和自己一样,或是事事如己所愿,这是极不现实的。如果能认清这个道理,人的心胸自然就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