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19割舍坏东西,也要懂割舍好东西哲学19(1 / 1)

割舍坏东西,也要懂割舍好东西

从前,有个青年背着一个特大号的包袱,找到一位禅师,诉苦道:“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为什么我爱的人不爱我?为什么我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为什么我找不到心中的目标?”

禅师没有回答,反而问他:“你的包袱真大,里面装的是什么?”

青年说:“里面装的是我跌倒时的痛苦,受伤后的哭泣以及孤寂时的烦恼……”

“好了,你跟我来。”

禅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禅师说:“你扛着船跟我一起赶路,我带你去找你心中的目标。”

“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大吃一惊:“船那么重,我扛得动吗?”

“不错,你扛不动它,”禅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对我们有用。但是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泪水、压力,对我们来说并非一无是处,它们可以使我们的生命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吧!孩子,生命不能负重太多!”

这个故事缘自佛教中“负筏而行”的典故:一个人遭遇了大洪水,他就地取材,用草木扎了一只筏子,顺利地登上了地势较高的彼岸,转危为安。他想:这个筏子真是太有用了,就这么丢了太可惜了,我不如背着它上路,以后再渡河就不用着急了……

很多人其实都在负筏而行,不同的是,古人背负的是一个草木扎成的筏子,而现代人背负的则是一艘钢铁铸就的航空母舰。这种做法非常愚蠢,这叫不懂得断爱。所谓“断爱”,就是割舍。割舍那些不好的东西,不必要的东西,也要割舍那些好的东西。

事实上,越是“好东西”,越是害人。因为好东西容易让人留恋,爱不释手,甚至“舍命不舍财”。“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过一篇《蝂传》,蝂是一种小虫子,生来喜欢背负东西。它一路前行,不论遇到什么总是抓取过来背在身上,因此没多久它就因负重过多累得走不动了。有人可怜它,替它去掉了背上的东西,可蝂总是把那些东西再次背上。加上它们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力气也不肯罢休,结果只能疲累而死。

到今天,谁也见不着蝂了,估计是累得绝了种。人类倒不至于像蝂那么傻,但人总是要“前行”“向上”的,但背着那么多东西,你能走得了多远,飞得了多高呢?“好东西”也是为人类服务的,“好东西”多了,就是负担,就是“坏东西”。

很多人都听说过“羿射九日”的传说,事实上,历史上真的有一个名叫后羿的神箭手,虽不至于能射下太阳,但至少称得上百步穿杨。但就是后羿这样的神箭手,一旦有了心理负担,也会发挥不出原来的水平。比如有一次,夏王让后羿射一个兽皮做的箭靶,并说:“射中目标就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目标就剥夺你拥有的封地。”后羿听了,顿时紧张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胸脯一起一伏,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拉开弓,连射两箭,连靶子的边儿都没挨上。夏王不解地问大臣这是何故,一个大臣解释说:“后羿平时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今天他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绪害了。大王定下的赏罚条件成了他的包袱,所以,他的表现很不正常。如果人们能够排除患得患失的情绪,把厚赏重罚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训练,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差的。”

哲学家邱斯顿说过:“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他们有着轻盈的人生态度。”好东西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们不容易得到,很容易失去。古人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代人则是睡一觉没准就到了河对岸:股市跌了,账号空了!至于人生的不如意,尤其是厄运,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增多,至少在古代没有今天这么多车祸。古人虽没有现在人生活水平高,但除了担心地里的庄稼基本上什么都不用担心,而现在人担心的事情至少可以列满一张A4纸:孩子上学、自己防老、明天的策划方案、下月的升迁、半年后的竞赛、家里的蟑螂、市场上的猪肉、中东的石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美国与俄罗斯的核武器……

人们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是有充分的道理的。但还是那句话,你不能跟生活讲道理,你只能学着看轻生活,看淡那些让你烦恼的东西。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这是《庄子》中的名句,简单说来就是当一个人达到了淡然无极的境界,他就能感受生活中的诸般美好。人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淡然无极就是对自我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