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我们说话时采用的幽默方式有以下几种。
1.夸张式的幽默
将事实进行无限制的夸张,造成一种极不协调的戏剧效果,是产生幽默的有效方法之一。
据传,有一次,马克·吐温要坐火车到一所大学讲课。因为离讲课时间已经很近了,他十分着急,可是火车却开得很慢,于是马克·吐温想出了一个发泄怨气的办法。当列车员过来查票时,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这位列车员也挺幽默,故意仔细打量,说:“真有意思,看不出您还是个孩子哩。”马克·吐温回答:“我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火车票时还是孩子,火车开得实在太慢了。”
火车开得很慢是事实,但也绝不至于慢到让一个人从小孩长成大人。这里便是将缓慢的程度进行了无限的夸张,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令人捧腹。
有时候为了摆脱无谓的纠缠,可以故意虚张声势,利用夸张的事实与现状的矛盾,而形成幽默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有一天,林肯因身体不适,不想接见前来白宫要官的人。但是,一个要官的人却赖在林肯的身边,准备坐下长谈。正好这时,林肯的医生走进房里。林肯向他伸出双手,问道:“医生,我手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东西?”医生说:“我全身都有。”林肯说:“我看它们是会传染的,对吗?”“不错,非常容易传染。”医生说。那位来客信以为真,马上站了起来,说:“好了,我现在不便多留了,林肯先生,我没有事,只是来探望你的。”
林肯与医生假戏真做,假称“斑点”非常容易传染,虚张声势,虽不动声色,却把那位要官的人吓跑了。这种夸张的幽默,让林肯摆脱了纠缠。
2.模仿式的幽默
模仿现存的词、句及语气等而创造新的语言,是幽默方式中很常见的一种。它通常借助于某种违背正常逻辑的想象和联想,把原来的语言要素用于新的语言环境中,造成幽默感。使用模仿语言时,还可以直接借用原文。
比如,一位导游带一个旅游团游黄山,他们准备在凌晨五时前往狮子峰看日出。可是刚到半山腰就听到有人声。导游来到山顶,发现狭小的山顶上“有利地形”全部被占据,于是她笑着说:“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导游借用的是一句完整的诗,但它所表现的意境却完全不同,它包含了导游对“有利地形被占据”的无奈。而游客在她幽默的感染下,也减少了一些失望。
3.曲解式的幽默
曲解式的幽默即将两个表面上毫不沾边的东西联系起来,造成一种不和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产生幽默感。即有意违反常规、常理、常识,利用语法手段,打破词语的约定俗成,临时给它以新的解释,甚至对问题进行歪曲性解释,把毫不相关的事捏在一起,从而造成因果关系的错位或逻辑矛盾,得到出人意料的结果,形成幽默感。
有意曲解还包括偷换概念。即将对方谈话中使用的概念借用过来,并赋予新的内容,也会产生幽默的效果。
偷换概念的另一种方法是“以偏概全”。对于范围过宽或比较抽象的问题,只用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说明,既有利于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又体现了幽默感。
有一次,一名新闻记者问萧伯纳:“请问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区别何在?”这是一个范围很大且很抽象的问题。如果要从理论上做出一个准确的回答,恐怕费好大劲也不一定能令对方满意。于是他说:“假如这里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到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 ‘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悲叹:‘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观主义者。”
在这里,萧伯纳巧妙地使用“以偏概全”的方法,选择了一个生动的事例,化大为小,回答得轻松自如,不仅颇有幽默感而且令人回味无穷。这与爱因斯坦用一个小伙子坐在火炉旁和坐在一名少女旁的不同感受,解释他的相对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4.双关语式的幽默
“一语双关”可谓是幽默最厉害的招式之一,而它又不只是“幽默”而已,同时还隐含了“智慧”的成分。“一语双关”的恰如其分,能活脱脱地表达出自己对人及事的看法,除了能让大家“不禁莞尔”或“哈哈大笑”以外,更是“机智人生”的呈现。
所谓双关,也就是你说出的话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这句话本身的含义;另一个是引申的含义,幽默就从这里产生。也可说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让听者不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能领会言外之意。
利用字的谐音来制造双关的效果,会显得很有幽默感。
传说古代一位大臣有一个远房亲戚,胸无点墨却热衷科举,一心想借这位大臣的关系捞个一官半职。在考场上他打开试卷,竟无法下笔,眼看要交卷了,便“灵机一动”,在试卷上写下“我乃当朝大臣的亲妻”,指望能被主考官录取。主考官批阅这份考卷时,发现他竟将“戚”错写成“妻”,不禁拈须微笑,提笔在卷上批道:“所以我不敢娶你。”
“娶”与“取”同音,主考官针对他的错字,来了个双关的“错批”,既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又极富情趣。
5.正话反说式的幽默
有一则宣传戒烟的公益广告,上面完全没提到吸烟的害处,相反却列举了吸烟的四大“好处”。一省布料:因为吸烟的人易患肺痨,导致驼背,身体萎缩,所以做衣服就不用那么多布料;二能防贼:抽烟的人常患气管炎,通宵咳嗽不止,贼以为主人未睡,便不敢行窃;三能防蚊:浓烈的烟雾熏得蚊子受不了,只得远远地避开;四能永葆青春:不等年老便能去世。
这里说的吸烟的四大好处,实际上是吸烟的害处,却很幽默,让人们从笑声中悟出其真正要说明的道理,即吸烟危害健康。
这就是所谓的正话反说,说出来的话,所表达的意思与字面意思完全相反。如字面上肯定,而意义上否定;或字面上否定,而意义上肯定。这也是产生幽默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秦朝有个很有名的幽默人物优旃。有一次,秦始皇要大肆扩建御园,养珍禽异兽,以供自己围猎享乐。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大臣们谁也不敢冒死阻止秦始皇。这时优旃挺身而出,他对秦始皇说:“好,这个主意很好,多养珍禽异兽,敌人就不敢来了,即使敌人从东方来了,下令给麋鹿让它们用角顶回去就足够了。”秦始皇听了不禁大笑,并破例收回了成命。
优旃之所以能成功地劝服秦始皇,主要是使用了幽默的力量。他的话表面上是赞同秦始皇的主意,而实际意思则是说如果按秦始皇的主意办事,国力就会空虚,敌人就会趁机进攻,而麋鹿是没有能力用角把他们顶回去的。这样的正话反说,字面上赞同了秦始皇,可以保全自己;而真正的含义,又促使秦始皇在笑声中醒悟,从而达到了说服他的目的。
6.巧妙解释式的幽默
美国总统林肯,少年在学校读书时聪慧过人。有一次老师想难住他,便问:“我想考考你。你是愿意回答一道难题,还是两道容易的题目?”
“回答一道难题。” “好吧,那么你说,蛋是怎么来的?” “鸡生的。”林肯答道。 “鸡又是哪里来的呢?” “老师,这是第二个问题了。”
老师想把林肯引入“鸡生蛋,蛋生鸡”这个纠缠不清的问题中,但林肯却以巧妙的解释避开了。
英国著名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跟比她小14岁的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温洛结婚后,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嫁给一个考古学家,她幽默地说:
“对于任何女人来说,考古学家是最好的丈夫。因为妻子越老他就越爱她。”
这一巧妙的解释,既体现了克里斯蒂的幽默感,又说明了他们夫妻关系的和谐。
上面这两则充满幽默感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巧妙的解释能产生很强的幽默感,即对原意加以巧妙的解释而产生幽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