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翻本”输得越惨(1 / 1)

1962年2月8日,美国在越南西贡设立了军事司令部,正式开始介入越南战争。随后,美伪军对南方的游击队进行了疯狂的扫**和围剿。从1962年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击队反扫**斗争进行了40多次,美军伤亡2000余人。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击队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万人口,美军遭受重创。

在这样的状况下,美军就像是红了眼的赌徒,不断增兵。到1968年,在越南的美军各兵种人数共计52.5万人。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军已经深深陷入越南战场。1968年,越南南方人民向美军发起进攻,经过一个半月的激战,歼灭美伪军15万余人,给美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导致美军士气低落,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美国在越南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招致国内外一致反对。1961年1月,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尼克松是头号战犯”的标语牌游行,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面对腹背受敌的窘境,尼克松希望美国走出越战的泥潭,但他还是有点不甘心,想通过谈判“体面撤退”。1969年5月14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把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请到白宫办公室,基辛格表示:“我必须十分坦率地说明白,如果这种无谓的痛苦继续下去,势必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决定。这样拖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

对于美国的计划,苏联的态度十分冷淡。此后,美国又进行了多方谈判,但进展很慢。1969年5月31日,侵越美军司令部宣布:自从1961年美国参加越南战争以来,美军官兵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尼克松政府上任4个多月,侵越美军平均每月死亡1000多人。截至目前,美军损失飞机5400架。

尼克松在撤军问题上的犹豫不决,终于酿成了苦果。谈判不成,尼克松只好选择撤退。1969年6月8日,尼克松在中途岛宣布:在当年8月底以前,从越南撤出美军2.5万人。这是尼克松政府从越南的第一次撤退。

尽管做出了这样的举动,但美国依然希冀着有奇迹出现。1969年11月3日,尼克松在白宫向全国发表了一篇电视演说,他提出“边战、边谈、边化(越南化)、边撤”的主张,遭到了美国群众的反对。为了回答尼克松具有挑战性的电视演说,“结束越战新东源委员会”组织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美国加快了撤军的步伐,驻越美军逐渐减少。1973年1月27日,美国经过长期谈判,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上签字,宣告了美国在越南军事行动中的失败。美军撤出后,留下了2万多名军事顾问,并保留了相当规模的海空部队用来支援110万陆军与越军作战。

越战期间,美国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药,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当然,美国自己的损失也很惨重,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给美国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有没有觉得,在越南战争这件事上,美国就像是红了眼的赌徒?赌输了钱,就想着继续赌下去,把输掉的赢回来;若是赢了,就想继续赢下去,让自己的占有欲进一步得到满足。很可惜,他们忘了“赌徒输光定理”:在“公平”的赌博中,任一个拥有有限赌本的赌徒,只要长期赌下去,必然有一天会输光。换句话说,在一次赌博中,每个赌徒都可能赢。谁输谁赢是偶然的,但长期赌下去,输光却是必然的。

这也提醒着我们:一旦发现自己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或是意识到自己很难取胜的时候,不要继续挣扎,试图去搏一个“翻本”的机会,及早撤退,把损失降到最低,才是明智的选择。在博弈之中,妥协放弃也是一个谋略,不懂进退之道的人,迟早会尝到失败的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