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对生活充满了怨气,时间久了,你是不是也在潜移默化中越来越烦恼、越来越不轻松?抱怨就像传染病,不知不觉,负面情绪就跑到了自己身上,终日沉溺于阴霾之中的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在渐渐远离。
抱怨那么多,真的有用吗?光靠抱怨就能改变这个社会吗?
没人爱听你的抱怨
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呢?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烦恼,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将“华袍”上的“虱子”一一扩大,那么无尽的烦恼将变成生活的全部,而这个世界是永远抱怨不完的,正常的生活就没法进行了。
我们发现,在生活之中,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抱怨,老师抱怨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家长抱怨孩子不体谅自己的苦心,孩子抱怨父母压根儿不理解自己,上司抱怨员工业绩不够出色,员工抱怨公司制度不合理……几乎每个人都抱怨过人生的不如意。
老人说,人生不过百,常怀千岁忧。我们人类天生是有情感的动物,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或那样的忧虑是难免的,甚至我们应该有点忧虑之心,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但是,当将一些忧虑和烦恼用放大镜扩大,变成一种永无休止的抱怨,通过口头表达出来时,意思就完全变了。
一个完全没有抱怨的人,不近人情。一个只有抱怨的人,则令人敬而远之。
负面情绪就像侵蚀心灵的慢性毒药。当我们耳濡目染,中毒越来越深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态度、言语举止、处世风格就容易被“抱怨”的毒性吞噬,甚至病入膏肓,意志也不断地被负面情绪打压,直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精神之堤被生活的洪水冲垮……最可怕的是,人世间有那么多抱怨,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抱怨是说给别人听的,大部分抱怨都是说给自己听的,或是别人说给我们听的。我们静静地坐着,听人家给我们讲那些不如意的故事、琐碎的细节,或者我们讲起自己的不满时,并不在乎别人有没有在听,倒是自己越讲越气愤,越讲越上瘾。
我们总以为这样的抱怨能够疏导情绪,但恰恰相反,我们听了很多不如意的故事,看到了很多对方方面面都有不满的人,时间久了,常年沉浸在抱怨世界里的我们面部表情会越来越刻薄,生活中的不顺也会越来越多。我们习惯了抱怨,给别人留下了非常消极负面的印象,甚至大大影响了生活乐趣。我们将在艰难的环境里变得喋喋不休,人际关系也越来糟糕。
如果我们还记得鲁迅的小说《祝福》里的祥林嫂,也许就会清楚人们对于爱抱怨的人的态度为什么那样冷漠了。祥林嫂一生坎坷,好不容易再嫁丈夫,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没想到丈夫突然得病死去,儿子也被狼叼走了。家庭变故重重打击了祥林嫂,她开始没完没了地唠叨儿子被狼叼走的故事。一开始人们眼里还有泪滴,还同情她、可怜她。可是到了后来,就没有人要听了,人们都嫌弃地皱起眉头,说:“又来了,又来了。”抱怨久了,人们不再视祥林嫂的苦难为苦难,反而轻看了她。因为人们在那样没完没了的牢骚中,只看到一个无能而绝望的女人,大家的日子还要继续啊,谁愿意在这情绪里永无止境地绝望下去呢?
没有人愿意成天跟祥林嫂在一起,同理,也没人愿意跟整天爱抱怨的人在一起。大家都牢牢地守着好不容易得来的幸福生活,生怕抱怨这个缺口一打开,自己也变成令人厌烦的祥林嫂。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被人打破。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形成风气,就不容易改过来了。就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就可能会造成溃坝。抱怨也是这样,一个人抱怨,没人制止,这个人的抱怨就会越来越多,负面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这些抱怨毫无疑问地对当事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害,也将破坏听者的心情。
抱怨的人在表达自己不满的时候往往是无意识的,他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希望通过这种表达获得自身心理的平衡,但抱怨者表达的都是生活中不美好的东西,而不是美好的东西。当不美好陈述多了,听者自然会心理疲惫。并且,抱怨虽然能使人暂时获得自身心理的平衡和别人的同情,但是自己仍然是一个无助的可怜的弱者。人生谁都有不如意,为什么只是一味地抱怨而不是行动起来去改变呢?抱怨,是将时间浪费在劣质情绪上;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只有经过冷静的思考,自己强大起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远离抱怨,才能变成生活的赢家。
有一个小山村,里面有两个农民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一起挤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火车上,天南地北的人都有。有人说:“北京繁华是没错,但是干什么都需要花钱,甚至问路也需要花钱,我觉得北京这个地方太物质了。”一个农民听了,心里非常着急、恐惧。到了北京以后,每当遇到不如意就抱怨说:“早知北京这么物质,这么商业化,就不跑出来了,还不如留在小山村呢,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而另一个农民听了之后眼睛亮了起来,心里琢磨:“问路都需要花钱?这说明北京可真是个风水宝地,到处是黄金啊!居然连带路都能挣钱!”
过了些年以后,眼睛亮起来的农民成为了资产上亿的企业家,而那个抱怨的农民却依然是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外来务工农民。
两个人,同样的背景与机会,一个具有的是积极态度,一个具有的却是消极态度。两种不同的态度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只因为,抱怨百害而无一利。在抱怨里,时间都被情绪占据消磨了,已无心寻找解决的方法,对周围的不满和戾气也越来越重。而戾气越重,困难越多,人生的路越是难以走得顺畅。这样恶性循环,导致爱抱怨的人一直处于弱者的地位。他们在短时间内能得到别人的谅解与同情,然而,时间久了,难免让人看不起。
同样的人生,同样的俗世烦扰,为什么非要去做那个让人看不起的弱者呢?我们不如将抱怨的时间拿来修炼,多看书多与外界打交道,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态度,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当生活中的一切都令自己不如意时,就静下心来,让自己从无序忙乱的状态调节成井井有条的状态,让自己从无所适从的状态调节成有始有终的状态。抱怨是一个泥潭,在生活中,灵魂不可能因为抱怨而找到出路。
正视自己,接受现实,学会感恩,学会放下,以宽容之心面对整个世界,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的上帝。吃点儿亏不算什么,受点儿伤害也是小事,现实里谁都遇到过或大或小的不如意。
远离抱怨,我们的眼睛才能更加清明,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收获更快乐的人生。
珍惜时光,努力趁年华
有一个庸庸碌碌的年轻人,感到自己的生活实在太无聊了,听说一个哲学家很厉害,就特地去拜访。
哲学家问:“你为什么来找我呢?”
年轻人说:“我忙忙碌碌,却一无所有,恳请你给我指明一个方向,使我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
哲学家微微一笑:“你真的已经一无所有了吗?你好好想想,你有那么大一笔财富难道没有发现吗?”
年轻人苦笑:“怎么可能,世界上没什么比我更废物的人了。”
哲学家说:“时间老人每天在你的‘时间银行’里存下了86400秒的时间,你还不富有吗?”
年轻人说:“那有什么用处呢?它们既不能被当作荣誉,也不能换成一顿美餐……”
哲学家严肃地打断了年轻人的话,问道:“难道你不认为它们珍贵吗?请你去问一个刚刚延误飞机的游客,一分钟值多少钱?你再去问一个死里逃生的‘幸运儿’,一秒钟值多少钱?最后,你去问一个刚刚与金牌失之交臂的运动员,一毫秒值多少钱?”
哲学家的话让年轻人惭愧地低下了头。
哲人继续说:“只要你明白了时间的珍贵,去发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你脚下的路便会慢慢明朗起来。”
是的,我们每天都拥有86400秒的时间可以支配。如果不珍惜,这86400秒就如同一阵风,吹过就只剩空白。如果懂得珍惜,每一秒的时间都能给生活涂上一抹鲜艳的色彩,那么人生答卷自然就会越来越绚丽。
简?爱说:“我很贫穷,低微,不美丽,可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当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这世界上每个人最公平的归宿——坟墓,无非也象征着流淌的时间。
最为值得珍惜的,最容易消失的,还是那流淌的时间。
时间看似握在我们手中,却残酷地过去了就不再回来。世界上有很多人可以再遇见,很多失败的实验可以重新做,没有说好的话可以再进行修补……唯独时间在不经意间过去了就回不来了。它是一条直线,只是向前,抛在后面的,是纷纷扰扰的人生,是不留意的每一个瞬间,也是我们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岁月。
在电影《重返二十岁》里,坏脾气的老奶奶沈梦君,除了前管家李大海之外,没有人喜欢她,家人都要将她送入养老院,沈梦君在伤心之际路过照相馆,想留下最后的影像,没想到这一拍竟将沈梦君的外貌变成了20岁的年轻少女,重返20岁的沈梦君,在新的时代燃烧了自己年轻时候的音乐梦想,并有了恋爱的感觉。所有年轻时为了家庭而失去的东西,她都在这时得到了。然而,最后,在孙儿面临危险需要输血时,她明明知道失血会让自己失去年轻的面貌,还是义无反顾地输入了自己的血重新回到了70岁的迟暮之年。这个电影让许多人流泪,也让许多人想起了妈妈年轻时候的美丽。时光是这样无情,我们看到的每一张刻满皱纹的面孔,都曾耀眼和美丽。
时光无时无刻不在流逝,岁月分分秒秒都在变迁,光阴无一例外要在每个人身上留下刻痕。时光也最温柔多情,能把不同的人带到同一个时空;时光又最冷漠公正,人人都要在时光面前意识到孤独的真相。
在流淌的时光面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许多人一生最大的遗憾。在寻常的日子里,没人意识到彼此陪伴的必要,在亲人悄悄老去的时候,又觉得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等,想等以后自己工作更稳定出色了、事业发展了,再去关心正在一天天老去的亲人。而现实中的我们永远有忙不完的琐碎事,永远有许多理由去忽略最重要的亲人,直到后悔的那一天来临……
对待梦想,我们很多人的态度也是这样的。总想着,等以后有时间了,条件允许了,再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再去做我们内心最渴望做的事情。而真实的情况往往是,时间把人变得越来越疲惫,曾经的**渐渐熄灭,最后甚至想不起来,自己曾经最渴望去看的那一片风景到底在哪里,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其实这是一种悲哀。匆匆忙忙几十年,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不轻松的人那么多,可大部分人把时间和感情“贡献”在了最不值得的琐事纠纷上。那些值得我们陪伴关心的人,心里最最渴望做的事情,反而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个幻想。
时间就这样一去不回头,再伟大的科学家、再先进的科技手段,也无法将流过去的时间拦截住。鲜花烂漫,万紫千红,是春的痕迹;树叶摇摆,光影斑驳,是风留下的痕迹;唯独美人脸上的皱纹,却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我们在幼年之时,语文老师就在课堂上教: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既然该懂的道理大家都心知肚明,既然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么就行动起来吧——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不要把今天的梦想带到明天再去实现,不要让今天该珍惜的人等到明天只能去惋惜。
世事风云变幻,明天还有新的人生要面对,没完没了地等待明天,人的一生总共有几个明天呢?今天,就是我们过去心心念念所期待的明天。所以,珍惜当下,勇敢行动吧!不然,所有的心愿种子,永远都无法发芽,更遑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