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护理(1 / 1)

抑郁症患者本人会感受到身心的许多痛苦,而其家属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却不易理解患者,容易导致患者雪上加霜,因此,患者家人就需要对此类疾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帮助患者度过其人生的这段低谷。

当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时,个人除无法控制自己的低落情绪之外,病情比较重时还常有不同程度的无价值感,觉得一切皆因自己不好,应该受到惩罚;认为世界上没有人喜欢他和重视他,他将无法得到别人的注意与关怀,更有严重者认为即使是他的父母、配偶或子女都不会再爱他了,甚至连家中的宠物都不再喜欢他了,此时如家庭成员对他疏忽或漠视,他将在病中再度遭受打击进而加重内心痛苦,极不利于治疗和康复,也给护理造成困难。

1、病人需要温馨及安全的休养环境

家庭中每一成员都要对病人较往日更加关怀和支持,让他感到大家在帮助他、理解他并期望他渐渐好起来,其实,这一点是家庭护理的优越之处,因为与家人在一起免去了适应住院新环境,何况绝大多数家庭是爱护每一个成员的健康的。

在环境安全方面,家庭则较医院环境差得多,因为没有防范的设备与条件,不如医护人员护理有经验,这是要引起重视的,在住院病人的护理中提到了预防自杀为护理目标,家庭护理依然要预防病人发生意外。

2、病人的治疗、护理应得以保证

暂时家居休养之病人,多处于抑郁症的急性期或是病情较重者,也有初发和复发病人,家属应按医嘱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治疗,切不可将药交与病人而不管,也不可迁就病人拒服药物,在接到住院通知时陪护可说服病人及时住院治疗,经治愈的病人,大多维持一定药量巩固疗效,对于较轻的或慢性的抑郁病人,也需在专科医院或社区门诊医生指导下适量服药,由于某种躯体疾病合并有抑郁的,则需坚持服用有关药物和适量抗抑郁药;因应用精神科或其他药物所致情绪抑郁的,应在有关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种类或剂量,如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遇到困难,应在病人专科门诊复查或所在社区的医护人员指导下妥善解决,如上门咨询或在医护人员入户服务时提出请教和帮助等。

催眠药物也是抑郁症病人常用的,家属可参照住院抑郁症病人的休息和睡眠护理及概述中的失眠与评定睡眠状况内容,注意病人劳逸结合,做好睡眠护理与妥善给药,切忌大量服用药物或长期固定一种药物,因为这样会对病人身体健康不利或产生药物依赖等不良后果。

3、帮助病人的日常生活

帮助病人适应正常的家庭、社会生活,病人的亲人不要怀疑自己所进行的开导和疏通究竟会产生多少影响,更不应不接受病人,应该认为病人有进步的能力与潜力,要较长期地、持续地帮助病人减轻症状,增进病人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使病人借社交与沟通实现其潜力的发展,得以重享充实、美满的人生。

家庭成员、亲友的体贴和支持,使病人体验到他是被家庭、社会所接受的一员,保证基本生理之所需是建立家庭、社会与病人正常关系的桥梁,要求病人不许蓬头垢面,不得绝食与轻生,或回避社交活动等,即以正常人标准要求病人,抑郁症病人达到这一标准,要通过个人努力和家属帮助来完成,家属最了解病人的习惯、个性和兴趣,也不难发现他的需要和困难,设法给予满足或解决,可防止其加重自卑、失望,正常人的生活缺不了和家人、亲友的接触与沟通,也不能没有社交活动,当抑郁时多会放弃与他人的接触,家属应为病人安排这类家庭或社会生活内容,并使之成功,病人在有效沟通中能体会人间乐趣,渐渐燃起愿意与他人相处的欲望,即通过成功的经验改善其症状,值得指出的是,一段时间内,可能病人的改变很小、很慢,但就是小小的改善,经过积累也能影响病人的情感与行为。

4、充分利用护理资源护理好病人

居家抑郁症病人的护理重心在家庭,但其护理资源不局限于家庭内的人、财、物,家属陪同病人前往专科门诊时,医生会对病人的护理内容及方法提出要求和指导;在社区门诊时也有医护人员提供咨询和帮助;入户服务的护士会检查和指点病人的家庭护理工作情况,不少专科医院举办精神卫生知识讲座,社区会进行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活动,一些社区还将开设工疗站、康复站或俱乐部、职业训练工厂等,家属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选择病人适宜参与的活动,并使其积极参加,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家属提高家庭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