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人的“微笑抑郁症”(1 / 1)

有一类抑郁症患者内心深处感到非常压抑与忧愁,表面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医学上称之为“微笑抑郁症”。

张老师在长沙市第七中学教书,24岁的女儿白雪在某房地产公司担任营销主管,日前,张老师说,女儿下班后无论和谁相处,都像是人家欠着她几百万元似的,对人不理不睬,冷淡异常,但是女儿在公司个性温柔活泼,脸上时时挂着灿烂的笑容,口碑极好,女儿在公司和在家里仿佛两个人。

据专家介绍,像白雪这样的“双面佳人”可能正是“微笑抑郁症”的患者,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人们的印象中,抑郁症总是和“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兴味索然”“思维迟钝”“行为退缩”“满面愁容”“情绪低落”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抑郁”和“微笑”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很难想象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那么,微笑就不是抑郁吗?回答是“不”或“不一定”。

抑郁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前面所述是抑郁症较为典型也较为常见的表现,但有少数抑郁症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痛苦和压抑,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临**称为“微笑性抑郁”,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微笑性抑郁常见于那些学历较高、有相当身份地位的事业有成之士,特别是高级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员。

另一种情况是有自杀企图的重症抑郁患者为了实现其自杀的目的,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痛苦体验而强作欢颜,以此逃避医务人员和亲友的注意,重症抑郁患者情绪突然“好转”、心情“豁然开朗”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应高度防范其自杀。

这些“微笑”的患者,“微笑”过后是更深刻的孤独和寂寞,他们的行为具有表演性质,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缺乏内在的一致,而难以表现其“真我”的一面,因此他们不仅活得痛苦而且活得很累,他们的亲友和医生应给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还其“真我”,释放压抑的情绪,另外要多参加文体活动、短期参观、旅游等;要多接触人、多谈天,把心境敞开,多关心外界事物,这样更利于抑郁症的康复,同时应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让他们的微笑真正地发自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