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之名
炉之名始见于《周礼》:冢宰【冢宰:《周礼》天官之长。亦作大(太)宰。居六卿之首,主管宫廷供御事务,参掌大政,总领百官及财赋之政。】之属,宫人寝中共炉炭【按此句出《周礼·天官》。原文:“宫人……凡寝中之事,扫除,执烛,共炉炭。”】。
[1]冢宰:《周礼》天官之长。亦作大(太)宰。居六卿之首,主管宫廷供御事务,参掌大政,总领百官及财赋之政。
[2]按此句出《周礼·天官》。原文:“宫人……凡寝中之事,扫除,执烛,共炉炭。”
博山香炉【博山香炉:古代的一种香炉。上有盖,下有底盘。盖上雕缕成山峦形,山上雕出人物、奇兽怪禽。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兽怪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宋·吕大临《考古图》:“博山香炉者,炉象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润气蒸香,象海之回环,故名。”】五
汉朝故事,诸王出阁【出阁:这里指皇子出就藩封。《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则赐博山香炉。
又
《武帝内传》有博山香炉,西王母遗帝者。(《事物纪原》【《事物纪原》:考证事物起源和沿革的专门性类书,十卷,宋·高承编撰。高承,开封(今属河南)人,元丰间(1078—1085)在世。】)
又
皇太子服用 则有铜博山香炉【《晋东宫旧事》原文作:“皇太子初拜,有铜博山香炉一枚。”服用:指使用物品。】。(《晋东宫旧事》【《晋东宫旧事》:晋·张敞(一作张敝)撰,晋代宫廷之事。原书十卷已佚,辑存一卷收于《说郛》中。】)
又
泰元二十二年【泰元二十二年:泰元即指太元(376—396),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太元年号共有二十一年,此处言二十二年,恐误。】皇太子纳妃王氏,有银涂博山连盘三升香炉二。【《太平御览》此句作:“泰元中,皇太子纳妃王氏,有银涂博山莲盘三斗香炉一。”】(同上)
又
炉象海中博山,下有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象海之回环。此器世多有之,形制大小不一。(《考古图》【《考古图》: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器物图录,著录当时宫廷及民间的古器。十卷(外加释文一卷)。宋·吕大临撰。成书于元祐七年(1092)。吕大临,字与叔。生年不详。京兆兰田(今陕西蓝田)人,宋代经学家、金石学家。】)
古器款式必有取义,炉盖如山,香从盖出,宛山腾岚气【岚气:山中的雾气。】,绕足盘环,以呈山海象。古人茶用香料印作龙凤团,炉作狻猊、凫鸭等形。古今去取若此之不侔也。
[3]博山香炉:古代的一种香炉。上有盖,下有底盘。盖上雕缕成山峦形,山上雕出人物、奇兽怪禽。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兽怪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宋·吕大临《考古图》:“博山香炉者,炉象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润气蒸香,象海之回环,故名。”
[4]出阁:这里指皇子出就藩封。《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
[5]《事物纪原》:考证事物起源和沿革的专门性类书,十卷,宋·高承编撰。高承,开封(今属河南)人,元丰间(1078—1085)在世。
[6]《晋东宫旧事》原文作:“皇太子初拜,有铜博山香炉一枚。”服用:指使用物品。
[7]《晋东宫旧事》:晋·张敞(一作张敝)撰,晋代宫廷之事。原书十卷已佚,辑存一卷收于《说郛》中。
[8]泰元二十二年:泰元即指太元(376—396),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太元年号共有二十一年,此处言二十二年,恐误。
[9]《太平御览》此句作:“泰元中,皇太子纳妃王氏,有银涂博山莲盘三斗香炉一。”
[10]《考古图》: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器物图录,著录当时宫廷及民间的古器。十卷(外加释文一卷)。宋·吕大临撰。成书于元祐七年(1092)。吕大临,字与叔。生年不详。京兆兰田(今陕西蓝田)人,宋代经学家、金石学家。
[11]岚气:山中的雾气。
绿玉博山炉【绿玉博山炉:此条出《清异录》,原文作:“吴越孙总监承佑富倾霸朝。用千金市得石绿一块,天质嵯峨如山,命匠治为博山香炉,峰尖上作一暗窍,出烟一则聚,而且直穗凌空,实美观视。亲朋效之,呼‘不二山’。”】
孙总监【孙总监:指吴越王钱俶王妃之兄孙承祐,《续资治通鉴》卷七:“承祐,俶妃之兄,以妃故,贵近用事,专其国政,时谓之‘孙总监’,言其无所不领辖也。”】千金市绿玉一块,嵯峨如山,命工治之,作博山炉。顶上暗出香烟,名“不二山”。
[12]绿玉博山炉:此条出《清异录》,原文作:“吴越孙总监承佑富倾霸朝。用千金市得石绿一块,天质嵯峨如山,命匠治为博山香炉,峰尖上作一暗窍,出烟一则聚,而且直穗凌空,实美观视。亲朋效之,呼‘不二山’。”
[13]孙总监:指吴越王钱俶王妃之兄孙承祐,《续资治通鉴》卷七:“承祐,俶妃之兄,以妃故,贵近用事,专其国政,时谓之‘孙总监’,言其无所不领辖也。”
九层博山炉
长安巧工丁缓【丁缓:汉代长安著名工匠。此条和下条见于《西京杂记》。《西京杂记》:“长安巧工丁缓者。为常蒲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又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制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西京杂记》)
[14]丁缓:汉代长安著名工匠。此条和下条见于《西京杂记》。《西京杂记》:“长安巧工丁缓者。为常蒲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又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汉 黄釉博山香薰
汉 博山炉
被中香炉【被中香炉:见于《西京杂记》,原文见上条注释。卧褥香炉的原理与后世熏香球相同。】
丁缓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防风【防风:《西京杂记》及无碍庵本作“房风”。盖指防风氏,上古时候的部落首领,与大禹同时代,其生活范围大概在今浙江湖州德清一带。】,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于被褥,故以为名。即今之香球【香球:古代中国香具。金属制的镂空圆球。内安一能转动的金属碗,无论球体如何转动,碗口均向上,焚香于碗中,香烟由镂空处溢出。】也。(同上)
[15]被中香炉:见于《西京杂记》,原文见上条注释。卧褥香炉的原理与后世熏香球相同。
[16]防风:《西京杂记》及无碍庵本作“房风”。盖指防风氏,上古时候的部落首领,与大禹同时代,其生活范围大概在今浙江湖州德清一带。
[17]香球:古代中国香具。金属制的镂空圆球。内安一能转动的金属碗,无论球体如何转动,碗口均向上,焚香于碗中,香烟由镂空处溢出。
熏炉【熏炉:《汉官旧仪》:“给尚书郎伯二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从直。伯送至止车门还,女侍史执香炉烧熏,从入台护衣。”。】
尚书郎入直【入直:亦作“入值 ”,谓官员入宫值班供职。】台中【台中:指尚书台。秦和两汉称尚书署,东汉称尚书台,也称中台、内台,设在宫中。】,给女侍史【侍史:此处指宫中侍女。】二人,皆选端正,指使从直,女侍史执香炉熏香以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汉官仪》)
[18]熏炉:《汉官旧仪》:“给尚书郎伯二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从直。伯送至止车门还,女侍史执香炉烧熏,从入台护衣。”。
[19]入直:亦作“入值 ”,谓官员入宫值班供职。
[20]台中:指尚书台。秦和两汉称尚书署,东汉称尚书台,也称中台、内台,设在宫中。
[21]侍史:此处指宫中侍女。
鹊尾香炉
《法苑珠林》云:香炉有柄可执者曰鹊尾炉。【此处非《法苑珠林》原文,法苑珠林只是讲了下文费崇先听经的故事。这里应该是《法苑珠林》的注疏一类的文字。】
又
宋王贤【宋王贤:《陈氏香谱》作“宋玉贤”,《三洞珠囊》作“女冠宋玉贤”,指其为女道士。】,山阴【山阴:在今浙江绍兴。见前“会稽山阴”条注释。】人也。既禀女质【既禀女质:身为女性。】,厥志弥高,年及笄【笄:指女子十五岁成年。】应,适【适:此处指女子出嫁。】女兄许氏,密具法服登车,既至夫门,时及交礼【交礼:婚礼中新人交拜的礼仪。】,更着黄巾裙【黄巾裙:女冠服饰。】,手执鹊尾香炉,不亲妇礼,宾客骇愕,夫家力不能屈,乃放还出家。梁大同【大同:梁武帝年号(535—546)。】初,隐弱溪之间。
又
吴兴费崇先【费崇先:南朝宋时人,虔信佛教。】少信佛法,每听经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王琰《冥祥记》【王琰《冥祥记》:《冥祥记》,佛教灵应故事集。王琰约生于宋孝建元年(454),卒于梁天监、普通间(502—527)。仕齐为太子舍人,仕梁为吴兴令。王琰是佛教居士,此书系感于观世音金像显验而著。】)
又
陶弘景有金鹊尾香炉。【《东坡诗集注》:“《杜(少)陵集》载:陶贞白有金鹊尾香炉。”】
[22]此处非《法苑珠林》原文,法苑珠林只是讲了下文费崇先听经的故事。这里应该是《法苑珠林》的注疏一类的文字。
[23]宋王贤:《陈氏香谱》作“宋玉贤”,《三洞珠囊》作“女冠宋玉贤”,指其为女道士。
[24]山阴:在今浙江绍兴。见前“会稽山阴”条注释。
[25]既禀女质:身为女性。
[26]笄:指女子十五岁成年。
[27]适:此处指女子出嫁。
[28]交礼:婚礼中新人交拜的礼仪。
[29]黄巾裙:女冠服饰。
[30]大同:梁武帝年号(535—546)。
[31]费崇先:南朝宋时人,虔信佛教。
[32]王琰《冥祥记》:《冥祥记》,佛教灵应故事集。王琰约生于宋孝建元年(454),卒于梁天监、普通间(502—527)。仕齐为太子舍人,仕梁为吴兴令。王琰是佛教居士,此书系感于观世音金像显验而著。
[33]《东坡诗集注》:“《杜(少)陵集》载:陶贞白有金鹊尾香炉。”
麒麟炉
晋仪礼大朝【大朝:臣见君称朝,天子大会诸侯群臣叫大朝,别于平日常朝。】会节【会节:谓行礼之节期。】,镇官阶【镇官阶:此为“镇宫阶”之误,宫阶指宫殿台阶。《唐诗鼓吹》注释下文薛逢“兽坐金床吐碧烟”:“晋礼仪大朝防,即镇宫阶以金镀九尺麒麟大炉。”】以金镀九天麒麟大炉。唐薛逢【按三本皆作“薛能”,误,此句出唐·薛逢《金城宫》诗“龙盘藻井喷红艳,兽坐金床吐碧烟”。薛逢,字陶臣,蒲州河东人。】诗云:“兽坐金床吐碧烟”是也。
[34]大朝:臣见君称朝,天子大会诸侯群臣叫大朝,别于平日常朝。
[35]会节:谓行礼之节期。
[36]镇官阶:此为“镇宫阶”之误,宫阶指宫殿台阶。《唐诗鼓吹》注释下文薛逢“兽坐金床吐碧烟”:“晋礼仪大朝防,即镇宫阶以金镀九尺麒麟大炉。”
[37]按三本皆作“薛能”,误,此句出唐·薛逢《金城宫》诗“龙盘藻井喷红艳,兽坐金床吐碧烟”。薛逢,字陶臣,蒲州河东人。
天降瑞炉
贞阳观有天降炉自天而下,高三尺,下一盘,盘内出莲花一枝,十二叶,每叶隐出十二属【十二属:指十二生肖。】。盖上有一仙人带远游冠【远游冠:古代天子以下诸王专用之冠。初为楚制,系楚庄王所戴。后秦统一中国后。采楚制为远游冠。为诸王加官时之冠服。只有皇太子及王者可作为常服。】,披紫霞衣【霞衣:轻艳如彩霞的衣服。亦指仙人或 道士之服。】,形容端美。左手支颐【颐:下巴。】,右手垂膝,坐一小石。石上有花竹、流水、松桧之状,雕刻奇古,非人所能,且多神异。南平王【南平王:概指五代十国时南平国国王高氏。】取去复归,名曰瑞炉。
[38]十二属:指十二生肖。
[39]远游冠:古代天子以下诸王专用之冠。初为楚制,系楚庄王所戴。后秦统一中国后。采楚制为远游冠。为诸王加官时之冠服。只有皇太子及王者可作为常服。
[40]霞衣:轻艳如彩霞的衣服。亦指仙人或 道士之服。
[41]颐:下巴。
[42]南平王:概指五代十国时南平国国王高氏。
金银铜香炉
御物【御物:皇帝御用的物品。】三十种,有纯金香炉一枚,下盘百副【百副:《艺文类聚》作“自副”。】。贵人【贵人:东汉之贵人和后世泛称贵人不同,指皇帝之妾,位次皇后,见前“贵人”条。】、公主有纯银香炉四枚,皇太子有纯银香炉四枚,西园贵人【西园贵人:《汉书·安帝纪》释诸园贵人:“谓宫人无子,守陵园者也。”指的是没有后代、守陵园的妃嫔。】铜香炉三十枚。(魏武《上杂物疏》【魏武《上杂物疏》:曹操所写《上杂物疏》,是东汉末年曹操上给汉献帝的,当时曹操并未称帝,“武帝”的称号是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尊的。见于《太平御览》等书。】)
[43]御物:皇帝御用的物品。
[44]百副:《艺文类聚》作“自副”。
[45]贵人:东汉之贵人和后世泛称贵人不同,指皇帝之妾,位次皇后,见前“贵人”条。
[46]西园贵人:《汉书·安帝纪》释诸园贵人:“谓宫人无子,守陵园者也。”指的是没有后代、守陵园的妃嫔。
[47]魏武《上杂物疏》:曹操所写《上杂物疏》,是东汉末年曹操上给汉献帝的,当时曹操并未称帝,“武帝”的称号是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尊的。见于《太平御览》等书。
梦天帝手执香炉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丹阳秣陵:丹阳郡秣陵县,秦始皇三十七年 (前210) 改金陵邑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江苏南京江宁区南五十里秣陵镇。西汉属丹杨郡。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 孙权自京口 (今镇江市)徙治于此,改名建业,移治今南京市。西晋太康元年 (280) 灭吴,复名秣陵;三年分淮水 (今秦淮河) 南为秣陵县,北为建邺县。东晋义熙九年(413) 移治京邑,在斗场柏社 (今南京市武定桥东南)。元熙元年 (419) 移治扬州府禁防参军署 (今南京市中华门外故报恩寺附近)。】人也。父贞孝昌令【孝昌令:孝昌县令。】,初弘景母郝氏梦天人
[48]丹阳秣陵:丹阳郡秣陵县,秦始皇三十七年 (前210) 改金陵邑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江苏南京江宁区南五十里秣陵镇。西汉属丹杨郡。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 孙权自京口 (今镇江市)徙治于此,改名建业,移治今南京市。西晋太康元年 (280) 灭吴,复名秣陵;三年分淮水 (今秦淮河) 南为秣陵县,北为建邺县。东晋义熙九年(413) 移治京邑,在斗场柏社 (今南京市武定桥东南)。元熙元年 (419) 移治扬州府禁防参军署 (今南京市中华门外故报恩寺附近)。
[49]孝昌令:孝昌县令。
香炉堕地
侯景【侯景:503—552,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先投尔朱荣,后投高欢,再投梁武帝。548年,侯景叛乱,起兵攻破梁朝都城建康,551年篡位自立。后被击溃身死。】篡位。景床东边香炉无故堕地,景呼东西南北皆谓为厢,景曰:此东厢香炉那忽【那忽:怎么,如何。汉和、四库本作“”,同那。】下地。议者以为湘东军【湘东军:指湘东王萧绎的军队(陈霸先、王僧辩麾下军队)。】下之征。(《梁书》【《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及萧梁皇朝(502—557)五十余年的史事。撰者姚思廉(557—637),本名简,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太宗时在其父姚察原稿基础上奉命撰成此书。】)
[50]侯景:503—552,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先投尔朱荣,后投高欢,再投梁武帝。548年,侯景叛乱,起兵攻破梁朝都城建康,551年篡位自立。后被击溃身死。
[51]那忽:怎么,如何。汉和、四库本作“”,同那。
[52]湘东军:指湘东王萧绎的军队(陈霸先、王僧辩麾下军队)。
[53]《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及萧梁皇朝(502—557)五十余年的史事。撰者姚思廉(557—637),本名简,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太宗时在其父姚察原稿基础上奉命撰成此书。
覆炉示兆
齐建武【建武:南朝齐明帝萧鸾的年号(494—498)。】中,明帝【明帝:萧鸾(452—498),字景栖,小名玄度,南朝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南齐的第五任皇帝,庙号高宗。为始安王萧道生之子、齐高帝萧道成之侄。】召诸王,南康王子琳【南康王子琳:齐朝南康王萧子琳,字云璋,永泰元年被杀。】侍读江泌【江泌:字士清,济阳考城人,历仕南齐南中郎行参军,国子助教,梁武帝萧 以为南康王子琳侍读。】忧念子琳,访志公【志公:宝志禅师(418—514),亦称保志,南朝齐、梁时高僧,金城(今甘肃兰州)人,俗姓朱。】道人,问其祸福。志公覆香炉灰示之曰:都尽无余。后子琳被害。(《南史》)
[54]建武:南朝齐明帝萧鸾的年号(494—498)。
[55]明帝:萧鸾(452—498),字景栖,小名玄度,南朝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南齐的第五任皇帝,庙号高宗。为始安王萧道生之子、齐高帝萧道成之侄。
[56]南康王子琳:齐朝南康王萧子琳,字云璋,永泰元年被杀。
[57]江泌:字士清,济阳考城人,历仕南齐南中郎行参军,国子助教,梁武帝萧 以为南康王子琳侍读。
[58]志公:宝志禅师(418—514),亦称保志,南朝齐、梁时高僧,金城(今甘肃兰州)人,俗姓朱。
凿镂香炉
石虎冬月为复帐【复帐:古代冬季使用的一种华丽的夹帐子。】,四角安纯金银凿镂香炉。(《邺中记》【《邺中记》:晋·陆翙撰,记录邺城(今河北临漳、河南安阳交界处)的宫殿园林的情况,主要以石虎时代的故事为主。陆翙,国子监助教,西晋东晋之交时人。】)
[59]复帐:古代冬季使用的一种华丽的夹帐子。
[60]《邺中记》:晋·陆翙撰,记录邺城(今河北临漳、河南安阳交界处)的宫殿园林的情况,主要以石虎时代的故事为主。陆翙,国子监助教,西晋东晋之交时人。
凫藻炉【凫藻炉:此条见于《琅嬛记》引《采兰杂志》。凫藻,谓凫戏于水藻。比喻欢悦。这里是说炉的外形装饰。】
冯小怜【冯小怜:冯小怜是北齐后主高纬的淑妃。高纬宠幸小怜,荒唐丧国,小怜几经转赠,后被逼死。】有足炉曰辟邪,手炉曰凫藻,冬天顷刻不离,皆以其饰得名。
[61]凫藻炉:此条见于《琅嬛记》引《采兰杂志》。凫藻,谓凫戏于水藻。比喻欢悦。这里是说炉的外形装饰。
[62]冯小怜:冯小怜是北齐后主高纬的淑妃。高纬宠幸小怜,荒唐丧国,小怜几经转赠,后被逼死。
瓦香炉
衡山芝冈【芝冈:依杨慎的说法,芝冈是衡山的别名。《杨升庵集》:“衡山,一名芝冈。”】有石室,中有仙人往来其处,有刀锯、铜铫及瓦香炉。(傅先生《南岳记》【傅先生《南岳记》:原书已佚,具体情况不详。】)
[63]芝冈:依杨慎的说法,芝冈是衡山的别名。《杨升庵集》:“衡山,一名芝冈。”
[64]傅先生《南岳记》:原书已佚,具体情况不详。
祠坐置香炉
香炉:四时祠【四时祠:祭祀春夏秋冬四时之祠,在山东琅琊(山东临沂)。《史记·封禅书》:“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坐侧皆置炉。(卢谌《祭法》【卢谌《祭法》:三本作“卢訵《祭法》”,应作“卢谌《祭法》”。祭祀礼法之书,东晋卢谌撰。卢谌(284─350),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人,东晋大臣。】)
[65]四时祠:祭祀春夏秋冬四时之祠,在山东琅琊(山东临沂)。《史记·封禅书》:“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
[66]卢谌《祭法》:三本作“卢訵《祭法》”,应作“卢谌《祭法》”。祭祀礼法之书,东晋卢谌撰。卢谌(284─350),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人,东晋大臣。
迎婚用香炉
婚迎车前用铜香炉二(徐爰《家仪》【徐爰《家仪》:徐爰所作的家庭礼仪之书。原书已佚,部分零篇存于他书之中。徐爰(394—475),本名瑗,字长玉,琅邪开阳(今江苏句容附近)人,晋末宋初时大臣。】)
[67]徐爰《家仪》:徐爰所作的家庭礼仪之书。原书已佚,部分零篇存于他书之中。徐爰(394—475),本名瑗,字长玉,琅邪开阳(今江苏句容附近)人,晋末宋初时大臣。
熏笼
太子纳妃有熏衣笼,当亦秦汉之制。(《东宫旧事》)
筮香炉
吴郡吴泰能【能:善于。】筮【筮:占卜。】。会稽卢氏失博山香炉,使泰筮之。泰曰:此物质虽为金,其象实山,有树非林,有孔非泉,闾阖【闾阖:依《艺文类聚》应作“阖闾”,指居室、住宅。】风至,时发青烟,此香炉也。语其至处,求即得之。(《集异记》【《集异记》:按,《集异记》有多种,此《集异记》为南朝·宋·郭季产所作。非是唐朝薛用弱撰的《集异记》。】)
[68]能:善于。
[69]筮:占卜。
[70]闾阖:依《艺文类聚》应作“阖闾”,指居室、住宅。
[71]《集异记》:按,《集异记》有多种,此《集异记》为南朝·宋·郭季产所作。非是唐朝薛用弱撰的《集异记》。
明 白玉龙凤镂空香筒
清 象牙雕梅雀香筒
贪得铜炉
何尚之【何尚之:382—460,字彦德。南朝宋庐江潜县(今霍山)人。著名学者、大臣、佛教护法居士。庾仲文和他是同时期的大臣,时任吏部尚书。《南史》载因为此次上奏,“帝乃可有司之奏,免仲文官,卒于家。帝录其宿诚,追赠本官。”】奏庾仲文贪贿得:嫁女具铜炉,四人举乃胜。
[72]何尚之:382—460,字彦德。南朝宋庐江潜县(今霍山)人。著名学者、大臣、佛教护法居士。庾仲文和他是同时期的大臣,时任吏部尚书。《南史》载因为此次上奏,“帝乃可有司之奏,免仲文官,卒于家。帝录其宿诚,追赠本官。”
焚香之器【焚香之器:此条见于《清异录》。】
李后主长秋【长秋:皇后。原指长秋宫,汉太后长居此宫,后亦用为皇后代称。】周氏【周氏:李后主皇后有大小周后。大周后,周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十九岁入宫为妃,得到后主李煜恩宠。建隆二年(961),李煜继位,册封周娥皇为国后。乾德二年(964),周娥皇因病逝于瑶光殿,史称大周后。小周后,南唐司徒周宗次女,周娥皇(大周后)之妹。开宝元年(968)十一月,立为国后,南唐亡国后,随后主被俘入北宋京师(今开封)。】居柔仪殿,有主香宫女,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小三神、卍字金、凤口罂、玉太古、容华鼎,凡数十种,金玉为之。
[73]焚香之器:此条见于《清异录》。
[74]长秋:皇后。原指长秋宫,汉太后长居此宫,后亦用为皇后代称。
[75]周氏:李后主皇后有大小周后。大周后,周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十九岁入宫为妃,得到后主李煜恩宠。建隆二年(961),李煜继位,册封周娥皇为国后。乾德二年(964),周娥皇因病逝于瑶光殿,史称大周后。小周后,南唐司徒周宗次女,周娥皇(大周后)之妹。开宝元年(968)十一月,立为国后,南唐亡国后,随后主被俘入北宋京师(今开封)。
文燕香炉【文燕香炉:此条见于《琅嬛记》引《采兰杂志》。文燕,指刻镂彩饰成燕形。】
杨景猷【杨景猷:杨师道(?—647),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初唐宰相。】有文燕香炉。
[76]文燕香炉:此条见于《琅嬛记》引《采兰杂志》。文燕,指刻镂彩饰成燕形。
[77]杨景猷:杨师道(?—647),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初唐宰相。
聚香鼎【聚香鼎:《清波杂志》:“毗陵士大夫有仕成都者,九日药市,见一铜鼎,已破缺,旁一人赞取之。既得,叩何用,曰:‘归以数炉炷香环此鼎,香皆聚于中。’试之,果然,乃名‘聚香鼎’。初不知何代物而致此异。”】
成都【成都:成都可为县名,也可为府、路名,治所都是在今成都市。宋代为成都府路。】市中有聚香鼎,以数炉焚香环于前,则烟皆聚其中。(《清波杂志》【《清波杂志》:笔记,宋·周煇撰,作者曾居住在杭州清波门,故名。内容为宋代的名人轶事,典章风物,据自序说是作者晚年回忆年青时的见闻。周煇(1126—1198后),字昭礼,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学者,藏书大家。】)
[78]聚香鼎:《清波杂志》:“毗陵士大夫有仕成都者,九日药市,见一铜鼎,已破缺,旁一人赞取之。既得,叩何用,曰:‘归以数炉炷香环此鼎,香皆聚于中。’试之,果然,乃名‘聚香鼎’。初不知何代物而致此异。”
[79]成都:成都可为县名,也可为府、路名,治所都是在今成都市。宋代为成都府路。
[80]《清波杂志》:笔记,宋·周煇撰,作者曾居住在杭州清波门,故名。内容为宋代的名人轶事,典章风物,据自序说是作者晚年回忆年青时的见闻。周煇(1126—1198后),字昭礼,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学者,藏书大家。
百宝香炉【百宝香炉:《朝野佥载》:“洛州昭成佛寺,有安乐公主造百宝香炉。高三尺,开四门。绛桥勾栏,花草飞禽走兽,诸天妓乐,麒麟鸾凤,白鹤飞仙。丝来线去,鬼出神入。隐起钑镂,窈窕便娟。真珠玛瑙,琉璃琥珀,颇梨珊瑚,车渠琬琰,一切宝贝,用钱三万,库藏之物,尽于是矣。”】
洛州【洛州:北魏泰常八年 (423) 改豫州置,治所在金墉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角)。太和十七年(493) 移治洛阳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改为司州。东魏天平初复改为洛州。隋大业初移治河南县 (今河南洛阳市),改为河南郡。唐武德四年(621) 又改为洛州。永淳初,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市、温县以南,嵩县、及登封、禹州二市以北,洛宁、渑池等县以东,荥阳市汜水镇及新密市以西地。开元元年 (713) 改为河南府。】昭成佛寺有安乐公主【安乐公主:685—710,唐中宗李显之女。韦后所生,小名裹儿。先嫁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后改嫁武承嗣之子武延秀。恃势骄横,生活极为奢侈,与其母韦氏图谋临朝,后被李隆基诛杀。】造百宝香炉,高三尺。(《朝野佥载》)
[81]百宝香炉:《朝野佥载》:“洛州昭成佛寺,有安乐公主造百宝香炉。高三尺,开四门。绛桥勾栏,花草飞禽走兽,诸天妓乐,麒麟鸾凤,白鹤飞仙。丝来线去,鬼出神入。隐起钑镂,窈窕便娟。真珠玛瑙,琉璃琥珀,颇梨珊瑚,车渠琬琰,一切宝贝,用钱三万,库藏之物,尽于是矣。”
[82]洛州:北魏泰常八年 (423) 改豫州置,治所在金墉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角)。太和十七年(493) 移治洛阳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改为司州。东魏天平初复改为洛州。隋大业初移治河南县 (今河南洛阳市),改为河南郡。唐武德四年(621) 又改为洛州。永淳初,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市、温县以南,嵩县、及登封、禹州二市以北,洛宁、渑池等县以东,荥阳市汜水镇及新密市以西地。开元元年 (713) 改为河南府。
[83]安乐公主:685—710,唐中宗李显之女。韦后所生,小名裹儿。先嫁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后改嫁武承嗣之子武延秀。恃势骄横,生活极为奢侈,与其母韦氏图谋临朝,后被李隆基诛杀。
迦业香炉【迦业香炉:此段文字出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跋钱镇州回文后》。原文应作“迦叶香炉”。黄可能因为见于佛大弟子迦叶像所持而命名,其实这里面说的宝子是香料容器而非香炉。】
钱镇州【钱镇州:钱惟治(949—1014),字世和,吴越忠逊王倧长子,吴越王钱俶养子。后归宋,领镇国军节度,进检校太尉。】诗虽未离五季【五季:指五代,唐宋之间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余韵,然回旋读之,故自娓娓可观。题者多云“宝子 【宝子:据近人考证,宝子并非香炉,应该指的是盛放香炉所用香料的容器(香料盒、香料瓶)。壁画中常见香炉与香宝子结合的配套供养具,当香炉的香料用完后,从香宝子中取出添加。】”,弗知何物。以余考之,乃迦业之香炉。上有金华,华内有金台,台即为宝子,则知宝子乃香炉盖耳。亦可为此诗张本,但若圜重规【若圜重规:指两套圆形的形制相合,黄据此作出下面的猜测。】,岂汉丁缓之制乎【指前文提到汉代丁缓所制被中香炉的制法。当然这个是黄长睿的猜想,和实际情况不符。】?(《黄长睿集》【《黄长睿集》:黄伯思(1079—1118),字长睿,别字霄宾,号云林子,黄履孙,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金石文物大家,著有《东观余论》、《博古图说》、《燕几图》等。】)
[84]迦业香炉:此段文字出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跋钱镇州回文后》。原文应作“迦叶香炉”。黄可能因为见于佛大弟子迦叶像所持而命名,其实这里面说的宝子是香料容器而非香炉。
[85]钱镇州:钱惟治(949—1014),字世和,吴越忠逊王倧长子,吴越王钱俶养子。后归宋,领镇国军节度,进检校太尉。
[86]五季:指五代,唐宋之间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87]宝子:据近人考证,宝子并非香炉,应该指的是盛放香炉所用香料的容器(香料盒、香料瓶)。壁画中常见香炉与香宝子结合的配套供养具,当香炉的香料用完后,从香宝子中取出添加。
[88]若圜重规:指两套圆形的形制相合,黄据此作出下面的猜测。
[89]指前文提到汉代丁缓所制被中香炉的制法。当然这个是黄长睿的猜想,和实际情况不符。
[90]《黄长睿集》:黄伯思(1079—1118),字长睿,别字霄宾,号云林子,黄履孙,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金石文物大家,著有《东观余论》、《博古图说》、《燕几图》等。
金炉口喷香烟
贞元【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785—805)。】中崔炜【崔炜:《太平广记》引唐传奇,称他为已故监察御史崔向之子,乐善好施,后得道成仙。】坠一巨穴,有大白蛇负至一室,室有锦绣帏帐,帐前金炉,炉上有蛟龙、鸾凤、龟、蛇、孔雀,皆张口,喷出香烟,芳芬蓊郁。
(《太平广记》【《太平广记》:宋代编撰的一部大型类书,由李昉﹑扈蒙等十三人受宋太宗之命编撰,成书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名。此书收集了大量宋代之前的野史小说等,保存了很多珍贵的资料。按此段故事出自唐代裴铏的《传奇》,被《太平广记》收录。】)
[91]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785—805)。
[92]崔炜:《太平广记》引唐传奇,称他为已故监察御史崔向之子,乐善好施,后得道成仙。
[93]《太平广记》:宋代编撰的一部大型类书,由李昉﹑扈蒙等十三人受宋太宗之命编撰,成书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名。此书收集了大量宋代之前的野史小说等,保存了很多珍贵的资料。按此段故事出自唐代裴铏的《传奇》,被《太平广记》收录。
清 乾隆 古铜釉双龙耳炉
清 内填珐琅金花 炉瓶盒
龙文鼎【龙文鼎:《武林旧事》所记张俊进奉的龙文鼎,是上古的青铜器,很难说和香有什么关系,作者收录于此有点勉强。】
宋高宗【宋高宗:赵构,见前“高宗”条。】幸张俊,其所进御物有龙文鼎、商彝【彝:彝本是礼器的泛称,或者用来指盛酒器。但是在宋代,彝之名被指称一些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实际上涵盖了多个种类,包括簋、盂等等,不能确定其具体所指。也有一些器型宋人称彝的作法被延续下来,比如方彝。】、高足彝、商父彝等物。(《武林旧事》)
[94]龙文鼎:《武林旧事》所记张俊进奉的龙文鼎,是上古的青铜器,很难说和香有什么关系,作者收录于此有点勉强。
[95]宋高宗:赵构,见前“高宗”条。
[96]彝:彝本是礼器的泛称,或者用来指盛酒器。但是在宋代,彝之名被指称一些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实际上涵盖了多个种类,包括簋、盂等等,不能确定其具体所指。也有一些器型宋人称彝的作法被延续下来,比如方彝。
肉香炉
齐赵【齐赵:指古齐赵之地,大致包括山东河北山西等省部分地区。】人好以身为供养【以身为供养:指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供养的宗教行为。】,且谓两臂为肉灯台,顶心【顶心:头顶中央。】为肉香炉。(《清异录》)
[97]齐赵:指古齐赵之地,大致包括山东河北山西等省部分地区。
[98]以身为供养:指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供养的宗教行为。
[99]顶心:头顶中央。
香炉峰
庐山有香炉峰,李太白【李太白:见前“李白”条。】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来鹏【来鹏: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家贫。累举进士不第。曾入幕宣州。卒于中和(881—885)年间。唐朝诗人。】诗云“云起香炉一炷烟【按,《全唐诗》作“云起炉峰一炷烟”,出自《宛陵送李明府罢任归江州》。】”。
[100]李太白:见前“李白”条。
[101]来鹏: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家贫。累举进士不第。曾入幕宣州。卒于中和(881—885)年间。唐朝诗人。
[102]按,《全唐诗》作“云起炉峰一炷烟”,出自《宛陵送李明府罢任归江州》。
香鼎【这里有些为上古青铜器,本来与香道无关,后来可能也被用于焚香。】
周公谨云:余见薛玄卿【薛玄卿:薛羲(1289—1345),又名玄曦,字玄卿,河东人,徙居贵溪,字玄卿,号上清外史,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善诗文。】示以铜香鼎一,两耳有三龙交蟠,宛转自若,有珠能转动,及取不能出。盖太古物,世之宝也。张受益藏两耳彝炉,下连方座,四周皆作双牛,文藻并起,朱绿交错,花叶森然。按此制非名“彝”,当是“敦【敦: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也。
赵松雪【赵松雪: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著有《松雪斋文集》等。】有方铜炉,四脚两耳,饕餮面,回文,内有东宫二字,款色正黑。此鼎《博古图》【《博古图》:即《宣和博古图》,宋徽宗命大臣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凡20类,839件,多为北宋出土精品。后人因此也将绘有瓷、铜、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图画叫做“博古图”。】所无也。
又圆铜鼎一,文藻极佳,内有款云:“瞿父癸鼎”,蛟脚。(另起一段)
又金丝商嵌小鼎,元贾氏物,纹极细。(皆《云烟过眼录》)
季雁山见一炉,幕【幕:盖子。】上有十二孔,应时出香。
[103]这里有些为上古青铜器,本来与香道无关,后来可能也被用于焚香。
[104]薛玄卿:薛羲(1289—1345),又名玄曦,字玄卿,河东人,徙居贵溪,字玄卿,号上清外史,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善诗文。
[105]敦: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
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宋代有很多青铜器被归到“彝”名下,但其实本来属于其他种类,此中的“敦”现在可能被称为“簋”。
清 乾隆窑 白地粉彩番莲托八宝香炉
[106]赵松雪: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107]《博古图》:即《宣和博古图》,宋徽宗命大臣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凡20类,839件,多为北宋出土精品。后人因此也将绘有瓷、铜、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图画叫做“博古图”。
[108]幕: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