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夜香刻【五夜香刻:旧时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夜,又谓五鼓、五更。香刻是以燃香来记录时间的设置。《陈氏香谱》误为“五香夜刻”。从下文香刻图画的说明可知,此香刻是宋代沈立在任宣州知州(知宣城郡)时所刻。沈立即是宋代《香谱》中“沈谱”的作者,参见前“沈谱”条。沈立是北宋大臣,不仅精于香事,对水利河防也颇有研究,著有《河防通议》。又藏书颇丰,可称藏书家。从此处看,他对古代的计时器也有很深的研究。】(宣州石刻)
穴壸为漏【穴壸为漏:在壶上打孔制成漏壶以计时。早期的漏壶是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个小洞,壶中插一杆标竿,它的上面刻有度数。壶里的水逐渐滴漏下去,箭上的度数陆续显现,用它来计时。后来逐渐发展为更为复杂的成套的漏壶。漏壶也分为:观测容器内的水漏泄减少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泄水型漏壶;另一种是观测容器(底部无孔)内流入水增加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受水型漏壶。后期以受水型漏壶为主。】,浮木为箭【浮木为箭:指刻漏上指示時間的標尺。刻漏分为沉箭漏和浮箭漏,这里指后者。浮箭漏是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是播水壶(亦称供水壶或泄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故通常称为箭壶。箭壶承接由播水壶流下的水,随着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自有熊氏【有熊氏:黄帝之号,指黄帝。】以来尚矣,三代【三代:夏、商、周三朝。】两汉迄今遵用,虽制有工拙而无以易此。国初得唐朝水秤,作用精巧,与杜牧【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宣润【宣润:杜牧曾探访高人,对刻漏进行过深入研究,且亲自实践造出水平很高的刻漏。杜牧著有《造池州城楼刻漏记》,简要介绍了他在池州造刻漏的前后经历。其中言及,他造刻漏之法得之于处士王易简,王易简曾奉唐宗室曹王李皋之命造刻漏。这里的宣润指的是杜牧曾任职的宣州和曾经过并留下名句的润州。杜牧是否在这两个地方造过刻漏还不太清楚。】
秤漏【秤漏:秤漏是刻漏的一种,由北魏道士李兰创制,用杆秤称量流入受水壶中水的重量,以之计量时间,精度比之前浮漏高,为隋唐至宋的主要计时器之一。杜牧所制是否是秤漏,并不能确定。】颇相符合。后燕肃【燕肃:燕肃(960—1040)字穆之,北宋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官至礼部侍郎。燕肃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发明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著有《海潮论》,绘制《海潮图》以说明潮汐原理。燕肃同时也工诗善画,是文人画的先驱人物。】龙图【龙图:燕肃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人称“燕龙图”。】守梓州【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一带。】作莲花漏【莲花漏:莲花漏南北朝时已有,燕肃加以改进,大大提高了精确度。仁宗年间在全国推广使用,广受好评。】上进,近又吴僧瑞新【瑞新:不详,北宋金山寺有僧瑞新,重建金山寺建筑,善作诗,时间地点与此接近,不知是否即此。《释门正统》:“推穷理道。则有沙门瑞新之壶。”也提到了瑞新制秤漏事。】创杭湖等州秤漏,例皆疏略。庆历戊子年【庆历戊子年:公元1048年(宋仁宗时)。】初,预班朝【班朝:朝廷按官位排秩序,也指朝廷官员。】十二日【十二日:三本作“十二日”。《陈氏香谱》作“十二月”。】,起居【起居:唐代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省称。宋代亦作为起居郎、起居舍人省称,也可泛指修起居注的官员。】退宣,许百官于朝堂观新秤漏,因得详观而默识焉。始知古今之制都未精究,盖少第二秤之水奁【水奁:装水的匣子。从“第二秤”的说法看,这个秤漏是多级的。】,致漏滴有迟速也。亘古之阙【阙:空缺、缺憾。】,由我朝构求【构求:三本作“构求”。构求:谋求。《陈氏香谱》作“讲求”。讲求:喜好,重视。】而大备邪。尝率愚短【愚短:愚钝无能(之人)。谦辞。】窃仿成法,施于婺睦二州【婺睦二州:婺州和睦州。婺州,隋开皇九年(589)分吴州置,治所在吴宁县(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衢江流域各市县地。大业初改为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婺州,垂拱二年(686)后辖境缩小至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浦江诸市县地。睦州,隋仁寿三年(603)置,治所在新安县(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威坪岛附近)。辖境相当今浙江淳安、桐庐二县地。大业三年(607)改遂安郡,徙治雉山县(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唐武德四年(621)复为睦州。万岁通天二年(697)移治建德县(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等市县地。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为严州。】鼓角楼。熙宁癸丑【熙宁癸丑:公元1073年,宋神宗时。】岁大旱,夏秋愆雨【愆雨:久旱无雨。】,井泉枯竭,民用艰饮,时待次【待次:旧时指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梅溪【梅溪:称梅溪之地甚多,这里概指浙江湖州之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准昏晓,又增置五夜香刻如左。
[1]五夜香刻:旧时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夜,又谓五鼓、五更。香刻是以燃香来记录时间的设置。《陈氏香谱》误为“五香夜刻”。从下文香刻图画的说明可知,此香刻是宋代沈立在任宣州知州(知宣城郡)时所刻。沈立即是宋代《香谱》中“沈谱”的作者,参见前“沈谱”条。沈立是北宋大臣,不仅精于香事,对水利河防也颇有研究,著有《河防通议》。又藏书颇丰,可称藏书家。从此处看,他对古代的计时器也有很深的研究。
[2]穴壸为漏:在壶上打孔制成漏壶以计时。早期的漏壶是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个小洞,壶中插一杆标竿,它的上面刻有度数。壶里的水逐渐滴漏下去,箭上的度数陆续显现,用它来计时。后来逐渐发展为更为复杂的成套的漏壶。漏壶也分为:观测容器内的水漏泄减少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泄水型漏壶;另一种是观测容器(底部无孔)内流入水增加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受水型漏壶。后期以受水型漏壶为主。
[3]浮木为箭:指刻漏上指示時間的標尺。刻漏分为沉箭漏和浮箭漏,这里指后者。浮箭漏是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是播水壶(亦称供水壶或泄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故通常称为箭壶。箭壶承接由播水壶流下的水,随着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
[4]有熊氏:黄帝之号,指黄帝。
[5]三代:夏、商、周三朝。
[6]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7]宣润:杜牧曾探访高人,对刻漏进行过深入研究,且亲自实践造出水平很高的刻漏。杜牧著有《造池州城楼刻漏记》,简要介绍了他在池州造刻漏的前后经历。其中言及,他造刻漏之法得之于处士王易简,王易简曾奉唐宗室曹王李皋之命造刻漏。这里的宣润指的是杜牧曾任职的宣州和曾经过并留下名句的润州。杜牧是否在这两个地方造过刻漏还不太清楚。
[8]秤漏:秤漏是刻漏的一种,由北魏道士李兰创制,用杆秤称量流入受水壶中水的重量,以之计量时间,精度比之前浮漏高,为隋唐至宋的主要计时器之一。杜牧所制是否是秤漏,并不能确定。
[9]燕肃:燕肃(960—1040)字穆之,北宋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官至礼部侍郎。燕肃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发明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著有《海潮论》,绘制《海潮图》以说明潮汐原理。燕肃同时也工诗善画,是文人画的先驱人物。
[10]龙图:燕肃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人称“燕龙图”。
[11]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一带。
[12]莲花漏:莲花漏南北朝时已有,燕肃加以改进,大大提高了精确度。仁宗年间在全国推广使用,广受好评。
[13]瑞新:不详,北宋金山寺有僧瑞新,重建金山寺建筑,善作诗,时间地点与此接近,不知是否即此。《释门正统》:“推穷理道。则有沙门瑞新之壶。”也提到了瑞新制秤漏事。
[14]庆历戊子年:公元1048年(宋仁宗时)。
[15]班朝:朝廷按官位排秩序,也指朝廷官员。
[16]十二日:三本作“十二日”。《陈氏香谱》作“十二月”。
[17]起居:唐代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省称。宋代亦作为起居郎、起居舍人省称,也可泛指修起居注的官员。
[18]水奁:装水的匣子。从“第二秤”的说法看,这个秤漏是多级的。
[19]阙:空缺、缺憾。
[20]构求:三本作“构求”。构求:谋求。《陈氏香谱》作“讲求”。讲求:喜好,重视。
[21]愚短:愚钝无能(之人)。谦辞。
[22]婺睦二州:婺州和睦州。婺州,隋开皇九年(589)分吴州置,治所在吴宁县(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衢江流域各市县地。大业初改为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婺州,垂拱二年(686)后辖境缩小至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浦江诸市县地。睦州,隋仁寿三年(603)置,治所在新安县(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威坪岛附近)。辖境相当今浙江淳安、桐庐二县地。大业三年(607)改遂安郡,徙治雉山县(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唐武德四年(621)复为睦州。万岁通天二年(697)移治建德县(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等市县地。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为严州。
[23]熙宁癸丑:公元1073年,宋神宗时。
[24]愆雨:久旱无雨。
[25]待次:旧时指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
[26]梅溪:称梅溪之地甚多,这里概指浙江湖州之梅溪。
百刻香印【百刻香印:依下文说明,百刻香法是沈立得之于广德吴正仲并记录下来的。】
百刻香印以坚木为之,山梨【山梨:指山梨木,又称楟。以其野生山中,与梨同类,故称。古代山梨木涉及范围很广,广义上包括很多非梨属硬木,如花梨、铁梨等。】为上,楠樟【楠樟:楠木和樟木。】次之。其厚一寸【一寸:关于宋代尺寸,宋代一尺大约为30~32厘米,十尺一丈,一尺十寸,一寸十分。宋代除了官尺,各地还有私造尺,与官尺长度有所不同,一般文献以官尺为准。】二分,外径一尺一寸,中心径一寸,无余用文处,分十二界迂曲其文【迂曲其文:纹路迂回曲折。】。横路二十一重,路皆阔一分半,锐其上【锐其上:三本皆作“锐其上”,《陈氏香谱》作“鋔其上”,鋔意牵引。】,深亦如之【深亦如之:深也是一分半。】。每刻长二寸四分,凡一百刻通长二百四十分,每时率二尺,计二百四十寸。凡八刻,三分刻之一,其近中狭处六晕相属【相属:相连接。】:亥子也、丑寅也、卯辰也、巳午也、未申也、酉戍也,阴尽以至阳也(戍之末则入亥,以上六长晕外各相连)。阳时【阳时:与一般所指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午”不同,这里六阳时指“子、寅、辰、午、申、戌”六个时辰,这六个时辰,香的行进路线是从内圈向外烧的。】六皆顺行,自小以入大,从微至著也。其向戍亥,阳终以入阴也(亥之末则至子,以上六狭处内各相连)。阴时【阴时:指“丑、卯、巳、未、酉、亥”六个时辰,香的行进路线是从外圈向里烧。】六皆逆行,从大以入小,阴生阳减也。并无断际,犹环之无端也。每起火,各以其时,大抵起午正【午正:正午十二时。】(第三路近中是),或起日出(视历日日出卯初卯正几刻【这句是说如果按从日出开始算,就要根据历书来看日出的时间具体是什么时候。卯初卯正,古代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分为八刻(每刻十五分钟),前四刻为初,后四刻为正。就卯时而言,卯初就是5点至6点,卯正就是6点至7点。“卯初”三本作“卯视”,依《陈氏香谱》作“卯初”。】),不定断际,起火处也。
[27]百刻香印:依下文说明,百刻香法是沈立得之于广德吴正仲并记录下来的。
[28]山梨:指山梨木,又称楟。以其野生山中,与梨同类,故称。古代山梨木涉及范围很广,广义上包括很多非梨属硬木,如花梨、铁梨等。
[29]楠樟:楠木和樟木。
[30]一寸:关于宋代尺寸,宋代一尺大约为30~32厘米,十尺一丈,一尺十寸,一寸十分。宋代除了官尺,各地还有私造尺,与官尺长度有所不同,一般文献以官尺为准。
[31]迂曲其文:纹路迂回曲折。
[32]锐其上:三本皆作“锐其上”,《陈氏香谱》作“鋔其上”,鋔意牵引。
[33]深亦如之:深也是一分半。
[34]相属:相连接。
[35]阳时:与一般所指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午”不同,这里六阳时指“子、寅、辰、午、申、戌”六个时辰,这六个时辰,香的行进路线是从内圈向外烧的。
[36]阴时:指“丑、卯、巳、未、酉、亥”六个时辰,香的行进路线是从外圈向里烧。
[37]午正:正午十二时。
[38]这句是说如果按从日出开始算,就要根据历书来看日出的时间具体是什么时候。卯初卯正,古代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分为八刻(每刻十五分钟),前四刻为初,后四刻为正。就卯时而言,卯初就是5点至6点,卯正就是6点至7点。“卯初”三本作“卯视”,依《陈氏香谱》作“卯初”。
五更印刻【五更印刻:依下文共有十三个香印:即上中下三印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印。在不同季节,气温不同,香粉燃烧的速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印刻的长度也有所不同。气温越低,香粉燃烧越快,香印更长;反之气温越高,燃烧越慢,香印就更短。】(十三)
上印最长,自小雪后,大雪、冬至、小寒后单用,其次有甲乙丙丁四印,并两刻用。
中印最平,自惊蛰后至春分后单用,秋分同其前后,有戊巳印各一,并单用。
末印最短,自芒种前及夏至后小暑后单用,其前有庚辛壬癸四印,并两刻用。
[39]五更印刻:依下文共有十三个香印:即上中下三印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印。在不同季节,气温不同,香粉燃烧的速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印刻的长度也有所不同。气温越低,香粉燃烧越快,香印更长;反之气温越高,燃烧越慢,香印就更短。
大衍篆香图
(凡合印篆香末,不用栈、乳、降真等,以其油液涌沸令火不燃也【指含有油脂过多导致篆香燃烧过程中断点。】,诸方详列前卷)
邹象浑见授此图,象浑名继隆,字绍南,豫章人也,宦寓【宦寓:(因为)当官居住在。】澧之慈利【指澧州下属慈利县。三本皆作“豐(丰)之慈利”,误。慈利,指慈利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零陵县置,属崇州。治所即今湖南慈利县。大业初属澧阳郡。唐属澧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慈利州,治所在今慈利县北。】,好古博雅,善诗能文,尤善于易,贤士大夫多所推重,岁次己巳天历【天历:元明宗、文宗年号(1328—1330)。】二年良月【良月:指十月。】朔旦【朔旦:每月的初一日。】中斋居士书。
[40]指含有油脂过多导致篆香燃烧过程中断点。
[41]宦寓:(因为)当官居住在。
[42]指澧州下属慈利县。三本皆作“豐(丰)之慈利”,误。慈利,指慈利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零陵县置,属崇州。治所即今湖南慈利县。大业初属澧阳郡。唐属澧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慈利州,治所在今慈利县北。
[43]天历:元明宗、文宗年号(1328—1330)。
[44]良月:指十月。
[45]朔旦:每月的初一日。
百刻篆香图
百刻香若以常香即无准【无准:指燃烧迟速不定。】,今用野苏【野苏:依下文“荏叶”的解释,这里野苏指的是白苏叶。白苏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白苏、紫苏是从叶子颜色来分,在植物学上是同种。一般说荏叶,指的是白苏。】、松球【松球:又名松实、松元、松树塔。松科松属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foemis Carr.)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或云南松(P.yunnanensis Franch.)等的球果。】二味相和令匀,贮于新陶器内,旋用。野苏(即荏叶也),待秋前采,曝为末,每料用十两。松球(即枯松球也),秋冬取其自坠者曝干,剉去心,为末,每料用八两。
昔尝撰《香谱》,序百刻香,【三本作“著《香谱》,叙百刻香”,依《陈氏香谱》作“撰《香谱》,序百刻香”。这里是沈立的自述。】未甚详。广德【广德:指广德军或广德县。广德县,东汉末吴分故鄣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南。西晋属宣城郡。南朝梁属广梁郡。陈属陈留郡。隋开皇九年(589)并入石封县。唐至德二年(757)改绥安复置,治所即今广德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为广德军治。广德军,五代南唐保大八年(950)于广德县置广德制置司。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升为广德军,治所在广德县(今安徽广德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市县地。】吴正仲【吴正仲:生平不详,依梅尧臣记录,应该是湖州梅溪人,在宣城时(广德属宣城)与梅尧臣交好,多所唱和。】制其篆刻并香法见贶【贶:赐予。】,较之颇精审,非雅才妙思孰能至是?因镌于石,传诸好事者。熙宁甲寅【熙宁甲寅:1074年,宋神宗时。】岁仲春【仲春:二月。】二日,右谏议大夫知宣城郡沈立【右谏议大夫知宣城郡沈立:沈立曾任右谏议大夫,晚年在宣城任知州。沈立生平见前“《沈谱》”条。唐代设左右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宋沿唐制,并为谏院长官。】题。
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
[46]无准:指燃烧迟速不定。
[47]野苏:依下文“荏叶”的解释,这里野苏指的是白苏叶。白苏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白苏、紫苏是从叶子颜色来分,在植物学上是同种。一般说荏叶,指的是白苏。
[48]松球:又名松实、松元、松树塔。松科松属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foemis Carr.)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或云南松(P.yunnanensis Franch.)等的球果。
[49]三本作“著《香谱》,叙百刻香”,依《陈氏香谱》作“撰《香谱》,序百刻香”。这里是沈立的自述。
[50]广德:指广德军或广德县。广德县,东汉末吴分故鄣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南。西晋属宣城郡。南朝梁属广梁郡。陈属陈留郡。隋开皇九年(589)并入石封县。唐至德二年(757)改绥安复置,治所即今广德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为广德军治。广德军,五代南唐保大八年(950)于广德县置广德制置司。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升为广德军,治所在广德县(今安徽广德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市县地。
[51]吴正仲:生平不详,依梅尧臣记录,应该是湖州梅溪人,在宣城时(广德属宣城)与梅尧臣交好,多所唱和。
[52]贶:赐予。
[53]熙宁甲寅:1074年,宋神宗时。
[54]仲春:二月。
[55]右谏议大夫知宣城郡沈立:沈立曾任右谏议大夫,晚年在宣城任知州。沈立生平见前“《沈谱》”条。唐代设左右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宋沿唐制,并为谏院长官。
五夜篆香图(十三)
小雪后十日至大雪、冬至、及小寒后三日
上印六十刻,径三寸三分,长二尺七寸五分,无余
小寒后四日至大寒后二日
小雪前一日至后十一日同
甲印五十九,五十八刻,径三寸二分,长二尺七寸
大寒后三日至十二日
立冬后四日至十三日同
立春前三日至后四日
立春前五日至后三日同
乙印五十七,五十六刻,径三寸二分,长二尺六寸
立春后五日至十二日
霜降前四日至后十日同
雨水前三日至后三日
霜降前二日【按,无碍庵本作“一日”。】至后三日同
丙印五十五,五十四刻,径三寸二分,长二尺五寸
雨水后四日至九日
寒露后六日至后十二日同
[56]按,无碍庵本作“一日”。
雨水后十日至惊蛰节日
寒露前一日【按,无碍庵本作“二日”。】至后五日同
丁印五十三,五十二刻,径三寸,长二尺四寸
惊蛰后一日至六日
秋分八日至十三日同
[57]按,无碍庵本作“二日”。
惊蛰后七日至十二日
秋分后三日至后八日同
戊印五十一刻,径二寸九分,长二尺三寸
惊蛰后十三日至春分后三日
秋分前二日至后二日同
中印五十刻,径二寸八分,长二尺二寸五分,无余
春分后四日至八日
白露后七日至十二日同
巳印四十九刻,径二寸八分,长二尺二寸,无余
春分后九日至十二日同
白露后一日至六日同
庚印四十八,四十七刻,径二寸七分,长二尺一寸五分
清明前一日至后六日同
处暑后十一日至白露节日同
清明后七日至十二日
处暑后四日至十日同
辛印四十六,四十五刻,径二寸六分,长二尺五分
清明后十三日至谷雨后三日
立秋后十二日至处暑后三日同
谷雨后四日至后十日
立秋后五日至十一日同
壬印四十四,四十五刻,径二寸五分,长一尺九寸五分
谷雨后十一日至立夏后三日
大暑后十二日至立秋后四日同
立夏后四日至十三日同
大暑后二日至十一日同
癸印四十二,四十一刻,径二寸四分,长一尺八寸五分
小满前一日至后十一日
小暑后四日至大暑后一日同
芒种前三日至小暑后三日
未印中十刻,径二寸三分,长一尺七寸五分,无余
福庆香篆
寿征香篆
长春篆香图
延寿篆香图
万寿篆香图
内府篆香图
炉熏散馥,仙灵降而邪恶遁,清修之士室间座右固不可一刻断香烟。炉中一丸易尽,印香绵远,氤氲特妙,雅宜寒宵永昼。而下帷【下帷:放下帷幕,引申为闭门苦读,专心研究。】工艺者心驰铅椠【铅椠:古人书写文字的工具,引申为写作校勘。这句是说文人专心案头,没有时间经常燃香,如果用印香的话,就会不时闻到香气,助发思维。】,不资焚爇,时觉飞香浮鼻,诚足助清气、爽精神也。右图范二十有一,供神祀真、宴叙清游,酌宜用之。其五夜百刻诸图秘相授受,按晷量漏【晷、漏是古时计时器。】,准序符度【符度:符合法度。】,又当与司天侔,衡璇玑斗巧也【司天,掌握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也可以指掌管有关天象事物之人;侔,相同;衡,指张衡;璇玑,指浑天仪。】。
[58]下帷:放下帷幕,引申为闭门苦读,专心研究。
[59]铅椠:古人书写文字的工具,引申为写作校勘。这句是说文人专心案头,没有时间经常燃香,如果用印香的话,就会不时闻到香气,助发思维。
[60]晷、漏是古时计时器。
[61]符度:符合法度。
[62]司天,掌握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也可以指掌管有关天象事物之人;侔,相同;衡,指张衡;璇玑,指浑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