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香(香印)、篆香(香篆)为合香中一大类。后代印香的一般用法是,先在炉中将灰平整,将印香模置于灰上,将合香粉置于香模之中,平整后以平板状物压印而成,点燃后,香粉顺着印香纹路依次均匀燃烧。又因有的印香形态回环萦绕,如同篆字,也被称为“香篆”、“篆香”。】
[1]印香(香印)、篆香(香篆)为合香中一大类。后代印香的一般用法是,先在炉中将灰平整,将印香模置于灰上,将合香粉置于香模之中,平整后以平板状物压印而成,点燃后,香粉顺着印香纹路依次均匀燃烧。又因有的印香形态回环萦绕,如同篆字,也被称为“香篆”、“篆香”。
不过从下文的一些介绍来看,宋代的印香模(至少一部分)很可能是有底的,压实之后再翻过来置于香灰之上,然后通过敲击脱落,之后再点燃焚爇。
宋·洪刍《香谱·香之事》“香篆”条:“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香篆因为燃烧时间长且均匀,有的香篆在古代也有计时的功能。《香谱·香之事》“百刻香”条:“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然昼夜乃巳。”
定州公库【定州公库:指定州公使库,见前“定州”、“公库”条注释。】印香
栈香 檀香 零陵香 藿香 甘松 以上各一两 大黄半两 茅香半两(蜜水酒炒令黄色)
右捣罗为末,用如常法。凡作印篆,须以杏仁末少许拌香,则不起尘及易出脱【易出脱:指从印模中出脱以成型。】,后皆仿此。
[2]定州公库:指定州公使库,见前“定州”、“公库”条注释。
[3]易出脱:指从印模中出脱以成型。
和州【和州:北齐天保六年(555)置,治所在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舆地纪胜》 卷四八引 《元和志》:“北齐以两国协和,故谓之和州。”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含山等县地。隋大业初改为历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复为和州。天宝初又改为历阳郡,乾元初复为和州。】公库印香
沉香十两(细挫) 檀香八两(细挫如棋子) 生结香八两 零陵香四两藿香叶四两(焙干) 甘松四两(去土) 草茅香【草茅香:所指不详,从下文来看,可能就是指茅香,但茅香本身也有不同所指,参见前“茅香”条解释,及茅香部分各种文献中所指的分析。】四两(去尘土) 香附二两(色红者去黑皮) 麻黄二两(去根细剉) 甘草二两(粗者细剉) 乳香缠【乳香缠:《陈氏香谱》无“缠”字。若依《香乘》,“乳香缠”指的是乳香缠末,即乳香的碎末。参见前“乳香缠末”条。】二两(头高秤【头高秤:三本皆作“高头秤”,误,依《陈氏香谱》应作“头高”,指称重量是秤头高抬,即比标记重量略多一些。】) 龙脑七钱(生者尤妙) 麝香七钱 焰硝半两
右除脑、麝、乳、硝四味别研外,余十味皆焙干捣罗细末,盒子盛之,外以纸包裹,仍常置暖处,旋取烧之,切不可泄气阴湿此香。于帏帐中烧之悠扬,作篆熏衣亦妙。别一方与此味数分两皆同,惟脑麝焰硝各增一倍。草茅香须茅香【草茅香须茅香:三本作“草茅香须茅香”。《陈氏香谱》作“章草香须白茅香”,颇难解。前面香方中只有“草茅香”,此处应该还是“草茅香”。】乃佳,每香一两仍入制过甲香半钱。本太守冯公由义子宜行【本太守冯公由义子宜行:三本皆作“本太守冯公由义子宜行”,《陈氏香谱》作“本太守冯公义子宜”。本太守指本州(和州)太守(知州)。冯氏生平不详。】所传方也。
[4]和州:北齐天保六年(555)置,治所在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舆地纪胜》 卷四八引 《元和志》:“北齐以两国协和,故谓之和州。”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含山等县地。隋大业初改为历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复为和州。天宝初又改为历阳郡,乾元初复为和州。
[5]草茅香:所指不详,从下文来看,可能就是指茅香,但茅香本身也有不同所指,参见前“茅香”条解释,及茅香部分各种文献中所指的分析。
[6]乳香缠:《陈氏香谱》无“缠”字。若依《香乘》,“乳香缠”指的是乳香缠末,即乳香的碎末。参见前“乳香缠末”条。
[7]头高秤:三本皆作“高头秤”,误,依《陈氏香谱》应作“头高”,指称重量是秤头高抬,即比标记重量略多一些。
[8]草茅香须茅香:三本作“草茅香须茅香”。《陈氏香谱》作“章草香须白茅香”,颇难解。前面香方中只有“草茅香”,此处应该还是“草茅香”。
[9]本太守冯公由义子宜行:三本皆作“本太守冯公由义子宜行”,《陈氏香谱》作“本太守冯公义子宜”。本太守指本州(和州)太守(知州)。冯氏生平不详。
百刻印香
栈香一两【一两:《陈氏香谱》作“三两”。】 檀香 沉香 黄熟香 零陵香 藿香 茅香 以上各二两土草香【土草香:此种称呼似乎仅见于此香方,所指不详。】半两(去土) 盆硝【盆硝:芒硝的别名。见前“芒硝”条解释。】半两 丁香半两 制甲香七钱半(一本七分半) 龙脑少许(细研作篆时旋入)
右为末,同烧如常法。
[10]一两:《陈氏香谱》作“三两”。
[11]土草香:此种称呼似乎仅见于此香方,所指不详。
[12]盆硝:芒硝的别名。见前“芒硝”条解释。
资善堂【资善堂:官学名。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置,为皇帝子孙读书处。有直讲、翊善等官,均由儒臣充任,主讲解经史,喻导德义。这里是资善堂日常用的印香香方。】印香
栈香三两 黄熟香一两 零陵香一两 藿香叶一两 沉香一两 檀香一两白茅香花【白茅香花:《陈氏香谱》作“白茅花香”。这里所指不详,宋代所言白茅香一般指岩兰草(Andropogon muricatus)。但一般称“白茅香花”指的还是茅香(Hierochlo eodorata (L.) Beauv.)的白花,而不是白茅香的花。而若为“白茅花香”则可能指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的花。参见前“茅香”、“白茅香”、“白茅”条。】一两 丁香半两 甲香(制)三分 龙脑香三钱 麝香三分【《陈氏香谱》作“三钱”。】
右杵罗细末,用新瓦罐子盛之。昔张全真【张全真:张守(1084—1145),字全真,一字子固,常州晋陵人(今江苏常州)。北宋末南宋初大臣,建炎四年,拜参知政事。著有《毗陵集》。】参政【参政:官名。宋代参知政事官的简称,相当于宰相的副职。】传,张德远【张德远:张浚(1097—1164),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人。北宋至南宋初年名臣、学者。著有《紫岩易传》等。近人辑有《张魏公集》。三本皆写作“张瑞远”,误。《陈氏香谱》作“张德远”。】丞相甚爱此香,每日一盘,篆烟不息。
[13]资善堂:官学名。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置,为皇帝子孙读书处。有直讲、翊善等官,均由儒臣充任,主讲解经史,喻导德义。这里是资善堂日常用的印香香方。
[14]白茅香花:《陈氏香谱》作“白茅花香”。这里所指不详,宋代所言白茅香一般指岩兰草(Andropogon muricatus)。但一般称“白茅香花”指的还是茅香(Hierochlo eodorata (L.) Beauv.)的白花,而不是白茅香的花。而若为“白茅花香”则可能指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的花。参见前“茅香”、“白茅香”、“白茅”条。
[15]《陈氏香谱》作“三钱”。
[16]张全真:张守(1084—1145),字全真,一字子固,常州晋陵人(今江苏常州)。北宋末南宋初大臣,建炎四年,拜参知政事。著有《毗陵集》。
[17]参政:官名。宋代参知政事官的简称,相当于宰相的副职。
[18]张德远:张浚(1097—1164),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人。北宋至南宋初年名臣、学者。著有《紫岩易传》等。近人辑有《张魏公集》。三本皆写作“张瑞远”,误。《陈氏香谱》作“张德远”。
龙麝【龙麝:四库、汉和本作“龙麝”、无碍庵本作“龙涎”、《陈氏香谱》作“龙脑”。龙涎、麝香、龙脑三味在香方中皆未有体现,在下面的“又方”中,有龙脑、麝香二味,暂依汉和、四库本。】印香
檀香 沉香 茅香 黄熟香 藿香叶 零陵 以上各十两 甲香七两半盆硝二两半 丁香五两半 栈香三十两(剉)
右为细末和匀,烧如常法。
[19]龙麝:四库、汉和本作“龙麝”、无碍庵本作“龙涎”、《陈氏香谱》作“龙脑”。龙涎、麝香、龙脑三味在香方中皆未有体现,在下面的“又方”中,有龙脑、麝香二味,暂依汉和、四库本。
又方【又方:此方《香乘》和《陈氏香谱》颇有出入,录《陈氏香谱》香方于此:“夹栈香半两 白檀香半两 白茅香二两 藿香一钱 甘松半两乳香半两 栈香二两 麝香四钱 甲香一钱 龙脑一钱 沉香半两”。】(沈谱)
夹栈香半两 白檀香半两 白茅香二两 藿香二钱 甘松半两(去土)甘草半两 乳香半两 丁香半两 麝香四钱 甲香三分 龙脑一钱 沉香半两
右除龙、麝、乳香别研,余皆捣罗细末,拌和令匀,用如常法。
[20]又方:此方《香乘》和《陈氏香谱》颇有出入,录《陈氏香谱》香方于此:“夹栈香半两 白檀香半两 白茅香二两 藿香一钱 甘松半两乳香半两 栈香二两 麝香四钱 甲香一钱 龙脑一钱 沉香半两”。
乳檀印香
黄熟香六斤【六斤:四库、汉和本作“六两”,《陈氏香谱》、无碍庵本作“六斤”。此香为黄熟为主的香方,如用六两无法压制茅香藿香等香气,应以无碍庵本和《陈氏香谱》为是。】 香附子五两 丁皮五两 藿香四两 零陵香四两 檀香四两 白芷四两 枣半斤焙 茅香二斤 茴香二两 甘松半斤 乳香一两(细研) 生结香四两
右捣罗细末,烧如常法。
[21]六斤:四库、汉和本作“六两”,《陈氏香谱》、无碍庵本作“六斤”。此香为黄熟为主的香方,如用六两无法压制茅香藿香等香气,应以无碍庵本和《陈氏香谱》为是。
供佛印香
栈香一斤 甘松三两 零陵香三两 檀香一两 藿香一两 白芷半两 茅香五钱【五钱:《陈氏香谱》作“三钱”。】 甘草三钱 苍脑【苍脑:和木屑混杂的碎龙脑。《诸蕃志》卷下:“与木屑相杂者谓之苍脑”。这里的“苍”指的是灰白色,有时苍脑会微带红色,如下文的“赤苍脑”,总之是品级比较低的龙脑。】三钱(别研)
右为细末,烧如常法。
[22]五钱:《陈氏香谱》作“三钱”。
[23]苍脑:和木屑混杂的碎龙脑。《诸蕃志》卷下:“与木屑相杂者谓之苍脑”。这里的“苍”指的是灰白色,有时苍脑会微带红色,如下文的“赤苍脑”,总之是品级比较低的龙脑。
无比印香
零陵香一两 甘草一两 藿香一两 香附子一两 茅香二两(蜜汤浸一宿,不可水多,晒干微炒过)
右为末,每用先于模擦紫檀末少许【《陈氏香谱》作“毎用先于花模槮紫檀少许”。紫檀,指深色檀香。这里的作法是在香模中先加入少量紫檀香,然后再加前面配方的香粉。如果这里用的是有底的印香模,那么烧的时候经过翻转,紫檀香是在表面的,这样效果比较理想。如果是将最贵重的紫檀香置于香粉最下方,起到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次布香末。
[24]《陈氏香谱》作“毎用先于花模槮紫檀少许”。紫檀,指深色檀香。这里的作法是在香模中先加入少量紫檀香,然后再加前面配方的香粉。如果这里用的是有底的印香模,那么烧的时候经过翻转,紫檀香是在表面的,这样效果比较理想。如果是将最贵重的紫檀香置于香粉最下方,起到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梦觉庵妙高印香【梦觉庵妙高印香:此香方未见于《陈氏香谱》,仅见于《香乘》及《遵生八笺》,应该是明代的香方。《遵生八笺》的香方多淮产末香一斤,而无官粉。此香后面讲官粉、炒硝为引火物,此二物不可缺少。妙高:妙高山,亦称须弥山,佛经中所言诸山之王。】(共二十四味,按二十四炁【二十四炁:二十四炁是道教的观念,可指二十四节气,又和二十四治有对应关系,也可指二十四炁君(神仙)。从这里看,应该就是指二十四个节气,并无其他特指。】,用以供佛)
沉速【沉速:无碍庵本作“沉香”,汉和本、四库本作“沉速”。参考《遵生八笺》作“沉速”。沉速指等级较低的沉香,似乎是明代常用的称呼。参见前“速香”条。】 黄檀【黄檀:叶廷珪《香录》:“皮在而色黄者谓之黄檀。”但在后来,黄色檀香都可称为黄檀。《格古论》:“黄檀最香。”。】 降香 乳香 木香 以上各四两 丁香 捡芸香【捡芸香:经过挑捡(挑拣)的芸香。】姜黄 玄参 牡丹皮 丁皮 辛夷 白芷 以上各六两 大黄 藁本 独活藿香 茅香 荔枝壳 马蹄香【马蹄香:香方涉及到的马蹄香有两种,一种是沉香,以其形似命名;一种是马兜铃科植物杜衡。一般我们从其在香方中的位置和文献时间,可大致判断。这里应该是后者,后面如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是后者。参见前“马蹄香”条注释。】 官桂 以上各八两 铁面马牙香【铁面马牙香:单称马牙香可以指马牙硝也可以指一种沉香。这里称铁面,用量又为一斤,指的是沉香之一种。】一斤官粉一两 炒硝一钱
右为末,和成入官粉炒硝印用之,此二味引火,印烧无断灭之患。
[25]梦觉庵妙高印香:此香方未见于《陈氏香谱》,仅见于《香乘》及《遵生八笺》,应该是明代的香方。《遵生八笺》的香方多淮产末香一斤,而无官粉。此香后面讲官粉、炒硝为引火物,此二物不可缺少。妙高:妙高山,亦称须弥山,佛经中所言诸山之王。
[26]二十四炁:二十四炁是道教的观念,可指二十四节气,又和二十四治有对应关系,也可指二十四炁君(神仙)。从这里看,应该就是指二十四个节气,并无其他特指。
[27]沉速:无碍庵本作“沉香”,汉和本、四库本作“沉速”。参考《遵生八笺》作“沉速”。沉速指等级较低的沉香,似乎是明代常用的称呼。参见前“速香”条。
[28]黄檀:叶廷珪《香录》:“皮在而色黄者谓之黄檀。”但在后来,黄色檀香都可称为黄檀。《格古论》:“黄檀最香。”。
[29]捡芸香:经过挑捡(挑拣)的芸香。
[30]马蹄香:香方涉及到的马蹄香有两种,一种是沉香,以其形似命名;一种是马兜铃科植物杜衡。一般我们从其在香方中的位置和文献时间,可大致判断。这里应该是后者,后面如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是后者。参见前“马蹄香”条注释。
[31]铁面马牙香:单称马牙香可以指马牙硝也可以指一种沉香。这里称铁面,用量又为一斤,指的是沉香之一种。
水浮印香【水浮印香:可浮在水上的印香。宋·洪刍《香谱》“水浮香”条:】
柴灰一升(或纸灰) 黄蜡两块(荔枝大)
右同入锅内,炒烛尽为度【炒烛尽为度:《陈氏香谱》作“炒烛尽为度”,三本脱“烛”字。】,每以香末脱印如常法,将灰于面上摊匀,以裁薄纸依香印大小衬灰,覆放敲下置水盆中,纸自沉去,仍轻手以纸炷香【此一部分的操作,加以简要说明。这里的篆香香范(香模)和今日市场上的香篆不同,应该是有底的。此处用通常篆香的香范,加入香粉之后,再在表面摊一层黄蜡和柴灰混合物(柔软,非粉末),之后再裁一张大小合适的纸盖在上面,然后再把这些一起翻过来,敲击香范,使香粉脱出。这个时候,最下面是纸,中间是柴灰黄蜡混合物,上面是成型的篆香粉。将这个东西放在水盆中,最下层的纸受潮沉入水中,柴灰黄蜡混合物浮于水面上,上面是篆香香粉。最后用纸点燃即可。】。
[32]水浮印香:可浮在水上的印香。宋·洪刍《香谱》“水浮香”条:
“然(燃)纸灰以印香篆,浮之水面,爇竟不沉。”
[33]炒烛尽为度:《陈氏香谱》作“炒烛尽为度”,三本脱“烛”字。
[34]此一部分的操作,加以简要说明。这里的篆香香范(香模)和今日市场上的香篆不同,应该是有底的。此处用通常篆香的香范,加入香粉之后,再在表面摊一层黄蜡和柴灰混合物(柔软,非粉末),之后再裁一张大小合适的纸盖在上面,然后再把这些一起翻过来,敲击香范,使香粉脱出。这个时候,最下面是纸,中间是柴灰黄蜡混合物,上面是成型的篆香粉。将这个东西放在水盆中,最下层的纸受潮沉入水中,柴灰黄蜡混合物浮于水面上,上面是篆香香粉。最后用纸点燃即可。
宝篆香(洪)
沉香一两 丁香皮一两 藿香叶一两 夹栈香二两【二两:无碍庵本作“三两”。】 甘松半两 零陵香半两 甘草半两 甲香半两(制) 紫檀三两(制) 焰硝 三分【三分:陈氏香谱作“二分”。】
右为末和匀,作印时旋加脑麝各少许。
[35]二两:无碍庵本作“三两”。
[36]三分:陈氏香谱作“二分”。
香篆(新)(一名寿香)
乳香 旱莲草【旱莲草:三本作“干莲草”,依《陈氏香谱》作“旱莲草”,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参见前“旱莲草”条注释。】 降真香 沉香 檀香 青布片【青布片(烧灰存性):三本作“青皮(片烧灰作炷)”,依《陈氏香谱》作“青布片(烧灰存性)”。】(烧灰存性) 贴水荷叶【贴水荷叶:贴在水面上的荷叶。】 男孩胎发【胎发:初生婴儿未剃过的头发。易于发烟。】一个 瓦松 木律【木律:三本皆作“木律”,木律是胡杨(胡桐)树的汁液因虫食滴落后形成的片状物。又名胡桐泪、石泪。《陈氏香谱》作“木栎”,此处不大可能加入栎木之类,此“木栎”应该通“木律”。】 野蓣【野蓣:此香方《陈氏香谱》与《香乘》记载有所差别,《陈氏香谱》多“野蓣”一味,无“底用云母石”五字。下面说“十四味为末”显然是不包括云母石底的,《香乘》应该是少了“野蓣”这一味。蓣一般指薯蓣,即山药,野蓣大概指野生的山药。】 麝香少许 龙脑少许 山枣子【山枣子:此处指酸枣仁,酸枣仁有聚烟,令烟不散的作用。】 底用云母石
右十四味为末,以山枣子揉和【揉和:《香乘》三本作“搽和”,《陈氏香谱》作“揉和”。这里酸枣仁是粉末,其他香材也是粉末,不合用“搽和”。】前药阴干用。烧香时,以玄参末蜜调箸梢上,引烟写字、画人物皆能不散。【这里是说用蜜调玄参涂于筷子头上,可以让烧香的烟吸附于筷子头,于是可以用筷子引导烟的形状,写字作画。下文用铜箸、箸夹磁石,都是类似的作法。】欲其散时,以车前子【车前子: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大车前(Plantago major L.)、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海滨车前(Plantago camtschatica Link.)、长叶车前(Plantago lanceolata L.)等的种子。历史上称车前子,主要是车前、大车前、平车前这三类车前的种子。】末弹于烟上即散。
又方
歌曰:“乳旱降沈檀,藿青贴发山,断松雄律字,脑麝馥空间”【此方与上面的香方有所不同,依文字对涉及香材加以罗列:乳香、旱莲、降真、沉香、檀香、藿香、青纸、贴水荷叶、胎发、山枣子、断□、瓦松、雄□、木律、字□、龙脑、麝香。“断”和“雄”字难解,如果解释成续断、雄黄之类的药材也缺乏依据。“字”字可能不是指香材。但单独一个字不好说有什么意义。依《陈氏香谱》,四句应为:“乳旱降沉香,檀青贴髪山,断松椎栎蓣,脑射腹空间”则包括:乳香、旱莲、降真、沉香、檀香、贴水荷叶、胎发、山枣子、断□、瓦松、椎□、木栎(木律)、野蓣、龙脑、麝香。“断”字、“椎”字难解。】。
每用铜箸引香烟成字,或云入针砂等分【入针砂等分:指针砂的用量与前面其他香材相同。】,以箸梢夹磁石【磁石:为等轴晶系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Magnetite的矿石,主含四氧化三铁(Fe3】少许,引烟任意作篆。
[37]旱莲草:三本作“干莲草”,依《陈氏香谱》作“旱莲草”,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参见前“旱莲草”条注释。
[38]青布片(烧灰存性):三本作“青皮(片烧灰作炷)”,依《陈氏香谱》作“青布片(烧灰存性)”。
[39]贴水荷叶:贴在水面上的荷叶。
[40]胎发:初生婴儿未剃过的头发。易于发烟。
[41]木律:三本皆作“木律”,木律是胡杨(胡桐)树的汁液因虫食滴落后形成的片状物。又名胡桐泪、石泪。《陈氏香谱》作“木栎”,此处不大可能加入栎木之类,此“木栎”应该通“木律”。
[42]野蓣:此香方《陈氏香谱》与《香乘》记载有所差别,《陈氏香谱》多“野蓣”一味,无“底用云母石”五字。下面说“十四味为末”显然是不包括云母石底的,《香乘》应该是少了“野蓣”这一味。蓣一般指薯蓣,即山药,野蓣大概指野生的山药。
[43]山枣子:此处指酸枣仁,酸枣仁有聚烟,令烟不散的作用。
[44]揉和:《香乘》三本作“搽和”,《陈氏香谱》作“揉和”。这里酸枣仁是粉末,其他香材也是粉末,不合用“搽和”。
[45]这里是说用蜜调玄参涂于筷子头上,可以让烧香的烟吸附于筷子头,于是可以用筷子引导烟的形状,写字作画。下文用铜箸、箸夹磁石,都是类似的作法。
[46]车前子: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大车前(Plantago major L.)、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海滨车前(Plantago camtschatica Link.)、长叶车前(Plantago lanceolata L.)等的种子。历史上称车前子,主要是车前、大车前、平车前这三类车前的种子。
[47]此方与上面的香方有所不同,依文字对涉及香材加以罗列:乳香、旱莲、降真、沉香、檀香、藿香、青纸、贴水荷叶、胎发、山枣子、断□、瓦松、雄□、木律、字□、龙脑、麝香。“断”和“雄”字难解,如果解释成续断、雄黄之类的药材也缺乏依据。“字”字可能不是指香材。但单独一个字不好说有什么意义。依《陈氏香谱》,四句应为:“乳旱降沉香,檀青贴髪山,断松椎栎蓣,脑射腹空间”则包括:乳香、旱莲、降真、沉香、檀香、贴水荷叶、胎发、山枣子、断□、瓦松、椎□、木栎(木律)、野蓣、龙脑、麝香。“断”字、“椎”字难解。
[48]入针砂等分:指针砂的用量与前面其他香材相同。
[49]磁石:为等轴晶系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Magnetite的矿石,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
丁公美香篆【丁公美香篆:《陈氏香谱》记此香方出于《沈谱》,丁公所指不详,或为丁谓。】
乳香半两(别本一两) 水蛭【水蛭:环节动物水蛭科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e nipponica Whitman 或柳叶蚂蟥W.acranulata Whitman的干燥全体。加入水蛭也是增强发烟效果。】三钱 郁金一钱 壬癸虫【壬癸虫:依下文应指蝌蚪。壬癸虫的称呼很罕见,可能是当时特定叫法,或因壬癸为水,指水中之虫蝌蚪。】二钱(蝌蚪是) 定风草【定风草:天麻的别名,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根茎。依下文说是天麻苗。定风草有两种说法。一种指其苗,金《脾胃论》:“其(指天麻)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另一种指天麻,并不专指其苗。《证类本草》:“赤箭脂,一名天麻,又名定风草。”即便是指“天麻苗”,此处入药的大概还是根茎(块茎)。】半两(即天麻苗) 龙脑少许
右除龙脑、乳香别研外,余皆为末,然后一处和匀,滴水为丸【滴水为丸:加水合成丸状。】如梧桐子大。每用先以清水湿过手,焚香烟起时以湿手按之,任从巧意【指湿的手可以引导香烟形态,类似前面说的箸的作用。】,手要常湿。
歌曰:“乳蛭壬风龙欲煎,兽炉爇处发祥烟,竹轩清夏寂无事,可爱翛然逐昼眠【逐昼眠:《陈氏香谱》作“迎昼眠”。】。”
[50]丁公美香篆:《陈氏香谱》记此香方出于《沈谱》,丁公所指不详,或为丁谓。
[51]水蛭:环节动物水蛭科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e nipponica Whitman 或柳叶蚂蟥W.acranulata Whitman的干燥全体。加入水蛭也是增强发烟效果。
[52]壬癸虫:依下文应指蝌蚪。壬癸虫的称呼很罕见,可能是当时特定叫法,或因壬癸为水,指水中之虫蝌蚪。
[53]定风草:天麻的别名,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根茎。依下文说是天麻苗。定风草有两种说法。一种指其苗,金《脾胃论》:“其(指天麻)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另一种指天麻,并不专指其苗。《证类本草》:“赤箭脂,一名天麻,又名定风草。”即便是指“天麻苗”,此处入药的大概还是根茎(块茎)。
[54]滴水为丸:加水合成丸状。
[55]指湿的手可以引导香烟形态,类似前面说的箸的作用。
[56]逐昼眠:《陈氏香谱》作“迎昼眠”。
旁通香图【《陈氏香谱》作“叶太社旁通香图”。所谓叶太社,概指姓叶的太社令。所谓太社,本指古时王者为群姓所立之社。宋代有太社局,掌巡视四郊及社稷坛壝,主管日常清扫及祭祀事务,以太社令为长官,隶太常寺。】一
旁通香图二
以上碾为细末,用蜜少许拌匀,如常法烧于内,惟宝篆香不用蜜。
旁通二图一出本谱,一载《居家必用》【《居家必用》:指《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十卷。不著撰人,一般认为是元人所撰。其书主要记载历代名贤格训及居家日用等事宜,是一部当时民间日用的百科全书。本书中多条未见于《陈氏香谱》的香方都可以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找到,应该是作者主要的参考资料之一。】,互有小异,因两存之。
[57]《陈氏香谱》作“叶太社旁通香图”。所谓叶太社,概指姓叶的太社令。所谓太社,本指古时王者为群姓所立之社。宋代有太社局,掌巡视四郊及社稷坛壝,主管日常清扫及祭祀事务,以太社令为长官,隶太常寺。
【58] 《陈氏香谱》作“一两”。
【59] 《陈氏香谱》作“一钱”。
【60] 《陈氏香谱》作“丁香枝”。
【61] 《陈氏香谱》作“一钱”。
【62] 《陈氏香谱》作“一钱”。
【63] 《陈氏香谱》作“半两”。
【64] 《陈氏香谱》作“一钱”。
【65] 《陈氏香谱》作“一钱”。
【66] 《陈氏香谱》作“一钱”。
【67] 《陈氏香谱》作“一分”。
【68] 《陈氏香谱》作“一钱”。
【69] 《陈氏香谱》作“一钱”。
【70] 《陈氏香谱》作“一钱”。
【71] 《陈氏香谱》作“一钱”。
【72] 《陈氏香谱》作“二钱”。
【73]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作“一钱”。
【74]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作“二钱”。
[75]《居家必用》:指《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十卷。不著撰人,一般认为是元人所撰。其书主要记载历代名贤格训及居家日用等事宜,是一部当时民间日用的百科全书。本书中多条未见于《陈氏香谱》的香方都可以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找到,应该是作者主要的参考资料之一。
信灵香(一名三神香【三神香:三神指下文燕济(戴孟)遇到的三位神仙。】)
汉明帝【汉明帝:刘庄(28—75),字子丽,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即位。】时真人燕济【燕济:道士戴孟,姓燕名济,字仲微,汉明帝时道士(一说汉武帝时人,一说东晋时人),得清灵真人裴君秘传,修炼有成,飞升成仙。戴孟是武当山早期著名道士。】居三公山【三公山:这里指的是华山三公山,在华山主峰西南,海拔两千米。《道学传》:“(戴孟)初入华阴山,服术及大黄精,种云母、雄黄、丹砂、芝草也。周游名山,后居武当山。”】石窑中,苦毒蛇猛兽邪魔干犯,遂下山改居华阴县【华阴县:西汉高帝八年(前199)改宁秦县置,属京兆尹,为京辅都尉治。治所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五里。《寰宇记》卷二九华阴县:“以在太华山之阴,故名之。”东汉改属弘农郡。】庵中。栖息三年,忽有三道者投庵借宿,至夜谈三公山石窑之胜,奈有邪侵。内一人云:“吾有奇香,能救世人苦难,焚之道得,自然玄妙,可升天界。”真人得香,复入山中,坐烧此香,毒蛇猛兽,悉皆遁去。忽一日,道者散发背琴,虚空而来,将此香方写于石壁,乘风而去。题名三神香,能开天门地户,通灵达圣,入山可驱猛兽,可免刀兵瘟疫,久旱可降甘霖,渡江可免风波。有火焚烧,无火口嚼,从空喷于起处,龙神护助,静心修合【修合:一般指指中药的采集、加工、配制过程。这里指配制此香。】,无不灵验。
沉香 乳香 丁香 白檀香 香附 藿香 甘松 以上各二钱 远志【远志:远志科远志属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一钱 藁本三钱 白芷三钱 玄参二钱 零陵香、大黄、降真、木香、茅香、白芨、柏香【柏香:此处可能指柏木香。】、川芎、三柰各二钱五分【此香方除了《香乘》,还可见于《遵生八笺》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遵生八笺》与此香方相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则和下面的“又方”相同。道家人士认为前香方不合道家配伍规则,可能有讹误或有意为之(掩人耳目)。】
用甲子【甲子: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甲子为干支之始,凡事之始,用甲子日最吉。所以后面有的香方以甲子日合香或开香,不再一一解释。】日攒和【攒和:收集原料。】,丙子日捣末,戊子日和合,庚子日印饼,壬子日入盒收起,炼蜜为丸,或刻印作饼,寒水石为衣,出入带入葫芦为妙。
又方(减入香分两,稍异)。
沉香、白檀香、降真香、乳香各一钱 零陵香八钱 大黄二钱 甘松一两藿香四钱 香附子一钱 玄参二钱 白芷八钱 藁本八钱此香合成藏净器中,仍用甲子日开,先烧三饼,供养天地神祇毕,然后随意焚之,修合时切忌妇人鸡犬见。
[76]三神香:三神指下文燕济(戴孟)遇到的三位神仙。
[77]汉明帝:刘庄(28—75),字子丽,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即位。
[78]燕济:道士戴孟,姓燕名济,字仲微,汉明帝时道士(一说汉武帝时人,一说东晋时人),得清灵真人裴君秘传,修炼有成,飞升成仙。戴孟是武当山早期著名道士。
[79]三公山:这里指的是华山三公山,在华山主峰西南,海拔两千米。《道学传》:“(戴孟)初入华阴山,服术及大黄精,种云母、雄黄、丹砂、芝草也。周游名山,后居武当山。”
[80]华阴县:西汉高帝八年(前199)改宁秦县置,属京兆尹,为京辅都尉治。治所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五里。《寰宇记》卷二九华阴县:“以在太华山之阴,故名之。”东汉改属弘农郡。
[81]修合:一般指指中药的采集、加工、配制过程。这里指配制此香。
[82]远志:远志科远志属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
[83]柏香:此处可能指柏木香。
[84]此香方除了《香乘》,还可见于《遵生八笺》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遵生八笺》与此香方相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则和下面的“又方”相同。道家人士认为前香方不合道家配伍规则,可能有讹误或有意为之(掩人耳目)。
[85]甲子: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甲子为干支之始,凡事之始,用甲子日最吉。所以后面有的香方以甲子日合香或开香,不再一一解释。
[86]攒和:收集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