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茶(1 / 1)

【香茶:指加了香料的茶。这里的茶一般指宋代的蒸青末茶。宋代茶加入香料是常见做法。】

[146]香茶:指加了香料的茶。这里的茶一般指宋代的蒸青末茶。宋代茶加入香料是常见做法。

经进【经进:指曾经进献给皇上。】龙麝香茶

白荳蔻一两(去皮) 白檀末七钱 百药煎五钱 寒水石五钱【五钱:《陈氏香谱》作“五分”。】(薄荷汁制【薄荷汁制:此处制法参见下面“孩儿香茶”的“造薄荷霜法”。】) 麝香四分【《陈氏香谱》作“四钱”。】 沉香三钱【《陈氏香谱》作“沉香三钱(梨汁制)”。】 片脑二钱【《陈氏香谱》作“二钱半”。】 甘草末三钱 上等高茶【高茶:好茶、上等茶。】一斤

右为极细末,用净糯米半升煮粥,以密布绞取汁,置净碗内放冷和剂。不可稀软,以硬为度。于石板上杵一二时辰,如粘黏用小油【小油:一般指植物油,具体哪种植物油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宋代很可能指芝麻油。】二两煎沸,入白檀香三五片。脱印时以小竹刀刮背上令平。(卫州【卫州:北周宣政元年(578)置,治所在汲郡(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为汲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卫州。贞观元年(627)移治汲县(今卫辉市)。天宝元年(742)改为汲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卫辉、辉县、浚县、淇县、滑县、新乡等市县地。】韩家方【韩家方:《陈氏香谱》未注“卫州韩家方”。】)

[147]经进:指曾经进献给皇上。

[148]五钱:《陈氏香谱》作“五分”。

[149]薄荷汁制:此处制法参见下面“孩儿香茶”的“造薄荷霜法”。

[150]《陈氏香谱》作“四钱”。

[151]《陈氏香谱》作“沉香三钱(梨汁制)”。

[152]《陈氏香谱》作“二钱半”。

[153]高茶:好茶、上等茶。

[154]小油:一般指植物油,具体哪种植物油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宋代很可能指芝麻油。

[155]卫州:北周宣政元年(578)置,治所在汲郡(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为汲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卫州。贞观元年(627)移治汲县(今卫辉市)。天宝元年(742)改为汲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卫辉、辉县、浚县、淇县、滑县、新乡等市县地。

[156]韩家方:《陈氏香谱》未注“卫州韩家方”。

孩儿香茶【孩儿香茶:以孩儿香和茶为主料制成。孩儿香的所指参见前“孩儿香”条。】

孩儿香一斤 高茶末三两【《陈氏香谱》作“高末茶”。】 麝香四钱 片脑二钱五分(或糠米者【糠米者:指外观像糠米的龙脑。】,韶脑不可用【韶脑不可用:韶脑属于樟脑,与龙脑相比,味道刺激性更大。】) 薄荷霜【薄荷霜:见下文“附造薄荷霜法”。】五钱 川百药煎一两(研极细)

右六件一处和匀,用熟白糯米一升半淘洗令净,入锅内放冷水高四指,煮作糕糜【糕糜:又称膏糜,一种较稠的粥类食品,由糯米或其他米所制。有人认为糕糜属于糕类点心,应该是误解。】取出,十分冷定,于磁盆内揉和成剂,却于平石砧上杵千余转,以多为妙。然后将花脱【花脱:花模。用于成型。参见前“香脱”条注释。】洒油少许,入剂作饼,于洁净透风筛子顿放阴干,贮磁器内,青纸【青纸:深蓝色的纸,通常为蓝靛所染。】衬里密封。

附造薄荷霜法。寒水石研极细末,筛罗过,以薄荷二斤加于锅内,倾水一碗,于下以瓦盆盖定,用纸湿封四围,文武火蒸熏两顿饭久,气定方开,微有黄色尝之,凉者是。【三本皆脱此段薄荷霜造法,今据《陈氏香谱》补之。】

[157]孩儿香茶:以孩儿香和茶为主料制成。孩儿香的所指参见前“孩儿香”条。

[158]《陈氏香谱》作“高末茶”。

[159]糠米者:指外观像糠米的龙脑。

[160]韶脑不可用:韶脑属于樟脑,与龙脑相比,味道刺激性更大。

[161]薄荷霜:见下文“附造薄荷霜法”。

[162]糕糜:又称膏糜,一种较稠的粥类食品,由糯米或其他米所制。有人认为糕糜属于糕类点心,应该是误解。

[163]花脱:花模。用于成型。参见前“香脱”条注释。

[164]青纸:深蓝色的纸,通常为蓝靛所染。

[165]三本皆脱此段薄荷霜造法,今据《陈氏香谱》补之。

香茶二

香茶一

上等细茶【细茶:宋代所称细茶即是蒸青末茶。】一斤 片脑半两 檀香三两 沉香一两 缩砂三两 旧龙涎饼【旧龙涎饼:即古龙涎香,古龙涎香是宋代常见的一类成品合香,参见前“古龙涎香”条,及该部分各条香方。】一两

右为细末,以甘草半斤剉,水一碗半煎取净汁一碗,入麝香末【麝香末:《陈氏香谱》作“麝香末”。三本作“麝香米”,如果是麝香米,可能指的是当门子,参见前“当门子”条。】三钱和匀,随意作饼。

[166]细茶:宋代所称细茶即是蒸青末茶。

[167]旧龙涎饼:即古龙涎香,古龙涎香是宋代常见的一类成品合香,参见前“古龙涎香”条,及该部分各条香方。

[168]麝香末:《陈氏香谱》作“麝香末”。三本作“麝香米”,如果是麝香米,可能指的是当门子,参见前“当门子”条。

香茶二

龙脑 麝香(雪梨汁制【雪梨汁制:《陈氏香谱》作“雪梨汁制”,三本无“汁”字。“雪梨汁制”可能指麝香加雪梨汁研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载了一种用梨汁制麝香的方法,录于此处:“拣去毛令净,研开,用尤制沉香梨汁和为泥,摊在磁盏内或银器内,上用纸糊口,用针透十数孔,慢火焙干,研为末,再于盏内焙热,合和前料,其香满室,此其法也。”按,该书用的是鹅梨制沉香后剩下的梨汁。】) 百药煎 楝草【楝草:三本写作“揀(拣)草”,《陈氏香谱》作“楝草”。无论拣草或楝草皆不明所指。综合来看,可能指拣过的甘草。不大可能指楝、山练草、练石草等植物。】 寒水石各三钱 高茶一斤 硼砂一钱 白荳蔻二钱【《陈氏香谱》作“三钱”。】

右同碾细末,以熬过熟糯米粥净布巾绞取浓汁匀和,石上杵千余下方脱花样。

[169]雪梨汁制:《陈氏香谱》作“雪梨汁制”,三本无“汁”字。“雪梨汁制”可能指麝香加雪梨汁研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载了一种用梨汁制麝香的方法,录于此处:“拣去毛令净,研开,用尤制沉香梨汁和为泥,摊在磁盏内或银器内,上用纸糊口,用针透十数孔,慢火焙干,研为末,再于盏内焙热,合和前料,其香满室,此其法也。”按,该书用的是鹅梨制沉香后剩下的梨汁。

[170]楝草:三本写作“揀(拣)草”,《陈氏香谱》作“楝草”。无论拣草或楝草皆不明所指。综合来看,可能指拣过的甘草。不大可能指楝、山练草、练石草等植物。

[171]《陈氏香谱》作“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