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傅之香(1 / 1)

傅身【傅身:傅,附着,使附着。傅身就是附着在身上。】香粉(洪)

英粉【英粉:又称粉英,古代妇女搽面之化妆品,呈粉状,用米研成。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花蓝花栀子第五十二》:“作米粉法,梁米第一,粟米第二,……著冷水以浸米。日满,更汲新水,就瓮中沃之,……稍出。著一砂盆中熟研,以水沃搅之,接取白汁,绢袋滤。著别瓮中,粗沈者,更研之,水沃接取如初。……以三重布贴粉上,以粟糠著布上,糠上安灰,灰湿更以干者易,灰不复湿止,然后削去四畔粗白无光润者,别收之,以供粗用。其中心圆如钵形,酷似鸭子,白光润者,名曰粉英。”或作香粉,或染成红色,以涂面颊。《陈氏香谱》作“荚粉”,可能是“英粉”之误。】(另研)、青木香、麻黄根【麻黄根:麻黄一般指指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cquisetinaBge及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bren-ket Mey,一般以干燥草质茎入药。麻黄的根也可以入药,与茎功效不同,这里用的是根。】、附子(炮【炮:附子的炮制,历代有多种方法,汉晋之时有火炮法(《本草经集注》以塘灰火炮),南北朝又有黑豆制附子(《雷公炮炙论》),唐五代又有蜜炙、醋制,以及以生熟汤、米粥、糟曲等制。宋代又有加生姜、黄连等制法,以及水浸制、煮制、醋浸制、盐水浸(后再焙干或晒干)等法。明代又有米泔水、蛤粉、地黄汁、甘草为辅料的制法,现代的几种制法又有所不同。此处制法当为宋代制法,具体不详。】)、甘松、藿香、零陵香各等分

右件除英粉外,同捣罗为末,以生绢袋盛,浴罢傅身。

[166]傅身:傅,附着,使附着。傅身就是附着在身上。

[167]英粉:又称粉英,古代妇女搽面之化妆品,呈粉状,用米研成。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花蓝花栀子第五十二》:“作米粉法,梁米第一,粟米第二,……著冷水以浸米。日满,更汲新水,就瓮中沃之,……稍出。著一砂盆中熟研,以水沃搅之,接取白汁,绢袋滤。著别瓮中,粗沈者,更研之,水沃接取如初。……以三重布贴粉上,以粟糠著布上,糠上安灰,灰湿更以干者易,灰不复湿止,然后削去四畔粗白无光润者,别收之,以供粗用。其中心圆如钵形,酷似鸭子,白光润者,名曰粉英。”或作香粉,或染成红色,以涂面颊。《陈氏香谱》作“荚粉”,可能是“英粉”之误。

[168]麻黄根:麻黄一般指指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cquisetinaBge及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bren-ket Mey,一般以干燥草质茎入药。麻黄的根也可以入药,与茎功效不同,这里用的是根。

[169]炮:附子的炮制,历代有多种方法,汉晋之时有火炮法(《本草经集注》以塘灰火炮),南北朝又有黑豆制附子(《雷公炮炙论》),唐五代又有蜜炙、醋制,以及以生熟汤、米粥、糟曲等制。宋代又有加生姜、黄连等制法,以及水浸制、煮制、醋浸制、盐水浸(后再焙干或晒干)等法。明代又有米泔水、蛤粉、地黄汁、甘草为辅料的制法,现代的几种制法又有所不同。此处制法当为宋代制法,具体不详。

和粉香【此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官粉【官粉:化妆用的白粉。】十两 蜜陀僧【蜜陀僧:粗制氧化铅块状物或粉末。古代入本草(主要是外用),也可入化妆品。主要含氧化铅(PbO),并含少量的铅及二氧化铅等。关于其制法,宋《本草图经》:“今岭南、闽中银铜冶处亦有之,是银铅脚。”指其为炼银炉底渣。明《余冬录》记嵩阳制铅业“黄丹渣为密陀僧”。指的是黄丹(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铅)高温加热导致部分氧游离而成密陀僧(氧化铅)。现代制法与此原理相同。】一两 白檀香一两 黄连五钱 脑、麝各少许蛤粉【蛤粉: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 Deshayes等贝壳的灰白色粉末。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碳酸钙等。蛤粉入中药,也是中药炮制的重要辅料。蛤粉也是国画重要颜料(白色)。】五两 轻粉【轻粉:又称汞粉、峭粉、水银粉、腻粉、银粉等,水银及明矾、食盐等升华粗制成的氯化亚汞结晶,为白色片状结晶,体轻,手捻易碎成白色粉末。主要含氯化亚汞,并含少量的氯化汞及氯化亚铁。轻粉入中药,也是炼丹用的药物,本品毒性很小,但与水共煮,则分解而生氯化汞及金属汞,后二者都有剧毒。】二钱 朱砂二钱 金箔【金箔:关于金箔的大小重量。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一四:“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明代一厘约为0.03克,由此可知明代五片金箔重量。】五个 鹰条【鹰条:本指鹰粪中化未尽之毛。《本经逢原》:“(鹰)屎中化未尽之毛,谓之鹰条,入阴丹阳丹,不特取其翮之善脱,以治难脱之病,并取屎中未化之羽,以消目中未脱之翳。后来也有以鹰粪来作为鹰条的。明·朱橚《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九“软金丸”下有“黄鹰条”一味,下注:“即鹰粪也。”】一钱

右件为细末,和匀傅面。

[170]此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171]官粉:化妆用的白粉。

[172]蜜陀僧:粗制氧化铅块状物或粉末。古代入本草(主要是外用),也可入化妆品。主要含氧化铅(PbO),并含少量的铅及二氧化铅等。关于其制法,宋《本草图经》:“今岭南、闽中银铜冶处亦有之,是银铅脚。”指其为炼银炉底渣。明《余冬录》记嵩阳制铅业“黄丹渣为密陀僧”。指的是黄丹(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铅)高温加热导致部分氧游离而成密陀僧(氧化铅)。现代制法与此原理相同。

[173]蛤粉: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 Deshayes等贝壳的灰白色粉末。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碳酸钙等。蛤粉入中药,也是中药炮制的重要辅料。蛤粉也是国画重要颜料(白色)。

[174]轻粉:又称汞粉、峭粉、水银粉、腻粉、银粉等,水银及明矾、食盐等升华粗制成的氯化亚汞结晶,为白色片状结晶,体轻,手捻易碎成白色粉末。主要含氯化亚汞,并含少量的氯化汞及氯化亚铁。轻粉入中药,也是炼丹用的药物,本品毒性很小,但与水共煮,则分解而生氯化汞及金属汞,后二者都有剧毒。

[175]金箔:关于金箔的大小重量。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一四:“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明代一厘约为0.03克,由此可知明代五片金箔重量。

[176]鹰条:本指鹰粪中化未尽之毛。《本经逢原》:“(鹰)屎中化未尽之毛,谓之鹰条,入阴丹阳丹,不特取其翮之善脱,以治难脱之病,并取屎中未化之羽,以消目中未脱之翳。后来也有以鹰粪来作为鹰条的。明·朱橚《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九“软金丸”下有“黄鹰条”一味,下注:“即鹰粪也。”

十和香粉【此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名称作“麝香十和粉方”。】

官粉一袋(水飞【水飞:中药炮制法之一。是取得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与水共研细,加入多量的水,搅拌,较粗粉粒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分出,干燥,即成极细的粉末。多用于矿物药,这里是让官粉更加细腻,以利于化妆使用。参见前“飞”注释,前面朱砂的飞法也是用的水飞。】) 朱砂三钱 蛤粉(白熟者【白熟者:指制过的蛤粉,取蛤蜊壳入炭火中烧煅后研成细粉。】,水飞) 鹰条二钱 蜜陀僧五钱 檀香五钱 脑、麝各少许 紫粉【紫粉:在丹道中,紫粉是一种炼丹的初步生成物,成分所指并不唯一。可能是金属铅或铅粉焙烧后生成的氧化物,《抱朴子·黄白》:“取销铅为候,猛火炊之,三日三夜成,名曰紫粉。”丹道认为紫粉再加铅等提炼可制成金银。有时紫粉也可能指汞的氧化物或其他物质,银朱也被称为紫粉霜。除此之外,紫矿(见前“紫矿”条解释)制成粉也被称为紫粉。还有一种用于化妆品的紫粉,由英粉等染色而成。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作紫粉法:用白米英粉三分,胡粉一分,(不著胡粉,不著人面。)和合匀调。取葵子熟蒸,生布绞汁和粉,日曝令干。若色浅者更蒸,取汁重染如前法。”这里较大可能是最后一种。】少许 寒水石(和脑、麝同研)

右件各为飞尘【飞尘:一种边研边扇的加工工艺,最后只保留那些极细的可以飞起的细粉。】,和匀入脑麝,调色似桃花为度。

[177]此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名称作“麝香十和粉方”。

[178]水飞:中药炮制法之一。是取得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与水共研细,加入多量的水,搅拌,较粗粉粒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分出,干燥,即成极细的粉末。多用于矿物药,这里是让官粉更加细腻,以利于化妆使用。参见前“飞”注释,前面朱砂的飞法也是用的水飞。

[179]白熟者:指制过的蛤粉,取蛤蜊壳入炭火中烧煅后研成细粉。

[180]紫粉:在丹道中,紫粉是一种炼丹的初步生成物,成分所指并不唯一。可能是金属铅或铅粉焙烧后生成的氧化物,《抱朴子·黄白》:“取销铅为候,猛火炊之,三日三夜成,名曰紫粉。”丹道认为紫粉再加铅等提炼可制成金银。有时紫粉也可能指汞的氧化物或其他物质,银朱也被称为紫粉霜。除此之外,紫矿(见前“紫矿”条解释)制成粉也被称为紫粉。还有一种用于化妆品的紫粉,由英粉等染色而成。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作紫粉法:用白米英粉三分,胡粉一分,(不著胡粉,不著人面。)和合匀调。取葵子熟蒸,生布绞汁和粉,日曝令干。若色浅者更蒸,取汁重染如前法。”这里较大可能是最后一种。

[181]飞尘:一种边研边扇的加工工艺,最后只保留那些极细的可以飞起的细粉。

利汗红粉香【此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滑石一斤(极白无石者【无石者:指去除天然滑石中杂石的纯滑石。】,水飞过) 心红三钱 轻粉五钱 麝香少许

右件同研极细用之,调粉如肉色为度,涂身体香肌利汗。

[182]此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183]无石者:指去除天然滑石中杂石的纯滑石。

香身丸【此香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丁香一两半 藿香叶、零陵香、甘松各三两 香附子、白芷 当归、桂心、槟榔、益智仁各一两 麝香二钱【《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作“半两”,无碍庵本作“一两”。】 白荳蔻仁二两

右件为细末,炼蜜为剂,杵千下,丸如桐子大,噙【噙:指含在嘴里。】化一丸,便觉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他人皆闻得香。又治遍身炽气【炽气:指中医所指的热邪之气。】、恶气及口齿气。

[184]此香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185]《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作“半两”,无碍庵本作“一两”。

[186]噙:指含在嘴里。

[187]炽气:指中医所指的热邪之气。

拂手香【拂手香:拂手香,本指宋代真腊占城等地所制的一种合香。见前“涂肌拂手香”条,录于宋·叶廷珪《香谱》之中。这里指的是一种香调与东南亚拂手香类似的合香。】(武)

白檀三两(滋润者,剉末,用蜜三钱化汤一盏许,炒令水尽【《无碍庵本》作“用一钱”误。四库本、汉和本与《陈氏香谱》大致相同,今依陈氏香谱。】。稍觉浥湿【浥湿:湿润。】再焙干,杵罗极细) 米脑五钱【《陈氏香谱》作“一两”。】(研) 阿胶【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以山东东阿县产者为著,因用东阿县阿井之水熬制,故名。】一片

右将阿胶化汤打糊,入香末,溲拌令匀,于木臼中捣三五百【三五百:三本皆作“三五百/三五百下”。《陈氏香谱》作“三五日”。】,捏作饼子或脱花,窨干,中穿一穴,用彩线悬胸前。

[188]拂手香:拂手香,本指宋代真腊占城等地所制的一种合香。见前“涂肌拂手香”条,录于宋·叶廷珪《香谱》之中。这里指的是一种香调与东南亚拂手香类似的合香。

[189]《无碍庵本》作“用一钱”误。四库本、汉和本与《陈氏香谱》大致相同,今依陈氏香谱。

[190]浥湿:湿润。

[191]《陈氏香谱》作“一两”。

[192]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以山东东阿县产者为著,因用东阿县阿井之水熬制,故名。

[193]三五百:三本皆作“三五百/三五百下”。《陈氏香谱》作“三五日”。

梅真香

零陵香叶半两 甘松半两 白檀香半两 丁香半两 白梅末半两 脑、麝少许

右为细末,糁衣傅身【糁衣傅身:糁,是洒,散落的意思,这里是说香粉洒在衣服上或者涂在身上都可以。】皆可用之。

[194]糁衣傅身:糁,是洒,散落的意思,这里是说香粉洒在衣服上或者涂在身上都可以。

香发木犀香油(《事林》)

凌晨摘木犀花半开者,拣去茎蒂令净,高量一斗【高量一斗:满斗上面还加一点,比一斗多一点。】,取清麻油【清麻油:未经精炼的芝麻油,颜色较浅,即上文的“生油”,多用于制外用药、点灯等。见前“熟麻油”条。】一斤,轻手拌匀,置磁罂中,厚以油纸蜜封罂口,坐于釜内重汤煮一饷【一饷:片刻,或作一顿饭的时间。】久取出,安顿稳燥处,十日后倾出,以手沘【沘:汉和本、四库本作“泚”,误。无碍庵本作“批”,《陈氏香谱》作“沘”。这里“沘”同“批”指的是刮去表面的清液。】其清液【清液:四库本、汉和本作“青液”,误,《陈氏香谱》,无碍庵本作“清液”,指的上层澄清的**。】收之。最要封闭紧密,久而愈香,如以油匀入黄蜡为面脂【面脂:亦称“面泽”。古代搽面用的油膏。用以敷脸,可使面部白润光泽。宋·高承《事物纪原·冠冕首饰·面脂》:“《广志》曰:“面脂自魏兴以来始有之。’”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考证:“两汉时已尚之。”】,尤馨香也。

[195]高量一斗:满斗上面还加一点,比一斗多一点。

[196]清麻油:未经精炼的芝麻油,颜色较浅,即上文的“生油”,多用于制外用药、点灯等。见前“熟麻油”条。

[197]一饷:片刻,或作一顿饭的时间。

[198]沘:汉和本、四库本作“泚”,误。无碍庵本作“批”,《陈氏香谱》作“沘”。这里“沘”同“批”指的是刮去表面的清液。

[199]清液:四库本、汉和本作“青液”,误,《陈氏香谱》,无碍庵本作“清液”,指的上层澄清的**。

[200]面脂:亦称“面泽”。古代搽面用的油膏。用以敷脸,可使面部白润光泽。宋·高承《事物纪原·冠冕首饰·面脂》:“《广志》曰:“面脂自魏兴以来始有之。’”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考证:“两汉时已尚之。”

乌发香油【此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作“乌头麝香油方”。】(此油洗发后用最妙)

香油二斤 柏油【柏油:指柏子仁压榨制成的油。《福建通志》:“柏油,柏子所压者,诸县俱出。”】二两(另放) 诃子【诃子:指使君子科植物诃子,参见前珂子条。】皮一两半 没石子【没石子:亦作“没食子”、“无食子”,为没食子蜂科昆虫没食子蜂的幼虫寄生于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Quercus infectoria Olivier幼枝上所产生的虫瘿。】六个五倍子【五倍子:为倍蚜科昆虫五倍子蚜和倍蛋蚜寄生在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或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Stew.var.sinica(Diels) Rehd.et Wils.叶上形成的虫瘿。】半两 真胆矾【胆矾:胆矾为硫酸盐类矿物胆矾Chalcanthite的晶体(主要成分为五水硫酸铜),或为人工制成的含水硫酸铜。真胆矾指前者。】一钱 川百药煎【川百药煎:参见前“百药煎”条。所谓川百药煎,即是用四川所产的五倍子(川五倍子)所制成,故称。】三两 酸榴皮【酸榴皮:为石榴皮之别名,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L.的果皮。】半两 猪胆【猪胆:为猪科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Brisson的胆汁。】二个(另放) 旱莲台【旱莲台: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又称为墨旱莲、墨汁草。参见前“旱莲”条解释。】半两

右件为粗末,先将香油熬数沸,然后将药末入油同熬,少时倾油入罐子内,微温,入柏油搅,渐入猪胆【这里指上文所说两个猪胆的胆汁。】又搅,令极冷入后药:

零陵香、藿香叶、香白芷、甘松各三钱 麝香一钱再搅匀,用厚纸封罐口,每日早、午、晚各搅一次,仍封之。如此十日后,先晚洗发净,次早发干搽之,不待数日其发黑绀【绀:微带红的黑色。】,光泽香滑,永不染尘垢,更不须再洗,用之后自见也。黄者转黑。旱莲台,诸处有之,科生【科生:丛生。】一二尺高,小花如菊,折断有黑汁,名猢狲头。

又此油最能黑发【下方《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作“搽头竹油方”。但没有后面加丁香、排草、檀香、辟尘茄的做法。】

每香油一斤,枣枝一根剉碎,新竹片一根截作小片,不拘多少,用荷叶四两入油同煎,至一半去前物,加百药煎四两与油再熬,冷定加丁香、排草、檀香、辟尘茄【辟尘茄:指毕澄茄,又写作荜澄茄,是外国语的音译。一般指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 的干燥成熟果实。中药领域也有称同属植物毛叶木姜子或木姜子为毕澄茄的。因为山鸡椒的名字本身也用来称呼木姜子类植物,所以混用的情况比较多。《本草纲目》卷三二《果部·毕澄茄》集解:“(陈)藏器曰:毕澄茄生佛誓国。状似梧桐子及蔓荆子而微大。”“(李)时珍曰:海南诸番皆有之。蔓生,春开白花,夏结黑实,与胡椒一类二种,正如大腹之与槟榔相近耳。”】,每净油一斤大约入香料两余。

[201]此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作“乌头麝香油方”。

[202]柏油:指柏子仁压榨制成的油。《福建通志》:“柏油,柏子所压者,诸县俱出。”

[203]诃子:指使君子科植物诃子,参见前珂子条。

[204]没石子:亦作“没食子”、“无食子”,为没食子蜂科昆虫没食子蜂的幼虫寄生于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Quercus infectoria Olivier幼枝上所产生的虫瘿。

[205]五倍子:为倍蚜科昆虫五倍子蚜和倍蛋蚜寄生在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或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Stew.var.sinica(Diels) Rehd.et Wils.叶上形成的虫瘿。

[206]胆矾:胆矾为硫酸盐类矿物胆矾Chalcanthite的晶体(主要成分为五水硫酸铜),或为人工制成的含水硫酸铜。真胆矾指前者。

[207]川百药煎:参见前“百药煎”条。所谓川百药煎,即是用四川所产的五倍子(川五倍子)所制成,故称。

[208]酸榴皮:为石榴皮之别名,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L.的果皮。

[209]猪胆:为猪科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Brisson的胆汁。

[210]旱莲台: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又称为墨旱莲、墨汁草。参见前“旱莲”条解释。

[211]这里指上文所说两个猪胆的胆汁。

[212]绀:微带红的黑色。

[213]科生:丛生。

[214]下方《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作“搽头竹油方”。但没有后面加丁香、排草、檀香、辟尘茄的做法。

[215]辟尘茄:指毕澄茄,又写作荜澄茄,是外国语的音译。一般指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 的干燥成熟果实。中药领域也有称同属植物毛叶木姜子或木姜子为毕澄茄的。因为山鸡椒的名字本身也用来称呼木姜子类植物,所以混用的情况比较多。《本草纲目》卷三二《果部·毕澄茄》集解:“(陈)藏器曰:毕澄茄生佛誓国。状似梧桐子及蔓荆子而微大。”“(李)时珍曰:海南诸番皆有之。蔓生,春开白花,夏结黑实,与胡椒一类二种,正如大腹之与槟榔相近耳。”

合香泽法【合香泽法:香泽指涂发的香油。香泽古已有之,汉·桓宽《盐铁论·殊路》:“故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也。”此香泽制法见于《齐民要术》。】

清酒浸香(夏用酒令冷,春秋酒令暖,冬则小热)

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藿香、苜蓿、兰香凡四种,以新绵裹而浸之(夏一宿、春秋二宿、冬三宿),用胡麻油两分,猪脂【不同版本此处有所不同,《香乘》此处写作“猪脂”,其他文献有的写作“猪腹”,有的写作“猪 ”或“猪胰”。即胰,都是指胰脏。猪胰脏加入洗涤用品的历史悠久,至今很多地方肥皂仍有“胰子”的叫法,综合来看,此处指猪胰脏的可能性较大,猪脂、猪腹可能是误记。】一分纳铜铛【铛:釜属炊具,釜无足而铛有三足。汉代已有使用。可做温热或烹调器具,有陶、铜、金、银、铁等材质,依用途又可分为茶铛、酒铛等等。汉·服虔《通俗文》:“鬴有足曰铛。”】中,即以浸香酒和之,煎数沸后,便缓火微煎,然后下所浸香煎,缓火至暮,水尽沸定乃熟。以火头【火头:火焰、火苗。】内浸,中作声者,水未尽;有烟出无声者,水尽也。泽欲熟时,下少许青蒿,下少许青蒿以发色,绵幂【绵幂:绵幂作为一个词是指稠密地覆盖着,这里是两个词,指的是用绵来遮挡。绵,指精细的丝絮。】铛嘴,瓶口泻。)(贾思勰《齐民要术》【贾思勰《齐民要术》:此段出《齐民要术》卷五,被《农政全书》等书所引。】)

香泽者,人发恒枯瘁【枯瘁:枯槁。】,此以濡泽之也。唇脂以丹【丹:一般认为,这里的丹指朱砂。汉代存在以朱砂作为原料的唇脂,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后代,唐代朱砂仍然是唇脂主要的显色剂之一。】作之,象唇赤也。(《释名》【《释名》:东汉末年刘熙编撰的一本探求语源的训诂学著作。又称《逸雅》。刘熙,字成国,生卒年不详,北海人。东汉亦有刘珍所撰三十卷本《释名》,和刘熙所撰《释名》的关系不详,一般认为今本《释名》为刘熙所撰。】)

[216]合香泽法:香泽指涂发的香油。香泽古已有之,汉·桓宽《盐铁论·殊路》:“故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也。”此香泽制法见于《齐民要术》。

[217]不同版本此处有所不同,《香乘》此处写作“猪脂”,其他文献有的写作“猪腹”,有的写作“猪 ”或“猪胰”。即胰,都是指胰脏。猪胰脏加入洗涤用品的历史悠久,至今很多地方肥皂仍有“胰子”的叫法,综合来看,此处指猪胰脏的可能性较大,猪脂、猪腹可能是误记。

[218]铛:釜属炊具,釜无足而铛有三足。汉代已有使用。可做温热或烹调器具,有陶、铜、金、银、铁等材质,依用途又可分为茶铛、酒铛等等。汉·服虔《通俗文》:“鬴有足曰铛。”

[219]火头:火焰、火苗。

[220]绵幂:绵幂作为一个词是指稠密地覆盖着,这里是两个词,指的是用绵来遮挡。绵,指精细的丝絮。

[221]贾思勰《齐民要术》:此段出《齐民要术》卷五,被《农政全书》等书所引。

[222]枯瘁:枯槁。

[223]丹:一般认为,这里的丹指朱砂。汉代存在以朱砂作为原料的唇脂,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后代,唐代朱砂仍然是唇脂主要的显色剂之一。

[224]《释名》:东汉末年刘熙编撰的一本探求语源的训诂学著作。又称《逸雅》。刘熙,字成国,生卒年不详,北海人。东汉亦有刘珍所撰三十卷本《释名》,和刘熙所撰《释名》的关系不详,一般认为今本《释名》为刘熙所撰。

香粉

法惟多着丁香于粉盒中,自然芬馥。(同上【同上:这里指的是《齐民要术》,此句出《齐民要术》卷五。】)

[225]同上:这里指的是《齐民要术》,此句出《齐民要术》卷五。

面脂香

牛髓【牛髓: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 L. 的骨髓。入中药。】(若牛髓少者,用牛脂【牛脂: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 L. 的脂肪。入中药。】和之。若无髓,只用脂亦得)

温酒浸丁香、藿香 二种(浸法如前泽法【指前面“合香泽法”中清酒浸香的方法。】)

煎法一同合泽,亦着青蒿以发色,绵滤着磁漆盏【磁漆盏:瓷盏或漆盏。】中令凝,若作唇脂者,以熟朱调和【以熟朱调和:熟的朱砂。指炮制过的朱砂,南北朝时期朱砂炮制的方法包括水煮、火煅、加辅料等等。炮制过的朱砂毒性很大,不能食用。】青油【青油:指前面加了青蒿发色的油。】裹之。(同上)

[226]牛髓: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 L. 的骨髓。入中药。

[227]牛脂: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 L. 的脂肪。入中药。

[228]指前面“合香泽法”中清酒浸香的方法。

[229]磁漆盏:瓷盏或漆盏。

[230]以熟朱调和:熟的朱砂。指炮制过的朱砂,南北朝时期朱砂炮制的方法包括水煮、火煅、加辅料等等。炮制过的朱砂毒性很大,不能食用。

[231]青油:指前面加了青蒿发色的油。

八白香【八白香:指八种名字带“白”字的香材合成的面散。参见前金章宗条。此香方可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书中作“八白散(金国宫中洗面方)”。】(金章宗宫中洗面散【洗面散:洗面用的香粉。】)

白丁香【白丁香:又名雀苏、雄雀矢、青丹、麻雀粪。系文鸟科动物麻雀Passer mon-tanus (Linnaeus)的粪便。去净泥土或杂质,晒干。】 白僵蚕【白僵蚕:即僵蚕,参见前“僵蚕”条。蚕蛾科昆虫家蚕蛾Bombyx moriL. 的幼虫感染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Vuill. 而僵死的干燥全虫。因为白色,所以也叫白僵蚕。《本草纲目》卷三九《虫部·蚕》“蚕病风死,其色自白,故曰白僵。”】 白附子【白附子:白附子与附子不同,见前“白附子”条。】 白牵牛【白牵牛:指白色的牵牛子。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一般来说,圆叶牵牛种子为黑色;裂叶牵牛花色深,紫色或紫红色者,种子色黑;花色浅,白色或粉红者种子为淡黄白色。】 白茯苓【白茯苓:即茯苓。去掉黑色外皮,里面为白色。】 白'藜【白'藜:'藜科'藜属植物'藜(ribulus terrester L.)的果实。】 白芷 白芨

右等分,入皂角(去皮弦)共为末,绿豆粉拌之,日用面如玉矣。

[232]八白香:指八种名字带“白”字的香材合成的面散。参见前金章宗条。此香方可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书中作“八白散(金国宫中洗面方)”。

[233]洗面散:洗面用的香粉。

[234]白丁香:又名雀苏、雄雀矢、青丹、麻雀粪。系文鸟科动物麻雀Passer mon-tanus (Linnaeus)的粪便。去净泥土或杂质,晒干。

[235]白僵蚕:即僵蚕,参见前“僵蚕”条。蚕蛾科昆虫家蚕蛾Bombyx moriL. 的幼虫感染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Vuill. 而僵死的干燥全虫。因为白色,所以也叫白僵蚕。《本草纲目》卷三九《虫部·蚕》“蚕病风死,其色自白,故曰白僵。”

[236]白附子:白附子与附子不同,见前“白附子”条。

[237]白牵牛:指白色的牵牛子。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一般来说,圆叶牵牛种子为黑色;裂叶牵牛花色深,紫色或紫红色者,种子色黑;花色浅,白色或粉红者种子为淡黄白色。

[238]白茯苓:即茯苓。去掉黑色外皮,里面为白色。

[239]白'藜:'藜科'藜属植物'藜(ribulus terrester L.)的果实。

金主【金主:如无特殊说明,一般香方中所谓“金主”指的大多是金章宗。】绿云【绿云:指喻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宋代常以绿云称女子秀发。《绮谈市语·身体门》:“头发:绿云;乌云。”】香【此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称为“金主绿云油方”。】

沉香 蔓荆子【蔓荆子: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 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荆 Vitex tr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白芷 南没石子【南没石子:古代没食子主产于希腊、土耳其、伊朗、印度等地,我国似无所产。所谓“南没石子”可能指的是由南方海路舶来的没食子。】 踯躅花【踯躅花:又称闹羊花、羊踯躅花等,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Blume)G. Don]的花。有毒,羊食时往往踯躅而死亡,故此得名。】 生地黄【生地黄:地黄,指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生地黄在宋代以前很多时候指的是鲜地黄,取其汁用。宋代可能指鲜地黄,也可能指干地黄,今日所称的生地黄指的是干地黄。宋《本草图经》:“地黄……二月、八月采根阴干……阴干者是生地黄。”生地黄指的是阴干的地黄。这里指的也是干地黄。】 零陵香 附子 防风【防风:见前“防风粥”条。】 覆盆子【覆盆子:现在所称覆盆子,一般指蔷薇科植物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或覆盆子(Rubus idaeus L)。历史上很多同属植物有时也都被称为覆盆子,很多本草文献记载的覆盆子其实是插田泡(Rubus coreanus Miq.)。除此之外,依产地不同,还可能是山莓、灰毛果莓、拟覆盆子、悬钩子、桉叶悬钩子等。】 诃子肉 莲子草【莲子草:现在所称莲子草一般指苋科莲子草属植物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L.)DC.],但历史上也可能指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又称旱莲或旱莲台。参见前鳢肠条解释。这里用于乌发,指的应该就是鳢肠。】 芒硝【芒硝:硫酸盐类芒硝族天然矿物芒硝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 (Na2】 丁皮

右件各等分,入卷柏【卷柏:依产地不同,为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Spring或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uinata (Hock.et.Grev.)的全草。】三钱,洗净晒干,各细剉,炒黑色【炒黑色:古人一般认为炒至不同程度(炒黑、炒黄、炒焦、炒炭等)功效不同,炒黑有益于气血运行。】,以绢袋盛入磁罐内。每用药三钱,以清香油【清香油:即清麻油,见前“清麻油”条。】浸药,厚纸封口七日。每遇梳头,净手蘸油摩顶心【顶心:头顶的中央。】令热,入发窍,不十日发黑如漆,黄赤者变黑,秃者生发。

[240]金主:如无特殊说明,一般香方中所谓“金主”指的大多是金章宗。

[241]绿云:指喻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宋代常以绿云称女子秀发。《绮谈市语·身体门》:“头发:绿云;乌云。”

[242]此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称为“金主绿云油方”。

[243]蔓荆子: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 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荆 Vitex tr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244]南没石子:古代没食子主产于希腊、土耳其、伊朗、印度等地,我国似无所产。所谓“南没石子”可能指的是由南方海路舶来的没食子。

[245]踯躅花:又称闹羊花、羊踯躅花等,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Blume)G. Don]的花。有毒,羊食时往往踯躅而死亡,故此得名。

[246]生地黄:地黄,指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生地黄在宋代以前很多时候指的是鲜地黄,取其汁用。宋代可能指鲜地黄,也可能指干地黄,今日所称的生地黄指的是干地黄。宋《本草图经》:“地黄……二月、八月采根阴干……阴干者是生地黄。”生地黄指的是阴干的地黄。这里指的也是干地黄。

[247]防风:见前“防风粥”条。

[248]覆盆子:现在所称覆盆子,一般指蔷薇科植物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或覆盆子(Rubus idaeus L)。历史上很多同属植物有时也都被称为覆盆子,很多本草文献记载的覆盆子其实是插田泡(Rubus coreanus Miq.)。除此之外,依产地不同,还可能是山莓、灰毛果莓、拟覆盆子、悬钩子、桉叶悬钩子等。

[249]莲子草:现在所称莲子草一般指苋科莲子草属植物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L.)DC.],但历史上也可能指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又称旱莲或旱莲台。参见前鳢肠条解释。这里用于乌发,指的应该就是鳢肠。

[250]芒硝:硫酸盐类芒硝族天然矿物芒硝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 (Na2SO4·10H2O)。

[251]卷柏:依产地不同,为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Spring或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uinata (Hock.et.Grev.)的全草。

[252]炒黑色:古人一般认为炒至不同程度(炒黑、炒黄、炒焦、炒炭等)功效不同,炒黑有益于气血运行。

[253]清香油:即清麻油,见前“清麻油”条。

[254]顶心:头顶的中央。

莲香散(金主宫中方)

丁香三钱 黄丹三钱 枯矾【枯矾:即煅白矾,主含硫酸铝钾[KAl(SO4】末一两共为细末,闺阁中以之敷足,久则香入肤骨,虽足纨【足纨:裹脚用的长布条,多指女性缠足所用者,但不限于女性使用。】常经洗濯,香气不散。

金章宗文房精鉴【精鉴:精于鉴别。】,至用苏合香油点烟制墨,可谓穷幽极胜【穷幽极胜:深入探求微妙美好的事物。】矣。兹复致力于粉泽香膏,使嫔妃辈云鬓益芳,莲踪增馥。想见当时,人尽如花,花尽皆香,风流旖旎。陈主、隋炀【陈主、隋炀:指陈后主陈叔宝、隋炀帝杨广,都是极尽奢华的皇帝。】后一人也。

[255]枯矾:即煅白矾,主含硫酸铝钾[KAl(SO4)2]。参见后“白矾”条。

[256]足纨:裹脚用的长布条,多指女性缠足所用者,但不限于女性使用。

[257]精鉴:精于鉴别。

[258]穷幽极胜:深入探求微妙美好的事物。

[259]陈主、隋炀:指陈后主陈叔宝、隋炀帝杨广,都是极尽奢华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