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史四香【黄太史四香:此四香并非黄庭坚首创,但黄庭坚详细研究记录并加以发挥,对后世影响深远,故称为“黄太史四香”。】
意和香
沉檀为主。每沉一两半【《陈氏香谱》作“二两半”。】,檀一两。斫小博骰【博骰:赌博用的骰子。这里指切的大小。】体,取榠樝液渍之,液过指许,浸三日乃煮【《陈氏香谱》作“乃煮沥”,四库本、汉和本作“及煮泣”,无碍庵本作“及煮干”。】,沥其液,温水沐之【三本《香乘》作“湿水浴之”,《陈氏香谱》作“温水沐之”。应以《陈氏香谱》为是。】。紫檀为屑,取小龙【小龙:指宋代建茶“小龙团”。】茗末一钱,沃汤【沃汤:倒入热水。沃,浇。】和之,渍晬时【渍晬时:三本皆作“渍碎时”,误,据《陈氏香谱》应为“渍晬时”,指浸泡一昼夜。渍,浸泡;晬时,一昼夜。】包以濡【濡:沾湿的。】竹纸【竹纸:以嫩竹的茎干为原料制造的纸。约发明于唐时,宋代经过改进,成为主要用纸品种之一。】数重炰【炰:炰可以指烤,读páo;也可以指蒸煮,读fǒu。其本义指把带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烧烤,这里是借用这个意思,指把用湿竹纸包裹的香材烤干,所以应读páo。当然这个烤是要掌握度的,香材大致干即可,不能燃烧。】之。螺甲半两,磨去龃龉,以胡麻【胡麻:指胡麻油,即芝麻油,参见前“胡麻膏”条。《陈氏香谱》此处作“胡麻膏”。】熬之,色正黄【色正黄:从制甲香的方式来看,正黄是熬得火候较轻的时候,继续熬会变红。】则以蜜汤遽【遽:jù,立刻、马上。】洗,无膏气【无膏气:指去除胡麻油的味道。】乃已【乃已:三本皆作“乃以”,《陈氏香谱》作“乃已”。】。青木香末【青木香末:三本皆作“青木香为末”,《陈氏香谱》作“青木香末”。青木香:这里指菊科植物木香,参见前“木香”条解释。】以意和四物【指根据意愿(的量)加入青木香末,和之前四种香材混合。】,稍入婆律膏【婆律膏:四库本、汉和本作“婆津膏”,误。《陈氏香谱》、无碍庵本作“婆律膏”,见前“婆律膏”条。】及麝二物,惟少以枣肉合之,作模如龙涎香样,日暵【暵:日晒。三本皆作“熏”,误。《陈氏香谱》作“暵”,这里指香成型后干燥。】之。
[1]黄太史四香:此四香并非黄庭坚首创,但黄庭坚详细研究记录并加以发挥,对后世影响深远,故称为“黄太史四香”。
[2]《陈氏香谱》作“二两半”。
[3]博骰:赌博用的骰子。这里指切的大小。
[4]《陈氏香谱》作“乃煮沥”,四库本、汉和本作“及煮泣”,无碍庵本作“及煮干”。
[5]三本《香乘》作“湿水浴之”,《陈氏香谱》作“温水沐之”。应以《陈氏香谱》为是。
[6]小龙:指宋代建茶“小龙团”。
[7]沃汤:倒入热水。沃,浇。
[8]渍晬时:三本皆作“渍碎时”,误,据《陈氏香谱》应为“渍晬时”,指浸泡一昼夜。渍,浸泡;晬时,一昼夜。
[9]濡:沾湿的。
[10]竹纸:以嫩竹的茎干为原料制造的纸。约发明于唐时,宋代经过改进,成为主要用纸品种之一。
[11]炰:炰可以指烤,读páo;也可以指蒸煮,读fǒu。其本义指把带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烧烤,这里是借用这个意思,指把用湿竹纸包裹的香材烤干,所以应读páo。当然这个烤是要掌握度的,香材大致干即可,不能燃烧。
[12]胡麻:指胡麻油,即芝麻油,参见前“胡麻膏”条。《陈氏香谱》此处作“胡麻膏”。
[13]色正黄:从制甲香的方式来看,正黄是熬得火候较轻的时候,继续熬会变红。
[14]遽:jù,立刻、马上。
[15]无膏气:指去除胡麻油的味道。
[16]乃已:三本皆作“乃以”,《陈氏香谱》作“乃已”。
[17]青木香末:三本皆作“青木香为末”,《陈氏香谱》作“青木香末”。青木香:这里指菊科植物木香,参见前“木香”条解释。
[18]指根据意愿(的量)加入青木香末,和之前四种香材混合。
[19]婆律膏:四库本、汉和本作“婆津膏”,误。《陈氏香谱》、无碍庵本作“婆律膏”,见前“婆律膏”条。
[20]暵:日晒。三本皆作“熏”,误。《陈氏香谱》作“暵”,这里指香成型后干燥。
意可香
海南沉水香三两(得火不作柴桂【柴桂:三本皆作“柴柱”,依《陈氏香谱》应作“柴桂”。】烟气者【指沉香燃时没有柴桂那种木质烟气。】),麝香檀一两(切焙,衡山亦有之,宛不及海南来者【宛不及海南来者:参见前“麝香檀”条解释,海南所出可能为降真之类,衡山所出不详。】),木香四钱(极新者,不焙),玄参半两(剉、炒),炙甘草末二钱【《陈氏香谱》作“二两”。】,焰硝末一钱,甲香一分【《陈氏香谱》作“一钱”。】(浮油煎令黄色,以蜜洗去油,复以汤洗去蜜,如前治法而末之【而末之:三本皆作“为末”,依《陈氏香谱》作“而末之”。】),入婆律膏【婆律膏:四库本、汉和本作“婆津膏”误,依无碍庵本、《陈氏香谱》应作“婆律膏”,参见前“婆律膏”条。】及麝各三钱(另研),香成旋入。
右皆末之。用白蜜六两熬,去沫,取五两和香末匀,置磁盒窨如常法。
山谷道人【山谷道人:指黄庭坚,见前“黄山谷”条解释。这里的“道人”是指修道(佛法)之人,在佛教中修习佛法之人或有所证悟之人都可称道人。】得之于东溪老,东溪老得之于历阳公【东溪老、历阳公:东溪老、历阳公,皆是以地名代指人,所指不确知。历阳可能是指历阳县,今安徽和县一带;宋代东溪颇多,离历阳较近的可能是宣州的东溪(句溪),当然所指也有其他可能。】。其方初不知得其所自,始名宜爱。或云此江南宫中香,有美人曰宜娘,甚爱此香,故名宜爱,不知其在中主、后主【中主、后主:指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耶?香殊不凡,故易名意可,使众业力无度量之意。【三本皆作“众不业力无度量之意”,误。依《陈氏香谱》,无“不”字。这句话大意是说,“意可”令求觅之心止息,业力无从攀援而合于道妙。】鼻孔绕二十五有【二十五有:佛教指三界依据果报划分为二十五种生命形态。其中欲界十四有,即四恶趣四洲六欲天。色界七有,即四禅天为四有,另大梵天五净居天无想天为三有。无色界四有,即四空处。】,求觅增上,必以此香为可。何沉酒欤【何沉酒欤:三本皆作“何况酒欤”,误,依《陈氏香谱》应作“何沉酒欤”。意思是,何必沉溺于酒呢?】?玄参茗熬紫檀,鼻端已以霈然平直,是得无主意者观此香,【三本误字颇多,“霈然”皆作“濡然”。依《陈氏香谱》应作“霈然”。霈然,指自得的样子。无主意者:指没有确定意见、确定主张的人。】其处处穿透【其处处穿透:四库本、汉和本、《陈氏香谱》作“莫处处穿透”。这里是说此香从各个方面皆能贯通,即使是没有特别主见之人,也都会认为“意可”,达到满意的状态。“其处处穿透”去掉更合理。】,亦必为可耳。
[21]柴桂:三本皆作“柴柱”,依《陈氏香谱》应作“柴桂”。
[22]指沉香燃时没有柴桂那种木质烟气。
[23]宛不及海南来者:参见前“麝香檀”条解释,海南所出可能为降真之类,衡山所出不详。
[24]《陈氏香谱》作“二两”。
[25]《陈氏香谱》作“一钱”。
[26]而末之:三本皆作“为末”,依《陈氏香谱》作“而末之”。
[27]婆律膏:四库本、汉和本作“婆津膏”误,依无碍庵本、《陈氏香谱》应作“婆律膏”,参见前“婆律膏”条。
[28]山谷道人:指黄庭坚,见前“黄山谷”条解释。这里的“道人”是指修道(佛法)之人,在佛教中修习佛法之人或有所证悟之人都可称道人。
[29]东溪老、历阳公:东溪老、历阳公,皆是以地名代指人,所指不确知。历阳可能是指历阳县,今安徽和县一带;宋代东溪颇多,离历阳较近的可能是宣州的东溪(句溪),当然所指也有其他可能。
[30]中主、后主:指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
[31]三本皆作“众不业力无度量之意”,误。依《陈氏香谱》,无“不”字。这句话大意是说,“意可”令求觅之心止息,业力无从攀援而合于道妙。
[32]二十五有:佛教指三界依据果报划分为二十五种生命形态。其中欲界十四有,即四恶趣四洲六欲天。色界七有,即四禅天为四有,另大梵天五净居天无想天为三有。无色界四有,即四空处。
[33]何沉酒欤:三本皆作“何况酒欤”,误,依《陈氏香谱》应作“何沉酒欤”。意思是,何必沉溺于酒呢?
[34]三本误字颇多,“霈然”皆作“濡然”。依《陈氏香谱》应作“霈然”。霈然,指自得的样子。无主意者:指没有确定意见、确定主张的人。
[35]其处处穿透:四库本、汉和本、《陈氏香谱》作“莫处处穿透”。这里是说此香从各个方面皆能贯通,即使是没有特别主见之人,也都会认为“意可”,达到满意的状态。“其处处穿透”去掉更合理。
深静香
海南沉水香二两,羊胫炭【羊胫炭:炭中圆细紧实如羊胫骨(小腿骨)者。】四两。沉水剉如小博骰,入白蜜五两,水解其胶,重汤慢火煮半日,浴以温水,同炭杵捣为末,马尾筛【马尾筛:三本作“马尾罗筛”,依《陈氏香谱》作“马尾筛”,见前“马尾筛”解释。】下之,以煮蜜为剂【以煮蜜为剂:指用煮蜜来把前面制好的粉末合成香。】,窨四十九日出之。入婆律膏三钱、麝一钱,以安息香一分和作饼子,以磁盒贮之。
荆州欧阳元老【元老:元老可指德高望重之人,宋代也有以元老为名或字的。此处从后文称“元老者”来看,元老可能是此人的名字。】为予制此香,而以一斤许赠别。元老者,其从师也能受匠石之斤【匠石之斤:匠石,古代名叫石的工匠;斤,斧子。《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亦用以泛称能工巧匠。这里是说欧阳元老工艺高超。】,其为吏也不剉庖丁之刃【不剉庖丁之刃:《庄子·养生主》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说自己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因为合于道妙,而不伤刀刃。这里指欧阳元老为吏合乎道。】,天下可人也!此香恬澹寂寞【恬澹寂寞:安然淡泊,清寂宁静。】,非世所尚【非世所尚:三本皆作“非其所尚”,误,依《陈氏香谱》应作“非世所尚”。指这款香格调高雅,世间一般人难以欣赏,与欧阳元老为人之风相合。】,时【时:《陈氏香谱》作“时时”。】下帷【下帷:放下帷幕,可指授课,也可指读书。这里指深居读书,不闻外事。】一炷,如见其人。
[36]羊胫炭:炭中圆细紧实如羊胫骨(小腿骨)者。
[37]马尾筛:三本作“马尾罗筛”,依《陈氏香谱》作“马尾筛”,见前“马尾筛”解释。
[38]以煮蜜为剂:指用煮蜜来把前面制好的粉末合成香。
[39]元老:元老可指德高望重之人,宋代也有以元老为名或字的。此处从后文称“元老者”来看,元老可能是此人的名字。
[40]匠石之斤:匠石,古代名叫石的工匠;斤,斧子。《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亦用以泛称能工巧匠。这里是说欧阳元老工艺高超。
[41]不剉庖丁之刃:《庄子·养生主》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说自己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因为合于道妙,而不伤刀刃。这里指欧阳元老为吏合乎道。
[42]恬澹寂寞:安然淡泊,清寂宁静。
[43]非世所尚:三本皆作“非其所尚”,误,依《陈氏香谱》应作“非世所尚”。指这款香格调高雅,世间一般人难以欣赏,与欧阳元老为人之风相合。
[44]时:《陈氏香谱》作“时时”。
[45]下帷:放下帷幕,可指授课,也可指读书。这里指深居读书,不闻外事。
小宗香
海南沉水一两(剉),栈香半两(剉),紫檀二两半【《陈氏香谱》作“三分半”。】(用银石器炒,令紫色),三物俱令如锯屑。苏合油二钱,制甲香一钱(末之),麝一钱半(研),玄参五分【《陈氏香谱》作“半钱”。】(末之),鹅梨二枚(取汁),青枣二十枚,水二碗煮取小半盏【水二碗煮取小半盏:指同青枣一起煮。】。同【同:三本皆作“用”,依《陈氏香谱》应作“同”。指青枣煮的水与梨汁一同。】梨汁浸沉、檀、栈,煮一伏时,缓火煮令干。和入四物【四物:指苏合油、制甲香、麝香和玄参。】,炼蜜令少冷,溲和得所,入磁盒埋窨一月【《陈氏香谱》作“一日”。】用。
南阳宗少文【宗少文: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阳(今河南南阳市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士族。东晋末至宋元嘉中,朝廷屡次徵他作官,俱不就。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信仰佛教,作有《明佛论》、《画山水序》。】,嘉遁【嘉遁:亦作“嘉遯”。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江湖之间,援琴作《金石弄》【《金石弄》是古琴曲,格调高雅。《宋书·宗炳传》:“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唯南阳宗炳传焉,文帝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远山皆与之同响。其文献【文献:本指典籍和熟知文化掌故的贤人。这里指宗炳传承古代文化。】足以追配古人。孙茂深【孙茂深:指宗炳的孙子宗测。字敬微,一字茂深。南朝画家。其绘画风格承续宗炳,亦不慕仕进,品性高雅,故称其有“祖风”。】亦有祖风,当时贵人欲与之游,不可得,乃使陆探微【陆探微:南朝画家,吴县(今苏州)人,后世画论者对其极为推崇,对后世影响较大。】画其像挂壁间观之。茂深惟喜闭阁焚香,遂作此香饼,时谓少文大宗,茂深小宗,故名小宗香云。大宗、小宗,《南史》有传。
[46]《陈氏香谱》作“三分半”。
[47]《陈氏香谱》作“半钱”。
[48]水二碗煮取小半盏:指同青枣一起煮。
[49]同:三本皆作“用”,依《陈氏香谱》应作“同”。指青枣煮的水与梨汁一同。
[50]四物:指苏合油、制甲香、麝香和玄参。
[51]《陈氏香谱》作“一日”。
[52]宗少文: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阳(今河南南阳市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士族。东晋末至宋元嘉中,朝廷屡次徵他作官,俱不就。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信仰佛教,作有《明佛论》、《画山水序》。
[53]嘉遁:亦作“嘉遯”。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
[54]《金石弄》是古琴曲,格调高雅。《宋书·宗炳传》:“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唯南阳宗炳传焉,文帝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
[55]文献:本指典籍和熟知文化掌故的贤人。这里指宗炳传承古代文化。
[56]孙茂深:指宗炳的孙子宗测。字敬微,一字茂深。南朝画家。其绘画风格承续宗炳,亦不慕仕进,品性高雅,故称其有“祖风”。
[57]陆探微:南朝画家,吴县(今苏州)人,后世画论者对其极为推崇,对后世影响较大。
蓝成叔知府【知府:地方行政机构府之长官。宋代始置,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掌教化百姓,劝课农桑,旌别孝悌,奉行法令条制,宣读赦书,举行祀典,考察属官,赈济灾伤,安集流亡,以及赋役、钱谷、狱讼等事。视本府地望高下,或兼留守司公事,或兼安抚使、都总管、兵马钤辖、巡检等职务,总理本府兵民之政。以朝官及刺史以上官充任。】韵胜香(售)
沉香一钱 檀香一钱 白梅肉【白梅肉:指腌渍梅子的果肉,详见前“白梅”条。】半钱(焙干) 丁香半钱【《陈氏香谱》作“丁香皮半钱”,另有“拣丁香五粒”。三本《香乘》无“拣丁香五粒”。从下文的歌诀来看,应以《陈氏香谱》为是。】 木香一字朴硝半两(另研) 麝香一钱(另研)
右为细末,与别研二味入乳钵拌匀,密器收贮。每用薄银叶如龙涎法烧少歇【少歇:一小会儿。】,即是硝融,隔火气【隔火气:四库本、汉和本作“隔火器”,依无碍庵本、《陈氏香谱》作“隔火气”,指的是在银叶上面。参见前“隔火”条注释。】以水匀浇之【以水匀浇之:这里指的是在加热的银叶上滴水,水随之挥发,达到水蒸气与香气结合的效果。】,即复气通氤氲矣。乃郑康道御带【御带:官名。宋初,选三班使臣以上亲信武臣佩橐、御剑,为皇帝护卫,称御带,或以宦官充任。真宗咸平元年(998),改称带御器械。】传于蓝。蓝尝括【括:概括、总结。】为歌曰:“沉檀为末各一钱,丁皮梅肉减其半,拣丁五粒木一字,半两朴硝柏麝拌。”此香韵胜,以为名。银叶烧之,火宜缓。苏韬光【苏韬光:概为南宋苏韬光,曾任节度推官,陆游曾为其作挽歌。】云:“每五料【料:量词,用于中药配制丸药,处方剂量的全份。这里指完整的一份合香。】用丁皮、梅肉三钱,麝香半钱,重余皆同”。且云:“以水滴之,一炷可留三日。”
[58]知府:地方行政机构府之长官。宋代始置,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掌教化百姓,劝课农桑,旌别孝悌,奉行法令条制,宣读赦书,举行祀典,考察属官,赈济灾伤,安集流亡,以及赋役、钱谷、狱讼等事。视本府地望高下,或兼留守司公事,或兼安抚使、都总管、兵马钤辖、巡检等职务,总理本府兵民之政。以朝官及刺史以上官充任。
[59]白梅肉:指腌渍梅子的果肉,详见前“白梅”条。
[60]《陈氏香谱》作“丁香皮半钱”,另有“拣丁香五粒”。三本《香乘》无“拣丁香五粒”。从下文的歌诀来看,应以《陈氏香谱》为是。
[61]少歇:一小会儿。
[62]隔火气:四库本、汉和本作“隔火器”,依无碍庵本、《陈氏香谱》作“隔火气”,指的是在银叶上面。参见前“隔火”条注释。
[63]以水匀浇之:这里指的是在加热的银叶上滴水,水随之挥发,达到水蒸气与香气结合的效果。
[64]御带:官名。宋初,选三班使臣以上亲信武臣佩橐、御剑,为皇帝护卫,称御带,或以宦官充任。真宗咸平元年(998),改称带御器械。
[65]括:概括、总结。
[66]苏韬光:概为南宋苏韬光,曾任节度推官,陆游曾为其作挽歌。
[67]料:量词,用于中药配制丸药,处方剂量的全份。这里指完整的一份合香。
元御带清观香
沉香四两(末) 金颜香二钱半(另研) 石芝二钱半 檀香二钱半(末)龙脑【《陈氏香谱》作“龙涎”。】二钱 麝香一钱半
右用井花水【井花水:亦作“井华水”。清晨初汲的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二·井泉水》﹝集解﹞引汪颖曰:“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又与诸水不同。”】和匀,石 细【《陈氏香谱》作“石 细”,三本皆作“石 细”。石指水中表面光滑的石头。】脱花爇之。
[68]《陈氏香谱》作“龙涎”。
[69]井花水:亦作“井华水”。清晨初汲的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二·井泉水》﹝集解﹞引汪颖曰:“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又与诸水不同。”
[70]《陈氏香谱》作“石 细”,三本皆作“石 细”。石指水中表面光滑的石头。
脱俗香(武)
香附子半两(蜜浸三日,慢火焙干) 枨皮一两(焙干) 零陵香半两(酒浸一宿,慢焙干) 楝花【楝花:指楝科楝属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的花。楝又称苦楝。】一两(晒干) 榠樝核一两 荔枝壳一两【按,无碍庵本无荔枝壳。】右并精细拣择,为末,加龙脑少许,炼蜜拌匀,入磁盒封窨十余日,旋取烧之。
[71]楝花:指楝科楝属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的花。楝又称苦楝。
参见前“苦练花”条。
[72]按,无碍庵本无荔枝壳。
文英香【文英香:文英通常指文才出众的人。】
甘松 藿香 茅香 白芷 麝檀香【麝檀香:《陈氏香谱》作“麝、檀香”,是二味,麝香用量很大,有可能是传抄过程的误记。若为“麝檀香”,可能指麝香檀,见前“麝香檀”条。】 零陵香【按,无碍庵本无零陵香。】 丁香皮 玄参 降真香 以上各二两 白檀半两
右为末,炼蜜半斤,少入朴硝,和香焚之。
[73]文英香:文英通常指文才出众的人。
[74]麝檀香:《陈氏香谱》作“麝、檀香”,是二味,麝香用量很大,有可能是传抄过程的误记。若为“麝檀香”,可能指麝香檀,见前“麝香檀”条。
[75]按,无碍庵本无零陵香。
心清香
沉、檀各一拇指大 丁香母一分 丁香皮三分【《陈氏香谱》作“三钱”。】 樟脑一两 麝香少许无缝炭四两右同为末,拌匀,重汤煮蜜,去浮泡,和剂,磁器中窨。
[76]《陈氏香谱》作“三钱”。
琼心香
栈香半两 丁香三十枚 檀香一分(腊茶清浸煮) 麝香五分【《陈氏香谱》作“半钱”,根据这一点,其他的“一分”可能指的是一钱的十分之一,如果这样檀香用量又太少,存疑。】 黄丹一分
右为末,炼蜜和匀作膏,爇之【爇之:三本皆作“焚之”,《陈氏香谱》作“爇之”。《陈氏香谱》后还有“又一方用龙脑少许”。】。
[77]《陈氏香谱》作“半钱”,根据这一点,其他的“一分”可能指的是一钱的十分之一,如果这样檀香用量又太少,存疑。
[78]爇之:三本皆作“焚之”,《陈氏香谱》作“爇之”。《陈氏香谱》后还有“又一方用龙脑少许”。
太真【太真:太真在道教中有多种解释,可指原始的元气,可指黄金,也可指仙女名。杨贵妃的号也称太真。这里具体所指不详。《陈氏香谱》作“大真”。】香
沉香一两【《陈氏香谱》作“一两半”。】 栈香二两 龙脑一钱 麝香一钱 白檀一两(细剉,白蜜半盏相和蒸干) 甲香一两【《陈氏香谱》作“一两(制)”。】
右为细末,和匀,重汤煮蜜为膏,作饼子窨一月,焚之。
[79]太真:太真在道教中有多种解释,可指原始的元气,可指黄金,也可指仙女名。杨贵妃的号也称太真。这里具体所指不详。《陈氏香谱》作“大真”。
[80]《陈氏香谱》作“一两半”。
[81]《陈氏香谱》作“一两(制)”。
大洞真【洞真:洞真在道教中有多种解释。可以指得道的仙人,也可指道教经书分类中三洞的第一部,也可以作为道观名或道号。】香
乳香一两 白檀一两 栈香一两 丁皮一两 沉香一两 甘松半两【汉和本、四库本、《陈氏香谱》皆作“半两”,无碍庵本作二两。】
零陵香二两【《陈氏香谱》无重量。】 藿香叶二两【《陈氏香谱》无藿香叶。】
右为末,炼蜜和膏爇之。
[82]洞真:洞真在道教中有多种解释。可以指得道的仙人,也可指道教经书分类中三洞的第一部,也可以作为道观名或道号。
[83]汉和本、四库本、《陈氏香谱》皆作“半两”,无碍庵本作二两。
[84]《陈氏香谱》无重量。
[85]《陈氏香谱》无藿香叶。
天真【天真:可以指自然天性,也可以指先天真气,在道教和中医中依上下文,也可以有其他多种解释。】香
沉香三两(剉) 丁香一两(新好者) 麝檀【麝檀:《陈氏香谱》作“麝香木”,见前“麝香檀”条。】一两(剉、炒) 玄参半两(洗切,微焙) 生龙脑半两(另研) 麝香三钱(另研) 甘草末二钱(另研) 焰硝少许 甲香一钱【《陈氏香谱》作“一分”。】(制)
右为末,与脑、麝和匀,白蜜六两炼去泡沫,入焰硝及香末,丸如鸡头大,爇之,熏衣最妙。
[86]天真:可以指自然天性,也可以指先天真气,在道教和中医中依上下文,也可以有其他多种解释。
[87]麝檀:《陈氏香谱》作“麝香木”,见前“麝香檀”条。
[88]《陈氏香谱》作“一分”。
玉蕊香【玉蕊香:可指玉蕊花,道家也可以指玉中之精。这里大概是前者,参见前“玉蕊花”条。】三
[89]玉蕊香:可指玉蕊花,道家也可以指玉中之精。这里大概是前者,参见前“玉蕊花”条。
玉蕊香一(一名百花新香【《陈氏香谱》作“百花香”。】)
白檀香一两 丁香一两 栈香一两 玄参二两【《陈氏香谱》作“一两”。】 黄熟香二两 甘松半两(净) 麝香三分【《陈氏香谱》作“一分”。】
右炼蜜为膏和,窨如常法。
[90]《陈氏香谱》作“百花香”。
[91]《陈氏香谱》作“一两”。
[92]《陈氏香谱》作“一分”。
玉蕊香二
玄参半两【《陈氏香谱》作“半斤”。】(银器煮干,再炒令微烟出) 甘松四两 白檀二钱(剉)右为末,真麝香、乳香二钱研入,炼蜜丸如芡子大。
[93]《陈氏香谱》作“半斤”。
玉蕊香三
白檀香四钱【《陈氏香谱》作“四两”。】 丁香皮八钱 龙脑四钱 安息香一钱 桐木麸炭四钱脑、麝少许
右为末,炼蜜剂【炼蜜剂:三本皆作“蜜剂和”,《陈氏香谱》作“炼蜜剂”。这里“剂”作动词,指将粉末合成香。】,油纸裹磁盒贮之,窨半月。
[94]《陈氏香谱》作“四两”。
[95]炼蜜剂:三本皆作“蜜剂和”,《陈氏香谱》作“炼蜜剂”。这里“剂”作动词,指将粉末合成香。
庐陵【庐陵:作为地名,历史上有庐陵郡,庐陵指今江西吉安一带。】香
紫檀七十二铢【这里的铢指的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即三两(屑之,熬【《陈氏香谱》作“蒸”。】一两半) 栈香十二铢即半两 甲香二铢半即一钱(制) 苏合油五铢即二钱二分(无亦可) 麝香三铢即一钱一字 沉香六铢一分 玄参一铢半即半钱
右用沙梨【沙梨:现在所称沙梨指蔷薇科梨属植物沙梨[Pyrus pyrifolia(Burm. f.)Nakai]。中国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各地栽培的梨品种,多属于该种。宋代具体所指不详。】十枚切片研绞,取汁。青州枣二十枚,水二碗熬浓,浸紫檀一夕,微火煮干。入炼蜜及焰硝各半两,与诸药研和,窨一月爇之。
[96]庐陵:作为地名,历史上有庐陵郡,庐陵指今江西吉安一带。
[97]这里的铢指的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98]《陈氏香谱》作“蒸”。
[99]沙梨:现在所称沙梨指蔷薇科梨属植物沙梨[Pyrus pyrifolia(Burm. f.)Nakai]。中国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各地栽培的梨品种,多属于该种。宋代具体所指不详。
康漕【康漕:“漕”在宋时可作为漕司的简称,代称转运司。康漕或指康姓的漕臣(转运使或转运副使)。】紫瑞香
白檀一两(为末) 羊胫骨炭【羊胫骨炭:见前“羊胫炭”条。】(半秤捣罗【半秤捣罗:宋代以十五斤为“一秤”。半秤合当时七斤半,约合现在4.6~4.8公斤。】)
右用九两蜜,磁器重汤煮热,先将炭煤与蜜溲和匀,次入檀末,更用麝半钱或一钱,别器研细,以好酒化开,洒入前件。香剂入磁罐,封窨一月旋取爇之【旋取爇之:三本皆脱“旋”字,据《陈氏香谱》正之。】,久窨尤佳。
[100]康漕:“漕”在宋时可作为漕司的简称,代称转运司。康漕或指康姓的漕臣(转运使或转运副使)。
[101]羊胫骨炭:见前“羊胫炭”条。
[102]半秤捣罗:宋代以十五斤为“一秤”。半秤合当时七斤半,约合现在4.6~4.8公斤。
[103]旋取爇之:三本皆脱“旋”字,据《陈氏香谱》正之。
灵犀香【灵犀香:相传犀牛是一种神奇异兽,犀角有如线般的白纹,可相通两端感应灵异。故称“灵犀”。也有因为犀牛角有众多功用而称“灵犀”。在前文中提到“通天犀角镑少末与沉香爇”有神奇感应,故称灵犀香,这里可能与此相关。参见前“灵犀香”条内容。】
鸡舌香【鸡舌香:丁香。见前“鸡舌香即丁香”部分。】八钱 甘松三钱 零陵香一两半 藿香【《陈氏香谱》无藿香。但零陵香作“各一两半”,可能遗漏了一味香材。】一两半
右为末,炼蜜和剂,窨烧如常法。
[104]灵犀香:相传犀牛是一种神奇异兽,犀角有如线般的白纹,可相通两端感应灵异。故称“灵犀”。也有因为犀牛角有众多功用而称“灵犀”。在前文中提到“通天犀角镑少末与沉香爇”有神奇感应,故称灵犀香,这里可能与此相关。参见前“灵犀香”条内容。
[105]鸡舌香:丁香。见前“鸡舌香即丁香”部分。
[106]《陈氏香谱》无藿香。但零陵香作“各一两半”,可能遗漏了一味香材。
仙萸【仙萸:《陈氏香谱》作“茰”,同“萸”。仙萸一般指茱萸,刘筠《九日赴宴不及简馆中同僚》:“绛囊为佩仙萸密,绿醖飞觞寿菊新。”指的是重阳节佩戴茱萸香囊。这里仙萸香概言其香调韵致。】香
甘菊蕊【甘菊蕊:古今甘菊所指不同,见前“甘菊”条。】一两 檀香一两 零陵香一两 白芷一两 脑、麝各少许(乳钵研)
右为末,以梨汁和剂,捻作饼子曝干。
[107]仙萸:《陈氏香谱》作“茰”,同“萸”。仙萸一般指茱萸,刘筠《九日赴宴不及简馆中同僚》:“绛囊为佩仙萸密,绿醖飞觞寿菊新。”指的是重阳节佩戴茱萸香囊。这里仙萸香概言其香调韵致。
[108]甘菊蕊:古今甘菊所指不同,见前“甘菊”条。
降仙香
檀香末四两(蜜少许和为膏) 玄参二两 甘松二两 川零陵香一两 麝香少许
右为末,以檀香膏子和之,如常法爇。
可人香【《陈氏香谱》香方与三本《香乘》不同,录于此:“丁香一分沉檀半,脑麝二钱中半良,二两乌香杉炭是,蜜丸爇?可人香。”。】
歌曰:“丁香沉檀各两半,脑麝三钱中半【中半:对半,一样一半。】良,二两乌香【乌香在不同时代所指或有不同。宋代所指应为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香材,以颜色命名。乌香在明代所指参见后面“乌香末”条注释。】杉炭是,蜜丸爇处可人香。”
[109]《陈氏香谱》香方与三本《香乘》不同,录于此:“丁香一分沉檀半,脑麝二钱中半良,二两乌香杉炭是,蜜丸爇?可人香。”。
[110]中半:对半,一样一半。
[111]乌香在不同时代所指或有不同。宋代所指应为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香材,以颜色命名。乌香在明代所指参见后面“乌香末”条注释。
禁中非烟香【非烟香:这里指不发烟之香。关于非烟香的呈现方式,清代董若雨有《非烟香法》,不过董氏所谓蒸香的非烟香法与宋代未必相符。这里的非烟香应该还是隔火薰香的方式,只不过香灰火力有所控制,不让香发烟。】一
歌曰:“脑麝沉檀俱半两,丁香一分桂【三本《香乘》作“重”,不合理。依《陈氏香谱》此处作“桂”,宋代一般指官桂。】三钱,蜜和细捣为圆饼,得自宣和禁闼【禁闼:宫廷门户。亦指宫廷、朝廷。】传。”
[112]非烟香:这里指不发烟之香。关于非烟香的呈现方式,清代董若雨有《非烟香法》,不过董氏所谓蒸香的非烟香法与宋代未必相符。这里的非烟香应该还是隔火薰香的方式,只不过香灰火力有所控制,不让香发烟。
[113]三本《香乘》作“重”,不合理。依《陈氏香谱》此处作“桂”,宋代一般指官桂。
[114]禁闼:宫廷门户。亦指宫廷、朝廷。
禁中非烟香二
沉香半两 白檀四两(劈作十块,胯茶清浸少时) 丁香二两 降真香二两 郁金【郁金:这里从香方时代和香方配伍来看,不太好确定是姜科郁金还是藏红花,如果是藏红花则用量偏大。参见前“郁金香”条。】二两 甲香三两【《陈氏香谱》作“二两”。】(制)
右细末,入麝少许,以白芨末滴水和,捻饼子窨爇之。
[115]郁金:这里从香方时代和香方配伍来看,不太好确定是姜科郁金还是藏红花,如果是藏红花则用量偏大。参见前“郁金香”条。
[116]《陈氏香谱》作“二两”。
复古东阁【东阁:本指东向小门。汉武帝时,公孙弘任宰相,起客馆,开东阁,以招贤人,后遂成为宰相招贤客馆之代称。在宋代,一般称宰相为东阁。不过这里指的是宣和年间的宫中香。《癸辛杂识外集》载:“宣和时常造香于睿思东阁,南渡后如其法制之,所谓东阁云头香也。”又《稗史汇编》:“南宋光宗万机之暇留意香品,合和奇香,号东阁云头香。”这里称复古,即是南宋复北宋旧制。参见前“宣和香”条内容。】云头香【云头香:古代以云头称云或云朵形的装饰物。云头盖指其形制为云朵之形。】(售)
真腊沉香十两 金颜香三两 拂手香三两【此二种《陈氏香谱》皆作“二两”。】 番栀子一两 梅花片脑二两半【《陈氏香谱》作“一两半”。】 龙涎二两 麝香二两【此二种《陈氏香谱》作“一两”。】 石芝一两 制甲香半两
右为细末,蔷薇水和匀,用 石 之脱花,如常法爇之。如无蔷薇水,以淡水和之亦可。
[117]东阁:本指东向小门。汉武帝时,公孙弘任宰相,起客馆,开东阁,以招贤人,后遂成为宰相招贤客馆之代称。在宋代,一般称宰相为东阁。不过这里指的是宣和年间的宫中香。《癸辛杂识外集》载:“宣和时常造香于睿思东阁,南渡后如其法制之,所谓东阁云头香也。”又《稗史汇编》:“南宋光宗万机之暇留意香品,合和奇香,号东阁云头香。”这里称复古,即是南宋复北宋旧制。参见前“宣和香”条内容。
[118]云头香:古代以云头称云或云朵形的装饰物。云头盖指其形制为云朵之形。
[119]此二种《陈氏香谱》皆作“二两”。
[120]《陈氏香谱》作“一两半”。
[121]此二种《陈氏香谱》作“一两”。
崔贤妃【崔贤妃:在宋代可能指宋徽宗贵妃崔氏。由于没有在刘贵妃去世时表现出悲痛,崔贵妃被徽宗废为庶人,后随徽宗北迁五国城。不过前面“诸品名香”写的是“刘贵妃瑶英香”。如所指相同,徽宗贵妃刘氏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崔贤妃可能是误记。如果是不同香方,那可能表达的是崔氏的香方比刘氏更胜一筹。参见前“刘贵妃”条。】瑶英胜【瑶英胜:《陈氏香谱》作“瑶英香”。】
沉香四两 拂手香半两 麝香半两 金颜香三两半【《陈氏香谱》作“二两半”。】 石芝半两
右为细末同和,作饼子,【右为细末同和,作饼子:《陈氏香谱》作:“右为细末,上石和捻饼子。”】排银盆或盘内,盛夏烈日晒干,以新软刷子出其光【出其光:用刷子不停的刷,可以让表面呈现光泽。这种做法在宋代制茶和制香中常用。】,贮于锡盆内,如常爇之。
[122]崔贤妃:在宋代可能指宋徽宗贵妃崔氏。由于没有在刘贵妃去世时表现出悲痛,崔贵妃被徽宗废为庶人,后随徽宗北迁五国城。不过前面“诸品名香”写的是“刘贵妃瑶英香”。如所指相同,徽宗贵妃刘氏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崔贤妃可能是误记。如果是不同香方,那可能表达的是崔氏的香方比刘氏更胜一筹。参见前“刘贵妃”条。
[123]瑶英胜:《陈氏香谱》作“瑶英香”。
[124]《陈氏香谱》作“二两半”。
[125]右为细末同和,作饼子:《陈氏香谱》作:“右为细末,上石和捻饼子。”
[126]出其光:用刷子不停的刷,可以让表面呈现光泽。这种做法在宋代制茶和制香中常用。
元若虚总管【元若虚总管:大概宋高宗时人。总管作为官职参见前“总管”条。】瑶英胜
龙涎一两 大食栀子【大食栀子:此处指番栀子,即藏红花。参见“番栀子”条。】二两 沉香十两(上等者) 梅花龙脑七钱(雪白者) 麝香当门子【当门子:当门子指麝香仁中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者。也可以用于指代熟结的麝香。】半两
右先将沉香细剉,令极细,方用蔷薇水浸一宿,次日再上 三五次。别用石 一次【一次:《陈氏香谱》无“一次”二字。】龙脑等四味极细,方与沉香相合,和匀,再上石 一次。如水脉稍多,用纸渗【渗:《陈氏香谱》此处作“如水多,用纸渗,令干湿得所。”三本作:“如水脉稍多,用纸糁,令干湿得所。”这里是说如果水多了,就用纸吸干。】,令干湿得所。
[127]元若虚总管:大概宋高宗时人。总管作为官职参见前“总管”条。
[128]大食栀子:此处指番栀子,即藏红花。参见“番栀子”条。
[129]当门子:当门子指麝香仁中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者。也可以用于指代熟结的麝香。
[130]一次:《陈氏香谱》无“一次”二字。
[131]渗:《陈氏香谱》此处作“如水多,用纸渗,令干湿得所。”三本作:“如水脉稍多,用纸糁,令干湿得所。”这里是说如果水多了,就用纸吸干。
韩钤辖正德香
上等沉香十两(末) 梅花片脑一两 番栀子一两 龙涎半两 石芝半两金颜香半两 麝香肉【麝香肉:麝香入药时去香囊外壳,称麝香肉。】半两
右用蔷薇水和匀,令干湿得中,上 石细 脱花子爇之,或作数珠【数珠:佛教修行时用来计数的珠串,也称念珠。数珠有多种材质,这里是用合香来做数珠。】佩带。
[132]麝香肉:麝香入药时去香囊外壳,称麝香肉。
[133]数珠:佛教修行时用来计数的珠串,也称念珠。数珠有多种材质,这里是用合香来做数珠。
滁州【滁州:隋开皇初改南谯州置,治所在新昌县 (后改为清流县,即今安徽滁州市)。《寰宇记》 卷一百二十八滁州:“因水为名。”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市和来安、全椒二县地。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 (620)复置,天宝元年 (742) 改为永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滁州。】 公库【公库:指公使库,公使库是宋代州府军监一级地方政府主要存储公使钱、公使物的仓库。公使库最初是为了招待来往官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管理地方政府公务经费的机构,其经营功能逐渐增强,公使物品也可贩卖物品以补充公费。】天花【天花:这里指天上之花,天人之花。】香
玄参四两 甘松二两 檀香一两 麝香五分【《陈氏香谱》作“半钱”。】
右除麝香别研外,余三味细剉如米粒许,白蜜六两拌匀,贮磁罐内,久窨乃佳。
[134]滁州:隋开皇初改南谯州置,治所在新昌县 (后改为清流县,即今安徽滁州市)。《寰宇记》 卷一百二十八滁州:“因水为名。”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市和来安、全椒二县地。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 (620)复置,天宝元年 (742) 改为永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滁州。
[135]公库:指公使库,公使库是宋代州府军监一级地方政府主要存储公使钱、公使物的仓库。公使库最初是为了招待来往官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管理地方政府公务经费的机构,其经营功能逐渐增强,公使物品也可贩卖物品以补充公费。
[136]天花:这里指天上之花,天人之花。
[137]《陈氏香谱》作“半钱”。
玉春新料香(补)
沉香五两 栈香二两半 紫檀香二两半 米脑一两 梅花脑二钱半 麝香七钱半 木香一钱半 金颜香一两半 丁香一钱半 石脂半两(好者) 白芨二两半 胯茶新者一胯半【胯茶新者一胯半:这里面,前一个胯是指茶之形制,后一个指单位,片、饼。具体参见“清神香”部分“胯”的解释。】
右为细末,次入脑、麝研,皂儿仁半斤浓煎膏和,杵千百下,脱花阴干刷光,磁器收贮,如常法爇之。
[138]胯茶新者一胯半:这里面,前一个胯是指茶之形制,后一个指单位,片、饼。具体参见“清神香”部分“胯”的解释。
辛押陀罗【辛押陀罗:11世纪在中国居留的来自大食勿巡国(阿曼地区)的一位蕃长富商,因为“开导种落,岁致梯航”有功,被封为怀化将军。他还曾捐资卖田,大力协助复兴郡学。】亚悉香【亚悉香:宋代亚悉香所指现在已不详。不过从记录来看,应该指的是一种香材而非合香。这里称辛押陀罗亚悉香,大概是指此香方模仿辛押陀罗所贡亚悉香的味道。】(沈)
沉香五两 兜娄香【兜娄香:关于兜娄香的所指,比较复杂,见前“兜娄婆”、“兜娄香”注释。这里从在香方中所处的位置来看,不可能是上古所指类似都梁的香草,也不是明代以后所称的藿香,是乳香之类的树脂香料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可能指红兜娄(麝香檀)或者某一类沉香。】 五两 檀香三两 甲香三两(制) 丁香半两 大石芎【大石芎:芎,一般指川芎,即芎。大石,所指不详,可能是指产地。】半两 降真香半两 安息香三钱 米脑二钱(白者) 麝香二钱 鉴临二钱(另研,未详,或异名【《陈氏香谱》里面即有“未详,或异名”,说明当时已不知“鉴临”所指。三本皆作“详或异名”,脱“未”字。】)
右为细末,以蔷薇水、苏合油和剂,作丸或饼爇之。
[139]辛押陀罗:11世纪在中国居留的来自大食勿巡国(阿曼地区)的一位蕃长富商,因为“开导种落,岁致梯航”有功,被封为怀化将军。他还曾捐资卖田,大力协助复兴郡学。
[140]亚悉香:宋代亚悉香所指现在已不详。不过从记录来看,应该指的是一种香材而非合香。这里称辛押陀罗亚悉香,大概是指此香方模仿辛押陀罗所贡亚悉香的味道。
考察关于亚悉香的文献,《癸辛杂识外集》:“宣和间宫中所焚异香有亚悉香、雪香、褐香、软香、瓠香、猊眼香等。”《宋稗类钞》:“宫中重异香。广南所进笃耨、龙涎、亚悉、金颜、雪香、褐香、软香之类。”说明亚悉香是广南所进,可能是由海外舶来。与此处所说辛押陀罗亚悉香相合,辛押陀罗长期居住在广州。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宋宣和间,宫中所焚异香有笃耨、龙涎、亚悉……之类。”《通雅·植物》:“笃耨、亚悉、龙涎、迷迭、艾纳,西国香也……亚悉,或曰乌香、盖今之唵叭也。《本草》作‘胆八香’。“参阅明·文 震亨《长物志·器具·唵叭香》。明人认为即是乌香,也就是后来的唵叭香。未必符合事实。
[141]兜娄香:关于兜娄香的所指,比较复杂,见前“兜娄婆”、“兜娄香”注释。这里从在香方中所处的位置来看,不可能是上古所指类似都梁的香草,也不是明代以后所称的藿香,是乳香之类的树脂香料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可能指红兜娄(麝香檀)或者某一类沉香。
[142]大石芎:芎,一般指川芎,即芎。大石,所指不详,可能是指产地。
[143]《陈氏香谱》里面即有“未详,或异名”,说明当时已不知“鉴临”所指。三本皆作“详或异名”,脱“未”字。
瑞龙香
沉香一两 占城麝檀三钱 占城沉香三钱 迦阑木【迦阑木:参见前“迦阑香”。】二钱 龙涎一钱龙脑二钱(金脚者【金脚者:指龙脑中陈化有金边者。叶廷珪《香谱》:“脑之中又有金脚”。《大明一统志》:“其次有金脚脑。”】) 檀香半钱 笃耨香半钱 大食水【大食水:《陈氏香谱》“大食水”条:“今按,此香即大食国蔷薇露也。”但后面又说蔷薇水。这里可能是加工方式不同。大食水按照《陈氏香谱》的记述,加工方式是“本土人每早起,以爪甲于花上取露一滴。”《陈氏香谱》记载的制法大概是讹传。取清晨花露香气呈现的效果显然不如蒸馏方式所制的效果好。参见前“蔷薇露”部分考证。】五滴 蔷薇水不拘多少 大食栀子花【大食栀子花:指藏红花,参见前“大食栀子”条。】一钱
右为极细末,拌和令匀,于净石上 如泥,入模脱。
[144]迦阑木:参见前“迦阑香”。
[145]金脚者:指龙脑中陈化有金边者。叶廷珪《香谱》:“脑之中又有金脚”。《大明一统志》:“其次有金脚脑。”
[146]大食水:《陈氏香谱》“大食水”条:“今按,此香即大食国蔷薇露也。”但后面又说蔷薇水。这里可能是加工方式不同。大食水按照《陈氏香谱》的记述,加工方式是“本土人每早起,以爪甲于花上取露一滴。”《陈氏香谱》记载的制法大概是讹传。取清晨花露香气呈现的效果显然不如蒸馏方式所制的效果好。参见前“蔷薇露”部分考证。
[147]大食栀子花:指藏红花,参见前“大食栀子”条。
华盖香
龙脑一钱 麝香一钱 香附子半两(去毛) 白芷半两 甘松半两 松蒳【松蒳:即前面言及“艾蒳”、“艾纳”中,所说的松上绿衣。参见前“艾纳”条。】
清 铜押经炉连座
清 铜官帽耳四方香炉
一两 零陵叶半两 草荳蔻一两 茅香半两 檀香半两 沉香半两 酸枣肉(以肥、红、小者,湿生者【湿生者:一般来说,酸枣生长在相对干燥的土质中,潮湿水边不易生长,所以这里大概并非是指生长环境。可能指的是鲜的未完全熟透的酸枣,而不是在枝上已经失去水分的酸枣。】尤妙,用水熬成膏汁)
右件为细末,炼蜜与枣膏【《陈氏香谱》作“用枣水煮成膏汁”。】溲和令匀,木臼捣之,以不粘为度,丸如鸡豆实大,烧之。
[148]松蒳:即前面言及“艾蒳”、“艾纳”中,所说的松上绿衣。参见前“艾纳”条。
[149]湿生者:一般来说,酸枣生长在相对干燥的土质中,潮湿水边不易生长,所以这里大概并非是指生长环境。可能指的是鲜的未完全熟透的酸枣,而不是在枝上已经失去水分的酸枣。
[150]《陈氏香谱》作“用枣水煮成膏汁”。
华盖香(补)【此条与前“法合众妙香”中“华盖香”重复。】
歌曰:“沉檀香附兼山麝,艾蒳酸仁分两同,炼蜜拌匀磁器窨,翠烟如盖满庭中。”
[151]此条与前“法合众妙香”中“华盖香”重复。
宝林【宝林:佛教中指极乐净土七宝之树林。《无量寿经》:“七宝诸树周满世界。”有些寺院亦以此命名,如六祖大师之宝林寺(南华寺)。】香
黄熟香 白檀香 栈香 甘松【《陈氏香谱》作“甘松(去毛)”。】 藿香叶 零陵香叶 荷叶 紫背浮萍【紫背浮萍:指紫萍,参见前“浮萍”条解释。荷叶,紫萍皆能去**甜腻之气。】 以上各一两 茅香半斤(去毛,酒浸,以蜜拌炒,令黄)
右件为细末,炼蜜和匀丸,如皂子大,无风处烧之【无风处烧之:无风处方利于香烟成型。】。
[152]宝林:佛教中指极乐净土七宝之树林。《无量寿经》:“七宝诸树周满世界。”有些寺院亦以此命名,如六祖大师之宝林寺(南华寺)。
明 铜透雕螭龙八卦纹香薰
清 青花十八罗汉三足香炉
[153]《陈氏香谱》作“甘松(去毛)”。
[154]紫背浮萍:指紫萍,参见前“浮萍”条解释。荷叶,紫萍皆能去**甜腻之气。
[155]无风处烧之:无风处方利于香烟成型。
巡筵【巡筵:《陈氏香谱》作“述筵”,三本皆作“巡筵”,皆可。巡筵指在宴席上依次巡行。述筵与此类似,述在这里是循、顺次而行的意思。《说文》:“述,循也。”。】香
龙脑一钱【《陈氏香谱》作“一分”。】 乳香半钱 荷叶半两 浮萍半两 旱莲【旱莲:古代本草称旱莲,较大可能为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又称为墨旱莲、墨汁草。也可能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黄海棠(红旱莲)(Hypericum ascyron L.)。后面用来乌发的香方中的旱莲台可以确定为墨旱莲,此处大概也是前者。如果为墨旱莲,则主要的功能可能为染色。】半两 瓦松【瓦松:景天科瓦松属植物,详见前“瓦上松花”条注释。《陈氏香谱》作“风松”,恐误。】半两 水衣【水衣:古代称水衣,可指苍苔、青苔类植物,如晋·张协《杂诗》:“阶下伏泉涌,堂上水衣生。”或者水中的青苔或水草之类,如唐·杜甫《重题郑氏东亭》诗:“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此处可能为泥炭藓科泥炭藓属植物,也称为“水苔”。】半两 松蒳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匀,丸如弹子大,慢火烧之,从主人起,以净水一盏引烟入水盏内,巡筵旋转,香烟接了水盏【香烟接了水盏:三本皆作“香烟接了去水盏”,《陈氏香谱》作“香烟接了水盏”。此处指的是,香烟一直与水盏相接,在筵席间依次传递水盏,香烟与水盏间的联系不断,水盏到处,香烟即到,直到香烧完了才结束。以《陈氏香谱》文字更合理。】,其香终而方断。
以上三方亦名“三宝殊熏【三宝殊熏:无碍庵本作“三宝珠熏”。《陈氏香谱》与另两本作“三宝殊熏”。】 ”。
[156]巡筵:《陈氏香谱》作“述筵”,三本皆作“巡筵”,皆可。巡筵指在宴席上依次巡行。述筵与此类似,述在这里是循、顺次而行的意思。《说文》:“述,循也。”。
[157]《陈氏香谱》作“一分”。
[158]旱莲:古代本草称旱莲,较大可能为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又称为墨旱莲、墨汁草。也可能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黄海棠(红旱莲)(Hypericum ascyron L.)。后面用来乌发的香方中的旱莲台可以确定为墨旱莲,此处大概也是前者。如果为墨旱莲,则主要的功能可能为染色。
另外蓝果树科喜树属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别名也称为旱莲。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有时也被称为木莲或旱莲。这两种入香方的可能性不大。
[159]瓦松:景天科瓦松属植物,详见前“瓦上松花”条注释。《陈氏香谱》作“风松”,恐误。
[160]水衣:古代称水衣,可指苍苔、青苔类植物,如晋·张协《杂诗》:“阶下伏泉涌,堂上水衣生。”或者水中的青苔或水草之类,如唐·杜甫《重题郑氏东亭》诗:“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此处可能为泥炭藓科泥炭藓属植物,也称为“水苔”。
[161]香烟接了水盏:三本皆作“香烟接了去水盏”,《陈氏香谱》作“香烟接了水盏”。此处指的是,香烟一直与水盏相接,在筵席间依次传递水盏,香烟与水盏间的联系不断,水盏到处,香烟即到,直到香烧完了才结束。以《陈氏香谱》文字更合理。
[162]三宝殊熏:无碍庵本作“三宝珠熏”。《陈氏香谱》与另两本作“三宝殊熏”。
宝金香
沉香一两 檀香一两 乳香一钱(另研) 紫矿【紫矿:指蝶形花科紫矿属植物紫铆(Butea monosperma)(旧称Erythrina monosperma)(又称胶虫树)为胶虫所伤产生的树脂类物质,色紫,干燥后形状类矿石,故称紫矿,可作为粘合剂。】二钱【《陈氏香谱》作“一钱”。】 金颜香一钱(另研) 安息香一钱(另研)【此处金颜香指东南亚所产安息香,安息香为西亚所产安息香。详见前“安息香”,“金颜香”条注释。】甲香一钱 麝香二钱【《陈氏香谱》作“半两”。】(另研) 石芝二钱 川芎一钱 木香一钱【《陈氏香谱》此二味皆作“半钱”。】 白荳蔻【白荳蔻:古代白豆蔻所指非一。如果是舶来品,可能指的是姜科豆蔻属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若是我国本土所产,可能指的是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同时因为对草豆蔻的认识模糊,导致也存在把其他山姜属植物认作白豆蔻的可能。】二钱 龙脑二钱【《陈氏香谱》作“三钱(别研)”。】
右为细末【《陈氏香谱》作“粗末”。】拌匀,炼蜜作剂捻饼子,金箔为衣。
[163]紫矿:指蝶形花科紫矿属植物紫铆(Butea monosperma)(旧称Erythrina monosperma)(又称胶虫树)为胶虫所伤产生的树脂类物质,色紫,干燥后形状类矿石,故称紫矿,可作为粘合剂。
[164]《陈氏香谱》作“一钱”。
[165]此处金颜香指东南亚所产安息香,安息香为西亚所产安息香。详见前“安息香”,“金颜香”条注释。
[166]《陈氏香谱》作“半两”。
[167]《陈氏香谱》此二味皆作“半钱”。
[168]白荳蔻:古代白豆蔻所指非一。如果是舶来品,可能指的是姜科豆蔻属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若是我国本土所产,可能指的是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同时因为对草豆蔻的认识模糊,导致也存在把其他山姜属植物认作白豆蔻的可能。
[169]《陈氏香谱》作“三钱(别研)”。
[170]《陈氏香谱》作“粗末”。
云盖香
艾蒳、艾叶、荷叶、扁柏【扁柏:一般认为指柏科侧柏属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也有人认为指柏科其他植物。】叶各等分
右俱烧存性【烧存性:中药炮制法之一。把植物药烧至外部枯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一部分炭化,另一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即存性。】,为末,炼蜜和别香作剂【炼蜜和别香作剂:三本作“炼蜜作别香剂”,《陈氏香谱》作“炼蜜和别香作剂”,这里指的是用炼蜜把此处加工的香末与别的香来混合制香。此处香末能更好的发烟,增加其他香的视觉效果。】用如常法。
[171]扁柏:一般认为指柏科侧柏属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也有人认为指柏科其他植物。
[172]烧存性:中药炮制法之一。把植物药烧至外部枯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一部分炭化,另一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即存性。
[173]炼蜜和别香作剂:三本作“炼蜜作别香剂”,《陈氏香谱》作“炼蜜和别香作剂”,这里指的是用炼蜜把此处加工的香末与别的香来混合制香。此处香末能更好的发烟,增加其他香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