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法和众妙香(1 / 1)

【法和众妙香:此章及其后各章所有香方中的香材名皆有注释,若不在本章,则在之前已有注释,请查阅书后的目录检索。】(一)

[1]法和众妙香:此章及其后各章所有香方中的香材名皆有注释,若不在本章,则在之前已有注释,请查阅书后的目录检索。

此章及其后各章香方有很多来自《陈氏香谱》或《陈氏香谱》所引宋代香谱。香方内容与《陈氏香谱》不同的一般都加以注明,有些不影响意思,也不影响用法用量的细微词句差异不一一注明。

汉建宁【建宁:东汉汉灵帝刘宏的第一个年号(168—172)。】宫中香(沈)【(沈):指从沈立《香谱》中所辑录。】

黄熟香四斤白附子【白附子:古代“白附子”一般指天南星科犁头莲属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中药称禹白附,又称牛奶白附,鸡心白附,南星白附等。也可能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H. Lév.) Rapaics]的块根。中药称关白附、竹节白附等。汉魏时期从记载产地看,前者可能性较大。】二斤 丁香皮【丁香皮: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树皮。参见前丁香部分注释与说明。】五两 藿香叶四两 零陵香四两檀香四两 白芷四两 茅香二斤【茅香二斤:无碍庵本作“一斤”。《陈氏香谱》、汉和本、四库本作“二斤”。】 茴香【茴香:指伞形科茴香属植物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古代药方香方中“茴香”基本都指小茴香。今日大茴香古代称舶上茴香或八角茴香。参见前“蘹香”条注释。】二两 甘松半斤 乳香一两(另研) 生结香【生结香:亦省作“生结 ”。沉香之以刀斫枝杆,逐渐形成的香材,因为是人工之力,所以称“生结”,区别于纯自然形成的“熟结”参见前“沉水香”部分相关文献说明。】四两 枣半斤焙干 又方入苏合油一两右为细末,炼蜜和匀,窨月余,作丸或饼爇之。

[2]建宁:东汉汉灵帝刘宏的第一个年号(168—172)。

[3](沈):指从沈立《香谱》中所辑录。

[4]白附子:古代“白附子”一般指天南星科犁头莲属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中药称禹白附,又称牛奶白附,鸡心白附,南星白附等。也可能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H. Lév.) Rapaics]的块根。中药称关白附、竹节白附等。汉魏时期从记载产地看,前者可能性较大。

[5]丁香皮: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树皮。参见前丁香部分注释与说明。

[6]茅香二斤:无碍庵本作“一斤”。《陈氏香谱》、汉和本、四库本作“二斤”。

[7]茴香:指伞形科茴香属植物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古代药方香方中“茴香”基本都指小茴香。今日大茴香古代称舶上茴香或八角茴香。参见前“蘹香”条注释。

汉建宁宫中香香材配伍

见闻香堂供图

搓香丸

裹衣

炼蜜

见闻香堂供图

[8]生结香:亦省作“生结 ”。沉香之以刀斫枝杆,逐渐形成的香材,因为是人工之力,所以称“生结”,区别于纯自然形成的“熟结”参见前“沉水香”部分相关文献说明。

唐开元宫中香

沉香二两(细剉,以绢袋盛,悬于铫子当中,勿令着底,蜜水浸,慢火煮一日。) 檀香二两(清茶【清茶:如果是唐代原方,则所用为唐代蒸青茶,工艺参见陆羽《茶经》。】浸一宿,炒令无檀香气) 龙脑二钱(另研)麝香二钱 甲香一钱 马牙硝【马牙硝:结晶后晶体较大的含有结晶水的芒硝。朴硝的一种。在香方中,马牙硝可以用来消除炼蜜的焦糖味(焦糖味会掩盖其他味道)。】一钱右为细末,炼蜜和匀,窨月余取出,旋入脑麝,丸之【丸之:窨香是用大丸或大块,入脑麝后爇香用小丸。】,爇如常法。

[9]清茶:如果是唐代原方,则所用为唐代蒸青茶,工艺参见陆羽《茶经》。

[10]马牙硝:结晶后晶体较大的含有结晶水的芒硝。朴硝的一种。在香方中,马牙硝可以用来消除炼蜜的焦糖味(焦糖味会掩盖其他味道)。

[11]丸之:窨香是用大丸或大块,入脑麝后爇香用小丸。

宫中香二【此二香方在《陈氏香谱》中位于“唐开元宫中方”后,“江南李主帐中香”前,从时间来看,大概应该为唐或五代时香方。】

宫中香一

檀香八两(劈作小片,腊茶清浸一宿,取出焙干,再以酒蜜浸一宿,慢火炙干。) 沉香三两 生结香四两 甲香一两 龙、麝各半两(另研)

右为细末,生蜜和匀,贮磁器,地窨一月,旋【旋:临时(做)。也就是说爇香的时候再临时搓成小丸。临爇临做。】丸爇之。

[12]此二香方在《陈氏香谱》中位于“唐开元宫中方”后,“江南李主帐中香”前,从时间来看,大概应该为唐或五代时香方。

[13]旋:临时(做)。也就是说爇香的时候再临时搓成小丸。临爇临做。

宫中香二

檀香十二两(细剉,水一升,白蜜半斤,同煮,五七十沸,控出焙干。)

零陵香三两 藿香三两 甘松三两 茅香三两 生结香四两 甲香三两(法制【法制:指按甲香通常制法制作,参见前“制甲香”条。】) 黄熟香五两(炼蜜一两,拌浸一宿焙干) 龙、麝各一钱右为细末,炼蜜和匀,磁器封,窨二十日,旋爇之。

[14]法制:指按甲香通常制法制作,参见前“制甲香”条。

江南李主【江南李主:指南唐皇帝李氏,李主可指元宗(中主)也可指后主,此处不详。】帐中香

沉香一两(剉如炷【炷:灯芯。】大) 苏合油(以不津磁器盛)右以香投油,封浸百日爇之,入蔷薇水更佳。

又方一

沉香一两(剉如炷大) 鹅梨一个【《陈氏香谱》作“十枚”。】(切碎取汁)右用银器盛蒸三次,梨汁干即可爇。

又方二

沉香四两 檀香一两 麝香一两 苍龙脑【苍龙脑:龙脑的一种。和木屑混杂的碎龙脑。《诸蕃志》卷下:】 半两 马牙香一分【马牙香可以指沉香之一种,也可以指马牙硝,这里从用量来说应该是马牙硝。《陈氏香谱》作“马牙硝一钱”。】研右细剉,不用罗,炼蜜拌和烧之。

又方补遗

沉香末一两 檀香末一钱 鹅梨十枚

右以鹅梨刻去穰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签盖:盖以竹签固定。】,蒸三溜【蒸三溜:指沸腾后加冷水煮沸的过程重复三次。】,去梨皮,研和令匀,久窨可爇。

[15]江南李主:指南唐皇帝李氏,李主可指元宗(中主)也可指后主,此处不详。

[16]炷:灯芯。

[17]《陈氏香谱》作“十枚”。

[18]苍龙脑:龙脑的一种。和木屑混杂的碎龙脑。《诸蕃志》卷下:

“与木屑相杂者谓之苍脑。”

[19]马牙香可以指沉香之一种,也可以指马牙硝,这里从用量来说应该是马牙硝。《陈氏香谱》作“马牙硝一钱”。

[20]签盖:盖以竹签固定。

[21]蒸三溜:指沸腾后加冷水煮沸的过程重复三次。

宣和御制香

沉香七钱(剉如麻豆【麻豆:麻豆这里指的是大麻子,大戟科植物蓖麻(Castor bean Latin)的种子,五谷之一。古药方常以麻豆大来形容颗粒的大小。麻豆在古籍中还有一种用法指麻和豆,但根据香方和药方的描述,显然没有豆子那样大。另外麻豆也可以指麻疹之类的病症。】大) 檀香三钱(剉如麻豆大,炒黄色) 金颜香二钱(另研) 背阴草【背阴草:指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又称金鸡尾、鸡脚草、井栏边草等。常长于阴湿或半阴湿的石缝、井边和墙根等处。这里说不近土者,指的即是此类。】(不近土者,如无则用浮萍【浮萍:现在指浮萍科浮萍属植物浮萍(Lemna minor L.),在古代本草文献和香方中“浮萍”主要指同属植物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L.)Schleid.]。前者古代称为青萍,无论入药还是入香都被认为不如紫萍。】) 朱砂【朱砂:又名丹砂、辰砂。系硫化物类矿石辰砂族辰砂Cinnabar,主含硫化汞(HgS)。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各二钱半(飞【飞:中药炮制法之一。是取得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与水共研细,加入多量的水,搅拌,较粗粉粒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分出,干燥,即成极细的粉末。朱砂可用这种方法得到细粉末。】) 龙脑一钱(另研) 麝香(另研) 丁香各半钱 甲香一钱(制)

右用皂儿白水【皂儿白水:皂儿白,又称皂角米、皂儿,皂角子、皂角核等。指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皂角树)(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种子,种子去皮后为白色胶质微透明,故称皂儿白,可食用。皂角米煮软具有粘性,可作粘合剂。注意与前面“飞樟脑”的飞法不同,制樟脑用的是加热升华的方法,而此处用的是“水飞”或“研飞”的方法。同名为“飞”,而做法不同。】浸软,以定碗【定碗:定窑所烧制之瓷碗。】一只慢火熬令极软,和香得所,次入金颜脑麝研匀,用香脱【香脱:香脱是一种印香的模具。有人把脱解释为“托”,以为是一种托盘,不确。《西湖老人繁胜录》作“印香脱”,显然是用来印香的。《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碾玉香脱儿一套六个”,指的是一套共六个不同形状的光滑玉制香模具。这里先成形,再裹朱砂显然是更合理的。《陈氏香谱》此处作“香蜡脱”。】印,以朱砂为衣【朱砂为衣:表面包裹朱砂。】,置于不见风日处窨干,烧如常法。

[22]麻豆:麻豆这里指的是大麻子,大戟科植物蓖麻(Castor bean Latin)的种子,五谷之一。古药方常以麻豆大来形容颗粒的大小。麻豆在古籍中还有一种用法指麻和豆,但根据香方和药方的描述,显然没有豆子那样大。另外麻豆也可以指麻疹之类的病症。

[23]背阴草:指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又称金鸡尾、鸡脚草、井栏边草等。常长于阴湿或半阴湿的石缝、井边和墙根等处。这里说不近土者,指的即是此类。

[24]浮萍:现在指浮萍科浮萍属植物浮萍(Lemna minor L.),在古代本草文献和香方中“浮萍”主要指同属植物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L.)Schleid.]。前者古代称为青萍,无论入药还是入香都被认为不如紫萍。

[25]朱砂:又名丹砂、辰砂。系硫化物类矿石辰砂族辰砂Cinnabar,主含硫化汞(HgS)。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

[26]飞:中药炮制法之一。是取得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与水共研细,加入多量的水,搅拌,较粗粉粒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分出,干燥,即成极细的粉末。朱砂可用这种方法得到细粉末。

[27]皂儿白水:皂儿白,又称皂角米、皂儿,皂角子、皂角核等。指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皂角树)(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种子,种子去皮后为白色胶质微透明,故称皂儿白,可食用。皂角米煮软具有粘性,可作粘合剂。注意与前面“飞樟脑”的飞法不同,制樟脑用的是加热升华的方法,而此处用的是“水飞”或“研飞”的方法。同名为“飞”,而做法不同。

[28]定碗:定窑所烧制之瓷碗。

[29]香脱:香脱是一种印香的模具。有人把脱解释为“托”,以为是一种托盘,不确。《西湖老人繁胜录》作“印香脱”,显然是用来印香的。《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碾玉香脱儿一套六个”,指的是一套共六个不同形状的光滑玉制香模具。这里先成形,再裹朱砂显然是更合理的。《陈氏香谱》此处作“香蜡脱”。

[30]朱砂为衣:表面包裹朱砂。

御炉香

沉香二两(剉细,以绢袋盛之,悬于铫中,勿着底,蜜水浸一碗,慢火煮一日,水尽更添。) 檀香一两(切片,以腊茶清浸一宿,稍焙干) 甲香一两(制) 生梅花龙脑【梅花龙脑:龙脑的一种,形状如梅花,是龙脑之上品。】二钱(另研) 麝香一钱(另研) 马牙硝一钱【《陈氏香谱》麝香、马牙硝未属用量。】

右捣罗取细末,以苏合油拌和令匀,磁盒封窨一月许,入脑麝作饼爇之。

[31]梅花龙脑:龙脑的一种,形状如梅花,是龙脑之上品。

[32]《陈氏香谱》麝香、马牙硝未属用量。

李次公【李次公:所指不详,可能为宋代大臣李周。】香(武)【(武):指从武冈公库《香谱》中辑录。武冈公库:武冈地方公使库,为香药储销立此谱。武冈,为荆湖南路邵州之武冈县(即今之湖南武冈)。】

栈香不拘多少(剉如米粒大) 脑、麝各少许【《陈氏香谱》作“龙脑各少许”,疑有脱字,“脑麝各少许”较为合理。】

右用酒蜜同和,入磁罐蜜封,重汤煮一日,窨一月【《陈氏香谱》作“窨半月可烧”。】。

[33]李次公:所指不详,可能为宋代大臣李周。

[34](武):指从武冈公库《香谱》中辑录。武冈公库:武冈地方公使库,为香药储销立此谱。武冈,为荆湖南路邵州之武冈县(即今之湖南武冈)。

[35]《陈氏香谱》作“龙脑各少许”,疑有脱字,“脑麝各少许”较为合理。

[36]《陈氏香谱》作“窨半月可烧”。

赵清献公【赵清献公:见前“焚香告天”条及“赵清献”条注释。】香

白檀香四两(劈碎) 乳香缠末【乳香缠末:指乳香的粉末。宋·赵汝适 《诸蕃志》卷下:“品杂而碎者曰斫削、簸扬为尘者曰缠末,皆乳香之别也。”】半两(研细) 玄参【玄参:无碍庵本作“元参”,可能是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一般来说,无碍庵本多作“元参”,四库本、汉和本多为元参而两种写法皆有。所指皆为玄参,后面不再一一注明。】六两(温汤浸洗,慢火煮软,薄切作片焙干【薄切作片焙干:从制香家通常的做法来看,此处不能用金属,需用竹刀。】)

明 仿哥窑筒式三足炉

明 仿哥窑灰青鬲式炉

右碾取细末以熟蜜【熟蜜:即炼过之后的蜂蜜。】拌匀,令入新磁罐内,封窨十日,爇如常法。

[37]赵清献公:见前“焚香告天”条及“赵清献”条注释。

[38]乳香缠末:指乳香的粉末。宋·赵汝适 《诸蕃志》卷下:“品杂而碎者曰斫削、簸扬为尘者曰缠末,皆乳香之别也。”

[39]玄参:无碍庵本作“元参”,可能是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一般来说,无碍庵本多作“元参”,四库本、汉和本多为元参而两种写法皆有。所指皆为玄参,后面不再一一注明。

[40]薄切作片焙干:从制香家通常的做法来看,此处不能用金属,需用竹刀。

[41]熟蜜:即炼过之后的蜂蜜。

苏州王氏帏中香【帏中香:汉和本、四库本作“帐中香”,依无碍庵本、《陈氏香谱》,应作“帏中香”,帏在这里指的是香囊。】

檀香一两(直剉如米豆【米豆:红小豆。】大,不可斜剉,以蜡茶清浸令没,过一日【《陈氏香谱》作“二日”。】取出窨干,慢火炒紫 ) 沉香二钱(直剉) 乳香一钱(另研) 龙脑、麝香各一字【一字:中药量词,出现于唐朝,唐代用开元通宝钱匕抄取药末,将药末填满钱面的一字之量,便叫“一字”,约为0.4克弱,也有以为1~2克。不同药品亦有所不同。】(另研,清茶化开)

右为末,净蜜六两,同浸檀茶清【指上文浸入檀香的茶清。】,更入水半盏,熬百沸【百沸:久沸。】,复秤如蜜数为度【复秤如蜜数为度:达到和前面的蜜一样重,六两。】,候冷入麸炭【麸炭:质轻易燃的木炭。】末三两,与脑麝和匀,贮磁器,封窨如常法,旋丸爇之。

[42]帏中香:汉和本、四库本作“帐中香”,依无碍庵本、《陈氏香谱》,应作“帏中香”,帏在这里指的是香囊。

[43]米豆:红小豆。

[44]《陈氏香谱》作“二日”。

[45]一字:中药量词,出现于唐朝,唐代用开元通宝钱匕抄取药末,将药末填满钱面的一字之量,便叫“一字”,约为0.4克弱,也有以为1~2克。不同药品亦有所不同。

[46]指上文浸入檀香的茶清。

[47]百沸:久沸。

[48]复秤如蜜数为度:达到和前面的蜜一样重,六两。

[49]麸炭:质轻易燃的木炭。

唐化度寺【化度寺:寺院名。位于唐长安城义宁坊南门之东。本真寂寺,此地原为隋尚书左射仆射齐国公高颎宅地,开皇三年(583),颎舍宅奏立为寺。三阶教之祖信行禅师自山东来,高颎乃于寺内为之建院。唐武德二年(619),改名化度寺。寺中有无尽藏院,为三阶教中心。武宗灭佛时被废,后逐渐恢复,大中六年(852),改为崇福寺。】衙香(洪谱【洪谱:指从洪刍《香谱》中辑录。后面注“(洪)”者亦如是。见前“洪刍《香谱》”条。】)

沉香一两半 白檀香五两 苏合香一两 甲香一两(煮) 龙脑半两 麝香半两右香细剉,捣为末,用马尾筛【马尾筛:传统香筛,因马尾有弹性,可用压筛之法。现在日本还有马尾筛在使用。】罗,炼蜜搜和【炼蜜搜和:无碍庵本作“拌匀”,搜和、拌匀意思相近,搜和在拌匀同时,更有如和面一样使之成形的意思,以搜和为恰当。】,得所用之。

[50]化度寺:寺院名。位于唐长安城义宁坊南门之东。本真寂寺,此地原为隋尚书左射仆射齐国公高颎宅地,开皇三年(583),颎舍宅奏立为寺。三阶教之祖信行禅师自山东来,高颎乃于寺内为之建院。唐武德二年(619),改名化度寺。寺中有无尽藏院,为三阶教中心。武宗灭佛时被废,后逐渐恢复,大中六年(852),改为崇福寺。

[51]洪谱:指从洪刍《香谱》中辑录。后面注“(洪)”者亦如是。见前“洪刍《香谱》”条。

[52]马尾筛:传统香筛,因马尾有弹性,可用压筛之法。现在日本还有马尾筛在使用。

[53]炼蜜搜和:无碍庵本作“拌匀”,搜和、拌匀意思相近,搜和在拌匀同时,更有如和面一样使之成形的意思,以搜和为恰当。

明 仿哥窑 粉青圆炉

宋 定窑 牙白弦纹三足炉

杨贵妃帏中衙香【《陈氏香谱》作“开元帷中衙香”。】

沉香七两二钱 栈香五两 鸡舌香四两 檀香二两 麝香八钱另研 藿香六钱 零陵香四钱 甲香二钱(法制) 龙脑香少许右捣罗细末,炼蜜和匀,丸如豆大【《陈氏香谱》作“大豆”。】,爇之。

[54]《陈氏香谱》作“开元帷中衙香”。

[55]《陈氏香谱》作“大豆”。

花蕊夫人衙香【《陈氏香谱》作“后蜀孟主衙香”。】

沉香三两 栈香三两【《陈氏香谱》作“一两”。】 檀香一两 乳香一两 龙脑半钱(另研,香成旋入【香成旋入:(其他部分)香一做好就加入。旋:随即。】) 甲香一两(法制)。麝香一钱(另研,香成旋入)

右除脑、麝【《陈氏香谱》作“龙、麝”,无碍庵本作“脑、麝”,四库汉和本作“龙脑”。龙脑、麝香通常都要另研,以《陈氏香谱》和无碍庵本为是。】外同捣末,入炭皮末、朴硝各一钱,生蜜拌匀,入磁盒,重汤煮十数沸,取出,窨七日,作饼爇之。

[56]《陈氏香谱》作“后蜀孟主衙香”。

[57]《陈氏香谱》作“一两”。

[58]香成旋入:(其他部分)香一做好就加入。旋:随即。

[59]《陈氏香谱》作“龙、麝”,无碍庵本作“脑、麝”,四库汉和本作“龙脑”。龙脑、麝香通常都要另研,以《陈氏香谱》和无碍庵本为是。

雍文徹郎中【郎中:西汉武帝以郎官供尚书署差遣,后成定制。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不预部司公务,元丰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左、右司正六品,六部诸司从六品。】衙香(洪谱)

沉香、檀香、甲香、栈香各一两 黄熟香一两半 龙脑、麝香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末,炼蜜拌和匀,入新磁器中,贮之密封地中,一月取出用。

[60]郎中:西汉武帝以郎官供尚书署差遣,后成定制。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不预部司公务,元丰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左、右司正六品,六部诸司从六品。

苏内翰【苏内翰:苏轼,曾任翰林学士,唐宋称翰林学士为内翰。因其居禁内掌内制,故称。见前苏文忠条。】 贫衙香(沈)

白檀四两(砍作薄片,以蜜拌之,净器内炒如干,旋旋入蜜,不住手搅,黑褐色止,勿焦。) 乳香五两(皂子【皂子:皂荚的籽粒,即皂角米。】大,以生绢【生绢:未漂煮过的绢。】裹之,用好酒一盏同煮,候酒干至五七分取出。) 麝香一字 玄参一钱【玄参一钱:《陈氏香谱》后有“玄参一钱”,三本《香乘》无玄参。后面有“与玄乳同研”句,可知原方应该有玄参,三本《香乘》有误。】

右先将檀香杵粗末,次将麝香细研入檀,又入麸炭细末一两借色【借色:指借用(麸炭)来产生颜色。】,与玄乳同研,合和令匀,炼蜜作剂【作剂:“剂”指多味原料合成的香或药,“作剂”就是完成合香。】,入磁器实按密封,地埋一月用。

[61]苏内翰:苏轼,曾任翰林学士,唐宋称翰林学士为内翰。因其居禁内掌内制,故称。见前苏文忠条。

[62]皂子:皂荚的籽粒,即皂角米。

[63]生绢:未漂煮过的绢。

[64]玄参一钱:《陈氏香谱》后有“玄参一钱”,三本《香乘》无玄参。后面有“与玄乳同研”句,可知原方应该有玄参,三本《香乘》有误。

[65]借色:指借用(麸炭)来产生颜色。

[66]作剂:“剂”指多味原料合成的香或药,“作剂”就是完成合香。

这里指用炼蜜来完成合香。

钱塘【钱塘:指今浙江杭州。】僧日休衙香

紫檀【紫檀:香方中紫檀,有多种情况,可能指豆科紫檀属植物,如檀香紫檀、青龙木等。也可能指檀香中沉化较久,颜色较深者,还可能指制过的檀香。参见前面“制檀香”部分。如无特殊说明,多是指后两种情况,颜色深的檀香。】四两 沉水香一两 滴乳香一两 麝香一钱右捣罗细末,炼蜜拌和令匀,丸如豆大,入磁器,久窨可爇。

[67]钱塘:指今浙江杭州。

[68]紫檀:香方中紫檀,有多种情况,可能指豆科紫檀属植物,如檀香紫檀、青龙木等。也可能指檀香中沉化较久,颜色较深者,还可能指制过的檀香。参见前面“制檀香”部分。如无特殊说明,多是指后两种情况,颜色深的檀香。

金粟【金粟:金粟在古文中有多意,这里是取其黄色。桂花或黄色的香花亦可称金粟。】衙香(洪)

梅腊香【梅腊香:《陈氏香谱》作“梅蜡香”,所指不详。从香方来看,不大可能是蜡梅。古文中,梅蜡可以指梅实干制成的果饵。《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三国·吴·陆玑疏:“梅,杏类也……曝乾为腊置羹臛韲中,又可含以香口。”】一两 檀香一两(腊茶煮五七沸,二香同取末) 黄丹【黄丹:铅的氧化物,可由纯铅或纯铅加其他原料加热得到,为古代炼丹原料。又称“铅丹”。】一两乳香三钱 片脑【片脑:即龙脑香,见前“龙脑香”部分。】一钱 麝香一字(研) 杉木炭【杉木炭:合香常用,无烟气。】五钱【《陈氏香谱》作“二两”。】(为末) 净蜜二两半【《陈氏香谱》作“二斤半”。】

右将蜜于磁器密封,重汤煮,滴水中成珠【滴水中成珠:将热的炼蜜滴入水中,检验蜜炼的程度。】方可用。与香末拌匀,入臼杵百余,作剂窨一月,分爇之。

[69]金粟:金粟在古文中有多意,这里是取其黄色。桂花或黄色的香花亦可称金粟。

[70]梅腊香:《陈氏香谱》作“梅蜡香”,所指不详。从香方来看,不大可能是蜡梅。古文中,梅蜡可以指梅实干制成的果饵。《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三国·吴·陆玑疏:“梅,杏类也……曝乾为腊置羹臛韲中,又可含以香口。”

[71]黄丹:铅的氧化物,可由纯铅或纯铅加其他原料加热得到,为古代炼丹原料。又称“铅丹”。

[72]片脑:即龙脑香,见前“龙脑香”部分。

[73]杉木炭:合香常用,无烟气。

[74]《陈氏香谱》作“二两”。

[75]《陈氏香谱》作“二斤半”。

[76]滴水中成珠:将热的炼蜜滴入水中,检验蜜炼的程度。

衙香八

衙香一

沉香半两 白檀香半两 乳香半两 青桂香【青桂香:沉香之傍木皮而结之紧实细枝,不朽烂而香气尤烈者。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中:“案此八物(指蜜香、沉香、鷄骨香、黄熟香等)同出於一树也……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参见前“沉水香”部分。】半两 降真香半两 甲香半两(制过) 龙脑香一钱(另研) 麝香一钱(另研)【《陈氏香谱》龙脑香、麝香皆作“半两(另研)”。】

右捣罗细末,炼蜜拌匀,次入龙脑麝香溲【溲:《陈氏香谱》作“搜”,“搜”、“溲”相通。指用水(或其他**)调和搅拌至适度的状态。比如溲面就是和面的意思。】 和得所,如常爇之。

[77]青桂香:沉香之傍木皮而结之紧实细枝,不朽烂而香气尤烈者。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中:“案此八物(指蜜香、沉香、鷄骨香、黄熟香等)同出於一树也……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参见前“沉水香”部分。

[78]《陈氏香谱》龙脑香、麝香皆作“半两(另研)”。

[79]溲:《陈氏香谱》作“搜”,“搜”、“溲”相通。指用水(或其他**)调和搅拌至适度的状态。比如溲面就是和面的意思。

衙香二

黄熟香五两 栈香五两 沉香五两 檀香三两 藿香三两 零陵香三两 甘松三两 丁皮【丁皮: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L. M. Perry]的树皮,可入药。在丁香较稀缺的时代常作为丁香替代品。也被称为丁香皮,见前“丁香皮”条注释。】三两 丁香一两半 甲香二两【《陈氏香谱》作“三两”。】(制) 乳香半两硝石三分 龙脑三钱【《陈氏香谱》作“三分”。】 麝香一两

右除硝石【硝石:为硝酸盐类硝石族矿物硝石,或其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要成分为硝酸钾。】、龙脑、乳、麝同研细外,将诸香捣罗为散,先量用苏合香油并炼过好蜜二斤和匀,贮磁器,埋地中一月取爇。

[80]丁皮: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L. M. Perry]的树皮,可入药。在丁香较稀缺的时代常作为丁香替代品。也被称为丁香皮,见前“丁香皮”条注释。

[81]《陈氏香谱》作“三两”。

[82]《陈氏香谱》作“三分”。

[83]硝石:为硝酸盐类硝石族矿物硝石,或其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要成分为硝酸钾。

衙香三

檀香五两 沉香四两 结香【结香:这里应指生结香而非瑞香科植物结香,见前“生结香”条注释。】四两 藿香四两 零陵香四两 甘松四两丁香皮一两【《陈氏香谱》作“二钱”。】 甲香二钱 茅香四两(烧灰) 龙脑五分 麝香五分【《陈氏香谱》作“脑、麝各三分”。】

右为细末,炼蜜和匀,烧如常法。

[84]结香:这里应指生结香而非瑞香科植物结香,见前“生结香”条注释。

[85]《陈氏香谱》作“二钱”。

[86]《陈氏香谱》作“脑、麝各三分”。

衙香四

生结香三两 栈香三两 零陵香三两 甘松三两 藿香叶一两 丁香皮一两 甲香一两(制过) 麝香一钱

右为粗末,炼蜜放冷和匀,依常法窨过爇之。

衙香五

檀香三两 玄参三两 甘松二两 乳香半斤【《陈氏香谱》作“半两”。半两、半斤,从香方来说都是可以的,但呈现效果有很大不同。】(另研) 龙脑半两(另研) 麝香半两(另研)

元 钧窑 天青三足炉

明 鎏金小铜炉

篱落香

见闻香堂供图

隔火薰香粉

十三先生供图

右先将檀、参剉细,盛银器【银器:从中医的角度,炮制玄参,不用铜铁,需银器或瓷器。】内水浸火煎,水尽取出焙干,与甘松同捣罗为末,次入乳香末等,一处用生蜜和匀,久窨然后爇之。

[87]《陈氏香谱》作“半两”。半两、半斤,从香方来说都是可以的,但呈现效果有很大不同。

[88]银器:从中医的角度,炮制玄参,不用铜铁,需银器或瓷器。

衙香六

檀香十二两(剉,茶浸炒) 沉香六两 栈香六两 马牙硝六钱 龙脑三钱 麝香一钱 甲香六钱(用炭灰煮两日,净洗,再以蜜汤煮干) 蜜脾【蜜脾:汉和本、四库本作“蜜比”,今据无碍庵本。蜜蜂营造的酿蜜的房,其形如脾。合香用蜜脾主要是用其中的蜂蜡。】香(片子量用)

右为末研,入龙麝蜜溲令匀,爇之。

[89]蜜脾:汉和本、四库本作“蜜比”,今据无碍庵本。蜜蜂营造的酿蜜的房,其形如脾。合香用蜜脾主要是用其中的蜂蜡。

衙香七

紫檀香【紫檀香:无碍庵本作“檀香”。香方中的紫檀香可能指沉化时久,颜色较深的檀香。也可能是制过的檀香。】 四两(酒浸一昼夜,焙干) 零陵香半两 川大黄【大黄:古籍中大黄可指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这里所说的川大黄,从产地来看,可能属此类。本草文献中大黄同时也可能为同属掌叶组其他植物如唐古特大黄(鸡爪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等。】一两(切片,以甘松酒浸煮焙) 甘草半两 玄参半两(以甘松同酒焙) 白檀二钱半 栈香二钱半 酸枣仁【酸枣仁:为鼠李科枣属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Bunge) Hu ex H. F. Chow]的种子(核仁)。是常用药材。】五枚

右为细末,白蜜十两微炼和匀,入不津磁盆封窨半月,取出旋丸【旋丸:现搓制丸。】爇之。

[90]紫檀香:无碍庵本作“檀香”。香方中的紫檀香可能指沉化时久,颜色较深的檀香。也可能是制过的檀香。

[91]大黄:古籍中大黄可指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这里所说的川大黄,从产地来看,可能属此类。本草文献中大黄同时也可能为同属掌叶组其他植物如唐古特大黄(鸡爪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等。

[92]酸枣仁:为鼠李科枣属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Bunge) Hu ex H. F. Chow]的种子(核仁)。是常用药材。

[93]旋丸:现搓制丸。

衙香八

白檀香八两(细劈作片子,以腊茶清浸一宿,控出焙令干,置蜜酒中拌,令得所,再浸一宿慢火焙干) 沉香三两 生结香四两 龙脑半两 甲香一两(先用灰煮,次用一生土【生土:未经过耕作的土。】煮,次用酒蜜煮,沥出用。) 麝香半两

右将龙麝另研外,诸香同捣罗,入生蜜拌匀,以磁礶贮窨地中月余取出用。

[94]生土:未经过耕作的土。

衙香(武)

茅香二两(去杂草尘土) 玄参二两(薤根【薤根:这里指玄参的根。】大者) 黄丹四两【《陈氏香谱》作“十两”。】(细研,以上三味和捣,筛拣过,炭末半斤【《陈氏香谱》作“二斤”。】,令用油纸包裹,窨一两宿用【《陈氏香谱》作“用油纸包裹三宿”。】)

夹沉栈香【夹沉栈香:半沉的栈香,就是栈香。】四两 紫檀香四两 丁香一两五钱【《陈氏香谱》作“五分”。】(去梗,己上三味捣末) 滴乳香一钱半(细研) 真麝香一钱半(细研)

蜜二斤【《陈氏香谱》作“四斤”。】春夏煮炼十五沸,秋冬煮炼十沸,取出候冷,方入栈香等五味搅和,次以硬炭末【《陈氏香谱》作“荫炭末”。】二斤拌溲,入臼杵匀,久窨方爇。

[95]薤根:这里指玄参的根。

[96]《陈氏香谱》作“十两”。

[97]《陈氏香谱》作“二斤”。

[98]《陈氏香谱》作“用油纸包裹三宿”。

[99]夹沉栈香:半沉的栈香,就是栈香。

[100]《陈氏香谱》作“五分”。

[101]《陈氏香谱》作“四斤”。

[102]《陈氏香谱》作“荫炭末”。

延安郡公【延安郡公:可能为宋朝宗室大臣赵允升(983—1035),本名赵元中,字吉先,宋太宗赵炅之孙。累迁澶州观察使,封延安郡公,谥号懿恭。】蕊香(洪谱)

玄参半斤(净洗去尘土,于银器中水煮令熟,控干,切入铫中,慢火炒,令微烟出) 甘松四两(细剉,拣去杂草尘土秤) 白檀香二两【《陈氏香谱》作“二钱”,疑太少。】(剉)麝香二钱(颗者别研成末方入药 ) 滴乳香二钱(细研,同麝入)

右并用新好者杵罗为末,炼蜜和匀,丸如鸡头【鸡头:宋代市语“芡实”叫“鸡头”。苏轼《南歌子·湖景》:“佳节连梅雨,余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流。”《陈氏香谱》此处作“鸡豆”。鸡豆、鸡头,都是指芡实。】,每香末一两入熟蜜一两,未丸前再入臼杵百余下,油纸封贮磁器中,旋取烧之,作花香【《陈氏香谱》作“花气”。】。

[103]延安郡公:可能为宋朝宗室大臣赵允升(983—1035),本名赵元中,字吉先,宋太宗赵炅之孙。累迁澶州观察使,封延安郡公,谥号懿恭。

[104]《陈氏香谱》作“二钱”,疑太少。

[105]鸡头:宋代市语“芡实”叫“鸡头”。苏轼《南歌子·湖景》:“佳节连梅雨,余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流。”《陈氏香谱》此处作“鸡豆”。鸡豆、鸡头,都是指芡实。

[106]《陈氏香谱》作“花气”。

婴香【婴香:为宋代名香方,婴香之名出道家经典《真诰·运象篇》:】(武)

沉水香三两 丁香四钱 制甲香一钱(各末之) 龙脑七钱(研) 麝香三钱(去皮毛研) 旃檀香【旃檀香:檀香在佛教中的称呼,参见前“檀香”部分相关解释。】半两(一方无)

右五味【右五味:前面虽然有六味,但作了说明有一种配方没有旃檀香。】相和令匀,入炼白蜜六两,去沫【去沫:四库、汉和本作“去末”,《陈氏香谱》、无碍庵本作“去沫”,今依后者。】,入马牙硝末半两,绵滤过【绵滤过:这里绵指丝绵,用下脚茧和茧壳表面的浮丝为原料,经过精练,溶去丝胶,扯松纤维而成。过滤效果好。】,极冷乃和诸香,令稍硬,丸如芡子【《陈氏香谱》作“梧子”,指梧桐子。】,扁之【扁之:压成小圆饼。】,磁盒密封窨半月。

《香谱补遗》【《陈氏香谱》作“《香谱拾遗》”,指宋·潜斋所作《香谱拾遗》,已佚。潜斋应为作者之号,因号潜斋之人甚多,如宋即有晁补之、陈德洨、王野、何梦桂等,具体不可考。】云:昔沈推官【推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史所属有推官,掌勘问刑狱。宋代于三司各部置推官一人,主管各案公事;府、州亦置此职。】者,因岭南押香药纲【香药纲:纲,唐、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方式。运香药的称为“香药纲”。】,覆舟于江上,几丧官香之半,因刮治脱落之余【刮治脱落之余:搜集剩下的香药。】,合为此香,而鬻于京师。豪家贵族争而市之,遂偿值而归,故又名曰偿值香。本出《汉武内传》【《汉武内传》曾记载:“西王母降,爇婴香。”】。

[107]婴香:为宋代名香方,婴香之名出道家经典《真诰·运象篇》:

“神女及侍者,颜容莹朗,鲜彻如玉,五香馥芬,如烧香婴气者也。”陶弘景小字 注曰:“香婴者,婴香也,出外国。”其香气如妙龄玉女之香也。婴香也因此常被视为道家之香。此处给出了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出自《汉武内传》,一种认为来自沈推官。前者传说难以考证,后者又过于晚出,显然不是婴香的来源,可能是沈推官根据婴香方来调配剩下的香药。

除了此处和《陈氏香谱》(香方与此处同)的记载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黄庭坚《制婴香方》册页一帧,与此大体相同(为二种婴香方中无旃檀香者)。

[108]旃檀香:檀香在佛教中的称呼,参见前“檀香”部分相关解释。

[109]右五味:前面虽然有六味,但作了说明有一种配方没有旃檀香。

[110]去沫:四库、汉和本作“去末”,《陈氏香谱》、无碍庵本作“去沫”,今依后者。

[111]绵滤过:这里绵指丝绵,用下脚茧和茧壳表面的浮丝为原料,经过精练,溶去丝胶,扯松纤维而成。过滤效果好。

[112]《陈氏香谱》作“梧子”,指梧桐子。

[113]扁之:压成小圆饼。

[114]《陈氏香谱》作“《香谱拾遗》”,指宋·潜斋所作《香谱拾遗》,已佚。潜斋应为作者之号,因号潜斋之人甚多,如宋即有晁补之、陈德洨、王野、何梦桂等,具体不可考。

[115]推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史所属有推官,掌勘问刑狱。宋代于三司各部置推官一人,主管各案公事;府、州亦置此职。

[116]香药纲:纲,唐、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方式。运香药的称为“香药纲”。

[117]刮治脱落之余:搜集剩下的香药。

[118]《汉武内传》曾记载:“西王母降,爇婴香。”

道香(出《神仙传》)

香附子四两(去须) 藿香一两

右二味用酒一升同煮,候酒干至一半为度,取出阴干为细末,以查子【查子:一说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榠楂(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一说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樝子(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 Schneid.)。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河阳查子、查条。”来看,是一种可口的水果,看来更可能是前者。】绞汁拌和令匀,调作膏子,或为薄饼烧之。

[119]查子:一说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榠楂(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一说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樝子(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 Schneid.)。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河阳查子、查条。”来看,是一种可口的水果,看来更可能是前者。

韵香

沉香末一两 麝香末二钱【《陈氏香谱》作“一两”。】

稀糊【稀糊:从描述看,研磨时要加水。】脱成饼子,窨干烧之。

[120]《陈氏香谱》作“一两”。

[121]稀糊:从描述看,研磨时要加水。

不下阁新香

栈香一两 丁香一钱 檀香一钱 降真香一钱 甲香一字 零陵香一字苏合油半字

右为细末,白芨末【白芨末:指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Bletilla striata ( Thunb. ex murray)Rh],白芨在合香中可作为粘合剂,多用于线香。】四钱,加减水和作饼,如此“〇”【原书圆圈大概约合书中一字大。直径约6毫米。】 大作一炷【作一炷:这里指的是一个香饼。】。

[122]白芨末:指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Bletilla striata ( Thunb. ex murray)Rh],白芨在合香中可作为粘合剂,多用于线香。

[123]原书圆圈大概约合书中一字大。直径约6毫米。

[124]作一炷:这里指的是一个香饼。

宣和贵妃王氏【宣和贵妃王氏:王贵妃(?―1117),与郑皇后俱为押班(内宫女官的首领)。宋徽宗继位,王氏被封为平昌郡君,后进封为贵妃,并为宋徽宗生下三子五女。《陈氏香谱》作“宣和贵妃黄氏”,徽宗贵妃中没有黄姓者,恐误。】金香(售用录【售用录:指《是斋售用录》,原书早佚,该书收录的一些香方被作者所摘录。】)

占腊【占腊:三本皆作“古腊”,误,依《陈氏香谱》应作“占腊”,即指“真腊”,参见前“真腊”条。】沉香八两 檀香二两 牙硝【牙硝:见前“马牙硝”条。】半两 甲香半两(制) 金颜香半两 丁香半两 麝香一两 片白脑子【脑子:虽然前面飞樟脑部分,脑子指的是樟脑。但在香方里,如无特殊说明,脑子一般指的是龙脑香。】四两

右为细末,炼蜜先和前香。后入脑麝,为丸,大小任意,以金箔为衣【金箔为衣:以金箔包裹香丸表面,故称为“金香”。】,爇如常法。

[125]宣和贵妃王氏:王贵妃(?―1117),与郑皇后俱为押班(内宫女官的首领)。宋徽宗继位,王氏被封为平昌郡君,后进封为贵妃,并为宋徽宗生下三子五女。《陈氏香谱》作“宣和贵妃黄氏”,徽宗贵妃中没有黄姓者,恐误。

[126]售用录:指《是斋售用录》,原书早佚,该书收录的一些香方被作者所摘录。

[127]占腊:三本皆作“古腊”,误,依《陈氏香谱》应作“占腊”,即指“真腊”,参见前“真腊”条。

[128]牙硝:见前“马牙硝”条。

[129]脑子:虽然前面飞樟脑部分,脑子指的是樟脑。但在香方里,如无特殊说明,脑子一般指的是龙脑香。

[130]金箔为衣:以金箔包裹香丸表面,故称为“金香”。

压香(补)【(补):《新纂香谱》(即《陈氏香谱》)在收集前人其他香谱之外所补入者。】

沉香二钱半 脑子二钱(与沉香同研) 麝香一钱(另研)

右为细末,皂儿【皂儿:三本皆作“枣儿”,误。据《陈氏香谱》应作“皂儿”即皂角米,参见前“皂儿白”条。】煎汤和剂,捻【捻:捏,揉塑。】饼如常法,玉钱【玉钱:文献记载上古时曾有玉币作为贵重的流通货币,汉代及以后以玉刻制的仿行用钱或以玉刻制的吉语钱,非流通币,多用来把玩或做厌胜。古人认为古玉属阴,调和火性,是隔火空薰中用来衬香的顶级材质。《陈氏香谱》此处作“银衬烧”,可能指银叶。】衬烧。

[131](补):《新纂香谱》(即《陈氏香谱》)在收集前人其他香谱之外所补入者。

[132]皂儿:三本皆作“枣儿”,误。据《陈氏香谱》应作“皂儿”即皂角米,参见前“皂儿白”条。

[133]捻:捏,揉塑。

[134]玉钱:文献记载上古时曾有玉币作为贵重的流通货币,汉代及以后以玉刻制的仿行用钱或以玉刻制的吉语钱,非流通币,多用来把玩或做厌胜。古人认为古玉属阴,调和火性,是隔火空薰中用来衬香的顶级材质。《陈氏香谱》此处作“银衬烧”,可能指银叶。

古香

柏子仁【柏子仁:一般指柏科侧柏属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成熟种仁,这里指的是球果,后面恰恰要去掉种仁,保留外壳。】二两(每个分作四片,去仁【去仁:前面的柏子仁是带外壳的(非果仁的壳,而是球果的外皮,成熟时会开裂),这里去掉仁,只保留柏子球果的外壳。即后面所说的柏铃。】,腊茶二钱【《陈氏香谱》作“二两”。】,沸汤半【《陈氏香谱》无“半”字。】盏浸一宿,重汤煮焙令干) 甘松蕊【甘松蕊:蕊一般指花苞或花蕊,若为甘松花蕊则过于难以收集,可能是指甘松的花苞。】一两 檀香半两 金颜香三两【《陈氏香谱》作“二两”。】龙脑二钱

右为末,入枫香脂【枫香脂:见前“白胶香”条及注释。】少许,蜜和,如常法窨烧。

明 万历窑 青花八卦圆炉

清 乾隆窑 粉青描金镂空八卦瓶式香薰

宣和贵妃王氏金香

宣和贵妃王氏金香香材配伍

见闻香堂供图

[135]柏子仁:一般指柏科侧柏属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成熟种仁,这里指的是球果,后面恰恰要去掉种仁,保留外壳。

[136]去仁:前面的柏子仁是带外壳的(非果仁的壳,而是球果的外皮,成熟时会开裂),这里去掉仁,只保留柏子球果的外壳。即后面所说的柏铃。

[137]《陈氏香谱》作“二两”。

[138]《陈氏香谱》无“半”字。

[139]甘松蕊:蕊一般指花苞或花蕊,若为甘松花蕊则过于难以收集,可能是指甘松的花苞。

[140]《陈氏香谱》作“二两”。

[141]枫香脂:见前“白胶香”条及注释。

神仙合香(沈谱)

玄参十两 甘松十两(去土) 白蜜(加减用【加减用:指根据情况增减。】)

右为细末,白蜜和令匀,入磁罐内密封,汤釜煮一伏时【《陈氏香谱》作“重汤煮一宿”。】,取出放冷,杵数百,如干加蜜和匀,窨地中,旋取入麝香少许焚之。

[142]加减用:指根据情况增减。

[143]《陈氏香谱》作“重汤煮一宿”。

僧惠深湿香【湿香:合香的一种,一般用炼蜜调和,保证一定的湿度,用来焚爇。】

地榆【地榆:指蔷薇科地榆属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var. longifolia)。以干燥根入药(入香)。也可能为同属其他植物,比如腺地榆、粉花地榆、长蕊地榆。】一斤 玄参一斤(米泔【米泔:淘米水。】浸二宿) 甘松半斤 白茅【白茅:关于“白茅”、“白茅香”、“茅香”、“茅根”、“茅香花”所指的辨析,请参考前面注释,此章不再一一辨析。】、白芷俱一两(蜜四两,河水一碗同煮,水尽为度,切片焙干。)

右为细末,入麝香一分【一分:古代一分所指有两种,早期是一两的四分之一,后来是一钱的十分之一。宋代正处于两种衡制交替之时,古制仍然在使用,文献中两种情况皆可见到。在后面的香方之中,也是两种情况皆有,大体以前者为多,需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此处应该是指一两的四分之一,后面的香方不再一一分析。】,炼蜜和剂,地窨一月,旋丸爇之。

[144]湿香:合香的一种,一般用炼蜜调和,保证一定的湿度,用来焚爇。

[145]地榆:指蔷薇科地榆属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var. longifolia)。以干燥根入药(入香)。也可能为同属其他植物,比如腺地榆、粉花地榆、长蕊地榆。

[146]米泔:淘米水。

[147]白茅:关于“白茅”、“白茅香”、“茅香”、“茅根”、“茅香花”所指的辨析,请参考前面注释,此章不再一一辨析。

[148]一分:古代一分所指有两种,早期是一两的四分之一,后来是一钱的十分之一。宋代正处于两种衡制交替之时,古制仍然在使用,文献中两种情况皆可见到。在后面的香方之中,也是两种情况皆有,大体以前者为多,需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此处应该是指一两的四分之一,后面的香方不再一一分析。

供佛湿香【《陈氏香谱》作“温香”,恐误。】

檀香二两【《陈氏香谱》作“一两”。】 栈香一两 藿香一两 白芷一两 丁香皮一两 甜参【甜参:概为玄参。甜参在本草文献中出现很少,说明很可能另有常用名。称参而有甜味者,西洋参传入太晚,桔梗科沙参、荠苨之类与上下文似不符。可能最大的还是玄参。玄参苦甜皆有,和其他参类相比,称甜参似无不可。】一两 零陵香一两 甘松半两 乳香半两 硝石一分

右件依常法治,碎剉焙干,捣为细末。别用白茅香八两碎劈,去泥焙干,火烧之,焰将绝,急以盆盖手巾围盆口,勿令泄气,放冷。取茅香灰捣末,与前香一处,逐旋入,经炼好蜜相和,重入臼,捣软硬得所,贮不津器中,旋取烧之。

[149]《陈氏香谱》作“温香”,恐误。

[150]《陈氏香谱》作“一两”。

[151]甜参:概为玄参。甜参在本草文献中出现很少,说明很可能另有常用名。称参而有甜味者,西洋参传入太晚,桔梗科沙参、荠苨之类与上下文似不符。可能最大的还是玄参。玄参苦甜皆有,和其他参类相比,称甜参似无不可。

久窨湿香【《陈氏香谱》此香方与此不同,无有藿香、零陵香、玄参三种,且每种用量皆为此方十倍。】(武)

栈香四两(生) 乳香七两(拣净) 甘松二两半 茅香六两(剉) 香附一两(拣净) 檀香一两 丁香皮一两 黄熟香一两(剉) 藿香二两 零陵香二两 玄参二两(拣净)

右为粗末,炼蜜和匀,焚如常法。【《陈氏香谱》此部分作:“右细末,用大丁香二个槌碎,水一盏煎汁,浮萍草一掬拣洗净,去须,研细滤汁,同丁香汁和匀,捜拌诸香,候匀,入臼杵数百下为度,捻作小饼子阴干如常法烧之。”】

[152]《陈氏香谱》此香方与此不同,无有藿香、零陵香、玄参三种,且每种用量皆为此方十倍。

[153]《陈氏香谱》此部分作:“右细末,用大丁香二个槌碎,水一盏煎汁,浮萍草一掬拣洗净,去须,研细滤汁,同丁香汁和匀,捜拌诸香,候匀,入臼杵数百下为度,捻作小饼子阴干如常法烧之。”

湿香(沈)

檀香一两一钱 乳香一两一钱 沉香半两 龙脑一钱 麝香一钱 桑柴灰【桑柴灰:为桑科桑属植物桑树(Morus alba L.)的木材所烧成的灰。細粉末狀,灰白色,入中药。参见《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陈氏香谱》作“桑炭灰”。】二两

右为末,铜筒【《陈氏香谱》作“竹筒”,似更合理。】盛蜜,于水锅内煮至赤色,与香末和匀,石板上槌三五十下,以熟麻油【熟麻油:熟芝麻油。关于生熟,《本草纲目》引寇宗奭:“炒熟乘热压出油,谓之生油,但可点照;须再煎炼,乃为熟油,始可食,不中点照,亦一异也。”按,似与今日不同。今日一般食用的都是炒熟后榨油,都称为熟麻油,只有生榨才称生麻油。加入熟麻油可以防止黏连。】少许作丸或饼爇之。

[154]桑柴灰:为桑科桑属植物桑树(Morus alba L.)的木材所烧成的灰。細粉末狀,灰白色,入中药。参见《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陈氏香谱》作“桑炭灰”。

[155]《陈氏香谱》作“竹筒”,似更合理。

[156]熟麻油:熟芝麻油。关于生熟,《本草纲目》引寇宗奭:“炒熟乘热压出油,谓之生油,但可点照;须再煎炼,乃为熟油,始可食,不中点照,亦一异也。”按,似与今日不同。今日一般食用的都是炒熟后榨油,都称为熟麻油,只有生榨才称生麻油。加入熟麻油可以防止黏连。

清神湿香(补)

芎须【芎须:指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须。参见前“芎藭”条。《陈氏香谱》作“苔芎须”,苔芎是川芎的别称,多写作“台芎”。】半两 藁本半两 羌活【羌活:一般指伞形科羌活属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H.Boissieu),以干燥根茎入药。古代本草中,指后者的情况更多。另外有些地方也有用其他植物代替。】半两 独活【独活:今日独活指伞形科当归属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但历史上的独活的所指较为复杂,很多时候指的是羌活,即伞形科羌活属植物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H.Boissieu)或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尤其是早期本草文献,独活和羌活所指是重叠的。除了羌活和现代独活,独活的所指还可能包括独活属其他近缘植物如牛尾独活、九眼独活等,甚至他属植物。后来,相对而言形细而多节,气息猛烈者多称羌活;而形虚大,色微白等品种多称独活。】半两 甘菊【甘菊:今日甘菊指菊科菊属植物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Fisch. ex Trautv.) Lin]。但古代本草所称甘菊,多指菊科菊属植物**(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中的一些品种,可入药者有杭菊、滁菊等。今日甘菊古代多视为野菊,不作为甘菊的正品。欧阳修《辨甘菊说》:“《本草》所载**者,世所谓甘菊,俗又谓之家菊,其苗泽美,味甘香可食。今市人所卖菊苗,其味苦烈,乃是野菊,其实蒿艾之类,强名为菊尔。”】半两麝香少许

右同为末,炼蜜和剂,作饼爇之。可愈头风【头风:头痛,尤指经久难愈者。《医林绳墨·头痛》:“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陈氏香谱》此处作“头痛”。】。

[157]芎须:指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须。参见前“芎藭”条。《陈氏香谱》作“苔芎须”,苔芎是川芎的别称,多写作“台芎”。

[158]羌活:一般指伞形科羌活属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H.Boissieu),以干燥根茎入药。古代本草中,指后者的情况更多。另外有些地方也有用其他植物代替。

[159]独活:今日独活指伞形科当归属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但历史上的独活的所指较为复杂,很多时候指的是羌活,即伞形科羌活属植物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H.Boissieu)或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尤其是早期本草文献,独活和羌活所指是重叠的。除了羌活和现代独活,独活的所指还可能包括独活属其他近缘植物如牛尾独活、九眼独活等,甚至他属植物。后来,相对而言形细而多节,气息猛烈者多称羌活;而形虚大,色微白等品种多称独活。

[160]甘菊:今日甘菊指菊科菊属植物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Fisch. ex Trautv.) Lin]。但古代本草所称甘菊,多指菊科菊属植物**(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中的一些品种,可入药者有杭菊、滁菊等。今日甘菊古代多视为野菊,不作为甘菊的正品。欧阳修《辨甘菊说》:“《本草》所载**者,世所谓甘菊,俗又谓之家菊,其苗泽美,味甘香可食。今市人所卖菊苗,其味苦烈,乃是野菊,其实蒿艾之类,强名为菊尔。”

[161]头风:头痛,尤指经久难愈者。《医林绳墨·头痛》:“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陈氏香谱》此处作“头痛”。

清远湿香

甘松二两(去枝) 茅香二两(枣肉研为膏浸焙) 玄参半两(黑细者炒) 降真香半两 三柰子【三柰子:即山柰,一般指姜科山奈属植物山奈(Kaempferia galanga L.),根茎入药入香。有些地区有以同属植物苦山奈(K.marginataY. H.Chen)充山奈。参见“三赖子”条。】半两 白檀香半两【半两:无碍庵本作“一钱”。】 龙脑半两 丁香一两香附子半两(去须微炒) 麝香二钱【二钱:《陈氏香谱》作“三百文”,似乎指的是花费的价钱。】

右为细末,炼蜜和匀,磁器封,窨一月取出,捻饼爇之。

[162]三柰子:即山柰,一般指姜科山奈属植物山奈(Kaempferia galanga L.),根茎入药入香。有些地区有以同属植物苦山奈(K.marginataY. H.Chen)充山奈。参见“三赖子”条。

玄参切片

见闻香堂供图

[163]半两:无碍庵本作“一钱”。

[164]二钱:《陈氏香谱》作“三百文”,似乎指的是花费的价钱。

日用供神湿香(新)【(新):指陈敬所撰之《新纂香谱》,本为《陈氏香谱》,相较于宋代洪刍、沈立之谱为后,故称新纂。陈敬,河南人,字子中,生卒不详,大概为宋末元初人。《陈氏香谱》集宋代香谱之大成。参见本书末《陈氏香谱序》。】

乳香一两(研) 蜜一斤(炼) 干杉木(烧麸炭细研【《陈氏香谱》作“细筛”。】)

右同和,窨半月许取出,切作小块子,日用无大费,其清芬胜市货者。

[165](新):指陈敬所撰之《新纂香谱》,本为《陈氏香谱》,相较于宋代洪刍、沈立之谱为后,故称新纂。陈敬,河南人,字子中,生卒不详,大概为宋末元初人。《陈氏香谱》集宋代香谱之大成。参见本书末《陈氏香谱序》。

[166]《陈氏香谱》作“细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