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字义
《说文》曰:“气芬芳也,篆从黍从甘。【《说文·禾部》:“香,芳也,从黍从甘。”香字的小篆上面从黍,下面从甘。实际上从甲骨文开始,香的基本字形即是如此。】”徐铉曰:“稼穑作甘,黍甘作香。【这里是徐铉来解释《说文解字》的文字,参见前“《稽神录》”条、“徐铉”条。“稼穑作甘”出自《尚书·周书·洪范》,徐铉用来解“甘”之义。】”隶作,又芗与香同。《春秋传》曰:“黍稷馨香【黍稷馨香:原始出处不详,春秋三传原文中都没有此句。《左传·僖公五年》中有“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的说法,《左传》本义是借《尚书》来说明“明德”的重要性。】。”凡香之属皆从香。
香之远闻曰馨【香之远闻曰馨:《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馨,香之远闻。”】,香之美曰 (音使)。
香之气曰馦(火兼反),曰馣(音淹),曰馧(于云反),曰馥(扶福反),曰 (音爱),曰 (方灭反),曰馪(音宾),曰馢(音笺),曰馛(步末反),曰馝(音弼),曰 (同上),曰馞(音悖),曰馠(天含反),曰馩(音焚),曰馚(上同),曰 (奴昆反),曰 (音彭,大香),曰馟(他胡反),曰 (音倚),曰馜(音你),曰 (普没反),曰 (满结反),曰 (普灭反),曰 (乌孔反),曰 (音瓢),曰馡(甫微切),曰 (音餀),曰 (音含,香也),曰 (毗招切),曰 (鱼胃切)。
[1]《说文·禾部》:“香,芳也,从黍从甘。”香字的小篆上面从黍,下面从甘。实际上从甲骨文开始,香的基本字形即是如此。
[2]这里是徐铉来解释《说文解字》的文字,参见前“《稽神录》”条、“徐铉”条。“稼穑作甘”出自《尚书·周书·洪范》,徐铉用来解“甘”之义。
[3]黍稷馨香:原始出处不详,春秋三传原文中都没有此句。《左传·僖公五年》中有“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的说法,《左传》本义是借《尚书》来说明“明德”的重要性。
[4]香之远闻曰馨:《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馨,香之远闻。”
十二香名义
吴门【吴门:古吴县城(今江苏苏州市)的别称。】于永锡专好梅花,吟十二香诗,今录香名。(《清异录》)
万选香 拔枝剪折,遴拣繁种
水玉香 清水玉缸,参差如雪
二色香 帷幔深置,脂粉【脂粉:胭脂香粉颜色深浅有别,以对应“二色”之意。】同妍
自得香 帘幕窥蔽,独享馥然
扑凸【扑凸:象声词。】香 巧插鸦鬓【鸦鬓:妇女的黑色鬓发。】,妙丽无比
筭【筭:同“算”。】来香 采折【采折:采摘。】凑然,计多受赏
富贵香 簪组【簪组:冠簪和冠带。戴花与簪组共赏,故显其富贵。】共赏,金玉辉映
混沌香 夜室映灯,暗中拂鼻
盗跖【盗跖:古大盗之名,言偷香之意。】香 就树临瓶,至诚窃取
君子香 不假风力,芳誉远闻
一寸香 醉藏怀袖,馨闻断续
使者香 专使贡持,临门远送
[5]吴门:古吴县城(今江苏苏州市)的别称。
[6]脂粉:胭脂香粉颜色深浅有别,以对应“二色”之意。
[7]扑凸:象声词。
[8]鸦鬓:妇女的黑色鬓发。
[9]筭:同“算”。
[10]采折:采摘。
[11]簪组:冠簪和冠带。戴花与簪组共赏,故显其富贵。
[12]盗跖:古大盗之名,言偷香之意。
十八香喻士
王十朋【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南宋名臣、学者、诗人。谥“忠文”。有《梅溪集》等传世。】有《十八香词》,广其义以喻士。
异香牡丹称国士
温香芍药称冶士
国香兰称芳士
天香桂称名士
暗香梅称高士
冷香菊【菊:菊科菊属植物**[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极其变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各地有不同的品种,除了观赏,茶药皆可用。】称傲士
韵香荼蘼【荼蘼:见前“酴釄”条。】称逸士
妙香薝卜【薝卜:见前“薝蔔”条。】称开士
雪香梨称爽士
细香竹称旷士
嘉香海棠称隽士
清香莲称洁士
梵香茉莉称贞士
和香含笑称粲士
奇香腊梅【腊梅:正名应作“蜡梅”,蜡取其黄色之意。蜡梅科蜡梅属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根、叶可药用。】称异士
寒香水仙【水仙:指石蒜科水仙属植物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亦称中国水仙。唐之前史籍不载水仙,大概是唐时由海外传入,宋代已广泛栽培,文人多有吟咏,逐渐成为我国传统名花。】称奇士
柔香丁香称佳士
阐香瑞香称胜士
[13]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南宋名臣、学者、诗人。谥“忠文”。有《梅溪集》等传世。
[14]菊:菊科菊属植物**[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极其变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各地有不同的品种,除了观赏,茶药皆可用。
[15]荼蘼:见前“酴釄”条。
[16]薝卜:见前“薝蔔”条。
[17]腊梅:正名应作“蜡梅”,蜡取其黄色之意。蜡梅科蜡梅属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根、叶可药用。
[18]水仙:指石蒜科水仙属植物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亦称中国水仙。唐之前史籍不载水仙,大概是唐时由海外传入,宋代已广泛栽培,文人多有吟咏,逐渐成为我国传统名花。
南方花香
南方花皆可合香。如茉莉、阇提【阇提:木犀科素馨属植物,应该指的就是素馨(jasminum grandiflorum)。】、佛桑【佛桑:一般指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朱瑾(Hibiscus rosa-sinensis Linn.),亦称扶桑。朱瑾中国原产,晋《南方草木状》即有记载,称佛桑出西域,或因名字中有“佛”字,产生误解,或早期另有所指。至少在宋代,佛桑从描述看应指的就是扶桑花。或者颜色深的称朱瑾,颜色浅的称佛桑。《祖庭事苑》:“干叶如桑,花房如桐,长寸余,似重台莲,其色浅红,故得佛桑之名。”但也不尽然,苏轼有诗句“焰焰烧空红佛桑”。】、渠那花【渠那花:此处有误,应作“渠那异”花。此段话来自曾师建《闽中记》:“南方花有北地所无者,阇提、茉莉、渠那异(一作俱那异),皆出西域。”《闽中记》为记闽中风物之书。《八闽通志》:“半年红。曾师建《闽中记》云,谓之‘渠那异。’其种来自西域。木高丈余,叶长而狭,花红色,自春徂夏,相继开不绝。又名夹竹桃,谓其花似桃而叶似竹也。夜合叶似皂荚、槐等极细而繁密,至暮而合。花发红、白色,瓣上若丝茸然,至秋而实,作荚,子极细薄。”则所谓渠那异即是夹竹桃科夹竹桃属植物夹竹桃(Nerium oleander L.)。】本出西域,佛书所载,其后传本来闽岭【传本来闽岭:汉和本、四库本作“本来自闽岭”。今据无碍庵本。】,至今遂盛。又有大含笑花、素馨花,就中小含笑花,香尤酷烈,其花常若菡萏【菡萏:荷花的别称。】之未放者,故有含笑之名。又有麝香花【麝香花:所指不详,一说为透骨草科沟酸浆属植物麝香猴面花(Erythranthe moschata)。】,夏开与真麝香无异。又有麝香木,亦类麝香气。此等皆畏寒,故北地莫能植也。或传美家香用此诸花合香。
温子皮【温子皮:指此条引自温子皮《温氏杂录》。温子皮其人生平不详,《温氏杂录》今已佚,部分保存在《陈氏香谱》中。】云:素馨、茉莉,摘下花蕊,香才过,即以酒噀【噀:音xùn,(**含在口中)喷。】之,复香。凡是生香,蒸过为佳。每四时遇花之香者,皆以次【以次:按次序。】蒸之,如梅花、瑞香、酴醾、栀子【栀子:早期文献称“卮子”,古代本草文献中栀子多指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观赏花也指此种极其近缘品种。作为药材也可指其变种长果栀子(古代亦称伏尸栀子,现在亦称水栀子G. jasminoides Ellis f. longicarpa. z. w. xie et okada)。栀子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果实亦可做颜料。】、茉莉、木犀,及橙【橙:橙花,指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橙(亦称甜橙,Citurs sinensis L.Osbeck)或酸橙(亦称苦橙,Citrus aurantium L.)的花。橙是我国原产水果,甜橙作为水果,酸橙作为药材,在我国都有悠久的历史。】、橘花之类,皆可蒸。他日爇之,则群花之香毕备。
[19]阇提:木犀科素馨属植物,应该指的就是素馨(jasminum grandiflorum)。
阇提是梵语jat?之音译,梵语应该是来源于古波斯语,参见前“素馨”条解释。在我国古籍中,阇提与素馨有时会并称,或为品种细微差别,或因来源不同产生误会。现在印度仍然以jat?称呼素馨。《翻译名义集》:“阇提,此云金钱花”。
[20]佛桑:一般指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朱瑾(Hibiscus rosa-sinensis Linn.),亦称扶桑。朱瑾中国原产,晋《南方草木状》即有记载,称佛桑出西域,或因名字中有“佛”字,产生误解,或早期另有所指。至少在宋代,佛桑从描述看应指的就是扶桑花。或者颜色深的称朱瑾,颜色浅的称佛桑。《祖庭事苑》:“干叶如桑,花房如桐,长寸余,似重台莲,其色浅红,故得佛桑之名。”但也不尽然,苏轼有诗句“焰焰烧空红佛桑”。
[21]渠那花:此处有误,应作“渠那异”花。此段话来自曾师建《闽中记》:“南方花有北地所无者,阇提、茉莉、渠那异(一作俱那异),皆出西域。”《闽中记》为记闽中风物之书。《八闽通志》:“半年红。曾师建《闽中记》云,谓之‘渠那异。’其种来自西域。木高丈余,叶长而狭,花红色,自春徂夏,相继开不绝。又名夹竹桃,谓其花似桃而叶似竹也。夜合叶似皂荚、槐等极细而繁密,至暮而合。花发红、白色,瓣上若丝茸然,至秋而实,作荚,子极细薄。”则所谓渠那异即是夹竹桃科夹竹桃属植物夹竹桃(Nerium oleander L.)。
[22]传本来闽岭:汉和本、四库本作“本来自闽岭”。今据无碍庵本。
[23]菡萏:荷花的别称。
[24]麝香花:所指不详,一说为透骨草科沟酸浆属植物麝香猴面花(Erythranthe moschata)。
[25]温子皮:指此条引自温子皮《温氏杂录》。温子皮其人生平不详,《温氏杂录》今已佚,部分保存在《陈氏香谱》中。
[26]噀:音xùn,(**含在口中)喷。
[27]以次:按次序。
[28]栀子:早期文献称“卮子”,古代本草文献中栀子多指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观赏花也指此种极其近缘品种。作为药材也可指其变种长果栀子(古代亦称伏尸栀子,现在亦称水栀子G. jasminoides Ellis f. longicarpa. z. w. xie et okada)。栀子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果实亦可做颜料。
[29]橙:橙花,指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橙(亦称甜橙,Citurs sinensis L.Osbeck)或酸橙(亦称苦橙,Citrus aurantium L.)的花。橙是我国原产水果,甜橙作为水果,酸橙作为药材,在我国都有悠久的历史。
花熏香诀
用好降真香结实者,截断约一寸许,利刀劈作薄片,以豆腐浆煮之,俟水香去水,又以水煮至香味去尽,取出,再以末茶或叶茶煮百沸,滤出阴干,【这里是用降真香片作为花香的载体,所以要把其本来的味道去掉。】随意用诸花熏之。其法,用净瓦缶一个,先铺花一层,铺香片一层,又铺花片及香片,如此重重铺盖,了以油纸【油纸:涂油加工制成的纸,用作防水防湿的包装。用油纸较一般纸更能起到密封的作用。】封口,饭甑上蒸少时取起,不可解开。待过数日烧之,则香气全美。或以旧竹壁箦【箦:音zé,竹席。】依上煮制代降真,采橘叶捣烂代诸花熏之,其香清古,若春时晓行山径,所谓草木真天香者,殆此之谓与?
[30]这里是用降真香片作为花香的载体,所以要把其本来的味道去掉。
即下一条的“以降香为骨,去其夙性,而重入焉”。
[31]油纸:涂油加工制成的纸,用作防水防湿的包装。用油纸较一般纸更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32]箦:音zé,竹席。
橙柚蒸香
橙柚【橙柚:柚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柚[Citrus maxima (Burm) Merr.],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果类。橙、橘见前面注释,这里泛指橙柚类植物。】为蒸香,皆以降香为骨,去其夙性,而重入焉。【即指用类似上一条的方法把降真香本来味道去掉,然后吸入其他的香味。】各有法,而素馨之熏最佳。(《稗史汇编》)
[33]橙柚:柚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柚[Citrus maxima (Burm) Merr.],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果类。橙、橘见前面注释,这里泛指橙柚类植物。
[34]即指用类似上一条的方法把降真香本来味道去掉,然后吸入其他的香味。
香草名释【香草名释:此段名词众多,之前注释过的不再注释,请查看注释索引。】
《遁斋闲览》【《遁斋闲览》:宋笔记,十四卷,宋·陈正敏撰。书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作者见闻的人事、掌故、诗评、动植物等。原书久佚,《说郛》收四十四条。亦散见于他书。陈正敏(生卒年不详),自号遁翁,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北宋末年曾任福州长溪县令。】云:《楚辞》所咏香草,曰兰、曰荪【荪:一般认为指菖蒲。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辨证一》:“所谓兰荪,荪,即今菖蒲是也”,不过很难确定。】、曰茝、曰药【药:这里原书用的是简体“药”字,与通常繁体的“藥”字不同。这个药在古代有特指,一种理解为白芷,《广韵》:“药,白芷也。”】、曰虈【虈:音xiāo,也是指白芷。《说文》:“楚谓之蓠。晋谓之。齐谓之茝。”】、曰芷、曰荃【荃:可能即是“荪”,古代荃、荪互用或并用称“荃荪”,指的也是菖蒲。】。曰蕙、曰蘼芜、曰茳蓠【茳蓠:亦作“江蓠”,指蘼芜,参见前“蘼芜”条,《说文》:“江蓠:蘼芜。” 《证类本草·卷七·蘼芜》:“一名薇芜,一名茳蓠,芎藭苗 也。”】、曰杜若、曰杜蘅、曰藒车【藒车:有学者考证应指苍术,参见前“藒车香”条。】、曰蒥荑【蒥荑:亦作“留夷”,古时有学者认为指芍药。《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王逸注:“留夷,香草也。”游国恩纂义:“留夷即芍药……王引之所説甚详,可据。”】,其类不一,不能尽识其名状,识者但一谓之香草而已。其间亦有一物而备数名,亦有举今人所呼不同者。如兰一物,传谓其有国香,而诸家之说但各以己见自相非毁,莫辨其真。或以为都梁,或以为泽兰,或以为兰草,今当以泽兰为正。【关于上古“兰”之所指,请参考前面相关各条尤其是都梁香部分的注释,实际情况非常复杂,不是“泽兰为正”所能涵盖。】山中又有一种叶大如麦门冬,春开花极香,此别名幽兰【幽兰:这里指兰花。】也。荪则溪涧中所生。今人所谓石菖蒲者,然实非菖蒲,叶柔脆易折,不若兰、荪叶坚韧。杂小石、清水植之盆中,久而愈郁茂可爱。茞、药、虈、芷,虽有四名,止是一物,今所谓白芷是也。蕙即零陵草也。蘼芜即芎藭苗也,一名茳蓠。杜若即山姜也。杜蘅今人呼为马蹄香。惟荃与藒车、蒥荑终莫穷识。骚人类以香草比君子耳,他日求田问舍,当遍求其本,刈【刈:音yì,割草。】植栏槛【栏槛:栏杆。】,以为焚香亭,欲使芬芳满前,终日幽对,想见骚人之雅趣,以寓意耳。
《通志·草木略》【《通志·草木略》:见前“《通志》”条。】云:兰即蕙,蕙即熏,熏即零陵香。《楚辞》云:滋兰九畹,植蕙百亩。互言也。古方谓之熏草,故《名医别录》【《名医别录》: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对《神农本草经》一书药物的药性功用主治等内容有所补充之外,又补记三百六十五种新药物,原书早佚。梁代陶弘景撰注《本草经集注》时辑入,故得以保存。】出熏草条;近方谓之零陵香,故《开宝本草》出零陵香条;《神农本经》【《神农本经》:指《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谓之兰。余昔修之《本草》以二条贯于兰后,明一物也。且兰旧名煎泽草【煎泽兰:指佩兰(兰草、大泽兰),见前“都梁香”部分的讨论。《本草经集注》:“今东间有煎泽草名兰香。”】,妇人和油泽头故名焉。《南越志》云:零陵香,一名燕草,又名熏草,即香草。生零陵山谷,今湖岭诸州皆有。又《别录》云:熏草,一名蕙草,一名熏。蕙之为兰也。以其质香,故可以为膏泽,可以涂宫室。近世一种草如茅香而嫩,其根谓之土续断【土续断:指建兰根。兰科兰属植物建兰[亦称兰花Cymbidium ensifolium(L.)Sw.]的根。】,其花馥郁故得名,误为人所赋咏泽芬【在明代,已有很多人误以为上古的“兰”指的是兰花而加以赋咏,作者为此感到遗憾。】。曰白芷,曰白茞,曰虈,曰莞【莞:一般认为是莎草科藨草属植物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一名“小蒲”。可用来织席。】,曰苻蓠【苻蓠:即是莞,可用来织席。《尔雅·释草》:“莞,苻蘺,其上蒚。”郭璞 注:“今西方人呼蒲为莞蒲;蒚谓其头臺首也。今江东谓之苻蘺。西方亦名蒲。中茎为蒚,用之为席。”但在古代也有和前面的蓠、茳蓠混用,以为是白芷。使得作者误会莞、苻蘺都是白芷。】,楚人谓之药,其叶谓之蒿,与兰同德,俱生下湿。
泽兰,曰虎兰,曰龙枣兰【虎兰、龙枣都是泽兰别名。《神农本草经·中经 泽兰》:“一名虎兰,一名龙枣。生大泽傍。”】,曰虎蒲,曰水香,曰都梁香【曰虎蒲,曰水香,曰都梁香:这段文字见于《陈氏香谱》,这些别称也见于宋代其他文献如《证类本草》、《普济方》等。】。如兰而茎方,叶不润,生于水中,名曰水香。
茈胡【茈胡: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药材,一般以为与柴胡是一物,但实际情况较为复杂。经学者考证,早期所谓茈胡,可能是今日前胡属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柴胡今日以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入药,但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指也不相同。也可能是竹叶柴胡 (B. marginatum Wall. ex DC.)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石竹科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等。明代以后以狭叶柴胡和石竹科银柴胡为主流。】,曰地熏,曰山菜,曰葭草,叶曰芸蒿味辛可食,生于银夏【银夏:指银州、夏州。银州,北周保定三年 (563) 置,治所在今陕西横山县东党岔镇,辖境相当今陕西横山、米脂、佳县以北地。夏州,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升统万镇置,治所在化政郡岩绿县(唐改名朔方,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辖境相当今陕西靖边县北红柳河流域和内蒙古杭锦旗、乌审旗等地。宋代银州、夏州都在西夏统治范围内,后来也有部分地区被收复。】者,芬馨之气射于云霄间,多白鹤青鸾【青鸾: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翔其上。【此句出《陈氏香谱》。】
《琐碎录》云: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七里香是也。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香草之类,大率异名。所谓兰荪即菖浦也。蕙,今零陵香也。茝,白芷也。朱文公【朱文公:即朱熹,参见“《言行录》”条注释。】《离骚注》云:兰、蕙二物,《本草》言之甚详,大抵古之所谓香草,必其花叶皆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而为佩。今之所谓兰蕙,则其花虽香,而叶乃无气,其香虽美,而质弱易萎,非可刈佩也。【最后一句是《陈氏香谱》中陈敬的感慨。这里可以看出,宋代已经有以兰花为“兰”的理解,陈敬认为这并非是“可刈而为佩”的上古之兰。】
四卷“都梁香”内,兰草、泽兰余辩之审矣,今复捃拾【捃拾:拾取,收集。】诸论似赘,而欲其该备【该备:全备;完备。】自不避其繁琐也。
[35]香草名释:此段名词众多,之前注释过的不再注释,请查看注释索引。
[36]《遁斋闲览》:宋笔记,十四卷,宋·陈正敏撰。书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作者见闻的人事、掌故、诗评、动植物等。原书久佚,《说郛》收四十四条。亦散见于他书。陈正敏(生卒年不详),自号遁翁,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北宋末年曾任福州长溪县令。
[37]荪:一般认为指菖蒲。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辨证一》:“所谓兰荪,荪,即今菖蒲是也”,不过很难确定。
[38]药:这里原书用的是简体“药”字,与通常繁体的“藥”字不同。这个药在古代有特指,一种理解为白芷,《广韵》:“药,白芷也。”
[39]虈:音xiāo,也是指白芷。《说文》:“楚谓之蓠。晋谓之。齐谓之茝。”
[40]荃:可能即是“荪”,古代荃、荪互用或并用称“荃荪”,指的也是菖蒲。
[41]茳蓠:亦作“江蓠”,指蘼芜,参见前“蘼芜”条,《说文》:“江蓠:蘼芜。” 《证类本草·卷七·蘼芜》:“一名薇芜,一名茳蓠,芎藭苗 也。”
[42]藒车:有学者考证应指苍术,参见前“藒车香”条。
[43]蒥荑:亦作“留夷”,古时有学者认为指芍药。《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王逸注:“留夷,香草也。”游国恩纂义:“留夷即芍药……王引之所説甚详,可据。”
[44]关于上古“兰”之所指,请参考前面相关各条尤其是都梁香部分的注释,实际情况非常复杂,不是“泽兰为正”所能涵盖。
[45]幽兰:这里指兰花。
[46]刈:音yì,割草。
[47]栏槛:栏杆。
[48]《通志·草木略》:见前“《通志》”条。
[49]《名医别录》: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对《神农本草经》一书药物的药性功用主治等内容有所补充之外,又补记三百六十五种新药物,原书早佚。梁代陶弘景撰注《本草经集注》时辑入,故得以保存。
[50]《神农本经》:指《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51]煎泽兰:指佩兰(兰草、大泽兰),见前“都梁香”部分的讨论。《本草经集注》:“今东间有煎泽草名兰香。”
[52]土续断:指建兰根。兰科兰属植物建兰[亦称兰花Cymbidium ensifolium(L.)Sw.]的根。
[53]在明代,已有很多人误以为上古的“兰”指的是兰花而加以赋咏,作者为此感到遗憾。
[54]莞:一般认为是莎草科藨草属植物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一名“小蒲”。可用来织席。
[55]苻蓠:即是莞,可用来织席。《尔雅·释草》:“莞,苻蘺,其上蒚。”郭璞 注:“今西方人呼蒲为莞蒲;蒚谓其头臺首也。今江东谓之苻蘺。西方亦名蒲。中茎为蒚,用之为席。”但在古代也有和前面的蓠、茳蓠混用,以为是白芷。使得作者误会莞、苻蘺都是白芷。
[56]虎兰、龙枣都是泽兰别名。《神农本草经·中经 泽兰》:“一名虎兰,一名龙枣。生大泽傍。”
[57]曰虎蒲,曰水香,曰都梁香:这段文字见于《陈氏香谱》,这些别称也见于宋代其他文献如《证类本草》、《普济方》等。
[58]茈胡: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药材,一般以为与柴胡是一物,但实际情况较为复杂。经学者考证,早期所谓茈胡,可能是今日前胡属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柴胡今日以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入药,但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指也不相同。也可能是竹叶柴胡 (B. marginatum Wall. ex DC.)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石竹科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等。明代以后以狭叶柴胡和石竹科银柴胡为主流。
[59]银夏:指银州、夏州。银州,北周保定三年 (563) 置,治所在今陕西横山县东党岔镇,辖境相当今陕西横山、米脂、佳县以北地。夏州,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升统万镇置,治所在化政郡岩绿县(唐改名朔方,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辖境相当今陕西靖边县北红柳河流域和内蒙古杭锦旗、乌审旗等地。宋代银州、夏州都在西夏统治范围内,后来也有部分地区被收复。
[60]青鸾: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
[61]此句出《陈氏香谱》。
[62]朱文公:即朱熹,参见“《言行录》”条注释。
[63]最后一句是《陈氏香谱》中陈敬的感慨。这里可以看出,宋代已经有以兰花为“兰”的理解,陈敬认为这并非是“可刈而为佩”的上古之兰。
[64]捃拾:拾取,收集。
[65]该备:全备;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