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香事别录(下)(1 / 1)

南方产香

凡香品皆产自南方,南离位【离位:八卦(后天八卦)的离卦位于南方。所以称“南离位”。】,离主火,火为土母,火盛则土得养,故沉水、旃檀、熏陆之类多产自岭南海表,土气所钟也。内典【内典:此处指《黄帝内经》。见前“《黄帝》”条。】云香气凑脾,火阳也,故气芬烈。(《清暑笔谈》【《清暑笔谈》: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一卷,陆树声撰。陆树声(1509—1605),字与吉,别号平泉,华亭朱家角(今上海市朱家角镇)人,明代大臣,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死后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平泉题跋》、《耄余杂识》、《长水日记》、《陆文定书》等。】)

[1]离位:八卦(后天八卦)的离卦位于南方。所以称“南离位”。

[2]内典:此处指《黄帝内经》。见前“《黄帝》”条。

[3]《清暑笔谈》: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一卷,陆树声撰。陆树声(1509—1605),字与吉,别号平泉,华亭朱家角(今上海市朱家角镇)人,明代大臣,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死后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平泉题跋》、《耄余杂识》、《长水日记》、《陆文定书》等。

南蛮香

诃陵国亦曰阇婆,在南海。贞观时遣使献婆律膏【婆律膏:关于婆律膏与龙脑香之关系,见前“婆律膏”条。】。

骠【骠:骠 (Pyu)系缅甸一带古民族的名称。骠国即骠人所建的国家,至少在3世纪时业已存在。8世纪时其疆域包括缅甸整个伊洛瓦底(Irrawaddy)江流域,都于卑谬(Prome)亦即室利差呾罗(Sriksetra)。9世纪初期,骠国为南诏所败,自此渐 趋衰落,而为缅人所建的蒲甘王国所取代,骠人也逐渐同化于缅人。】,古朱波【朱波:朱波一名始见于宋人编修的《新唐书》,《隋书》卷八二:“(真腊国)西有朱江国。”朱江为骠国之别称,朱波概即朱江之讹。也有的认为朱波是 阇婆或占婆、瞻波等的异称或讹写。】也,有川名思利毗离芮【思利毗离芮:此处所引有误,《新唐书》中思利毗离芮川是在佛代国,而非骠国。“繇昆仑小王所居,半日行至磨地勃栅,海行五月至佛代国。有江,支流三百六十。其王名思利些弥他。有川名思利毗离芮。”其中“磨地勃”是骠国所属,之后海行五月的“佛代国”显然不在骠国范围内。佛代国一说在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北部,即 亚齐(Aceh)古名Udyana的译音,一说指该岛东南部的巨 港(Palembang)。也有的认为在恒河(Ganges R.)河口,位 今印度的塔姆卢克(Tamluk)一带。此河名所指不详,依佛代国所指不同,有在爪哇岛、马来半岛、恒河等说。】,土多异香,王宫设金银二钟,宼【宼:同“寇”。】至焚香击之以占吉凶。有巨白象,高百尺,讼者焚香自跽【跽:长跪。】象前,自思是非而退。有灾疫,王亦焚香对象跽自咎【自咎:自责;归罪于己。】,无膏油以蜡杂香代炷。

真蜡国客至,屑【屑:研成碎末。】槟榔、龙脑、香蛤以进,不饮酒。(《唐书南蛮传》【《唐书南蛮传》:指欧阳修等编的《新唐书·南蛮传》,此文节选自“卷二百二十二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

[4]婆律膏:关于婆律膏与龙脑香之关系,见前“婆律膏”条。

[5]骠:骠 (Pyu)系缅甸一带古民族的名称。骠国即骠人所建的国家,至少在3世纪时业已存在。8世纪时其疆域包括缅甸整个伊洛瓦底(Irrawaddy)江流域,都于卑谬(Prome)亦即室利差呾罗(Sriksetra)。9世纪初期,骠国为南诏所败,自此渐 趋衰落,而为缅人所建的蒲甘王国所取代,骠人也逐渐同化于缅人。

[6]朱波:朱波一名始见于宋人编修的《新唐书》,《隋书》卷八二:“(真腊国)西有朱江国。”朱江为骠国之别称,朱波概即朱江之讹。也有的认为朱波是 阇婆或占婆、瞻波等的异称或讹写。

[7]思利毗离芮:此处所引有误,《新唐书》中思利毗离芮川是在佛代国,而非骠国。“繇昆仑小王所居,半日行至磨地勃栅,海行五月至佛代国。有江,支流三百六十。其王名思利些弥他。有川名思利毗离芮。”其中“磨地勃”是骠国所属,之后海行五月的“佛代国”显然不在骠国范围内。佛代国一说在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北部,即 亚齐(Aceh)古名Udyana的译音,一说指该岛东南部的巨 港(Palembang)。也有的认为在恒河(Ganges R.)河口,位 今印度的塔姆卢克(Tamluk)一带。此河名所指不详,依佛代国所指不同,有在爪哇岛、马来半岛、恒河等说。

[8]宼:同“寇”。

[9]跽:长跪。

[10]自咎:自责;归罪于己。

[11]屑:研成碎末。

[12]《唐书南蛮传》:指欧阳修等编的《新唐书·南蛮传》,此文节选自“卷二百二十二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

香槎

番禺民忽于海傍得古槎【槎可指木筏,也可指树枝或枯木,这里两者皆可说通。】,长丈余,阔六七尺,木理甚坚,取为溪桥。数年后有僧识之,谓众曰:“此非久计,愿舍衣钵资,易为石桥。”即求枯槎为薪。众许之。得栈【栈:此处指栈香。参见前“沉水香”部分栈香的描述。】数千两。(《洪谱》)

[13]槎可指木筏,也可指树枝或枯木,这里两者皆可说通。

[14]栈:此处指栈香。参见前“沉水香”部分栈香的描述。

天竺产香

獠人【獠人:中国古族名,分布在今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亦泛指南方各少数民族。】古称天竺【按,原文为:“獠人古称天竺、咳首、僬侥、跛踵、穿胸、儋耳、狗轵、旁脊,谓之八蛮。”獠人和天竺人种不同,地域相距亦远,这里的天竺应该不是古印度之天竺。】,地产沉水、龙涎。(《炎徼纪闻》【《炎徼纪闻》:四卷,明·田汝成著。《炎徼纪闻》是记录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各民族风土人情及明朝土司制度的著作,“炎徼”指南方边地,田汝成(1503—1557),字叔禾,别号豫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田汝成在明嘉靖年间到贵州、广西任官,辑录见闻和前代资料而成书。除此书之外,还著有《辽记》、《田叔禾集》、《武夷游咏》。】)

[15]獠人:中国古族名,分布在今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亦泛指南方各少数民族。

[16]按,原文为:“獠人古称天竺、咳首、僬侥、跛踵、穿胸、儋耳、狗轵、旁脊,谓之八蛮。”獠人和天竺人种不同,地域相距亦远,这里的天竺应该不是古印度之天竺。

[17]《炎徼纪闻》:四卷,明·田汝成著。《炎徼纪闻》是记录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各民族风土人情及明朝土司制度的著作,“炎徼”指南方边地,田汝成(1503—1557),字叔禾,别号豫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田汝成在明嘉靖年间到贵州、广西任官,辑录见闻和前代资料而成书。除此书之外,还著有《辽记》、《田叔禾集》、《武夷游咏》。

九州山【九州山:三本作“九里山”,今据四库本《星槎胜览》改为“九州山”。按原文后面有九州山之诗,《香乘》下面“阿鲁国”条也说“九州山”,故以九州山为合理。】采香

其山与满剌加近,产沉香、黄熟香【黄熟香:参见前“沉水香”部分黄熟香的说明。】,林木藂【藂:古同“丛”。】生,枝叶茂翠。永乐七年【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郑和:1371—1433,原姓马,小字三宝,赐姓郑,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钦封为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等差官兵入山采香,得径,有香树,长六七丈者株六【按,此段《星槎胜览》作“得茎有八九尺、长六七丈者六株”。如按原文,则“径”作“树干直径”解。】,香味清远,黑花细纹,山中人张目吐舌言:我天朝之兵,威力若神。(《星槎胜览》)

[18]九州山:三本作“九里山”,今据四库本《星槎胜览》改为“九州山”。按原文后面有九州山之诗,《香乘》下面“阿鲁国”条也说“九州山”,故以九州山为合理。

[19]黄熟香:参见前“沉水香”部分黄熟香的说明。

[20]藂:古同“丛”。

[21]永乐七年:1409年。

[22]郑和:1371—1433,原姓马,小字三宝,赐姓郑,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钦封为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23]按,此段《星槎胜览》作“得茎有八九尺、长六七丈者六株”。如按原文,则“径”作“树干直径”解。

阿鲁国【阿鲁国:参见前“阿鲁”条。】采香为生

其国与九州山相望,自满剌加顺风三昼夜可至。国人常驾独木舟入海捕鱼,入山采冰脑香【冰脑香:即龙脑香。】物为生。(同上)

[24]阿鲁国:参见前“阿鲁”条。

[25]冰脑香:即龙脑香。

喃吺哩【喃吺哩:见“南巫里”条。】香

喃吺哩国名所产之降真香也。(同上)

[26]喃吺哩:见“南巫里”条。

旧港产香

旧港,古名三佛齐国,地产沉香、降香【降香:即降真香,参见前“降真香”条及相关说明。】、黄熟香、速香【速香:沉香中相对较轻虚的一种,见前“沉水香”部分对速香的说明。虽然《本草纲目》说速香指黄熟香,不过宋代和明代都常见黄熟香与速香并列的情况,所以也不尽然,与黄熟香具体区分标准不明。又有黄速香、沉速香等名,不过皆列于沉香之后,总的来说是是较低等级的沉香。速香又分生熟,大体与沉香分法类似。】。(同上)

[27]降香:即降真香,参见前“降真香”条及相关说明。

[28]速香:沉香中相对较轻虚的一种,见前“沉水香”部分对速香的说明。虽然《本草纲目》说速香指黄熟香,不过宋代和明代都常见黄熟香与速香并列的情况,所以也不尽然,与黄熟香具体区分标准不明。又有黄速香、沉速香等名,不过皆列于沉香之后,总的来说是是较低等级的沉香。速香又分生熟,大体与沉香分法类似。

万佛山香【万佛山香:见前“万佛山香”条。】

新罗国【新罗国:国名。在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初称徐罗伐、徐那伐、徐伐;后称斯罗、斯卢、新卢或鸡林。公元3—4世纪时兴起。都城庆州。4世纪后征服周围部落,与百济、高句丽形成鼎足之势。6世纪领土扩大到半岛中部汉城一带,7世纪灭百济、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935年为王氏高丽(王建)所灭。】献万佛山,雕沉檀珠玉以为之。

[29]万佛山香:见前“万佛山香”条。

[30]新罗国:国名。在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初称徐罗伐、徐那伐、徐伐;后称斯罗、斯卢、新卢或鸡林。公元3—4世纪时兴起。都城庆州。4世纪后征服周围部落,与百济、高句丽形成鼎足之势。6世纪领土扩大到半岛中部汉城一带,7世纪灭百济、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935年为王氏高丽(王建)所灭。

瓦矢实香草

撒马儿罕产瓦矢实【瓦矢实:《大明一统志》“瓦矢实”条:“类野蒿,实甚香,可辟蠧。”】香草,可辟蠹。

[31]瓦矢实:《大明一统志》“瓦矢实”条:“类野蒿,实甚香,可辟蠧。”

刻香木为人

彭坑【彭坑:彭亨,又作朋丰、蓬丰、朋亨、湓亨、彭杭、彭坊、邦项等。】在暹罗之西石崖,周匝崎岖,远望山平,四寨田沃,米谷丰足,气候温和。风俗尚怪,刻香木为人,杀人血祭祷,求福禳灾。地产黄熟、沉香、片脑、降香。(《星槎胜览》)

[32]彭坑:彭亨,又作朋丰、蓬丰、朋亨、湓亨、彭杭、彭坊、邦项等。

在今马来半岛东部,即今马来西亚的彭亨 (Pahang)州一带。其古代港口一说为今彭亨河口的北干 (Pekan),一说指关丹(Kuantan)。

龙牙加猊【龙牙加猊:《星槎胜览》原作“龙牙加貌”,龙牙加皃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的实武牙。这一条本来在《岛夷志略》里面说的是“龙牙犀角”,《星槎胜览》的摘录可能来自不同版本。】产香

龙牙加猊其地离麻逸冻【麻逸冻:又作麻叶瓮、麻叶冻。一般均认为麻逸冻、麻叶瓮等指印度尼西亚的勿里洞(Billiton)岛,即“麻里东”。也有人认为指邦加(Bangka)岛或该岛西北岸上的文岛(Muntok)。一说指宾坦(Bintan)岛。麻逸冻与麻逸不同,麻逸应在菲律宾群岛,但《星槎胜览》中有混淆。】顺风三昼夜程,地产沉、速、降香。(同上)

[33]龙牙加猊:《星槎胜览》原作“龙牙加貌”,龙牙加皃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的实武牙。这一条本来在《岛夷志略》里面说的是“龙牙犀角”,《星槎胜览》的摘录可能来自不同版本。

[34]麻逸冻:又作麻叶瓮、麻叶冻。一般均认为麻逸冻、麻叶瓮等指印度尼西亚的勿里洞(Billiton)岛,即“麻里东”。也有人认为指邦加(Bangka)岛或该岛西北岸上的文岛(Muntok)。一说指宾坦(Bintan)岛。麻逸冻与麻逸不同,麻逸应在菲律宾群岛,但《星槎胜览》中有混淆。

安南产香

安南国产苏合油、都梁香、沉香、鸡舌香,及酿花而成香者。(《方舆胜略》)

敏真诚国【敏真诚国:三本皆作“民真诚国”,依《明史·列传第二百二十·西域四》作“敏真城”:“永乐中来贡。其国地广,多高山。日中为市,诸货骈集,贵中国磁、漆器。产异香、驼、马。”】产香

敏真诚国,其俗日中为市,产诸异香。(同上)

[35]敏真诚国:三本皆作“民真诚国”,依《明史·列传第二百二十·西域四》作“敏真城”:“永乐中来贡。其国地广,多高山。日中为市,诸货骈集,贵中国磁、漆器。产异香、驼、马。”

回鹘【回鹘: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9世纪初疆域达到鼎峰,开成五年(840)被所属部黠戛斯所亡。南逃的回鹘为唐朝收编。东奔的回鹘融合于契丹。西奔的回鹘后来分别建立了甘州回鹘、西州回鹘、龟兹回鹘、于阗新复州回鹘、喀喇汗王朝等汗国。回鹘曾经长期统治丝绸之路中段进行贸易,这里所谓产乳香、安息香,指经由回鹘传入。】产香

回鹘产乳香、安息香。(《松漠纪闻》【《松漠纪闻》:南宋·洪皓著,作者出使金国被扣,此书系对金国历史、政治以至杂事的追记。洪皓(1088—1155),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宋代名臣、词人,以礼部尚书出使,被金国扣留,十五年后返回,赠太师魏国公,卒谥“忠宣”。除此书外,著有《鄱阳集》、《金国文具录》等。松漠,唐置松漠都督府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契丹部族地,洪皓流放并非此地,盖借松漠之名泛指北土松林广漠。】)

[36]回鹘: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9世纪初疆域达到鼎峰,开成五年(840)被所属部黠戛斯所亡。南逃的回鹘为唐朝收编。东奔的回鹘融合于契丹。西奔的回鹘后来分别建立了甘州回鹘、西州回鹘、龟兹回鹘、于阗新复州回鹘、喀喇汗王朝等汗国。回鹘曾经长期统治丝绸之路中段进行贸易,这里所谓产乳香、安息香,指经由回鹘传入。

[37]《松漠纪闻》:南宋·洪皓著,作者出使金国被扣,此书系对金国历史、政治以至杂事的追记。洪皓(1088—1155),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宋代名臣、词人,以礼部尚书出使,被金国扣留,十五年后返回,赠太师魏国公,卒谥“忠宣”。除此书外,著有《鄱阳集》、《金国文具录》等。松漠,唐置松漠都督府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契丹部族地,洪皓流放并非此地,盖借松漠之名泛指北土松林广漠。

安南贡香

安南贡熏衣香、降真香、沉香、速香、木香、黑线香【黑线香:这里黑线香是就木质花纹而论,不是现在所谓“线香”。】。(《一统志》)

[38]黑线香:这里黑线香是就木质花纹而论,不是现在所谓“线香”。

瓜哇国贡香

瓜哇国贡香有:蔷薇露、琪楠香【琪楠香:参见前“奇蓝香”条。】、檀香、麻藤香、速香、降香、木香、乳香、龙脑香、乌香【乌香:不同时代所指有所差别,明代有人以为即是宋代亚悉香、当时的唵叭香。《通雅·植物》:“笃耨、亚悉、龙 涎、迷迭、艾纳,西国香也……亚悉,或曰乌香、盖今之唵叭也。明代所指“唵叭”参见前“亚悉”、“唵叭”条解释。后来乌香又用来称呼鸦片,导致晚近学者以为明代乌香皆为鸦片,明代鸦片确已传入我国,但多依外来语称合甫融、阿芙蓉等,或有以乌香称鸦片者,但是大多情况下,乌香仍然指的是一种香材而非鸦片。这里是明代文献所载,关于宋代“乌香”,参见后面宋代香方中“乌香”的解释。】、黄熟香、安息香。(同上)

[39]琪楠香:参见前“奇蓝香”条。

[40]乌香:不同时代所指有所差别,明代有人以为即是宋代亚悉香、当时的唵叭香。《通雅·植物》:“笃耨、亚悉、龙 涎、迷迭、艾纳,西国香也……亚悉,或曰乌香、盖今之唵叭也。明代所指“唵叭”参见前“亚悉”、“唵叭”条解释。后来乌香又用来称呼鸦片,导致晚近学者以为明代乌香皆为鸦片,明代鸦片确已传入我国,但多依外来语称合甫融、阿芙蓉等,或有以乌香称鸦片者,但是大多情况下,乌香仍然指的是一种香材而非鸦片。这里是明代文献所载,关于宋代“乌香”,参见后面宋代香方中“乌香”的解释。

和香饮

卜哇剌国【卜哇剌国:伊斯兰城邦国。故地在今索马里南部布拉瓦。原为黑人地,公元前后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移居。11世纪末、12世纪发展为伊斯兰城邦国。明初即与中国有交通、贸易直接往来。戒饮酒是因为伊斯兰教要求。】戒饮酒,恐乱性。以诸花露和香蜜为饮。(同上)

[41]卜哇剌国:伊斯兰城邦国。故地在今索马里南部布拉瓦。原为黑人地,公元前后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移居。11世纪末、12世纪发展为伊斯兰城邦国。明初即与中国有交通、贸易直接往来。戒饮酒是因为伊斯兰教要求。

香味若莲

花面国【花面国:见于中国元朝史籍。宋朝史籍作拔沓,清朝史籍作那孤儿。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同苏木都刺国接界,因其民有面上刺花的风俗,故名,是东西方海上交通线所经之地。】产香,味若青莲花。(同上)

[42]花面国:见于中国元朝史籍。宋朝史籍作拔沓,清朝史籍作那孤儿。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同苏木都刺国接界,因其民有面上刺花的风俗,故名,是东西方海上交通线所经之地。

香代爨【爨:烧火做饭。】

黎洞【黎洞:见“黎峒”条注释。】之人以香代爨。(同上)

[43]爨:烧火做饭。

[44]黎洞:见“黎峒”条注释。

涂香礼寺

祖法儿国其民如遇礼拜日,必先沐浴,用蔷薇露或沉香油涂其面。(《方舆胜览》)

脑麝【指龙脑和麝香。】涂体

占城祭天地以脑麝涂体。(同上)

[45]指龙脑和麝香。

身上涂香

真腊国或称占腊,其国自称曰甘孛智【甘孛智:即柬埔寨(Cambodia)之音,亦译澉浦只,明张燮《东西洋考》始用今译名柬埔寨。】,男女身上常涂香药,以檀麝等香合成,家家皆修佛事。(《真腊风土记》【见前“《真腊记》”条注释。】)

[46]甘孛智:即柬埔寨(Cambodia)之音,亦译澉浦只,明张燮《东西洋考》始用今译名柬埔寨。

[47]见前“《真腊记》”条注释。

涂香为奇【奇:佳、妙。】

缅甸【缅甸:中国史书中,汉称掸国,唐称骠国,宋称蒲甘,元称缅国,后置缅中行省,明初始称缅甸,后多称缅甸。】为古西南夷,不知何种。男女皆和白檀、麝香、当归【当归:当归以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为正品,以其根入药。但历史上不同地域也有以其他植物如土当归、杜当归、紫花前胡、鸭儿芹、隔山香的根来作为当归的。】、姜黄【姜黄:今日指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历史上也可能指郁金、温郁金、莪术、桂莪术等。参见前“郁金香”条。】末涂于身及头面以为奇。【今日缅甸人也有涂面护肤的习俗,涂面的粉末称为塔纳卡。关于其成分,有的资料显示来自芸香科九里香属(Murraya)一些植物的茎皮或根皮。虽然成分有多种,一般认为起关键作用的是芸香科植物柑果子[Hesperethusa crenulata(Roxb.)M. Roem.]或木苹果(Limonia acidissima Groff)。前者还有(Limonia crenulata Roxb.)的异名,中文有时会俗称黄香楝。】(《一统志》)

[48]奇:佳、妙。

[49]缅甸:中国史书中,汉称掸国,唐称骠国,宋称蒲甘,元称缅国,后置缅中行省,明初始称缅甸,后多称缅甸。

[50]当归:当归以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为正品,以其根入药。但历史上不同地域也有以其他植物如土当归、杜当归、紫花前胡、鸭儿芹、隔山香的根来作为当归的。

[51]姜黄:今日指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历史上也可能指郁金、温郁金、莪术、桂莪术等。参见前“郁金香”条。

[52]今日缅甸人也有涂面护肤的习俗,涂面的粉末称为塔纳卡。关于其成分,有的资料显示来自芸香科九里香属(Murraya)一些植物的茎皮或根皮。虽然成分有多种,一般认为起关键作用的是芸香科植物柑果子[Hesperethusa crenulata(Roxb.)M. Roem.]或木苹果(Limonia acidissima Groff)。前者还有(Limonia crenulata Roxb.)的异名,中文有时会俗称黄香楝。

偷香

僰【僰:音bó,西南地区古族名。出自氐羌族系。滇国主体民族之一。秦汉时期是“西南夷”各族中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者,元明清有“僰人”、“僰夷”、“僰蛮”等称。不同时期所指可能有所不同,明代僰人曾遭大规模屠杀,亦有部分融入今白族之说。亦有傣族之说,不过傣族说乃明人移用概念,与古僰人无关。从《炎徼纪闻》来看,说的是“南诏之东”的“僰人”,应是与古僰人一脉相承的僰人,即南北朝时之爨。】人偶意者奔【奔:私奔,中国古代女子没有通过正当礼仪而私自与男子结合。】之,谓之偷香。(《炎徼纪闻》)

[53]僰:音bó,西南地区古族名。出自氐羌族系。滇国主体民族之一。秦汉时期是“西南夷”各族中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者,元明清有“僰人”、“僰夷”、“僰蛮”等称。不同时期所指可能有所不同,明代僰人曾遭大规模屠杀,亦有部分融入今白族之说。亦有傣族之说,不过傣族说乃明人移用概念,与古僰人无关。从《炎徼纪闻》来看,说的是“南诏之东”的“僰人”,应是与古僰人一脉相承的僰人,即南北朝时之爨。

[54]奔:私奔,中国古代女子没有通过正当礼仪而私自与男子结合。

寻香人【这里对寻香人的理解来自于佛教中的乾闼婆。乾闼婆,梵语Gandharva 的译音,意译为食香、寻香等。为天界的乐神,据称不食酒肉,只食香,与紧那罗于帝释天的面前,一同弹奏音乐。八部众之一。印度教中乾闼婆形象与此类似。后来以歌舞音乐娱人者常比附于乾闼婆,称娼妓为寻香人亦属此类。】

西域称娼妓曰寻香人。(《均藻》【《均藻》:类书,四卷,明·杨慎撰。因许慎《说文》无韵字,小学家以均字代之。杨慎即取于此名“均藻”。杨慎(1488—1559),字用修,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明代大臣、文学家,思想家。著述颇丰,后人辑为《升庵集》。】)

[55]这里对寻香人的理解来自于佛教中的乾闼婆。乾闼婆,梵语Gandharva 的译音,意译为食香、寻香等。为天界的乐神,据称不食酒肉,只食香,与紧那罗于帝释天的面前,一同弹奏音乐。八部众之一。印度教中乾闼婆形象与此类似。后来以歌舞音乐娱人者常比附于乾闼婆,称娼妓为寻香人亦属此类。

[56]《均藻》:类书,四卷,明·杨慎撰。因许慎《说文》无韵字,小学家以均字代之。杨慎即取于此名“均藻”。杨慎(1488—1559),字用修,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明代大臣、文学家,思想家。著述颇丰,后人辑为《升庵集》。

香婆【这里指的是市井流动贩香的老妪。】

宋都杭【杭:指今杭州。】时,诸酒楼歌妓阗集【阗集:很多人聚集。】,必有老姬以小炉柱香为供者,谓之香婆。(《武林旧事》)

[57]这里指的是市井流动贩香的老妪。

[58]杭:指今杭州。

[59]阗集:很多人聚集。

白香

化州【化州:见前“高州、化州”条。】产白香。(《一统志》)

[60]化州:见前“高州、化州”条。

红香

前辈戏笔云:有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香土【东华软红香土:宫廷内泥土的美称。苏轼《薄薄酒》诗之二:“本不计较 东华尘土北窗风。”王文诰辑注引宋·施元之注:“前辈戏语,有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香土。”按,东华指东华门,百官入朝所从出入之门。所谓“香土”,指代入朝当官,苏轼前有“隐居求志义之从”句,指并不慕求官场之事。】。

[61]东华软红香土:宫廷内泥土的美称。苏轼《薄薄酒》诗之二:“本不计较 东华尘土北窗风。”王文诰辑注引宋·施元之注:“前辈戏语,有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香土。”按,东华指东华门,百官入朝所从出入之门。所谓“香土”,指代入朝当官,苏轼前有“隐居求志义之从”句,指并不慕求官场之事。

碧香

碧香,王晋卿【王晋卿:王诜,字晋卿,以字行,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书法家,词人,娶宋英宗次女宝安公主(后进蜀国大长公主,还改封过多次),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有往来。存世画作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作者有争议)等。】家酒名。(《诗注》【《诗注》:未知所详指。碧香,指酒,如黄庭坚《便糶王丞送碧香酒用子瞻韵戏赠郑彦能》:“大农部丞送新酒,碧香窃比主家酿。”这里大概是某一首宋诗提到了碧香,注中加以说明。】)

[62]王晋卿:王诜,字晋卿,以字行,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书法家,词人,娶宋英宗次女宝安公主(后进蜀国大长公主,还改封过多次),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有往来。存世画作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作者有争议)等。

[63]《诗注》:未知所详指。碧香,指酒,如黄庭坚《便糶王丞送碧香酒用子瞻韵戏赠郑彦能》:“大农部丞送新酒,碧香窃比主家酿。”这里大概是某一首宋诗提到了碧香,注中加以说明。

玄香

薛稷【薛稷:649—713,唐代画家,书法家,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官至工礼二部尚书,册封晋国公,后被赐死狱中。书法有《信行禅师碑》传世。】封墨为“玄香太守”。(《纂异记》【《纂异记》:唐代传奇小说集,一卷,李玫著,原书早佚,内容见于《太平广记》等书中。古代小说之精品,亦有对了解中晚唐民俗有史料价值。李玫,大中(847—859)时人,其他不详。】)

[64]薛稷:649—713,唐代画家,书法家,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官至工礼二部尚书,册封晋国公,后被赐死狱中。书法有《信行禅师碑》传世。

[65]《纂异记》:唐代传奇小说集,一卷,李玫著,原书早佚,内容见于《太平广记》等书中。古代小说之精品,亦有对了解中晚唐民俗有史料价值。李玫,大中(847—859)时人,其他不详。

观香

王子乔【王子乔:姬姓,名晋,字子乔,又称王子晋、太子乔,是周灵王(姬泄心)太子。记载太子晋的先秦文献主要有《逸周书·太子晋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语·周语下》、《左传》、《楚辞·远游》等。《列仙传》记载其成仙之事,对道家影响深远。】妹名观香。(《小名录》)

[66]王子乔:姬姓,名晋,字子乔,又称王子晋、太子乔,是周灵王(姬泄心)太子。记载太子晋的先秦文献主要有《逸周书·太子晋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语·周语下》、《左传》、《楚辞·远游》等。《列仙传》记载其成仙之事,对道家影响深远。

闻香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国语》【按,三本皆作《国语》,恐误,《国语》未见此条。此文最早出《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

[67]按,三本皆作《国语》,恐误,《国语》未见此条。此文最早出《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

馨香

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国语》【《国语》:此文出《国语·周语》。《国语》解释,见“《国语·齐语》”条。】)

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尚书》【《尚书》:此文出《尚书·周书·君陈》。《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儒家五经之一。】)

[68]《国语》:此文出《国语·周语》。《国语》解释,见“《国语·齐语》”条。

[69]《尚书》:此文出《尚书·周书·君陈》。《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儒家五经之一。

飶香

有飶【飶:食物的香气。】其香,邦家之光。(《诗经》【《诗经》:此文出《诗经·周颂·载芟》。】)

[70]飶:食物的香气。

[71]《诗经》:此文出《诗经·周颂·载芟》。

国香

兰有国香,人服媚【服媚:喜爱佩带。】之。(《左传》【《左传》:此文出《左传·宣公三年》。《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左丘明著。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史书。】)

[72]服媚:喜爱佩带。

[73]《左传》:此文出《左传·宣公三年》。《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左丘明著。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史书。

夕香

同琼佩【琼佩:玉制的佩饰。《楚辞·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江淹集》【《江淹集》:江淹(444—505),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自辑《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后集》十卷。此句出江淹的《别赋》。】)

[74]琼佩:玉制的佩饰。《楚辞·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75]《江淹集》:江淹(444—505),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自辑《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后集》十卷。此句出江淹的《别赋》。

熏烬

香烟也,熏歇烬灭。(《卓氏藻林》【《卓氏藻林》:类书,八卷。旧题卓明卿辑。明末史学家谈迁认为是剽窃嘉靖间吴兴王良枢《藻林》,经各方考证,基本可以确定剽窃成立。但《卓氏藻林》流通较多,后世多沿袭此名和作者。】)

[76]《卓氏藻林》:类书,八卷。旧题卓明卿辑。明末史学家谈迁认为是剽窃嘉靖间吴兴王良枢《藻林》,经各方考证,基本可以确定剽窃成立。但《卓氏藻林》流通较多,后世多沿袭此名和作者。

芬熏

花香也,花芬熏而媚秀。(同上)

宝熏【以宝熏为帐中香,大概是出自黄庭坚《有惠江南帐中香戏答六言》:“百炼香螺沉水,宝熏近出江南。”见后文香诗部分。】

宝熏,帐中香也。(同上)

[77]以宝熏为帐中香,大概是出自黄庭坚《有惠江南帐中香戏答六言》:“百炼香螺沉水,宝熏近出江南。”见后文香诗部分。

桂烟【桂烟:用桂制的熏烟。燃烧时香气四溢。南朝·梁·江淹《丽色赋》:“锦幔垂而杳寂,桂烟起而清溢。”】

桂烟起而清溢。(同上)

[78]桂烟:用桂制的熏烟。燃烧时香气四溢。南朝·梁·江淹《丽色赋》:“锦幔垂而杳寂,桂烟起而清溢。”

兰烟

麝火埋珠,兰烟【兰烟:芳香的烟气。】致熏【按,此文出《初学记·二十五·器物部》,原文作“麝火埋朱,兰烟毁黑”。《初学记》中所载乃辑自南朝·陈·代傅縡的《博山香炉赋》:“麝火埋朱,兰烟毁黑。”】。(《初学记》【《初学记》:唐玄宗时官修的类书,共三十卷,分二十三部,徐坚等奉敕撰。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保存了很多古代典籍的零篇单句。】)

[79]兰烟:芳香的烟气。

[80]按,此文出《初学记·二十五·器物部》,原文作“麝火埋朱,兰烟毁黑”。《初学记》中所载乃辑自南朝·陈·代傅縡的《博山香炉赋》:“麝火埋朱,兰烟毁黑。”

[81]《初学记》:唐玄宗时官修的类书,共三十卷,分二十三部,徐坚等奉敕撰。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保存了很多古代典籍的零篇单句。

兰苏香

兰苏香,美人香带也。兰苏盻蠁【兰苏盻蠁:据《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兰苏盻蠁”出后汉杜笃《祓禊赋》。】云。(《藻林》【《藻林》:明代类书。参见前“《卓氏藻林》”条注释,本为王良枢所撰,但因为卓明卿剽窃,后世多以为是卓明卿所撰。】)

[82]兰苏盻蠁:据《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兰苏盻蠁”出后汉杜笃《祓禊赋》。

[83]《藻林》:明代类书。参见前“《卓氏藻林》”条注释,本为王良枢所撰,但因为卓明卿剽窃,后世多以为是卓明卿所撰。

绘馨

绘花者不能绘其馨。(《鹤林玉露》)

旃檀片片香

琼枝【琼枝:传说中的玉树。】寸寸是玉,旃檀片片皆香。(同上)

[84]琼枝:传说中的玉树。

前人不及花香

木犀、山矾【山矾:指山矾科山矾属(Symplocos Jacq)植物,可能为白檀、华山矾、山矾等。山矾是宋以后的名字。宋 黄庭坚 《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诗序》:“江湖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 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采郑花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容斋随笔·玉蘂杜鹃》:“长安唐昌观玉蕊,乃今玚花,又名米囊,黄鲁直易为山矾者。”】、素馨、茉莉,其花之清婉皆不出兰芷下,而自唐以前墨客椠人【椠人:谓读书而有见识之人。】曾未有一话及之者何也?【罗大经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花在唐以前没有被提及,这里面有多种情况。木犀类植物在中国古已有之,虽然《楚辞》中桂花和肉桂类植物难以区分确指,但至少在汉代桂花已作为园林植物(见《西京杂记》)。木犀之名较晚出,所以给作者的印象之前没有提及。古人不识木犀这个误解很多宋人都有,李清照咏木犀即有“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山矾本身是黄庭坚命名的,之前名玉蕊,当然唐之前不见山矾之名。素馨之名自五代出(之前称“耶悉茗花”、“野悉蜜”等),所以自然唐之前无此名。有说陆贾《南越行记》记录素馨,但之后数百年无记录,且原书早佚,此段文字是否经过加工,需存疑。关于茉莉,其实早有记录,不过名字写作“末利”之类,是作者没有见到或没有注意到。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 《北户录》:“耶悉弭花、白末利花(红者不香),皆波斯移植中夏。”另外传入植物从传入区域引种到在我国不同区域广泛栽培,并为文人雅士所注意,可能经历或长或短的时间,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参见之前这几种花的单独解释。】(《鹤林玉露》)

[85]山矾:指山矾科山矾属(Symplocos Jacq)植物,可能为白檀、华山矾、山矾等。山矾是宋以后的名字。宋 黄庭坚 《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诗序》:“江湖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 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采郑花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容斋随笔·玉蘂杜鹃》:“长安唐昌观玉蕊,乃今玚花,又名米囊,黄鲁直易为山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