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香事别录(上)02(1 / 1)

闻思香

黄涪翁【黄涪翁:涪翁为黄庭坚晚年之号,见“黄山谷”条。】所取有“闻思香”,盖指内典【内典:佛经,黄庭坚信仰佛教,多所研修。】中“从闻思修 【闻思修:闻、思、修为佛家“三慧”。闻,指听闻教法;思,指思惟义理;修,指修行。闻慧、思慧、修慧等三慧,即为经由闻、思、修而成之智慧。《楞严经》:“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之义。

[141]黄涪翁:涪翁为黄庭坚晚年之号,见“黄山谷”条。

[142]内典:佛经,黄庭坚信仰佛教,多所研修。

[143]闻思修:闻、思、修为佛家“三慧”。闻,指听闻教法;思,指思惟义理;修,指修行。闻慧、思慧、修慧等三慧,即为经由闻、思、修而成之智慧。《楞严经》:“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狄香【狄香:指西域出产的香。这是以产地来称香,并非是某一种香。】

狄香,外国之香,谓以香熏履也。张衡【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有《二京赋》、《归田赋》等。】《同声歌》【《同声歌》:张衡所作五言诗,生动描绘了一个新婚女子对丈夫的表白。】:“鞮芬以狄香”【《同声歌》:“洒扫清枕蓆,鞮芬以狄香。”这句话意思是用狄香来薰鞋子。】,鞮,履也。

[144]狄香:指西域出产的香。这是以产地来称香,并非是某一种香。

[145]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有《二京赋》、《归田赋》等。

[146]《同声歌》:张衡所作五言诗,生动描绘了一个新婚女子对丈夫的表白。

[147]《同声歌》:“洒扫清枕蓆,鞮芬以狄香。”这句话意思是用狄香来薰鞋子。

香钱

三班【三班:宋代官制,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后亦以东西供奉,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为三班。】院所使臣八千余人莅事【莅事:视事,处理公务。】于外,其罢而在院者常数百人,每岁乾元节【乾元节:宋圣节(皇帝生日)之一。乾兴元年(1022) 二月乙丑,宋仁宗诏,以其生日 (四月十四日) 为乾元节。此后宋代其他皇帝的生日也多立为节日,但是名称不同。】醵【醵:jù,凑钱,集资。】钱饭僧进香以祝圣寿,谓之香钱。京师语曰:“三班吃香。”【这里所引不全。《归田录》记载:“判院官常利其余以为餐钱”。意思是,判院官常留下一些香钱作为餐钱,所以叫“三班吃香”。】(《归田录》【《归田录》:宋笔记,二卷,欧阳修著,多记朝廷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欧阳修,见“欧阳公”条。】)

[148]三班:宋代官制,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后亦以东西供奉,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为三班。

[149]莅事:视事,处理公务。

[150]乾元节:宋圣节(皇帝生日)之一。乾兴元年(1022) 二月乙丑,宋仁宗诏,以其生日 (四月十四日) 为乾元节。此后宋代其他皇帝的生日也多立为节日,但是名称不同。

[151]醵:jù,凑钱,集资。

[152]这里所引不全。《归田录》记载:“判院官常利其余以为餐钱”。意思是,判院官常留下一些香钱作为餐钱,所以叫“三班吃香”。

[153]《归田录》:宋笔记,二卷,欧阳修著,多记朝廷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欧阳修,见“欧阳公”条。

衙香

苏文忠云:今日于叔静【叔静:孙鼛,字叔静,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随父徙江都(今江苏扬州)。孙叔静是苏轼好友,苏轼有很多诗词作品和叔静相关。苏轼谪居惠州时,孙叔静提举广东常平,对苏轼多有照顾。】家饮官法酒【官法酒:朝廷正式宴飲之酒,亦称“法酒”。也可指官府酒库酿制的酒,或指按官方酒法酿造的酒,亦称“内法酒”。】,烹团茶,烧衙香【衙香:在五代及宋指高等级的合香,犹言官家用香。从现存衙香的香方来看,除了个别仿衙香香调的香方,大部分用料都是比较贵重的。而且从时人的评价来看,也是指很好的合香。《侯鲭录》:“上阁衙香、仪鸾司掾烛、京师妇人梳妆与脚,天下所不及。”即是此例。这里面苏轼把衙香与官法酒、团茶并列。官法酒、团茶都是宫中所用的高等级的酒和茶,部分进入士大夫阶层,则衙香所指也大略可知。苏轼被贬蛮荒之地,久未领略这些高等级香、茶、酒,所以从海南北归时能够享受到这些东西,是一大乐事。】,皆北归喜事。(《苏集》【《苏集》:指《苏东坡集》,此条出《苏轼文集》卷七十的《书赠孙叔静》。是元符三年(1100)苏轼从海南北归后经过孙叔静家时发生的事情。】)

[154]叔静:孙鼛,字叔静,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随父徙江都(今江苏扬州)。孙叔静是苏轼好友,苏轼有很多诗词作品和叔静相关。苏轼谪居惠州时,孙叔静提举广东常平,对苏轼多有照顾。

[155]官法酒:朝廷正式宴飲之酒,亦称“法酒”。也可指官府酒库酿制的酒,或指按官方酒法酿造的酒,亦称“内法酒”。

[156]衙香:在五代及宋指高等级的合香,犹言官家用香。从现存衙香的香方来看,除了个别仿衙香香调的香方,大部分用料都是比较贵重的。而且从时人的评价来看,也是指很好的合香。《侯鲭录》:“上阁衙香、仪鸾司掾烛、京师妇人梳妆与脚,天下所不及。”即是此例。这里面苏轼把衙香与官法酒、团茶并列。官法酒、团茶都是宫中所用的高等级的酒和茶,部分进入士大夫阶层,则衙香所指也大略可知。苏轼被贬蛮荒之地,久未领略这些高等级香、茶、酒,所以从海南北归时能够享受到这些东西,是一大乐事。

可能是以“牙”作为“衙”的异体字的缘故,在《百川学海》本洪刍《香谱》、《说郛》等宋元文献中,这种合香衙香也被称为“牙香”。最早出现这种混用大概是花蕊夫人(一作王建)所作《宫词》中“帐中长是炷衙香”,也有版本写作“牙香”。不管怎样,宋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写作“衙香”,包括《宋会要》等官方文献也是写作“衙香”。而诗词中的“牙香”一般是指茶芽香或牙齿香。

关于以“牙”称“衙”的来源,我们可以参看《陔余丛考》:“衙门,本牙门之讹,《周礼》谓之旌门,郑氏‘司常’注所云,巡狩兵车之会,皆建太常是也,其旗两边刻绘如牙状,故亦曰牙旗,后时因谓营门曰牙门。《后汉书·袁绍传》:拔其牙门。牙门之名始此。《封氏闻见记》云:军中听令,必至牙门之下,与府廷无异。近俗尚武,故称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屠隆《考槃馀事》等理解的衙香(牙香)指的是一种像牙一样尖状的沉香香材(也称角香),与宋代的合香不同。现在很多书受此影响来解释宋代衙香,是不合适的。

[157]《苏集》:指《苏东坡集》,此条出《苏轼文集》卷七十的《书赠孙叔静》。是元符三年(1100)苏轼从海南北归后经过孙叔静家时发生的事情。

异香自内出

客来赴张功甫【张功甫:张镃(1153—?),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人,词人,能诗善画。】牡丹会【牡丹会:张功甫家世豪贵,又喜与文人雅士交游,当时他的牡丹会很有名。】。云众宾既集,坐一虚室【虚室:空室。】,寂无所闻。

有顷,问左右云:“香已发未?”答曰:“已发。”命卷帘,则异香自内出,郁然满座。(《癸辛杂识外集》)

[158]张功甫:张镃(1153—?),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人,词人,能诗善画。

[159]牡丹会:张功甫家世豪贵,又喜与文人雅士交游,当时他的牡丹会很有名。

[160]虚室:空室。

小鬟持香球

京师【京师:这里指北宋的都城开封。】承平【承平:治平相承;太平。指北宋被灭之前。】时,宗室戚里【戚里: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借指外戚。】岁时【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犊车:牛车。汉 诸侯贫者乘之,后转为贵者乘用。】皆用二小鬟【小鬟:小婢。】持香球【香球:金属制的镂空圆球。内安一能转动的金属碗,无论球体如何转动,碗口均向上,焚香于碗中,香烟由镂空处溢出。】在傍,而车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老学庵笔记》)

[161]京师:这里指北宋的都城开封。

[162]承平:治平相承;太平。指北宋被灭之前。

[163]戚里: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借指外戚。

[164]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

[165]犊车:牛车。汉 诸侯贫者乘之,后转为贵者乘用。

[166]小鬟:小婢。

[167]香球:金属制的镂空圆球。内安一能转动的金属碗,无论球体如何转动,碗口均向上,焚香于碗中,香烟由镂空处溢出。

香有气势

蔡京【蔡京:1047—1126,字元长,兴华军仙游(今属福建仙游县)人。北宋权臣。先后四次任宰相,以贪渎闻名,政治上倾向于王安石的新法。艺术天分很高,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作为。】每焚香,先令小鬟密闭户牖,以数十香炉烧之,俟香烟满室,即卷正北一帘,其香蓬勃,如雾缭绕庭际。京语客曰:香须如此烧,方有气势。

[168]蔡京:1047—1126,字元长,兴华军仙游(今属福建仙游县)人。北宋权臣。先后四次任宰相,以贪渎闻名,政治上倾向于王安石的新法。艺术天分很高,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作为。

留神香事

长安大兴善寺【大兴善寺:中国佛教密宗的祖庭。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五里。始建于晋武帝时,初名遵善寺。隋开皇二年(582)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改名大兴善寺。唐代“三朝帝师”不空大师在大兴善寺译经传法,中国密宗发源于此,故视之为祖庭。】徐理男楚琳,平生留神香事。庄严饼子,供佛之品也;峭儿,延宾【延宾:请客。】之用也;旖旎丸,自奉之等也。檀那【檀那:指施主,檀那是梵语Dānapati的略译。全称是陀那钵底,单称檀那,是布施的意思,但一般以檀那作为施主的略称。】概【概:同“慨”,感慨。】之曰:“琳和尚品字香【字香:一般指香篆。】。”(《清异录》)

[169]大兴善寺:中国佛教密宗的祖庭。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五里。始建于晋武帝时,初名遵善寺。隋开皇二年(582)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改名大兴善寺。唐代“三朝帝师”不空大师在大兴善寺译经传法,中国密宗发源于此,故视之为祖庭。

[170]延宾:请客。

[171]檀那:指施主,檀那是梵语Dānapati的略译。全称是陀那钵底,单称檀那,是布施的意思,但一般以檀那作为施主的略称。

[172]概:同“慨”,感慨。

[173]字香:一般指香篆。

癖于焚香

袁象先【袁象先:864—924,宋州下邑(今安徽砀山)人,后梁重臣,领四州节度使,后投降李存勖。】判衢州【衢州:唐武德四年 (621) 分婺州置,治所在信安县 (今浙江衢州市)。《元和志》卷二十六:衢州 “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辖境相当今浙江衢州、江山二市和衢县、开化、常山、江西玉山四县地。按,袁象先未至衢州任过职,衢州当时也不是后梁的势力范围,应该是误记。】,时幕客谢平子癖于焚香,至忘形废事。同僚苏收戏刺一札【札:古人写字的小木片,引申为公文、书信。此处为本义。】,伺其忘也而投之,云:“鼎炷郎守馥州百和参军谢平子。【这些都是假以香事来命名的官职,用来调侃谢平子。】”(同上)

[174]袁象先:864—924,宋州下邑(今安徽砀山)人,后梁重臣,领四州节度使,后投降李存勖。

[175]衢州:唐武德四年 (621) 分婺州置,治所在信安县 (今浙江衢州市)。《元和志》卷二十六:衢州 “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辖境相当今浙江衢州、江山二市和衢县、开化、常山、江西玉山四县地。按,袁象先未至衢州任过职,衢州当时也不是后梁的势力范围,应该是误记。

[176]札:古人写字的小木片,引申为公文、书信。此处为本义。

[177]这些都是假以香事来命名的官职,用来调侃谢平子。

性喜焚香

梅学士询【梅学士询:梅询(964—1041),字昌言,北宋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太宗、真宗、仁宗朝大臣,诗人。】在真宗时已为名臣,至庆历【庆历:北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中为翰林侍读以卒。性喜焚香。其在官所,每晨起,将视事,必焚香两炉,以公服罩之,撮【撮:捏住(袖口),防止香跑出。】其袖以出,坐定撒开两袖,郁然满室浓香。(《归田录》)

[178]梅学士询:梅询(964—1041),字昌言,北宋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太宗、真宗、仁宗朝大臣,诗人。

[179]庆历:北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

[180]撮:捏住(袖口),防止香跑出。

燕集【燕集:宴饮聚会。】焚香

今人燕集,往往焚香以娱客,不惟相悦,然亦有谓也。《黄帝》【《黄帝》:指《黄帝内经》,我国中医学最为重要的奠基经典,中医的理论源泉。香气入脾的说法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云:五气各有所主,惟香气凑脾。汉以前无烧香者,自佛入中国,然后有之。《楞严经》云,所谓:纯烧沉水,无令见火。此佛烧香法也。(《癸辛杂识外集》)

[181]燕集:宴饮聚会。

[182]《黄帝》:指《黄帝内经》,我国中医学最为重要的奠基经典,中医的理论源泉。香气入脾的说法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篇》。

焚香读《孝经》

岑之敬【岑之敬:四库本作“岑文敬”,无碍庵本作“岑文忱”皆误,今据《南史·文学·岑之敬传》改正。岑之敬(519—579),字思礼,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县南)人,南朝梁、陈时学者、大臣。】淳谨有【淳谨:敦厚谨慎。】孝行,五岁读《孝经》,必焚香正坐。(《南史》【《南史》:唐朝李大师、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

[183]岑之敬:四库本作“岑文敬”,无碍庵本作“岑文忱”皆误,今据《南史·文学·岑之敬传》改正。岑之敬(519—579),字思礼,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县南)人,南朝梁、陈时学者、大臣。

[184]淳谨:敦厚谨慎。

[185]《南史》:唐朝李大师、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

烧香读道书

《江表传》【《江表传》:作者西晋人虞溥,内容为三国时故事,原书已佚。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有道士于吉【于吉:东汉末期的道士,符咒治病,极富声望,琅琊(今山东胶南)人,或以为其是道教经典《太平经》的作者,《三国志》记载为孙策所杀。】来吴会【吴会:古地区名,指今江浙一带。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四十八:“吴本秦会稽郡,后汉分为吴、会稽二郡。后世指两浙之地,通称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符水:以符箓焚化于水中,或直接向水画符诵咒,此水用于辟邪治病。】以疗病。(《三国志注》【《三国志注》:南朝刘宋·裴松之注,旁征博引,史料丰富,是史书注中的精品。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史学家。】)

[186]《江表传》:作者西晋人虞溥,内容为三国时故事,原书已佚。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

[187]于吉:东汉末期的道士,符咒治病,极富声望,琅琊(今山东胶南)人,或以为其是道教经典《太平经》的作者,《三国志》记载为孙策所杀。

[188]吴会:古地区名,指今江浙一带。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四十八:“吴本秦会稽郡,后汉分为吴、会稽二郡。后世指两浙之地,通称吴会。”

[189]符水:以符箓焚化于水中,或直接向水画符诵咒,此水用于辟邪治病。

[190]《三国志注》:南朝刘宋·裴松之注,旁征博引,史料丰富,是史书注中的精品。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史学家。

焚香告天

赵清献【赵清献:赵抃(1008—1084),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北宋时期大臣,为人正直无私,号“铁面御史”,以太子少保致仕,谥号清献。工诗善书,有《赵清献公集》。】公平生日所为事,夜必焚香告天。其不敢告者,不敢为也。(《言行录》【《言行录》:《宋八朝名臣言行录》之略称,亦称《名臣言行录》,朱熹编著,记录宋朝大臣的言行,前五朝五十五人,后三朝四十二人。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人,儒学大师,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传世。】)

[191]赵清献:赵抃(1008—1084),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北宋时期大臣,为人正直无私,号“铁面御史”,以太子少保致仕,谥号清献。工诗善书,有《赵清献公集》。

[192]《言行录》:《宋八朝名臣言行录》之略称,亦称《名臣言行录》,朱熹编著,记录宋朝大臣的言行,前五朝五十五人,后三朝四十二人。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人,儒学大师,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传世。

焚香熏衣

清献【清献:指上一条的赵清献、赵抃。】好焚香,尤喜熏衣,所取既去,辄数日香不灭。尝置笼设熏炉,其下不绝烟,多解衣投其上。公既清端,妙解禅理,宜其熏习如此也。【赵抃佛教修养很高,为宋代著名居士。这里是说他把佛教“熏习”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大乘起信论》:“熏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有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吾人身口所作的善恶业,或是意所作的善恶思想,其气分都留在阿赖耶识里,叫做“种子”或“习气”,这种种子或习气在阿赖耶识中存留其作用,即叫做“熏习”。以善法不断熏陶染习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就如同用香经常熏染衣服一样。】

(《淑清录》【《淑清录》:明·丁明登辑,丁明登为明代医家,曾任衢州知府。佛教居士,师从莲池大师。著有《疴言》、《小康济》、《苏意方》等。】)

[193]清献:指上一条的赵清献、赵抃。

[194]赵抃佛教修养很高,为宋代著名居士。这里是说他把佛教“熏习”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大乘起信论》:“熏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有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吾人身口所作的善恶业,或是意所作的善恶思想,其气分都留在阿赖耶识里,叫做“种子”或“习气”,这种种子或习气在阿赖耶识中存留其作用,即叫做“熏习”。以善法不断熏陶染习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就如同用香经常熏染衣服一样。

[195]《淑清录》:明·丁明登辑,丁明登为明代医家,曾任衢州知府。佛教居士,师从莲池大师。著有《疴言》、《小康济》、《苏意方》等。

烧香左右

屡烧香左右,令人魄正。(《真诰》【《真诰》:道教洞玄部经书,二十卷,内容繁杂,为南朝陶弘景所著。见前“陶弘景”条。内容来自东晋哀帝兴宁时(363—365)杨羲、许谧等人记录的神仙口授,真人诰谕,故称“真诰”。】)

[196]《真诰》:道教洞玄部经书,二十卷,内容繁杂,为南朝陶弘景所著。见前“陶弘景”条。内容来自东晋哀帝兴宁时(363—365)杨羲、许谧等人记录的神仙口授,真人诰谕,故称“真诰”。

夏月烧香

陶隐居【陶隐居:即陶弘景,见前“陶弘景”条。】云:沉香、熏陆,夏月常烧此二物。【此条三本未注出处。】

[197]陶隐居:即陶弘景,见前“陶弘景”条。

[198]此条三本未注出处。

焚香勿返顾

南岳夫人【南岳夫人:道家所称女仙名。姓魏,名华存,字贤安,自幼好道,至晋成帝咸和九年卒,享年八十三岁。道家谓之飞升成仙,位为紫虚元君,称“南岳夫人”。见《太平广记》卷五八引《集仙录》。】云:烧香勿返顾【返顾:回头;回头看。】,忤【忤:逆。】真气,致邪应也。(《真诰》)

[199]南岳夫人:道家所称女仙名。姓魏,名华存,字贤安,自幼好道,至晋成帝咸和九年卒,享年八十三岁。道家谓之飞升成仙,位为紫虚元君,称“南岳夫人”。见《太平广记》卷五八引《集仙录》。

[200]返顾:回头;回头看。

[201]忤:逆。

焚香静坐

人在家及外行,卒遇飘风【飘风:旋风;暴风。】、暴雨、震电、昏暗、大雾,皆诸龙经过,入室闭户,焚香静坐,避之不尔损人。(同上)

[202]飘风:旋风;暴风。

焚香告祖

戴弘正每得密友一人则书于简编,焚香告祖,号为“金兰簿【此为“金兰簿”这一典故之来源。】”。(《宣武盛事》)

[203]此为“金兰簿”这一典故之来源。

烧香拒邪

地上魔邪之气直上冲天四十里,人烧青木香、熏陆、安息胶香于寝所,拒浊臭之气,却邪秽之雾,故天人、玉女、太乙随香气而来。(《洪谱》)

买香浴仙公【仙公:葛玄(164—244),字孝先,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祖师。道教尊为“葛仙公”、“太极左仙公”。后又称太极仙翁。】

葛尚书【葛尚书:葛玄的父亲葛焉曾任散骑常侍,大尚书,所以称葛尚书。】年八十始有仙公一子。时有天竺僧于市大买香。市人怪问,僧曰:“我昨夜梦见善思菩萨下生葛尚书家,吾将此香浴之。”到生时,僧至,烧香右绕七匝【匝:周,绕一圈。】,礼拜恭敬,沐浴而止。(《仙公起居注》【《仙公起居注》:道教之书,著者不详。按,此书见于唐初法琳所著《破邪论》、道世所辑《法苑珠林》等书,成书年代概在唐以前,又从内容来看,或因佛道争论而托作,亦未可知。】)

[204]仙公:葛玄(164—244),字孝先,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祖师。道教尊为“葛仙公”、“太极左仙公”。后又称太极仙翁。

[205]葛尚书:葛玄的父亲葛焉曾任散骑常侍,大尚书,所以称葛尚书。

[206]匝:周,绕一圈。

[207]《仙公起居注》:道教之书,著者不详。按,此书见于唐初法琳所著《破邪论》、道世所辑《法苑珠林》等书,成书年代概在唐以前,又从内容来看,或因佛道争论而托作,亦未可知。

仙诞异香

吕洞宾【吕洞宾: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原名吕岩(另说本名吕煜),字洞宾,号纯阳子。唐德宗丙子年(796)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另说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初母就蓐【就蓐:临蓐,分娩。】时,异香满室,天乐浮空。(《仙佛奇踪》)

[208]吕洞宾: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原名吕岩(另说本名吕煜),字洞宾,号纯阳子。唐德宗丙子年(796)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另说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209]就蓐:临蓐,分娩。

升天异香

许真君白日拔宅升天【拔宅升天:全家飞升成仙。据《太平广记》载,许真君全家四十二口一同升天成仙,参见前“许真君”条。】,百里之内异香芬馥,经月不散。(同上)

[210]拔宅升天:全家飞升成仙。据《太平广记》载,许真君全家四十二口一同升天成仙,参见前“许真君”条。

空中有异香之气

李泌【李泌:722—789,字长源,唐陕西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信奉道家思想,数度辞官归隐。唐朝中期著名学者、政治家、谋臣。有《李泌集》二十卷,今已佚。】少时能屏风上立,熏笼【熏笼:亦作“燻笼”。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上行。道者云:十五岁必白日升天。一旦,空中有异香之气,音乐之声,李氏之亲爱【亲爱:至亲好友。】以巨杓扬浓蒜泼之,香乐遂散。【这里说仙人来接李泌升天,李泌的家人泼浓蒜汁,蒜为荤辛,仙人所不喜,以此达到阻止李泌升天的目的。】(《邺侯外传》【《邺侯外传》:唐笔记小说,一说李繁撰。李繁为李泌之子。李泌被封“邺县侯”,所以称“邺侯”。】)

[211]李泌:722—789,字长源,唐陕西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信奉道家思想,数度辞官归隐。唐朝中期著名学者、政治家、谋臣。有《李泌集》二十卷,今已佚。

[212]熏笼:亦作“燻笼”。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

[213]亲爱:至亲好友。

[214]这里说仙人来接李泌升天,李泌的家人泼浓蒜汁,蒜为荤辛,仙人所不喜,以此达到阻止李泌升天的目的。

[215]《邺侯外传》:唐笔记小说,一说李繁撰。李繁为李泌之子。李泌被封“邺县侯”,所以称“邺侯”。

市香媚【媚:取悦。】妇

昔玉池国【玉池国:三本皆作“王池国”,今据四库全书《金楼子》改为玉池国。其国不详,或以为乃作者假托的国名。】有民面奇丑,妇国色鼻齆【齆:wèng,鼻道阻塞。】。婿【婿:古时女子称丈夫为婿。】乃求媚此妇,终不肯迎顾,遂往西域市无价名香而熏之,还入其室,妇既齆,岂知分香臭哉?

(《金楼子》【《金楼子》: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杂家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庞杂,记事志奇,品评论议皆有。作者为梁元帝萧绎(508—555),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即今江苏常州市)人。萧绎博学多才,涉猎广泛,但治国乏术,被俘身死,又因迁怒毁掉大量藏书,是文化史上的灾难。】)

[216]媚:取悦。

[217]玉池国:三本皆作“王池国”,今据四库全书《金楼子》改为玉池国。其国不详,或以为乃作者假托的国名。

[218]齆:wèng,鼻道阻塞。

[219]婿:古时女子称丈夫为婿。

[220]《金楼子》: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杂家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庞杂,记事志奇,品评论议皆有。作者为梁元帝萧绎(508—555),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即今江苏常州市)人。萧绎博学多才,涉猎广泛,但治国乏术,被俘身死,又因迁怒毁掉大量藏书,是文化史上的灾难。

张俊【张俊:1086—1154,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首请纳兵权,封清河郡王。后依附秦桧,陷害岳飞。】上高宗【高宗:1107—1187,名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赵构政治上少雄才,然精于书法,著有《翰墨志》。】香食香物

香圆、香莲、木香、丁香、水龙脑、镂金香药一行【镂金香药一行:所谓“镂金香药一行”,“镂金香药”指的是门类,“一行”指的是摆放或上菜的次序。原文后面列出了具体的香药名称。这里作者大概是误把“镂金香药一行”当作一个菜名了。作为摘抄,这样容易引起误解。】、香药木瓜、香药藤花、砌香樱桃、砌香萱草拂儿【砌香萱草拂儿:《武林旧事》作“砌香萱、花柳儿”。】、紫苏奈香、砌香葡萄、香莲事件念珠、甘蔗奈香、砌香果子、香螺煠肚【香螺煠肚:《武林旧事》作“香螺炸肚”。】、玉香鼎二(盖全)、香炉一、香盒二、香球一、出香一对。【据《武林旧事》卷九记载,张俊在自己家进献高宗的这次宴席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宴席之一,共七轮,菜二百五十余种,都是当时极品的食材,由杭州最好名厨制作。这里只列出小部分带“香”字的点心、水果和菜名。较为繁琐,不一一详细考证。】(《武林旧事》【《武林旧事》:武林即南宋临安(今杭州),全面介绍临安宫廷和城市生活的笔记全书,史料十分丰富。作者周密,宋末人,见前“周公谨”条。】)

[221]张俊:1086—1154,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首请纳兵权,封清河郡王。后依附秦桧,陷害岳飞。

[222]高宗:1107—1187,名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赵构政治上少雄才,然精于书法,著有《翰墨志》。

[223]镂金香药一行:所谓“镂金香药一行”,“镂金香药”指的是门类,“一行”指的是摆放或上菜的次序。原文后面列出了具体的香药名称。这里作者大概是误把“镂金香药一行”当作一个菜名了。作为摘抄,这样容易引起误解。

[224]砌香萱草拂儿:《武林旧事》作“砌香萱、花柳儿”。

[225]香螺煠肚:《武林旧事》作“香螺炸肚”。

[226]据《武林旧事》卷九记载,张俊在自己家进献高宗的这次宴席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宴席之一,共七轮,菜二百五十余种,都是当时极品的食材,由杭州最好名厨制作。这里只列出小部分带“香”字的点心、水果和菜名。较为繁琐,不一一详细考证。

[227]《武林旧事》:武林即南宋临安(今杭州),全面介绍临安宫廷和城市生活的笔记全书,史料十分丰富。作者周密,宋末人,见前“周公谨”条。

贡奉香物

忠懿钱尚甫【忠懿钱尚甫:指钱俶,五代吴越国末代君主,后归于宋室,谥号忠懿。尚甫,亦作尚父,原指周朝吕望(姜子牙),后来为极重要大臣的尊号。钱俶(929—988),原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临安人。】自国初至归朝【归朝:归附朝廷,指归于宋室。】,其贡奉之物有:乳香、金器、香龙、香象、香囊、酒瓮,诸什器【什器:各种器物。】等物。(《春明退朝录》【《春明退朝录》:北宋·宋敏求著,三卷。宋敏求每退朝,观唐宋名人撰著,补记其所闻所见,纂辑成书,因其寓居春明里,故取书名为《春明退朝录》。所记多为唐宋典章制度,兼及杂说琐事。宋敏求(1019—1079),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省赵县)人。北宋大臣。编著有《唐大诏令集》,地方志《长安志》等。】)

[228]忠懿钱尚甫:指钱俶,五代吴越国末代君主,后归于宋室,谥号忠懿。尚甫,亦作尚父,原指周朝吕望(姜子牙),后来为极重要大臣的尊号。钱俶(929—988),原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临安人。

[229]归朝:归附朝廷,指归于宋室。

[230]什器:各种器物。

[231]《春明退朝录》:北宋·宋敏求著,三卷。宋敏求每退朝,观唐宋名人撰著,补记其所闻所见,纂辑成书,因其寓居春明里,故取书名为《春明退朝录》。所记多为唐宋典章制度,兼及杂说琐事。宋敏求(1019—1079),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省赵县)人。北宋大臣。编著有《唐大诏令集》,地方志《长安志》等。

香价踊贵【踊贵:指物价上涨。】

元城先生【元城先生:刘安世(1048—1125),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学者称元城先生。北宋后期大臣,直言敢谏,宋孝宗时赐谥“忠定”。有《尽言集》等传世。】在宋,杜门屏迹,不妄交游,人罕见其面。及没【没:去世。】,耆老士庶妇人持香诵佛经而哭。父老日数千人至,填塞不得其门而入,家人因设数大炉于厅下,争以香炷之,香价踊贵。(《自警编》【《自警编》:五卷,南宋·赵善璙撰,内容为北宋名臣大儒之嘉言懿行。赵善璙,字德纯,南海(一作歙县)人。】)

[232]踊贵:指物价上涨。

[233]元城先生:刘安世(1048—1125),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学者称元城先生。北宋后期大臣,直言敢谏,宋孝宗时赐谥“忠定”。有《尽言集》等传世。

[234]没:去世。

[235]《自警编》:五卷,南宋·赵善璙撰,内容为北宋名臣大儒之嘉言懿行。赵善璙,字德纯,南海(一作歙县)人。

卒时香气

陶弘景卒时颜色不变,屈伸如常,香气累日,氤氲满山。(《仙佛奇踪》)

烧香辟瘟

枢密王博文【王博文:字仲明,祖籍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生于西辅郡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北宋初期名臣。累官给事中、同知枢密院,故称枢密。】每于正旦【正旦:农历正月初一。】四更烧丁香以辟瘟气。(《琐碎录》)

[236]王博文:字仲明,祖籍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生于西辅郡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北宋初期名臣。累官给事中、同知枢密院,故称枢密。

[237]正旦:农历正月初一。

烧香引鼠

印香五文,狼粪少许,为细末,同和匀,于净室内以炉烧之,其鼠自至,不得杀,杀则不验。【此条见于《陈氏香谱》。】

[238]此条见于《陈氏香谱》。

茶墨俱香

司马温公【司马温公: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大臣、史学家,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主政期间尽废新法,成元祐更化之局,时望甚隆,编著史学经典《资治通鉴》,一生著述甚丰,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与苏子瞻【苏子瞻:苏轼,字子瞻,见“苏文忠”条。】论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高斋漫录》【《高斋漫录》:宋代笔记,杂记朝廷典章、士大夫事迹,以至文评诗语、诙谐嘲笑之属。曾慥撰。曾慥,南宋初道教学者,字端伯,号至游子,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有《道枢》、《类说》等著作传世。】)

[239]司马温公: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大臣、史学家,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主政期间尽废新法,成元祐更化之局,时望甚隆,编著史学经典《资治通鉴》,一生著述甚丰,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240]苏子瞻:苏轼,字子瞻,见“苏文忠”条。

[241]《高斋漫录》:宋代笔记,杂记朝廷典章、士大夫事迹,以至文评诗语、诙谐嘲笑之属。曾慥撰。曾慥,南宋初道教学者,字端伯,号至游子,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有《道枢》、《类说》等著作传世。

香与墨同关纽【关纽:关键、枢纽。】

邵安与朱万初【朱万初:元代制墨名家,豫章(江西南昌)人。】帖云:“深山高居,炉香不可缺。退休【退休:辞职休息。】之久,佳品乏绝,野人惟取老松柏之根枝叶实共捣治之,斫枫肪【枫肪:枫脂,枫树上分泌的胶状**,有香味,可入药。参见前“白胶香”条。】羼和【羼和:把不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之,每焚一丸亦足以助清苦。今年大雨时行,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土润溽暑:时行,应时而下;溽暑,潮湿闷热。此句出《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孔颖达疏:“大雨应时行也。行,降也。”】特甚。万初至,石鼎清昼【清昼:白天。】然香,空斋萧寒,遂为一日之乐,良可喜也。”万初本墨妙,又兼香癖,盖墨之于香同一关纽,亦犹书之与画,谜之与禅也。【此段文字见于元·虞集《道园学古录》,亦为其他书所引。】

[242]关纽:关键、枢纽。

[243]朱万初:元代制墨名家,豫章(江西南昌)人。

[244]退休:辞职休息。

[245]枫肪:枫脂,枫树上分泌的胶状**,有香味,可入药。参见前“白胶香”条。

[246]羼和:把不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

[247]大雨时行,土润溽暑:时行,应时而下;溽暑,潮湿闷热。此句出《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孔颖达疏:“大雨应时行也。行,降也。”

[248]清昼:白天。

[249]此段文字见于元·虞集《道园学古录》,亦为其他书所引。

水炙香

吴茱萸【吴茱萸:古籍中所称吴茱萸,一般指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也称食茱萸、茱萸。作为中药除了其果实,也可指同属近缘植物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 bodinieri(Dode) Huang]的果实。】、艾叶【艾叶:一般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川椒【川椒:古代花椒依产地不同有不同称呼,产于四川的称蜀椒,有时称川椒。即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学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的干燥成熟果实。也可能来自同属近缘植物如青椒(Z. schini folium Sieb.et Zucc)。】、杜仲【杜仲: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药用杜仲,即为其干燥树皮。杜仲是比较特别的植物,古来基本没有混淆的现象。】、干木瓜【干木瓜:药用木瓜以蔷薇科木瓜属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为正品,也称皱皮木瓜。少数情况混用同属植物榠楂[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Koehne],也称光皮木瓜,日常食用的木瓜属此种,古来认为药用不如前者。】、木鳖肉【木鳖肉:指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 Spreng.]的干燥果实。木鳖通常以干燥种子入药,称木鳖子。】、瓦上松花【瓦上松花:指的是景天科瓦松属植物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a(Turcz.)Berg.]或其同属植物如晚红瓦松、狼爪瓦松等的干燥地上部分。】,仙家谓之水炙香。【此条见于《清异录》:“潜山老黄冠,年一百一岁。扈长官好修摄,赂黄冠仆窃药而来,乃吴茱茰、艾叶、川椒、杜仲、干木瓜、木鳖肉、瓦上松花。扈信之,名曰‘炼骨汤’。此仙家谓之‘水炙香’。”】

[250]吴茱萸:古籍中所称吴茱萸,一般指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也称食茱萸、茱萸。作为中药除了其果实,也可指同属近缘植物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 bodinieri(Dode) Huang]的果实。

[251]艾叶:一般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

也包括蒿属艾组其他几十种植物。

[252]川椒:古代花椒依产地不同有不同称呼,产于四川的称蜀椒,有时称川椒。即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学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的干燥成熟果实。也可能来自同属近缘植物如青椒(Z. schini folium Sieb.et Zucc)。

[253]杜仲: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药用杜仲,即为其干燥树皮。杜仲是比较特别的植物,古来基本没有混淆的现象。

[254]干木瓜:药用木瓜以蔷薇科木瓜属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为正品,也称皱皮木瓜。少数情况混用同属植物榠楂[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Koehne],也称光皮木瓜,日常食用的木瓜属此种,古来认为药用不如前者。

[255]木鳖肉:指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 Spreng.]的干燥果实。木鳖通常以干燥种子入药,称木鳖子。

[256]瓦上松花:指的是景天科瓦松属植物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a(Turcz.)Berg.]或其同属植物如晚红瓦松、狼爪瓦松等的干燥地上部分。

[257]此条见于《清异录》:“潜山老黄冠,年一百一岁。扈长官好修摄,赂黄冠仆窃药而来,乃吴茱茰、艾叶、川椒、杜仲、干木瓜、木鳖肉、瓦上松花。扈信之,名曰‘炼骨汤’。此仙家谓之‘水炙香’。”

山林穷四和香【山林穷四和香:香材皆为便宜的原料,故称“穷四和香”。穷四和在宋代是常见的廉价香方,陆游《闲中颇自适戏书示客》:“烹野八珍邀父老,烧穷四和伴儿童。”自注:“世又有穷四和香法。”香方见于《杨升庵集》等书。】

以荔枝壳、甘蔗滓、干柏叶、黄连【黄连:指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或其近缘植物三角叶黄连、峨眉黄连、云连、短萼黄连等。药用为其根状茎。】和焚,又或加松球、枣核、梨,皆妙。

[258]山林穷四和香:香材皆为便宜的原料,故称“穷四和香”。穷四和在宋代是常见的廉价香方,陆游《闲中颇自适戏书示客》:“烹野八珍邀父老,烧穷四和伴儿童。”自注:“世又有穷四和香法。”香方见于《杨升庵集》等书。

[259]黄连:指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或其近缘植物三角叶黄连、峨眉黄连、云连、短萼黄连等。药用为其根状茎。

焚香写图

至正辛卯【至正辛卯:至正(1341—1370)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辛卯年为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九月三日,与陈征君同宿愚庵师房,焚香烹茗,图石梁秋瀑,翛然【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有出尘之趣,黄鹤山人【黄鹤山人:王蒙之号,见下“王蒙”条。】写其逸态云。(《王蒙【王蒙:1301—1385,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字叔明,号黄鹤山樵,一号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题画》)

[260]至正辛卯:至正(1341—1370)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辛卯年为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

[261]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262]黄鹤山人:王蒙之号,见下“王蒙”条。

[263]王蒙:1301—1385,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字叔明,号黄鹤山樵,一号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