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香(1 / 1)

五香饮

隋仁寿【仁寿:隋文帝杨坚年号(601—604)。】间,筹禅师【筹禅师:隋朝方士,精于医术,善法术。】常在内供养,造五香饮。第一沉香饮,次檀香饮,次泽兰香饮,次丁香饮,次甘松香饮,皆有别法,以香为主。

又隋大业【大业:隋炀帝杨广年号(605—617)。】五年,吴郡【吴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上海市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浙江长兴、吴兴、天目山以东,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以后逐渐缩小。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今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五里,改为苏州。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复为吴郡。】进扶芳【扶芳:古籍中所说“扶芳”一般指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本草纲目》在“扶芳藤”条的“集解”中引陈藏器曰:“生吴郡。藤苗小时如络石,蔓延树木。山人取枫树上者用,亦如桑上寄生之意。隋朝稠禅师(即筹禅师)作青饮进炀帝止渴者,即此。”指出即是此条所称“扶芳”,此条描述也与扶芳藤特点比较相符。】二树。其叶蔓生,缠绕他树,叶圆而厚,凌冬不凋。夏月取叶微火炙使香,煮以饮,深碧色,香甚美,令人不渴。筹禅师造五色香饮,以扶芳叶为青饮【这里指五色饮中的“青饮”。《大业杂记》:“(筹禅师)造五色饮,以扶芳叶为青饮,拔楔根为酪赤饮,浆为白饮,乌梅浆为玄饮,江桂为黄饮。”】。(《大业杂记》【《大业杂记》:一作《大业拾遗》、《大业杂志》。唐·杜宝撰。原十卷。今本一卷。作者预修《隋书》,嫌其缺漏,因作此编。】)

[128]仁寿:隋文帝杨坚年号(601—604)。

[129]筹禅师:隋朝方士,精于医术,善法术。

[130]大业:隋炀帝杨广年号(605—617)。

[131]吴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上海市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浙江长兴、吴兴、天目山以东,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以后逐渐缩小。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今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五里,改为苏州。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复为吴郡。

[132]扶芳:古籍中所说“扶芳”一般指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本草纲目》在“扶芳藤”条的“集解”中引陈藏器曰:“生吴郡。藤苗小时如络石,蔓延树木。山人取枫树上者用,亦如桑上寄生之意。隋朝稠禅师(即筹禅师)作青饮进炀帝止渴者,即此。”指出即是此条所称“扶芳”,此条描述也与扶芳藤特点比较相符。

[133]这里指五色饮中的“青饮”。《大业杂记》:“(筹禅师)造五色饮,以扶芳叶为青饮,拔楔根为酪赤饮,浆为白饮,乌梅浆为玄饮,江桂为黄饮。”

[134]《大业杂记》:一作《大业拾遗》、《大业杂志》。唐·杜宝撰。原十卷。今本一卷。作者预修《隋书》,嫌其缺漏,因作此编。

名香杂茶

宋初团茶【团茶:宋代用圆模制成的茶饼。】多用名香杂之,蒸以成饼,至大观宣和【大观、宣和:皆是宋徽宗赵佶年号。大观(1107—1110)。宣和,见前面“宣和”条。】间始制三色芽茶【三色芽茶:指“三色细芽”,又作“三色细茶”,宋代顶级贡茶品名。《宣和北苑贡茶录》:“既又制三色细芽,及试新銙、贡新銙,自三色细芽出,而瑞云翔龙顾居下矣。”】。漕臣郑可间【漕臣郑可间:应作“郑可简”,郑可简(生卒不详),又作可闻。北宋宣和初(1119)为福建路转运使,创银线水芽,制龙团胜雪,把北苑贡茶带到一个新的高峰。转运使执掌漕运钱粮,宋代常以“漕”指代转运使职能,故称转运使为 “漕臣”。】制银丝冰茶【银丝冰茶:指“银线水芽”,白色水芽极纤细,如同银线,故称。】,始不用香【贡茶不用香的情况在宋早期(蔡襄负责贡茶的时代)即有,并非始于郑可简。】,名为胜雪【胜雪:指“龙园胜雪”,宋代顶级贡茶品名,以上面的“银线水芽”为原料,贡茶中工艺极为繁复精制的巅峰之作。参见《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等书。】,茶品之精绝也。

[135]团茶:宋代用圆模制成的茶饼。

[136]大观、宣和:皆是宋徽宗赵佶年号。大观(1107—1110)。宣和,见前面“宣和”条。

[137]三色芽茶:指“三色细芽”,又作“三色细茶”,宋代顶级贡茶品名。《宣和北苑贡茶录》:“既又制三色细芽,及试新銙、贡新銙,自三色细芽出,而瑞云翔龙顾居下矣。”

[138]漕臣郑可间:应作“郑可简”,郑可简(生卒不详),又作可闻。北宋宣和初(1119)为福建路转运使,创银线水芽,制龙团胜雪,把北苑贡茶带到一个新的高峰。转运使执掌漕运钱粮,宋代常以“漕”指代转运使职能,故称转运使为 “漕臣”。

[139]银丝冰茶:指“银线水芽”,白色水芽极纤细,如同银线,故称。

是宋代贡茶中选料最精的制法。

[140]贡茶不用香的情况在宋早期(蔡襄负责贡茶的时代)即有,并非始于郑可简。

[141]胜雪:指“龙园胜雪”,宋代顶级贡茶品名,以上面的“银线水芽”为原料,贡茶中工艺极为繁复精制的巅峰之作。参见《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等书。

酒香山仙酒

岳阳【岳阳:岳阳郡,南朝梁置,属罗州。治所在岳阳县 (今湖南汨罗市东北长乐镇)。辖境相当今湖南湘阴、汨罗、平江等县市地。岳阳县,南朝梁置,为岳阳郡治。治所在今湖南汨罗县东北长乐镇。】有酒香山【酒香山: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之君山。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引《湘州记》:“君山上有美酒数斗,得饮之即不死,为神仙。汉武帝闻之,斎居七日,遣栾巴将童男女数十人来求之,果得酒。进御未饮,东方朔在旁窃之,帝大怒,将杀之。朔曰:‘使酒有验,杀臣亦不死,无验安用酒为?’ 帝笑而释之。寺僧云,春时往往闻酒香,寻之莫知其处。”】,相传古有仙酒,饮者不死。汉武帝得之,东方朔窃饮焉,帝怒欲诛之。方朔曰:“陛下杀臣,臣亦不死;臣死,酒亦不验。”遂得免。(《鹤林玉露》)

[142]岳阳:岳阳郡,南朝梁置,属罗州。治所在岳阳县 (今湖南汨罗市东北长乐镇)。辖境相当今湖南湘阴、汨罗、平江等县市地。岳阳县,南朝梁置,为岳阳郡治。治所在今湖南汨罗县东北长乐镇。

[143]酒香山: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之君山。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引《湘州记》:“君山上有美酒数斗,得饮之即不死,为神仙。汉武帝闻之,斎居七日,遣栾巴将童男女数十人来求之,果得酒。进御未饮,东方朔在旁窃之,帝大怒,将杀之。朔曰:‘使酒有验,杀臣亦不死,无验安用酒为?’ 帝笑而释之。寺僧云,春时往往闻酒香,寻之莫知其处。”

酒令骨香

会昌【会昌:唐武宗李炎的年号(841—846)。】元年扶余国【扶余国:即夫余国,亦作凫余、不与、符娄。扶余是中国古代东北部族,西汉时分布于今吉林农安县为中心的松花江中游平原。南北朝时居地为勿吉人所占,这里说的扶余国是其部族后代。】贡三宝,曰火玉【火玉:《杜阳杂编》卷下:“武宗皇帝会昌元年,夫余国贡火玉三斗……火玉色赤,长半寸,上尖下圆,光照数十步,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则不复挟纩。”】,曰风松石【风松石:应作“松风石”,《杜阳杂编》卷下:“松风石方一丈,莹彻如玉,其中有树,形古松偃盖,飒飒焉而有凉飙生于其间。至盛夏,上令置诸殿内。稍秋风飕飕,即令撤去。”可能即是今日东北的松风石,又称松屏石、松枝石,产于吉林省四平市、长春市农安县等地。松风石是一种呈半透明状的石头,石中有许多黑色的树状纹理,似古松、枝条、水草等形态,无规则成簇丛生。】,及澄明酒。酒色紫,如膏,饮之令人骨香。(《宣室志》【《宣室志》:志怪小说集,十卷,补遗一卷,唐·张读撰。内容多为鬼神灵异,以劝善戒杀。张读,字圣用,一作圣朋。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西)人,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以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问鬼神之事,故名为《宣室志》。】)

[144]会昌:唐武宗李炎的年号(841—846)。

[145]扶余国:即夫余国,亦作凫余、不与、符娄。扶余是中国古代东北部族,西汉时分布于今吉林农安县为中心的松花江中游平原。南北朝时居地为勿吉人所占,这里说的扶余国是其部族后代。

[146]火玉:《杜阳杂编》卷下:“武宗皇帝会昌元年,夫余国贡火玉三斗……火玉色赤,长半寸,上尖下圆,光照数十步,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则不复挟纩。”

[147]风松石:应作“松风石”,《杜阳杂编》卷下:“松风石方一丈,莹彻如玉,其中有树,形古松偃盖,飒飒焉而有凉飙生于其间。至盛夏,上令置诸殿内。稍秋风飕飕,即令撤去。”可能即是今日东北的松风石,又称松屏石、松枝石,产于吉林省四平市、长春市农安县等地。松风石是一种呈半透明状的石头,石中有许多黑色的树状纹理,似古松、枝条、水草等形态,无规则成簇丛生。

[148]《宣室志》:志怪小说集,十卷,补遗一卷,唐·张读撰。内容多为鬼神灵异,以劝善戒杀。张读,字圣用,一作圣朋。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西)人,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以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问鬼神之事,故名为《宣室志》。

流香酒

周必大【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系南宋名相。】以待制侍讲【待制侍讲:待制,唐高宗永徽年间,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门,以备顾问之用;唐代宗永泰时勋臣罢制无职事者都待制于集贤门。以后成为定制,以文官六品以上更直待制,备顾问。宋朝各殿阁皆设待制官,位在直学士下。】,赐流香酒四斗。(《玉堂杂记》【《玉堂杂记》:宋代笔记,三卷,周必大著。宋时称翰林院为玉堂。周必大在宋孝宗时两入翰林院,历任权直院至学士承旨等职。此书记载翰林故事、制度沿革及 一时宣召奏对之事。】)

[149]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系南宋名相。

[150]待制侍讲:待制,唐高宗永徽年间,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门,以备顾问之用;唐代宗永泰时勋臣罢制无职事者都待制于集贤门。以后成为定制,以文官六品以上更直待制,备顾问。宋朝各殿阁皆设待制官,位在直学士下。

侍讲,官名,掌管给皇帝讲学,东汉和帝时“诏长乐少府桓郁侍讲禁中”,但未名官。见《后汉书·和帝纪》。唐朝置侍讲学士,宋朝置侍讲学士,也置侍讲官。

[151]《玉堂杂记》:宋代笔记,三卷,周必大著。宋时称翰林院为玉堂。周必大在宋孝宗时两入翰林院,历任权直院至学士承旨等职。此书记载翰林故事、制度沿革及 一时宣召奏对之事。

糜钦香酒

真陵山【真陵山:《山海经》中的神山。《山海经·卷五·中山经》:“又东二百里,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穀、柞、柳、杻,其草多荣草。”。】有糜钦枣,食其一,大醉经年。东方朔游其地,以一斤归进上【上:指汉武帝。】。上和诸香作丸,大如芥子,每集群臣,取一丸入水一石【一石:(今读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相当于今四十升。】,顷刻成酒,味逾醇醪【醇醪:味厚的美酒。】,谓之糜饮酒,又谓真陵酒。饮者香经月不散。(《清赏录》【《清赏录》:十二卷,明·张翼、包衡同撰,二者生卒年俱不详。】)

[152]真陵山:《山海经》中的神山。《山海经·卷五·中山经》:“又东二百里,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穀、柞、柳、杻,其草多荣草。”。

[153]上:指汉武帝。

[154]一石:(今读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相当于今四十升。

[155]醇醪:味厚的美酒。

[156]《清赏录》:十二卷,明·张翼、包衡同撰,二者生卒年俱不详。

张翼,字二星,余杭 (今浙江省余杭县)人。包衡,字彦平,秀水(今浙江省秀水县)人。二人皆失意于科场,于是乃弃去制义,共同购阅古书,从中采摭隽语僻事,积而成帙。这个故事见于《奚囊橘柚》等书,《清赏录》是转引。

椒浆

桂醑【桂醑:一般理解为桂花酿制的美酒。醑:音xǔ,美酒。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上每赐御馔汤物……凝露浆、桂花醑。”《谈苑》:“桂浆,殆今之桂花酿酒法。”】兮椒浆【椒浆:用椒浸泡的酒,多用于祭祀。】。(《楚词》【《楚词》:三本原作“《离骚》”,此句原作“奠桂酒兮椒浆”,出《楚词·九歌·东皇太一》,《离骚》无此句。】)

[157]桂醑:一般理解为桂花酿制的美酒。醑:音xǔ,美酒。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上每赐御馔汤物……凝露浆、桂花醑。”《谈苑》:“桂浆,殆今之桂花酿酒法。”

[158]椒浆:用椒浸泡的酒,多用于祭祀。

[159]《楚词》:三本原作“《离骚》”,此句原作“奠桂酒兮椒浆”,出《楚词·九歌·东皇太一》,《离骚》无此句。

椒酒

元日上椒酒于家长,举觞称寿。椒,玉衡【玉衡:北斗星中第五星,泛指北斗。】之精,服之令人却老。(崔寔《月令》【崔寔《月令》:即《四民月令》,后汉大尚书崔寔所著按月令体裁指导农村生产生活活动的农业著作,宋代以后原书失传,后人从《齐民要术》以及隋朝杜长卿《玉烛宝典》中辑出部分内容。崔寔(约103—170),东汉后期政论家、农学家。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衡水市安平县)人。】)

[160]玉衡:北斗星中第五星,泛指北斗。

[161]崔寔《月令》:即《四民月令》,后汉大尚书崔寔所著按月令体裁指导农村生产生活活动的农业著作,宋代以后原书失传,后人从《齐民要术》以及隋朝杜长卿《玉烛宝典》中辑出部分内容。崔寔(约103—170),东汉后期政论家、农学家。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衡水市安平县)人。

聚香团

扬州【扬州: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置,治所在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天宝元年(742)改为广陵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扬州。】太守仲端啖客【啖客:给客人吃。】以聚香团【聚香团:此段文字原委是,仲端因为惧内不敢宴请客人,看客人坐着实在饿得慌,就去厨房偷偷拿了几个点心“聚香团”给客人吃。】。(《扬州事迹》【《扬州事迹》:唐代笔记,记扬州风物逸闻,今已佚失,作者不详。】)

[162]扬州: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置,治所在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天宝元年(742)改为广陵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扬州。

[163]啖客:给客人吃。

[164]聚香团:此段文字原委是,仲端因为惧内不敢宴请客人,看客人坐着实在饿得慌,就去厨房偷偷拿了几个点心“聚香团”给客人吃。

[165]《扬州事迹》:唐代笔记,记扬州风物逸闻,今已佚失,作者不详。

赤明香

赤明香,世传仇士良【仇士良:781—843,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唐朝宦官。擅权二十余年,前后共杀二王、一妃、四宰相。文宗本欲除之,甘露之变败露,仇士良反而权力更加强大,武宗朝才有所抑制。】家脯【脯:干肉,又指熟肉。】名也【《清异录》卷下:“赤明香,世传仇士良家脯名也。轻薄甘香,殷红浮脆,后世莫及。”】。(《清异录》)

[166]仇士良:781—843,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唐朝宦官。擅权二十余年,前后共杀二王、一妃、四宰相。文宗本欲除之,甘露之变败露,仇士良反而权力更加强大,武宗朝才有所抑制。

[167]脯:干肉,又指熟肉。

[168]《清异录》卷下:“赤明香,世传仇士良家脯名也。轻薄甘香,殷红浮脆,后世莫及。”

玉角香

松子有数等,惟玉角香最奇。【《清异录》卷上:“新罗使者每来多鬻松子,有数等,玉角香、重堂枣、御家长、龙牙子。惟玉角香最奇,使者亦自珍之。”】 (同上)

[169]《清异录》卷上:“新罗使者每来多鬻松子,有数等,玉角香、重堂枣、御家长、龙牙子。惟玉角香最奇,使者亦自珍之。”

香葱

天门山【天门山:指今安微省芜湖市北郊长江东岸的东梁山,和对岸和县的西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宛为天门,故又称天门山。】上有葱,奇异辛香。所畦陇【所畦陇:此处原作“所种畦陇”。畦陇,田垄。】悉成行,人拔取者悉绝,若请神而求,即不拔自出。(《春秋元命苞》【《春秋元命苞》:全称当为《春秋纬元命苞》,“苞”也作“包”。“春秋纬”之一,历史上有众多版本。纬书:依托儒家经义宣扬符箓瑞应占验之书。】)

[170]天门山:指今安微省芜湖市北郊长江东岸的东梁山,和对岸和县的西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宛为天门,故又称天门山。

[171]所畦陇:此处原作“所种畦陇”。畦陇,田垄。

[172]《春秋元命苞》:全称当为《春秋纬元命苞》,“苞”也作“包”。“春秋纬”之一,历史上有众多版本。纬书:依托儒家经义宣扬符箓瑞应占验之书。

香盐

天竺有水,其名恒源,一号新陶。水特甘香,下有石盐【石盐:即岩盐,也称矿盐。一种天然盐。】,状如石英,白如水精【水精:水晶,石英结晶体。】,味过香卤【卤:天然生成的盐称为“卤”。】,万国毕仰。(《南州异物志》)

[173]石盐:即岩盐,也称矿盐。一种天然盐。

[174]水精:水晶,石英结晶体。

[175]卤:天然生成的盐称为“卤”。

香酱

十二香酱,以沉香等油煎成服之。(《神仙食经》【宋代叶廷珪在《海录碎事》曾提到“十二香酱”,说是出自《仙食经》。明代《五杂俎》、《遵生八笺》等书也引用此条,说是出自《神仙食经》。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曾作《神仙药食经》或即此书,此书早佚。】)

[176]宋代叶廷珪在《海录碎事》曾提到“十二香酱”,说是出自《仙食经》。明代《五杂俎》、《遵生八笺》等书也引用此条,说是出自《神仙食经》。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曾作《神仙药食经》或即此书,此书早佚。

黑香油

伽蓝北岭傍有窣堵坡,高百余尺,石隙间流出黑香油【按,此条出《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下。应为“大城东南三十余里至曷逻怙罗僧伽蓝,傍有窣堵波”,摘录者和前文另一处伽蓝弄混了。】。(《大唐西域记》)

[177]按,此条出《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下。应为“大城东南三十余里至曷逻怙罗僧伽蓝,傍有窣堵波”,摘录者和前文另一处伽蓝弄混了。

丁香竹汤

荆南【荆南:唐、五代方镇名。至德二年 (757) 置,治所在荆州 (后升为江陵府,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辖境相当今湖北石首、荆沙市以西,四川垫江、丰都以东的长江流域及湖南洞庭湖以西的澧、沅二水下游一带。】判官【判官:唐代特遣大臣担任临时职务者,均得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中期以后,节度、观察、防御诸使均有判官,亦由本使选任,佐理政事,然均非正官。】刘彧弃官游秦陇闽粤,箧中收大竹十余颗,每有客,则斫取少许煎饮,其辛香如鸡舌汤【鸡舌汤:指丁香煮成的汤水。参见前“鸡舌香即丁香”部分。】,人坚叩【叩:询问。】其名,曰:“丁香竹,非中国所产也。”(《清异录》)

[178]荆南:唐、五代方镇名。至德二年 (757) 置,治所在荆州 (后升为江陵府,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辖境相当今湖北石首、荆沙市以西,四川垫江、丰都以东的长江流域及湖南洞庭湖以西的澧、沅二水下游一带。

[179]判官:唐代特遣大臣担任临时职务者,均得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中期以后,节度、观察、防御诸使均有判官,亦由本使选任,佐理政事,然均非正官。

[180]鸡舌汤:指丁香煮成的汤水。参见前“鸡舌香即丁香”部分。

[181]叩:询问。

米香

淡洋【淡洋:古地名。故址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塔米昂(Tamiang)一带。同花面国接界。其地有淡水港,古时东西方船舶过境时,在此汲取淡水,故称淡洋。】与阿鲁【阿鲁:又作哑鲁、亚路、亚鲁、哑路,另尚有阿鲁国港、亚路港口、亚屿港口等称。即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古国Aru(古爪哇文名Haru)一名的译音,故地在今日里(Deli)河流域,或以日里、棉兰(Medan)为中心,其淡水港即今勿拉湾(Belawan)一带。】山地连接,去满剌加【满剌加:又作满剌迦、满喇加、满剌、满喇咖、满腊伽、瞒喇咖、麻六甲、麽六甲、磨六甲、麻喇甲、嘛六甲、蔴六甲、麻六呷、麻剌甲,或另称文鲁古。即今马来西亚的马六甲(Malacca)州一带,在十四至十六世纪,为马来半岛上的一大强国,其首府和港口同名。其港口在新加坡开埠前,为东西方船舶在马六甲海峡中的主要泊所。】三日程,田肥禾盛,米粒尖小,炊饭甚香,其地产诸香。(《星槎胜览》)

[182]淡洋:古地名。故址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塔米昂(Tamiang)一带。同花面国接界。其地有淡水港,古时东西方船舶过境时,在此汲取淡水,故称淡洋。

[183]阿鲁:又作哑鲁、亚路、亚鲁、哑路,另尚有阿鲁国港、亚路港口、亚屿港口等称。即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古国Aru(古爪哇文名Haru)一名的译音,故地在今日里(Deli)河流域,或以日里、棉兰(Medan)为中心,其淡水港即今勿拉湾(Belawan)一带。

[184]满剌加:又作满剌迦、满喇加、满剌、满喇咖、满腊伽、瞒喇咖、麻六甲、麽六甲、磨六甲、麻喇甲、嘛六甲、蔴六甲、麻六呷、麻剌甲,或另称文鲁古。即今马来西亚的马六甲(Malacca)州一带,在十四至十六世纪,为马来半岛上的一大强国,其首府和港口同名。其港口在新加坡开埠前,为东西方船舶在马六甲海峡中的主要泊所。

香饭

香积如来【香积如来:住上方众香世界之佛。《维摩诘所说经·香积佛品》:】以众香钵盛香饭。

西域长者【长者:为家主、居士之意。一般则通称富豪或年高德劭者为长者。】子施尊者香饭而归,其饭香气遍王舍城【此条出《大唐西域记》卷十“伊烂拏钵伐多国”(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孟吉尔(Monghyr)一带)条,讲的是世尊度化室缕多频设底拘胝(意为闻二百亿)苾刍的故事。这里的长者子就是后来的守笼那(二百亿)比丘。】。(《大唐西域记》)

时化菩萨以满钵香饭【香饭:三本皆漏“饭”字。】与维摩诘【维摩诘:梵语Vimalakirti,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旧译曰净名。新译曰无垢称。佛在世毗耶离城的大居士。自妙喜国化生于此。委身在俗。辅助释迦教化的法身大士。《维摩诘经》的主要说法者。】,饭香普熏毗耶离城【毗耶离城:梵语Vai?āli,又作毗耶离,鞞舍离,维耶,维耶离,鞞舍隶夜,新云吠舍厘,国名,译曰广严,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北面的Vaishali。】及三千大千世界。时维摩诘语舍利佛【舍利佛:一般作“舍利弗”,梵语?ārip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富多罗,舍利补怛罗。佛陀上首弟子,十大弟子之一,佛弟子中智慧第一。】诸大声闻:仁者可食如来甘露味饭,大悲所熏,无以限意食之使不消。(《维摩诘经》【《维摩诘经》:大乘佛教重要经典,对我国佛教文化有深远影响。有三译,此处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所说经》。】)

[185]香积如来:住上方众香世界之佛。《维摩诘所说经·香积佛品》:

“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

[186]长者:为家主、居士之意。一般则通称富豪或年高德劭者为长者。

[187]此条出《大唐西域记》卷十“伊烂拏钵伐多国”(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孟吉尔(Monghyr)一带)条,讲的是世尊度化室缕多频设底拘胝(意为闻二百亿)苾刍的故事。这里的长者子就是后来的守笼那(二百亿)比丘。

[188]香饭:三本皆漏“饭”字。

[189]维摩诘:梵语Vimalakirti,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旧译曰净名。新译曰无垢称。佛在世毗耶离城的大居士。自妙喜国化生于此。委身在俗。辅助释迦教化的法身大士。《维摩诘经》的主要说法者。

[190]毗耶离城:梵语Vai?āli,又作毗耶离,鞞舍离,维耶,维耶离,鞞舍隶夜,新云吠舍厘,国名,译曰广严,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北面的Vaishali。

[191]舍利佛:一般作“舍利弗”,梵语?ārip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富多罗,舍利补怛罗。佛陀上首弟子,十大弟子之一,佛弟子中智慧第一。

[192]《维摩诘经》:大乘佛教重要经典,对我国佛教文化有深远影响。有三译,此处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所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