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香事分类(下)(1 / 1)

宫室香

采香径

吴王阖闾【阖闾:?—前496,又作阖庐,姬姓,吴氏,名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前514—前496年在位,在位期间吴国逐渐强大。曾灭亡徐国,攻破楚国国都,后与越国作战受伤而死。】起响屧廊【响屧廊: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灵岩山上。北宋·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卷中:砚石山 (即灵岩山)“又有响屧廊,或曰鸣屐廊,以楩梓籍其地,西子行则有声,故以名”。】、采香径【采香径:故址在江苏省苏州市灵岩山前。宋·范成大《吴郡志》:“采香径,在香山之傍,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山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箭泾。”也有说法是指西施采香草的小路。采香径、响屧廊这些都是吴馆娃宫的遗迹。】。(《郡国志》【《郡国志》:概指晋·司马彪所撰《续汉书·郡国志》,后被补入《后汉书》,亦称作《后汉书·郡国志》。司马彪,西晋史学家,字绍统,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

[1]阖闾:?—前496,又作阖庐,姬姓,吴氏,名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前514—前496年在位,在位期间吴国逐渐强大。曾灭亡徐国,攻破楚国国都,后与越国作战受伤而死。

[2]响屧廊: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灵岩山上。北宋·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卷中:砚石山 (即灵岩山)“又有响屧廊,或曰鸣屐廊,以楩梓籍其地,西子行则有声,故以名”。

[3]采香径:故址在江苏省苏州市灵岩山前。宋·范成大《吴郡志》:“采香径,在香山之傍,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山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箭泾。”也有说法是指西施采香草的小路。采香径、响屧廊这些都是吴馆娃宫的遗迹。

[4]《郡国志》:概指晋·司马彪所撰《续汉书·郡国志》,后被补入《后汉书》,亦称作《后汉书·郡国志》。司马彪,西晋史学家,字绍统,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

披香殿【披香殿:汉未央宫殿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班固《西都赋》与张衡《西京赋》中所列未央宫“后妃之室”中有披香殿。位于前殿之北,为汉武帝时后宫八区之一。】

汉宫阙名,长安有合欢殿【合欢殿:汉未央宫殿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班固《西都赋》有“后妃之室,合欢增成”之句,张衡《西京赋》亦有“后宫则昭阳飞翔,增成合欢”之句。李善注引 《汉宫阁名》:“长安有合欢殿”。合欢殿位于前殿之北,属后妃的居室,为汉武帝时后宫八区之一。】、披香殿。(同上)

[5]披香殿:汉未央宫殿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班固《西都赋》与张衡《西京赋》中所列未央宫“后妃之室”中有披香殿。位于前殿之北,为汉武帝时后宫八区之一。

[6]合欢殿:汉未央宫殿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班固《西都赋》有“后妃之室,合欢增成”之句,张衡《西京赋》亦有“后宫则昭阳飞翔,增成合欢”之句。李善注引 《汉宫阁名》:“长安有合欢殿”。合欢殿位于前殿之北,属后妃的居室,为汉武帝时后宫八区之一。

柏梁台【柏梁台:汉未央宫台名。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春建。《三辅黄图》卷五说柏梁台“在长安城中北阙内”。《长安志》卷十二:“柏梁台在未央宫北。”柏梁台铸铜为柱,是一座高达二十丈 (合今约47米)的高台建筑。因此台建筑以香柏木为梁架,“香闻数十里”,故名。又因台顶之上置有铜凤凰,故亦称为凤阙。】

汉武帝作柏梁台,以柏为之,香闻数里。【三本未注出处,言及柏梁台资料众多。】

[7]柏梁台:汉未央宫台名。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春建。《三辅黄图》卷五说柏梁台“在长安城中北阙内”。《长安志》卷十二:“柏梁台在未央宫北。”柏梁台铸铜为柱,是一座高达二十丈 (合今约47米)的高台建筑。因此台建筑以香柏木为梁架,“香闻数十里”,故名。又因台顶之上置有铜凤凰,故亦称为凤阙。

[8]三本未注出处,言及柏梁台资料众多。

桂柱

武帝时昆明池【昆明池:在今陕西长安县西丰水与潏水之间。即斗门镇东南洼地。汉武帝元狩三年开凿,以习水战。宋以后湮没。《后汉书·颜师古》注:“臣瓒曰:《西南夷传》有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中有灵波殿【灵波殿:汉上林苑昆明池殿名。《述异记》:“甘泉宫南昆明池中,有灵波殿七间,皆以桂为柱,风来自香。”】七间,皆以桂为柱,风来自香。(《洞冥记》)

[9]昆明池:在今陕西长安县西丰水与潏水之间。即斗门镇东南洼地。汉武帝元狩三年开凿,以习水战。宋以后湮没。《后汉书·颜师古》注:“臣瓒曰:《西南夷传》有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

[10]灵波殿:汉上林苑昆明池殿名。《述异记》:“甘泉宫南昆明池中,有灵波殿七间,皆以桂为柱,风来自香。”

兰室

黄帝传岐伯【岐伯:相传为上古黄帝之大臣、太医,兼司日月、星辰、阴阳、历数,被尊称为“天师”。黄帝曾使岐伯遍尝百草,主持医病;并与之谈医论药。所以后世岐黄并称,尊为医学始祖。】之术,书于玉版,藏诸灵兰之室【灵兰之室:灵台与兰室,黄帝藏书处也。《素问·灵兰秘典论》:“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后代指藏书之地。】。

[11]岐伯:相传为上古黄帝之大臣、太医,兼司日月、星辰、阴阳、历数,被尊称为“天师”。黄帝曾使岐伯遍尝百草,主持医病;并与之谈医论药。所以后世岐黄并称,尊为医学始祖。

[12]灵兰之室:灵台与兰室,黄帝藏书处也。《素问·灵兰秘典论》:“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后代指藏书之地。

兰台

楚襄王【楚襄王:楚顷襄王(前329—前263),出生于湖北宜城东南,芈姓,熊氏,名横,楚怀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3年在位。】游于兰台【兰台:战国时楚国台名。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市东。《舆地纪胜·卷八十四·郢州》:兰台“在州城龙兴寺西北。旧传楚襄王与宋玉游于兰台之上,清风飒然而至,王披襟当之。即其地。”也有其他文献认为不过是附会而已。】之宫。(《风赋》【《风赋》: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 《风赋》:战国时楚国宋玉所作。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今襄樊宜城)人,辞赋家,传为屈原学生。】)

龙朔【龙朔:唐高宗李治年号(661—663)。】中改秘书省【秘书省:官署名。东汉恒帝时始设秘书监一官,掌宫中图籍。晋设秘书寺,后改秘书省,始成为掌管国家图书秘籍的机构。唐代秘书省为中央六省(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之一,长官为监,副职为少监,领太史、著作二局,职掌观察记载天文、刊正图籍、撰写碑志等事。高宗时曾一度改省名为兰台,武则天时改称麟台,不久均复旧名。】曰兰台【关于兰台的所指,汉代以宫中藏经籍图书之殿阁为兰台,以御史中丞掌理其事,故后世多以兰台为御史台的代称。又因班固曾为兰台令,受诏敕而撰史,故后世又以兰台代称史官。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秘书省为兰台,尽管很快改回,但因此又可称秘书省为兰台。】。

[13]楚襄王:楚顷襄王(前329—前263),出生于湖北宜城东南,芈姓,熊氏,名横,楚怀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3年在位。

[14]兰台:战国时楚国台名。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市东。《舆地纪胜·卷八十四·郢州》:兰台“在州城龙兴寺西北。旧传楚襄王与宋玉游于兰台之上,清风飒然而至,王披襟当之。即其地。”也有其他文献认为不过是附会而已。

[15]《风赋》: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 《风赋》:战国时楚国宋玉所作。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今襄樊宜城)人,辞赋家,传为屈原学生。

[16]龙朔:唐高宗李治年号(661—663)。

[17]秘书省:官署名。东汉恒帝时始设秘书监一官,掌宫中图籍。晋设秘书寺,后改秘书省,始成为掌管国家图书秘籍的机构。唐代秘书省为中央六省(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之一,长官为监,副职为少监,领太史、著作二局,职掌观察记载天文、刊正图籍、撰写碑志等事。高宗时曾一度改省名为兰台,武则天时改称麟台,不久均复旧名。

[18]关于兰台的所指,汉代以宫中藏经籍图书之殿阁为兰台,以御史中丞掌理其事,故后世多以兰台为御史台的代称。又因班固曾为兰台令,受诏敕而撰史,故后世又以兰台代称史官。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秘书省为兰台,尽管很快改回,但因此又可称秘书省为兰台。

兰亭

王右军【王右军:王羲之(303—361,有不同说法),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曾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对中国书法影响巨大,被尊为书圣。】诸贤修禊【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4公里的兰渚山下。《水经·渐江水注》:“(西陵湖)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勗封兰亭侯,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晋书·王羲之传》:东晋永和九年(353)春,“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9]王右军:王羲之(303—361,有不同说法),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曾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对中国书法影响巨大,被尊为书圣。

[20]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21]兰亭: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4公里的兰渚山下。《水经·渐江水注》:“(西陵湖)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勗封兰亭侯,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晋书·王羲之传》:东晋永和九年(353)春,“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温室

温室【温室:汉代宫殿名,建于汉武帝时。《三辅黄图》卷三:“温室殿,按《汉宫阙疏》,‘在长乐宫’,又《汉宫阁记》在‘未央宫’。”两宫皆有温室,这里说的是未央宫的温室。温室殿是皇帝冬天居住的暖殿,殿内有各种防寒保温的特殊设备。《汉宫阁记》:“温室殿,武帝建,冬处之温暖也。”未央宫温室殿是公卿朝臣议政的重要殿所。】以椒【椒:指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或同属近缘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汉代后宫以椒涂壁,除了有香料的意义,也取其多子多福的寓意。《汉宫仪》:“皇后称椒房,取其蕃实之义也。”】涂壁,被之文绣【文绣:刺绣华美的丝织品。】,香桂为柱,设火齐【火齐:宝珠之名。】屏风,鸿羽【鸿羽:大雁羽毛。】帐,规地以罽宾氍毹【氍毹:一种毛织或毛与其他材料混织的毯子。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帘幕等。汉代产于罽宾的毛织品,以细好著称,最为汉宫室喜用。】。(《西京杂记》)

[22]温室:汉代宫殿名,建于汉武帝时。《三辅黄图》卷三:“温室殿,按《汉宫阙疏》,‘在长乐宫’,又《汉宫阁记》在‘未央宫’。”两宫皆有温室,这里说的是未央宫的温室。温室殿是皇帝冬天居住的暖殿,殿内有各种防寒保温的特殊设备。《汉宫阁记》:“温室殿,武帝建,冬处之温暖也。”未央宫温室殿是公卿朝臣议政的重要殿所。

[23]椒:指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或同属近缘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汉代后宫以椒涂壁,除了有香料的意义,也取其多子多福的寓意。《汉宫仪》:“皇后称椒房,取其蕃实之义也。”

[24]文绣:刺绣华美的丝织品。

[25]火齐:宝珠之名。

[26]鸿羽:大雁羽毛。

[27]氍毹:一种毛织或毛与其他材料混织的毯子。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帘幕等。汉代产于罽宾的毛织品,以细好著称,最为汉宫室喜用。

温香渠

石虎为四时浴室,用瑜石珷玞【瑜石珷玞:瑜,美玉,珷玞,音wǔ fū,像玉的美石。】为堤岸,或以琥珀为瓶杓【瓶杓:这里指沐浴用具。】。夏则引渠水以为池,池中皆以纱縠【纱縠:精细、轻薄的丝织品的通称。】为囊,盛百杂香药,渍于水中。严冰之时作铜屈龙数十枚,各重数十斤,烧如火色,投于水中,则池水恒温,名曰焦龙温池。引凤文锦步障萦蔽浴所,共宫人宠嬖【宠嬖:宠幸、宠爱。】者解媟服【媟服:媟,侮狎;轻慢。媟服,即“亵服”,内衣。】宴戏【宴戏:宴嬉;宴饮戏乐。】弥于日夜,名曰清娱浴室。浴罢泄水于宫外,水流之所,名曰温香渠。渠外之人争来汲取,得升合以归其家,人莫不怡悦。(《拾遗记》)

[28]瑜石珷玞:瑜,美玉,珷玞,音wǔ fū,像玉的美石。

[29]瓶杓:这里指沐浴用具。

[30]纱縠:精细、轻薄的丝织品的通称。

[31]宠嬖:宠幸、宠爱。

[32]媟服:媟,侮狎;轻慢。媟服,即“亵服”,内衣。

[33]宴戏:宴嬉;宴饮戏乐。

宫殿皆香

西域有报达国【报达国:报达可指城名,也可指国名。作为城名,又作“八哈塔”、“八吉打”,即今伊拉克巴格达。作为国名,指建都于报达的伊斯兰哈里发政权,这里指阿拉伯帝国瓦解阶段中央政府所能控制的首都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旭烈兀西征,击灭其国,后为伊儿汗国境域。】,其国俗富庶,为西域冠。宫殿皆以沉檀、乌木、降真为之,四壁皆饰以黑白玉、金珠、珍贝,不可胜计。(《西使记》)

[34]报达国:报达可指城名,也可指国名。作为城名,又作“八哈塔”、“八吉打”,即今伊拉克巴格达。作为国名,指建都于报达的伊斯兰哈里发政权,这里指阿拉伯帝国瓦解阶段中央政府所能控制的首都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旭烈兀西征,击灭其国,后为伊儿汗国境域。

大殿用沉檀香贴遍

隋开皇【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581—600)。】十五年,黔州【黔州:北周建德四年 (575) 改奉州置,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隋开皇十三年 (593) 置彭水县为附郭县。大业三年 (607) 改为黔安郡。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酉阳及贵州沿河、务川等县部分地。】刺史田宗显【田宗显:562—633,字辉先,号跃华,京兆蓝田人,隋朝被授黔中刺史。为贵州田氏土司入黔始祖。】造大殿一十三间,以沉香贴遍。中安十三宝帐,并以金宝庄严。又东西二殿,瑞像所居,并用檀贴,中有宝帐花距【花距:三本皆作“花距”,误,据《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应作“花炬”,指花灯。】,并用真金贴成。穷极宏丽,天下第一。(《三宝感通录》【《三宝感通录》:见“《神州塔寺三宝感应录》”条。】)

[35]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581—600)。

[36]黔州:北周建德四年 (575) 改奉州置,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隋开皇十三年 (593) 置彭水县为附郭县。大业三年 (607) 改为黔安郡。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酉阳及贵州沿河、务川等县部分地。

[37]田宗显:562—633,字辉先,号跃华,京兆蓝田人,隋朝被授黔中刺史。为贵州田氏土司入黔始祖。

[38]花距:三本皆作“花距”,误,据《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应作“花炬”,指花灯。

[39]《三宝感通录》:见“《神州塔寺三宝感应录》”条。

沉香堂

杨素【杨素:544—606,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开国权臣、诗人、军事家。军功卓著,拜尚书令、太师、司徒,封越国公、楚国公。】东都【东都:隋大业初营建洛阳新城(即隋唐故城,今洛阳市),称东京。大业五年(609)改为东都。】起宅,穷极奢巧,中起沉香堂。(《隋书》【《隋书》:唐魏征等撰。八十五卷。纪传体隋代史。纪、传部分为魏征、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撰,成于贞观十年(636)。志为于志宁、李淳风等撰,成于显庆元年(656)。】)

[40]杨素:544—606,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开国权臣、诗人、军事家。军功卓著,拜尚书令、太师、司徒,封越国公、楚国公。

[41]东都:隋大业初营建洛阳新城(即隋唐故城,今洛阳市),称东京。大业五年(609)改为东都。

[42]《隋书》:唐魏征等撰。八十五卷。纪传体隋代史。纪、传部分为魏征、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撰,成于贞观十年(636)。志为于志宁、李淳风等撰,成于显庆元年(656)。

香涂粉壁

秦王俊【秦王俊:杨俊(571—600),字阿祗,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文帝杨坚第三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开皇元年(581)被封为秦王。】盛治宫室,穷极侈丽。又为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楣栋:屋的正梁和次梁。《尸子》卷下:“羊不任驾盐车,椽不可为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矣。每与宾客妓女弦歌于其上。(《隋书》)

[43]秦王俊:杨俊(571—600),字阿祗,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文帝杨坚第三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开皇元年(581)被封为秦王。

[44]楣栋:屋的正梁和次梁。《尸子》卷下:“羊不任驾盐车,椽不可为楣栋。”

沉香亭【沉香亭:见前“**各异”中“沉香亭”条,参见“沉香亭子材”条。】

唐明皇与杨贵妃于沉香亭赏木芍药【木芍药:这里指牡丹。旧题唐·李濬《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自注:“《开元天宝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不用旧乐府【旧乐府: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乐府有古乐府、新乐府之分。古乐府指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乐府诗,新乐府指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体诗。虽辞为乐府,已不被声律。此类新歌,创始于初唐,发展于李白、杜甫,至元稹、白居易更得到发扬光大,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这里不用旧乐府即不用过去的古乐府,让李白重新创作新词。】,召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为新词,白献《清平调》三章【《清平调》三章:即“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天宝遗事》)

[45]沉香亭:见前“**各异”中“沉香亭”条,参见“沉香亭子材”条。

[46]木芍药:这里指牡丹。旧题唐·李濬《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自注:“《开元天宝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

[47]旧乐府: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乐府有古乐府、新乐府之分。古乐府指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乐府诗,新乐府指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体诗。虽辞为乐府,已不被声律。此类新歌,创始于初唐,发展于李白、杜甫,至元稹、白居易更得到发扬光大,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这里不用旧乐府即不用过去的古乐府,让李白重新创作新词。

[48]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

[49]《清平调》三章:即“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四香阁【四香:指下文的沉香、檀香、麝香、乳香。】

杨国忠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友于此阁上赏花焉,禁中沉香亭远不侔此壮丽也。(《天宝遗事》)

[50]四香:指下文的沉香、檀香、麝香、乳香。

四香亭【此处四香,指下文春夏秋冬四时皆有不同香气。】

四香亭在州治【州治:据《蜀中广记》,此条归于“泸州”下,泸州,南朝梁大同中置,治所在江阳县 (今四川泸州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沱江下游及长宁河、永宁河、赤水河流域。南宋淳祐三年 (1243) 迁治州东长江北岸神臂崖城 (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焦滩乡南老泸)。这里说的州治应为后者。】,淳熙间赵公【赵公:《蜀中广记》作“郡守赵公”。】建。自题云:永嘉【永嘉:永嘉郡,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置,属扬州。治所在永宁县(今浙江温州市)。辖境相当今浙江温州市,永嘉县、乐清市,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永嘉县,隋开皇九年(589)改永宁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温州市。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为温州治。南宋咸淳元年(1265)为瑞安府治。】何希深【何希深:何逢原(1106—1168),字希深,永嘉人,南宋大臣,理学家,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之言曰:荼蘼香春,芙蕖【芙蕖:亦作“芙渠”“扶渠”,即荷花(Nelumbo SP.)。《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郑玄笺:“未开曰菡萏,已发曰芙蕖。”《绮谈市语·花木门》:“莲花:芙蕖,菡萏。”】香夏,木犀香秋,梅花香冬。(《华夷续考》)

[51]此处四香,指下文春夏秋冬四时皆有不同香气。

[52]州治:据《蜀中广记》,此条归于“泸州”下,泸州,南朝梁大同中置,治所在江阳县 (今四川泸州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沱江下游及长宁河、永宁河、赤水河流域。南宋淳祐三年 (1243) 迁治州东长江北岸神臂崖城 (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焦滩乡南老泸)。这里说的州治应为后者。

[53]赵公:《蜀中广记》作“郡守赵公”。

[54]永嘉:永嘉郡,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置,属扬州。治所在永宁县(今浙江温州市)。辖境相当今浙江温州市,永嘉县、乐清市,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永嘉县,隋开皇九年(589)改永宁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温州市。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为温州治。南宋咸淳元年(1265)为瑞安府治。

[55]何希深:何逢原(1106—1168),字希深,永嘉人,南宋大臣,理学家,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56]芙蕖:亦作“芙渠”“扶渠”,即荷花(Nelumbo SP.)。《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郑玄笺:“未开曰菡萏,已发曰芙蕖。”《绮谈市语·花木门》:“莲花:芙蕖,菡萏。”

含熏阁

王元宝【王元宝:唐玄宗时长安富商。《南部新书》:“王元宝富厚,人以钱上元宝字,因呼钱为‘王老’。”《通俗编》:“玄宗问元宝家财多少?对曰:‘臣请以一缣系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缣未穷’。时人谓钱为‘王老’,以有元宝字也。”说因为“开元通宝”上有“元宝”二字,所以把钱也叫“王老”。】起高楼,以银镂三棱屏风代篱落【篱落:篱笆。】,密置香槽,香自花镂中出,号含熏阁。(《清异录》)

[57]王元宝:唐玄宗时长安富商。《南部新书》:“王元宝富厚,人以钱上元宝字,因呼钱为‘王老’。”《通俗编》:“玄宗问元宝家财多少?对曰:‘臣请以一缣系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缣未穷’。时人谓钱为‘王老’,以有元宝字也。”说因为“开元通宝”上有“元宝”二字,所以把钱也叫“王老”。

[58]篱落:篱笆。

芸辉堂

元载【元载:713—777,本姓景,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唐朝中期宰相,协助皇帝铲除李辅国和鱼朝恩两大权宦,深得宠信,后因贪腐过甚,被赐自尽抄家。】末年【末年:这里指晚年、老年。】造芸辉堂于私第。芸辉【芸辉:除见于元载之事,未见其他出处,不知所指。】者,草名也,出于阗国。其香洁白如玉,入土不朽烂,舂之为屑,以涂其壁,故号芸辉焉。而更构【构:架木造屋(构的本义)。】沉檀为梁栋,饰金银为户牖【户牖:门窗。】。(《杜阳杂编》)

[59]元载:713—777,本姓景,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唐朝中期宰相,协助皇帝铲除李辅国和鱼朝恩两大权宦,深得宠信,后因贪腐过甚,被赐自尽抄家。

[60]末年:这里指晚年、老年。

[61]芸辉:除见于元载之事,未见其他出处,不知所指。

[62]构:架木造屋(构的本义)。

[63]户牖:门窗。

起宅刷酒散香

莲花巷王珊起宅毕,其门刷以醇酒,更散香末,盖礼神之至。(《宣武盛事》【《宣武盛事》:唐笔记,原书已佚,作者不详。】)

[64]《宣武盛事》:唐笔记,原书已佚,作者不详。

礼佛寺香壁

天方【天方:在中国古籍中指麦加,亦泛指阿拉伯,此处指麦加。元朝刘郁所著《西使记》意译建于麦加城中穆斯林朝拜中心的圣殿(即克尔白)为天房,天方之名概出于此。《明史·西域列传四》:“天方,古筠冲之地,一名天堂,又曰默伽。”】,古筠冲【筠冲:古籍中作为天方、天堂的释名,具体来源未见考证。】地,一名天堂国。内有礼佛寺,遍寺墙壁皆蔷薇露、龙涎香和水为之,馨香不绝。(《方舆胜览》【《方舆胜览》:南宋后期总志体方志。七十卷,南宋祝穆撰。成书于理宗嘉熙三年(1239)。祝穆,字和甫。歙(今安徽省歙县)人,后迁居福建建阳。该书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于下,而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涉及地域范围限于南宋的疆域。】)

[65]天方:在中国古籍中指麦加,亦泛指阿拉伯,此处指麦加。元朝刘郁所著《西使记》意译建于麦加城中穆斯林朝拜中心的圣殿(即克尔白)为天房,天方之名概出于此。《明史·西域列传四》:“天方,古筠冲之地,一名天堂,又曰默伽。”

[66]筠冲:古籍中作为天方、天堂的释名,具体来源未见考证。

[67]《方舆胜览》:南宋后期总志体方志。七十卷,南宋祝穆撰。成书于理宗嘉熙三年(1239)。祝穆,字和甫。歙(今安徽省歙县)人,后迁居福建建阳。该书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于下,而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涉及地域范围限于南宋的疆域。

三清【三清: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又指玉清境洞真教主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道德天尊的合称。】台焚香

王审知【王审知:862—925,字信通,一字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之孙昶【昶:王昶(?—939),原名王继鹏,闽惠宗王延钧长子,弑父篡位,荒**腐败,后被堂兄王继业所杀。】袭为闽王,起三清台三层,以黄金铸像,日焚龙脑、熏陆诸香数斤。(《五代史》【《五代史》:指《新五代史》,见前“《五代史》”条。按,此处为《五代史》原文的概括节略。】)

[68]三清: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又指玉清境洞真教主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道德天尊的合称。

[69]王审知:862—925,字信通,一字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

人,唐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国时闽国开国国君。因对福建发展贡献很大,被尊为“开闽尊王”。

[70]昶:王昶(?—939),原名王继鹏,闽惠宗王延钧长子,弑父篡位,荒**腐败,后被堂兄王继业所杀。

[71]《五代史》:指《新五代史》,见前“《五代史》”条。按,此处为《五代史》原文的概括节略。

绣香堂

汴【汴:开封。】废宫有绣香堂、清香堂【此二建筑,实出于陈随应《南度行宫记》,说的是南宋杭州宫殿的情况。因为陈此文被引用常附于杨奂《汴故宫记》后,故被作者误记为《汴故宫记》名下。】。(《汴故宫记》【《汴故宫记》:元·杨奂著,记载宋都汴京宫殿的著作。杨奂(1186—1255),又名知章,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元代诗人,著名学者,著述颇丰,世称紫阳先生。】)

[72]汴:开封。

[73]此二建筑,实出于陈随应《南度行宫记》,说的是南宋杭州宫殿的情况。因为陈此文被引用常附于杨奂《汴故宫记》后,故被作者误记为《汴故宫记》名下。

[74]《汴故宫记》:元·杨奂著,记载宋都汴京宫殿的著作。杨奂(1186—1255),又名知章,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元代诗人,著名学者,著述颇丰,世称紫阳先生。

郁金屋

戴延之《西征记》【戴延之《西征记》:地理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卷,今已佚。戴祚,字延之,生平不详,东晋末人。曾随刘裕北征。《西征记》为行军沿途见闻风物之书。参见前“《从征记》”条。】云:雒阳【雒阳:洛阳,三国时改称雒阳。】城有郁金屋【郁金屋:郁金屋在南北朝诗歌多以形容女子住处,如庾信《奉和示内人》:“然香郁金屋,吹管凤凰台。”此条具体所指不详。】。

[75]戴延之《西征记》:地理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卷,今已佚。戴祚,字延之,生平不详,东晋末人。曾随刘裕北征。《西征记》为行军沿途见闻风物之书。参见前“《从征记》”条。

[76]雒阳:洛阳,三国时改称雒阳。

[77]郁金屋:郁金屋在南北朝诗歌多以形容女子住处,如庾信《奉和示内人》:“然香郁金屋,吹管凤凰台。”此条具体所指不详。

饮香亭【饮香亭:南唐皇宫内的园林建筑。】

保大二年,国主【国主:南唐元宗李璟,见前“李璟”条注释。】幸饮香亭,赏新兰,诏苑令【苑令:官名。汉置。掌苑囿之官。】取沪溪美土为馨烈侯【馨烈侯:指一种兰花,被李璟封为“馨烈侯”。后来也成为兰花的美称。】拥培之具。(《清异录》)

[78]饮香亭:南唐皇宫内的园林建筑。

[79]国主:南唐元宗李璟,见前“李璟”条注释。

[80]苑令:官名。汉置。掌苑囿之官。

[81]馨烈侯:指一种兰花,被李璟封为“馨烈侯”。后来也成为兰花的美称。

沉香暖阁

沉香连三暖阁【暖阁:一般指与大屋子隔开而又相通连的小房间,可设炉取暖。这里可能指沉香制的用来烧香的(可移动的)缩小版的暖阁模型。】,窗槅【窗槅:亦作“窗格”、“窗隔”,窗上的格子。古时在上面糊纸或纱以挡风。亦指窗扇。】皆镂花,其下替板亦然。下用抽替【抽替:抽屉。】打篆香【篆香:又称“香篆”,或省称“篆”,指制成形似篆文的香。宋·洪刍《香谱》“香篆”条:“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经者。”参见后文相关内容。】在内则气芬郁,终日不散。前后皆施锦绣【锦绣:花纹色彩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帘后挂屏【挂屏:贴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镶嵌在镜框里供悬挂用的屏条。】皆官窑,其妆饰侈靡,举世未有,后归之福邸【福邸:这里指度宗的生父赵与芮。理宗无子,以弟与芮之子为皇子,是为度宗。度宗继位后,封其父为福王。】。(《烟云过眼录》)

[82]暖阁:一般指与大屋子隔开而又相通连的小房间,可设炉取暖。这里可能指沉香制的用来烧香的(可移动的)缩小版的暖阁模型。

[83]窗槅:亦作“窗格”、“窗隔”,窗上的格子。古时在上面糊纸或纱以挡风。亦指窗扇。

[84]抽替:抽屉。

[85]篆香:又称“香篆”,或省称“篆”,指制成形似篆文的香。宋·洪刍《香谱》“香篆”条:“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经者。”参见后文相关内容。

[86]锦绣:花纹色彩精美鲜艳的丝织品。

[87]挂屏:贴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镶嵌在镜框里供悬挂用的屏条。

[88]福邸:这里指度宗的生父赵与芮。理宗无子,以弟与芮之子为皇子,是为度宗。度宗继位后,封其父为福王。

迷香洞

史凤【史凤:史凤事迹见《云仙杂记》 卷一引《常新录》、《名媛诗归》卷一四。《全唐诗》卷八〇二收诗七首。下文“香诗汇”部分有其诗作。】,宣城【宣城:宣城郡,西晋太康二年 (281) 分丹阳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宛陵县 (今安徽宣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以东,宣州、广德、太平、石台以西以北地区。宣城县,隋开皇九年 (589)改宛陵县置,为宣州治。治所即今安徽宣州市。】美妓也。待客以等差【等差:等级次序;等级差别(指对不同客人待遇不同)。】。甚异者,有迷香洞、神鸡枕、钻莲灯;次则交红被、传香枕、八分羊;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闭门羹:此即闭门羹这一俗语的来源。】待之。使人致语曰:请公梦中来。冯垂客于凤【冯垂客于凤:指一个叫冯垂的人来做客。】,罄囊【罄囊:竭尽囊中所有,掏光钱包。】有铜钱三十万,尽纳得至迷香洞,题九迷诗于照春屏而归。(《常新录》)

[89]史凤:史凤事迹见《云仙杂记》 卷一引《常新录》、《名媛诗归》卷一四。《全唐诗》卷八〇二收诗七首。下文“香诗汇”部分有其诗作。

[90]宣城:宣城郡,西晋太康二年 (281) 分丹阳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宛陵县 (今安徽宣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以东,宣州、广德、太平、石台以西以北地区。宣城县,隋开皇九年 (589)改宛陵县置,为宣州治。治所即今安徽宣州市。

[91]等差:等级次序;等级差别(指对不同客人待遇不同)。

[92]闭门羹:此即闭门羹这一俗语的来源。

[93]冯垂客于凤:指一个叫冯垂的人来做客。

[94]罄囊:竭尽囊中所有,掏光钱包。

厨香

唐驸马宠于太后,所赐厨料【厨料:狭义的厨料主要指用于烹饪用的香料调味品。古时很多香来自国外,比较珍贵,是一笔较大的开销。有时会作为专门的赏赐或俸禄的一部分。】甚盛,乃开回仙厨。厨极馨香,使仙人闻之亦当驻也,故名回仙。(《解酲录》)

[95]厨料:狭义的厨料主要指用于烹饪用的香料调味品。古时很多香来自国外,比较珍贵,是一笔较大的开销。有时会作为专门的赏赐或俸禄的一部分。

广义的厨料除了包括上面这些,还有各种食材,尤其指干货等非蔬菜、生鲜类食材。

厕香

刘寔【刘寔:220—310,字子真。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高唐)人。三国至西晋时期重臣、学者。】诣石崇【石崇:见前“石季伦”条。】,如厕见有绛纱帐、茵褥【茵褥:亦作“茵蓐”。褥垫、床垫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寔遽走即谓崇曰:“向误入卿室内。”崇曰:“是厕耳。【这里说刘寔拜访石崇,去上厕所,看见装饰十分华丽,以为误入居室。石崇跟他说,那就是厕所。】”(《世说》【《世说》:指《世说新语》,参见前“《世说新语》”条。】)

又王敦【王敦:266—324,字处仲,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权臣,后在叛乱时病死。】至石季伦厕,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藻饰:修饰;装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癸辛杂识外集》)

[96]刘寔:220—310,字子真。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高唐)人。三国至西晋时期重臣、学者。

[97]石崇:见前“石季伦”条。

[98]茵褥:亦作“茵蓐”。褥垫、床垫子。

[99]这里说刘寔拜访石崇,去上厕所,看见装饰十分华丽,以为误入居室。石崇跟他说,那就是厕所。

[100]《世说》:指《世说新语》,参见前“《世说新语》”条。

[101]王敦:266—324,字处仲,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权臣,后在叛乱时病死。

[102]藻饰:修饰;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