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香草
岱舆山【岱舆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有遥香草,其花如丹,光耀如月,叶细长而白,如忘忧之草【忘忧之草:指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述异记》卷下:“萱草一名紫萱,又呼为‘忘忧草’。《博物志》:“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其花叶俱香,扇馥数里,故名曰遥香草。(《拾遗记》)
[72]岱舆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73]忘忧之草:指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述异记》卷下:“萱草一名紫萱,又呼为‘忘忧草’。《博物志》:“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家孽【家孽:所指不详,各类本草书籍中未见记载,或文字不确。】香
家孽叶大而长,开红花,作穗,俗呼草荳蔻【草荳蔻:古籍称草豆蔻,即指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但这里应该是当地一种叫法,未必与草豆蔻有关。】。其叶甚香,俗以蒸米粿【米粿:一种米食。】。(《本草》)
[74]家孽:所指不详,各类本草书籍中未见记载,或文字不确。
[75]草荳蔻:古籍称草豆蔻,即指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但这里应该是当地一种叫法,未必与草豆蔻有关。
[76]米粿:一种米食。
兰香【兰香:一般而言,兰香指唇形科罗勒属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兰香者,罗勒也;中国为石勒讳,故改,今人因以名焉。且兰香之目,美于罗勒之名,故即而用之。”指出罗勒之称兰香自后赵起。当时后赵控制地区内多称兰香,南方则沿用罗勒之名。】
一名水香,生大吴池泽【生大吴池泽:所谓“大吴”应指吴国,《新修本草·卷七·兰草》:“大吴即应是吴国尔,太伯所居,故呼大吴。”】。叶似兰,尖长有岐【岐:分叉。】,花红白而香,俗呼为鼠尾香。煮水浴以治风。(《香谱 》【《香谱》:此条洪刍《香谱》与《陈氏香谱》皆载。】)
[77]兰香:一般而言,兰香指唇形科罗勒属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兰香者,罗勒也;中国为石勒讳,故改,今人因以名焉。且兰香之目,美于罗勒之名,故即而用之。”指出罗勒之称兰香自后赵起。当时后赵控制地区内多称兰香,南方则沿用罗勒之名。
但此处从描述来看,应该所指不同。其实本条更早的来源《千金翼方》里面原作“兰草”,并非“兰香”:“(兰草)一名水香,生大吴池泽,四月五月采。”《新修本草》等同样归在“兰草”条下。据此则此处应指佩兰一类的植物,洪刍《香谱》和《陈氏香谱》称其为“兰香”或为误抄,或为混用。参见前“都梁香”条。
[78]生大吴池泽:所谓“大吴”应指吴国,《新修本草·卷七·兰草》:“大吴即应是吴国尔,太伯所居,故呼大吴。”
[79]岐:分叉。
[80]《香谱》:此条洪刍《香谱》与《陈氏香谱》皆载。
葱香
《广志》云:葱花紫茎绿叶,魏文帝以为香,烧之。
右兰香、蕙香乃都梁之属,非幽兰芳蕙也。【作者说这里提到的兰香、家孽等香是都梁一类的香草,并非兰花之类。幽兰芳蕙,作者的时代兰蕙并称,所指的就是今日的“兰花”。】
[81]作者说这里提到的兰香、家孽等香是都梁一类的香草,并非兰花之类。幽兰芳蕙,作者的时代兰蕙并称,所指的就是今日的“兰花”。
兰【兰:这说的“兰”指的是兰科兰属植物兰花(Cymbidium ssp.)。兰花唯有花香,茎叶不香,和唐及以前所说的“兰”不同。《清异录》是较早称“兰花”为“兰”的文献,之后宋代这种叫法为更多的人所用,加重了对于之前“兰”所指植物的歧解。唐及以前的“兰”也有不同所指,大体都是泽兰、佩兰一类的香草,和兰花不同。】为香祖
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人以兰为香祖【香祖:这说明在五代江南已有称“兰花”为“兰”的习惯,之后“香祖”也称为兰花的别称。】。(《清异录》)
[82]兰:这说的“兰”指的是兰科兰属植物兰花(Cymbidium ssp.)。兰花唯有花香,茎叶不香,和唐及以前所说的“兰”不同。《清异录》是较早称“兰花”为“兰”的文献,之后宋代这种叫法为更多的人所用,加重了对于之前“兰”所指植物的歧解。唐及以前的“兰”也有不同所指,大体都是泽兰、佩兰一类的香草,和兰花不同。
[83]香祖:这说明在五代江南已有称“兰花”为“兰”的习惯,之后“香祖”也称为兰花的别称。
兰汤【兰汤:用香草浸煮而制成的洗浴用水。这里的“兰”是泛指香草,而非专指某种植物。浴兰汤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传统。《初学记·卷十三·礼部上》引刘义庆《幽明录》:“庙方四丈不墉,壁道广四尺,夹树兰香。斋者煮以沐浴,然后亲祭,所谓浴兰汤。”】
五月五日以兰汤沐浴。(《大戴礼》【《大戴礼》:《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也。” 《大戴礼》,《大戴礼记》,多谓其书成于西汉礼学家戴德(世称大戴)之手,战国至汉初儒家学者有关仪礼的论文选集,八十五篇,今存三十九篇。《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相传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并行传世。大戴是小戴叔父。】)
浴兰汤兮沐芳。(《楚辞》【《楚辞》:《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楚辞》,见前“《楚词》”条。】)
[84]兰汤:用香草浸煮而制成的洗浴用水。这里的“兰”是泛指香草,而非专指某种植物。浴兰汤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传统。《初学记·卷十三·礼部上》引刘义庆《幽明录》:“庙方四丈不墉,壁道广四尺,夹树兰香。斋者煮以沐浴,然后亲祭,所谓浴兰汤。”
[85]《大戴礼》:《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也。” 《大戴礼》,《大戴礼记》,多谓其书成于西汉礼学家戴德(世称大戴)之手,战国至汉初儒家学者有关仪礼的论文选集,八十五篇,今存三十九篇。《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相传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并行传世。大戴是小戴叔父。
[86]《楚辞》:《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楚辞》,见前“《楚词》”条。
兰佩
纫秋兰以为佩。【《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记》【《记》:指《礼记》,《礼记·内则》:“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帨、茝兰,则受而献诸舅姑,舅姑受之则喜,如新受赐,若反赐之则辞,不得命,如更受赐,藏以待乏。”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说:“《记》曰:‘佩帨茝兰’,则兰芷之类,古人皆以为佩也。”把“茝兰”当作“佩”的对象。现在一般解释“佩帨、茝兰”和前面的“饮食、衣服”一样,是“赐之”的物品。但朱熹的注解影响深远,后来很多人都以此作为古人佩戴兰草之类的例证,本书所引此条即是一例。】曰:佩帨【佩帨:佩帨指佩巾。帨:音shuì,佩巾。《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茝兰。
[87]《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88]《记》:指《礼记》,《礼记·内则》:“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帨、茝兰,则受而献诸舅姑,舅姑受之则喜,如新受赐,若反赐之则辞,不得命,如更受赐,藏以待乏。”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说:“《记》曰:‘佩帨茝兰’,则兰芷之类,古人皆以为佩也。”把“茝兰”当作“佩”的对象。现在一般解释“佩帨、茝兰”和前面的“饮食、衣服”一样,是“赐之”的物品。但朱熹的注解影响深远,后来很多人都以此作为古人佩戴兰草之类的例证,本书所引此条即是一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朱熹的注解或有偏差,但古人佩戴兰草的习俗却并非臆想,尤其是楚地佩戴香草的历史非常久远,不乏文献和考古的例证。
[89]佩帨:佩帨指佩巾。帨:音shuì,佩巾。《诗经·召南·野有死麕》: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毛传》:“帨,佩巾也。”
兰畹
既滋兰之九畹【九畹:畹,古代地积单位。说法不一,一说三十亩为一畹,一说十二亩为一畹。后世也以“九畹”代指兰花。(尽管这里的“兰”并非兰花,而是兰草一类。)】兮,又树蕙【蕙:和前面注释明代的“蕙”不同,唐及以前的“蕙”同样指香草,与兰常并称。《南方草木状》:“蕙,一名薰草。”而零陵香又称“薰草”。因此古代学者有以为蕙即零陵香。北宋·邵博《闻见后录》曰:“楚人曰蕙,今零陵香也。唐人但言铃铃香,亦名铃子香,取其花倒悬栋间如小铃也。”如果接受蕙即零陵香,那情况无疑十分复杂,因为零陵香本身即是古代所指最为复杂的植物之一。】之百亩。(《楚辞》)
[90]九畹:畹,古代地积单位。说法不一,一说三十亩为一畹,一说十二亩为一畹。后世也以“九畹”代指兰花。(尽管这里的“兰”并非兰花,而是兰草一类。)
[91]蕙:和前面注释明代的“蕙”不同,唐及以前的“蕙”同样指香草,与兰常并称。《南方草木状》:“蕙,一名薰草。”而零陵香又称“薰草”。因此古代学者有以为蕙即零陵香。北宋·邵博《闻见后录》曰:“楚人曰蕙,今零陵香也。唐人但言铃铃香,亦名铃子香,取其花倒悬栋间如小铃也。”如果接受蕙即零陵香,那情况无疑十分复杂,因为零陵香本身即是古代所指最为复杂的植物之一。
如果不考虑后世的理解,而从早期文献的植物学描述入手,有学者考证,“蕙”可能就是今日的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注意并非中药中常被称为藿香的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兰操【兰操:操指琴曲,《兰操》又称《猗兰操》、《幽兰操》,相传是孔子所作的琴曲,现在一般认为是汉代的作品。】
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援琴:持琴;弹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幽兰云。(《〈琴操〉【《琴操》:琴曲著录。传为东汉·蔡邕撰(亦有他说)。二卷(有的传本不分卷)。叙述琴的形制、作用,通过四十七个传闻的琴曲故事,为琴曲解题。】序》)
[92]兰操:操指琴曲,《兰操》又称《猗兰操》、《幽兰操》,相传是孔子所作的琴曲,现在一般认为是汉代的作品。
[93]援琴:持琴;弹琴。
[94]《琴操》:琴曲著录。传为东汉·蔡邕撰(亦有他说)。二卷(有的传本不分卷)。叙述琴的形制、作用,通过四十七个传闻的琴曲故事,为琴曲解题。
蘼芜香【蘼芜香:参见前“靡芜”条,难以考证其确指,有川穹(芎藭)、白芷、当归、藁本等不同说法,大概可以确定的是伞形科植物。】
蘼芜香草,一名薇芜,似蛇床【蛇床:亦称别名蛇粟、蛇米、虺床、马床、墙蘼等。一般指伞形科蛇床属植物蛇床 [Cnidium monnieri ( L) Cuss.],以果实入药,称蛇床子。】而香,骚人【骚人:诗人、文士。】借以为譬【譬:比喻。】。魏武以藏衣中。【《昭明文选》:“《本草经》曰:‘靡芜一名薇芜。’陶隐居注曰:‘蕙叶,似蛇床而香。’”《楚辞芳草谱》:“芎藭之苗叶为蘼芜,似蛇床而香。魏文帝以蕙草兰香杂之以蘼芜藏衣中。”此处称“魏武”或为误记。】
[95]蘼芜香:参见前“靡芜”条,难以考证其确指,有川穹(芎藭)、白芷、当归、藁本等不同说法,大概可以确定的是伞形科植物。
[96]蛇床:亦称别名蛇粟、蛇米、虺床、马床、墙蘼等。一般指伞形科蛇床属植物蛇床 [Cnidium monnieri ( L) Cuss.],以果实入药,称蛇床子。
[97]骚人:诗人、文士。
[98]譬:比喻。
[99]《昭明文选》:“《本草经》曰:‘靡芜一名薇芜。’陶隐居注曰:‘蕙叶,似蛇床而香。’”《楚辞芳草谱》:“芎藭之苗叶为蘼芜,似蛇床而香。魏文帝以蕙草兰香杂之以蘼芜藏衣中。”此处称“魏武”或为误记。
三花香
三花香,嵩山【嵩山:五岳中之中岳,在河南西部。】仙花也。一年三花,色白美,道士所植也。【唐《嵩山会善寺戒坛记》:“汉晋间高僧,植贝多子于西峰,一年三花。”此事亦为其他诗文所引。“贝多”,指贝多罗树,梵语梵语“pattra”,棕榈科木本植物。但现在的贝多罗树并没有一年三花的特征。】
[100]嵩山:五岳中之中岳,在河南西部。
[101]唐《嵩山会善寺戒坛记》:“汉晋间高僧,植贝多子于西峰,一年三花。”此事亦为其他诗文所引。“贝多”,指贝多罗树,梵语梵语“pattra”,棕榈科木本植物。但现在的贝多罗树并没有一年三花的特征。
依此文献及《太平御览》、《初学记》等,这里的道士,应该是“汉晋间高僧”。
五色香草
济阴园客【济阴园客:一位仙人。《列仙传》:“园客者,济阴人也。常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食其实。一旦,有五色神蛾止香树末。客收而荐之以布,生桑蚕焉。时有好女夜至,自称‘我与君作妻’。道蚕状,客与俱蚕。得百头茧,皆如瓮。縿茧六十日乃尽。讫,则俱去,莫知所如。”济阴这里指济阴国,西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分梁国置,治所在定陶县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封孝王子不识为济阴王。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东明等县地。建元二年 (前 139) 改为济阴郡。】种五色香草,服其实,忽有五色蛾集,生华蚕,蚕食香草,得茧,大如瓮,有女来助缫【缫:抽茧出丝。】,缫讫女与客俱仙。(《述异记》)
[102]济阴园客:一位仙人。《列仙传》:“园客者,济阴人也。常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食其实。一旦,有五色神蛾止香树末。客收而荐之以布,生桑蚕焉。时有好女夜至,自称‘我与君作妻’。道蚕状,客与俱蚕。得百头茧,皆如瓮。縿茧六十日乃尽。讫,则俱去,莫知所如。”济阴这里指济阴国,西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分梁国置,治所在定陶县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封孝王子不识为济阴王。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东明等县地。建元二年 (前 139) 改为济阴郡。
[103]缫:抽茧出丝。
八芳草
宋艮岳【艮岳:宋徽宗时一处皇家园林,集天下奇花美石,在今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依《易经》,东北为艮,主子嗣,艮岳修建的缘起正是依堪舆家的建议,希望皇嗣繁衍。】八芳草,曰金娥,曰玉蝉,曰虎耳,曰凤尾,曰素馨,曰渠,曰茉莉,曰含笑。(《艮岳记》【《艮岳记》:宣和四年(1122)艮岳建成,徽宗亲作《艮岳记》;靖康元年(1127)汴京陷时,僧人祖秀随都人避兵艮岳,亦详记其花石景物之胜,以艮岳之正门为“华阳宫”,因名《华阳宫记》。张淏据上述二记,删去浮词,保留实景原文,而成《艮岳记》,以存艮岳概貌。此八芳草首见于宋徽宗《艮岳记》,为张淏《艮岳记》所引用。】)
[104]艮岳:宋徽宗时一处皇家园林,集天下奇花美石,在今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依《易经》,东北为艮,主子嗣,艮岳修建的缘起正是依堪舆家的建议,希望皇嗣繁衍。
[105]《艮岳记》:宣和四年(1122)艮岳建成,徽宗亲作《艮岳记》;靖康元年(1127)汴京陷时,僧人祖秀随都人避兵艮岳,亦详记其花石景物之胜,以艮岳之正门为“华阳宫”,因名《华阳宫记》。张淏据上述二记,删去浮词,保留实景原文,而成《艮岳记》,以存艮岳概貌。此八芳草首见于宋徽宗《艮岳记》,为张淏《艮岳记》所引用。
聚香草
独角仙人【独角仙人:《蜀中广记·卷七十五》:“独角者,巴郡人也。年可数百岁,俗失其名,顶上生一角,故谓之独角。”并引《渝州图经》:“古老传闻,有仙人姓然名独角,自扬州来,居此池边,起楼,聚香草置楼下。”】居渝州【渝州:隋开皇元年 (581) 改楚州置,治所在巴县(今重庆市)。《元和志》 卷33:渝州 “因渝水为名”。大业三年 (607) 改为巴郡。唐武德元年 (618)复改为渝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南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渝州。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区、江津、璧山、永川等地。】仙池,池边起楼,聚香草植楼下。(《渝州图经》【《渝州图经》:方志,作者不详。】)
[106]独角仙人:《蜀中广记·卷七十五》:“独角者,巴郡人也。年可数百岁,俗失其名,顶上生一角,故谓之独角。”并引《渝州图经》:“古老传闻,有仙人姓然名独角,自扬州来,居此池边,起楼,聚香草置楼下。”
[107]渝州:隋开皇元年 (581) 改楚州置,治所在巴县(今重庆市)。《元和志》 卷33:渝州 “因渝水为名”。大业三年 (607) 改为巴郡。唐武德元年 (618)复改为渝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南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渝州。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区、江津、璧山、永川等地。
[108]《渝州图经》:方志,作者不详。
芸薇香
芸薇一名芸芝,宫人采带其茎叶,香气历月不散。【《拾遗记》卷九:“咸宁四年,立芳蔬园于金墉城东,多种异菜。有菜名曰‘芸薇’,类有三种,紫色者最繁,味辛,其根烂熳,春夏叶密,秋蕊冬馥,其实若珠,五色,随时而盛,一名‘芸芝’。其色紫者为上蔬,其味辛;色黄者为中蔬,其味甘;色青者为下蔬,其味咸。常以三蔬充御膳。其叶可以藉饮食,以供宗庙祭祀,亦止人渴饥。宫人采带其茎叶,香气历日不歇。”】(《拾遗记》)
[109]《拾遗记》卷九:“咸宁四年,立芳蔬园于金墉城东,多种异菜。有菜名曰‘芸薇’,类有三种,紫色者最繁,味辛,其根烂熳,春夏叶密,秋蕊冬馥,其实若珠,五色,随时而盛,一名‘芸芝’。其色紫者为上蔬,其味辛;色黄者为中蔬,其味甘;色青者为下蔬,其味咸。常以三蔬充御膳。其叶可以藉饮食,以供宗庙祭祀,亦止人渴饥。宫人采带其茎叶,香气历日不歇。”
古代文献提到芸薇的,基本都是从这一条记载衍生出来的,所指植物不详。
钟火山香草
钟火山【钟火山:记载中之仙山。《洞冥记》:“东方朔游北极钟火山,日月不照,有青龙烛,照山四极。”】有香草,汉武思李夫人,东方朔献之,帝怀之梦见,因名怀梦草。【三本皆未载出处,《云仙杂记》引《洞冥记》:“钟火山有香草,武帝思李夫人,东方朔献,帝怀之,即梦见。名怀梦草。”】
[110]钟火山:记载中之仙山。《洞冥记》:“东方朔游北极钟火山,日月不照,有青龙烛,照山四极。”
日本大内山挂香
染香人提供
日本大内山天竺菩提树果制涂香盒及涂香
染香人提供
[111]三本皆未载出处,《云仙杂记》引《洞冥记》:“钟火山有香草,武帝思李夫人,东方朔献,帝怀之,即梦见。名怀梦草。”
蜜香花
生天台山【天台山:盖指浙江台州天台县之天台山,其他地方亦有称天台山的。】,一名土常香。苗茎甚甘,人用为药,香甜如蜜。【此条三本皆未记出处,与周嘉胄同时代吴从先辑录的《**丛书》有此条,亦未载出处。】
[112]天台山:盖指浙江台州天台县之天台山,其他地方亦有称天台山的。
[113]此条三本皆未记出处,与周嘉胄同时代吴从先辑录的《**丛书》有此条,亦未载出处。
百草皆香
于阗【于阗:西域古国,早期文献亦作“于窴”,自两汉至宋各代,均称于阗国。于阗文作Khotana。故址包括今新疆和田、洛浦、墨玉、于田等市县。信仰佛教。西汉通西域后,属西域都护。唐置于阗镇,属安西四镇之一。北宋时被喀喇汗王朝攻破灭国,改宗伊斯兰教。后于阗地名保留下来,明清史籍亦称于阗。】国其地百草皆香。
[114]于阗:西域古国,早期文献亦作“于窴”,自两汉至宋各代,均称于阗国。于阗文作Khotana。故址包括今新疆和田、洛浦、墨玉、于田等市县。信仰佛教。西汉通西域后,属西域都护。唐置于阗镇,属安西四镇之一。北宋时被喀喇汗王朝攻破灭国,改宗伊斯兰教。后于阗地名保留下来,明清史籍亦称于阗。
威香
威香,瑞草。一名葳蕤【葳蕤:今日中药所谓“葳蕤”,是指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亦称萎蕤、马薰、女萎、委萎、丽草、萎香等。但历史上黄精作为后出植物,沿袭了之前葳蕤和玉竹的功效。所以也有人认为,之前的葳蕤本来就包括黄精,只是黄精之名出现后才逐渐区分。玉竹一般不作为香材,这里称威香,大概是就其祥瑞意义而言。】。王者礼备则生于殿前。又云王者爱人命则生。(《孙氏瑞应图》【《孙氏瑞应图》:南朝梁·孙柔之撰,专记述各种祥瑞,并附有图画。原书早佚。】)
[115]葳蕤:今日中药所谓“葳蕤”,是指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亦称萎蕤、马薰、女萎、委萎、丽草、萎香等。但历史上黄精作为后出植物,沿袭了之前葳蕤和玉竹的功效。所以也有人认为,之前的葳蕤本来就包括黄精,只是黄精之名出现后才逐渐区分。玉竹一般不作为香材,这里称威香,大概是就其祥瑞意义而言。
[116]《孙氏瑞应图》:南朝梁·孙柔之撰,专记述各种祥瑞,并附有图画。原书早佚。
真香茗【真香茗:从描述来看,指的就是茶。香茗指煎服有香味,并非香材。】
巴东【巴东:巴东郡,东汉建安六年(201)改固陵郡置,属益州。治所在鱼复县(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二十一年(216)复改固陵郡。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复为巴东郡。辖境相当今四川开县、万县市以东,大宁河中上游流域一带。】有真香茗。其花白,色如蔷薇,煎服令人不眠,能诵无忘。(《述异记》)
[117]真香茗:从描述来看,指的就是茶。香茗指煎服有香味,并非香材。
[118]巴东:巴东郡,东汉建安六年(201)改固陵郡置,属益州。治所在鱼复县(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二十一年(216)复改固陵郡。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复为巴东郡。辖境相当今四川开县、万县市以东,大宁河中上游流域一带。
人参香
邵化及【邵化及:宋代医官,受朝廷派遣去高丽国为国王王徽治病。】为高丽【高丽:高丽国有二,一为唐之前的高丽,后为唐所灭。一为唐以后的高丽,这里指后者,即王氏高丽。公元918年,后三国(即朝鲜新罗、后百济、泰封)之一泰封国武将王建(太祖)推翻其统治者弓裔,称王,改国号高丽,都开京(今开城)。后统一朝鲜半岛,1392年,恭让王为大将李成桂所废,高丽亡。】国王【国王:国王,指高丽国王王徽(1019—1083),高丽国第11代君主(1047—1083年在位)。庙号文宗。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对宋关系,是高丽较为繁荣兴盛的时期。】治药云:人参极坚,用斧断之,香馥一殿。【邵化及为高丽国王治病之事,除见于《谈苑》,亦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孔平仲谈苑》)
日本大内山涂香
染香人提供
日本大内山名片香
染香人提供
[119]邵化及:宋代医官,受朝廷派遣去高丽国为国王王徽治病。
[120]高丽:高丽国有二,一为唐之前的高丽,后为唐所灭。一为唐以后的高丽,这里指后者,即王氏高丽。公元918年,后三国(即朝鲜新罗、后百济、泰封)之一泰封国武将王建(太祖)推翻其统治者弓裔,称王,改国号高丽,都开京(今开城)。后统一朝鲜半岛,1392年,恭让王为大将李成桂所废,高丽亡。
[121]国王:国王,指高丽国王王徽(1019—1083),高丽国第11代君主(1047—1083年在位)。庙号文宗。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对宋关系,是高丽较为繁荣兴盛的时期。
[122]邵化及为高丽国王治病之事,除见于《谈苑》,亦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
睡香
庐山【庐山:即今江西九江庐山。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和旅游胜地。】瑞香花【瑞香花:四库本、汉和本无“瑞香”二字,今据无碍庵本和《清异录》作“瑞香花”。这里的瑞香花即是瑞香科瑞香属植物瑞香(Daphne odora Thunb.),又称睡香、蓬莱紫、风流树等,是我国传统的芳香花木。】,始缘一比丘昼寝盘石上,梦中闻香气酷烈,不可名。既觉,寻香求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乃花中祥瑞,遂以瑞易睡。(《清异录》)
[123]庐山:即今江西九江庐山。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和旅游胜地。
[124]瑞香花:四库本、汉和本无“瑞香”二字,今据无碍庵本和《清异录》作“瑞香花”。这里的瑞香花即是瑞香科瑞香属植物瑞香(Daphne odora Thunb.),又称睡香、蓬莱紫、风流树等,是我国传统的芳香花木。
牡丹香名【牡丹香名:下面芍药香名与此类似。关于这类牡丹和芍药的品种名,可参看《亳州牡丹谱》、《扬州芍药谱》等花卉品种著作。】
庆天香 西天香 丁香紫 莲香玉 玉兔天香
[125]牡丹香名:下面芍药香名与此类似。关于这类牡丹和芍药的品种名,可参看《亳州牡丹谱》、《扬州芍药谱》等花卉品种著作。
芍药香名
蘸金香 叠英香 掬香琼 拟香英 聚香丝
御蝉香【御蝉香:《清异录·卷上·御蝉香》:“洛南会昌中瓜圃结五六实,长几尺,而极大者类蛾緑,其上皱文酷似蝉形。圃中人连蔓移土槛贡,上命之曰‘御蝉香’、‘挹腰緑’。”】
御蝉香,瓜名。
[126]御蝉香:《清异录·卷上·御蝉香》:“洛南会昌中瓜圃结五六实,长几尺,而极大者类蛾緑,其上皱文酷似蝉形。圃中人连蔓移土槛贡,上命之曰‘御蝉香’、‘挹腰緑’。”
万岁枣木香【万岁枣木香:这里是把两种东西误为一种东西。万岁枣是指一种果树,后面说的是木香树。古书无句读,作者不查,把原书木香前面的“万岁枣”和“木香”合为一种东西了。三佛齐产“万岁枣”早在《宋史·卷四百八十九·列传第二百四十八·外国五》即有记录。】
三佛齐产万岁枣、木香树,类丝瓜,冬取根晒干则香。(《一统志》)
[127]万岁枣木香:这里是把两种东西误为一种东西。万岁枣是指一种果树,后面说的是木香树。古书无句读,作者不查,把原书木香前面的“万岁枣”和“木香”合为一种东西了。三佛齐产“万岁枣”早在《宋史·卷四百八十九·列传第二百四十八·外国五》即有记录。
金荆榴木香
隋炀帝令朱宽【朱宽:隋将领。任羽骑尉。大业三年、四年(607—608),奉炀帝命和何蛮两次到琉球访俗归化。】等征【朱宽第一次访琉球,是试探性的访异问俗,并不是“征”,语言不通,只带回一人。隋炀帝很不满意,第二次去琉球带有征讨性质,“虏其男女千馀人而归”。】琉球【琉球:《朝野佥载》原作“留仇”,也即“琉球”。琉球在古籍中可指今台湾岛本岛,也可以指今琉球群岛。此处所指为台湾还是琉球群岛,有不同看法,二者在很长时间内文化风俗相近,也不妨二者兼有。】,得金荆榴木数十斤,色如真金,密致而文彩盘蹙【盘蹙:卷曲。】如美锦,甚香,极细,可以为枕及案面,虽沉檀不能及。(《朝野佥载》)
[128]朱宽:隋将领。任羽骑尉。大业三年、四年(607—608),奉炀帝命和何蛮两次到琉球访俗归化。
[129]朱宽第一次访琉球,是试探性的访异问俗,并不是“征”,语言不通,只带回一人。隋炀帝很不满意,第二次去琉球带有征讨性质,“虏其男女千馀人而归”。
[130]琉球:《朝野佥载》原作“留仇”,也即“琉球”。琉球在古籍中可指今台湾岛本岛,也可以指今琉球群岛。此处所指为台湾还是琉球群岛,有不同看法,二者在很长时间内文化风俗相近,也不妨二者兼有。
[131]盘蹙:卷曲。
素松香
密县【密县: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十五公里。】有白松树一株,神物也。松枯枝极香,名素松香。然不敢妄取,取则不利。县令每祭祷取之,制带甚香。(《密县志》)
[132]密县: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十五公里。
日本大内山乾香(香陀),此种小饼状是宋代合香的主流形制之一。
日本大内山练香(香丸),此种香丸亦是宋代合香的主流形制之一。
染香人提供
《尔雅》:“山如堂者曰密”,因以为名。历代治所稍有变迁,都在今新密市一带。
水松香
水松【水松:古代所谓“水松”可以指为松藻科植物刺松藻Codium fragile(Sur.)Har. 的藻体,但这里言“此木”,应该还是指乔木之类。现在一般言“水松”指杉科,水松属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on) Koch],与此描述有些接近,但此处具体所指不详。】叶如桧而细长,出南海。土产众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无佩服者。岭北人极爱之。然爱其香殊胜在南方时。植物,无情者也,不香于彼而香于此,岂屈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者欤?物类之难穷者如此。【这里说水松在原产地不被重视,但深受岭北人的喜爱,令人感叹植物在不同地域也有知遇的差异。】(《南方草木状》)
[133]水松:古代所谓“水松”可以指为松藻科植物刺松藻Codium fragile(Sur.)Har. 的藻体,但这里言“此木”,应该还是指乔木之类。现在一般言“水松”指杉科,水松属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on) Koch],与此描述有些接近,但此处具体所指不详。
[134]这里说水松在原产地不被重视,但深受岭北人的喜爱,令人感叹植物在不同地域也有知遇的差异。
女香树
影娥池【影娥池:汉代苑池,在上林苑中。位于汉长安故城外太液池之西,即今陕西西安市西十公里处。《三辅黄图》卷四《池沼》:“武帝凿池以玩月,其旁起望鹄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影娥池,亦曰眺蟾台。《汉武洞冥记》卷三:“帝于望鹄台西起俯月台。台下穿池,广千尺。登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仙(宫)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亦曰眺蟾台。”】有女香树,细枝叶。妇人戴之,香终年不减;男子戴之则不香。【《洞冥记》:“有女香树,细枝叶,妇人带之,香终年不减。”】(《华夷草木考》)
水香,异地则香。女香,因人而馥。草木无情之物,乃征异如此。八卷内“如香草”亦然。
[135]影娥池:汉代苑池,在上林苑中。位于汉长安故城外太液池之西,即今陕西西安市西十公里处。《三辅黄图》卷四《池沼》:“武帝凿池以玩月,其旁起望鹄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影娥池,亦曰眺蟾台。《汉武洞冥记》卷三:“帝于望鹄台西起俯月台。台下穿池,广千尺。登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仙(宫)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亦曰眺蟾台。”
[136]《洞冥记》:“有女香树,细枝叶,妇人带之,香终年不减。”
七里香【七里香:古代称“七里香”的植物甚多,按《八闽通志·卷二十六》及《安溪县志》等书,这里“七里香”是其别名,本名“指甲花”。现在所谓“指甲花”一般指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很多古籍上的“指甲花”也指此类,但这里说:“树婆娑”,应该不是草本植物。】
树婆娑,略似紫薇,蕊如碎珠,红色,花开如蜜,色清香袭人,置发间,久而益馥。其叶捣可染甲,色颇鲜红。(《仙游县志》)
[137]七里香:古代称“七里香”的植物甚多,按《八闽通志·卷二十六》及《安溪县志》等书,这里“七里香”是其别名,本名“指甲花”。现在所谓“指甲花”一般指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很多古籍上的“指甲花”也指此类,但这里说:“树婆娑”,应该不是草本植物。
古籍中还有一种“指甲花”,指的是千屈菜科散沫花属植物散沫花(Lawsonia inermis L.),《南方草木状》等书中的指甲花即是此类,比较符合“蕊如碎珠”的描述,同时其叶也可以染指甲。所以综合判断,这里说的“七里香”很可能是散沫花。
君迁香
君迁子【君迁子:指柿科柿属植物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君迁子又称牛奶柿、黑枣柿等,果实符合这里“实中有乳汁”的描述。君迁子多地皆有出产,并不独出于海南。】生海南,树高丈余,其实中有乳汁,甘美香好。
[138]君迁子:指柿科柿属植物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君迁子又称牛奶柿、黑枣柿等,果实符合这里“实中有乳汁”的描述。君迁子多地皆有出产,并不独出于海南。
**各异
明皇沉香亭【沉香亭:唐长安兴庆宫内的亭阁。在兴庆池东北,今陕西西安兴庆公园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一:“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本,上因移于兴庆池东沉香殿前。”沉香亭遂以芍药闻名。李白《清平调》曰:“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前牡丹一枝二头,朝深碧、暮深黄,夜粉白,**各异。帝曰:“此花木之妖。”赐杨国忠,以百宝为栏。【此条本出《开元天宝遗事》。《开元天宝遗事》卷上:“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各异。帝谓左右曰:‘此花木之妖,不足讶也。’”】(《华夷花木考》)
[139]沉香亭:唐长安兴庆宫内的亭阁。在兴庆池东北,今陕西西安兴庆公园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一:“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本,上因移于兴庆池东沉香殿前。”沉香亭遂以芍药闻名。李白《清平调》曰:“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参见前“沉香亭子材”条,后“沉香亭”条。
[140]此条本出《开元天宝遗事》。《开元天宝遗事》卷上:“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各异。帝谓左右曰:‘此花木之妖,不足讶也。’”
木犀【木犀:木犀科木犀属(Osmanthus Lour.)植物,代表物种木犀[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桂花同时也是木犀属多种植物的习称,同属其他植物也有香用价值。】香
采花阴干以合香,甚奇。(方载十八卷内)
[141]木犀:木犀科木犀属(Osmanthus Lour.)植物,代表物种木犀[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桂花同时也是木犀属多种植物的习称,同属其他植物也有香用价值。
木兰【木兰:现在指木兰科木兰属植物木兰(Magnolia liliflora Desr),但在古书中所指复杂,晚近学者有以为是木兰科其他植物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Oliv.)、玉兰(Magnolia denudata)等。但其对树皮的描述似乎更像是樟科樟属植物,有学者认为很可能是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或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 (Nees et T.Nees)Blume]。在道家传统中,也可能指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香
生零陵山谷及泰山,一名林兰,一名杜兰。状如楠,皮似桂而甚薄,味辛香,道家用以合香。
[142]木兰:现在指木兰科木兰属植物木兰(Magnolia liliflora Desr),但在古书中所指复杂,晚近学者有以为是木兰科其他植物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Oliv.)、玉兰(Magnolia denudata)等。但其对树皮的描述似乎更像是樟科樟属植物,有学者认为很可能是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或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 (Nees et T.Nees)Blume]。在道家传统中,也可能指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
月桂子【月桂子:指樟科月桂属植物月桂(Laurus nobilis)的果实。】香
月桂子,今江东诸处至四五月后每于衢路得【衢路:道路。】之。大如狸豆【狸豆:又称黎豆、虎豆、鼠豆。豆科植物头花黎豆Stizolobium capitatum(Sweet)O.Kuntze的种子。】,破之辛香,古老相传,是月中下也。【此条《证类本草》卷十三有载。】(《本草》)
[143]月桂子:指樟科月桂属植物月桂(Laurus nobilis)的果实。
[144]衢路:道路。
[145]狸豆:又称黎豆、虎豆、鼠豆。豆科植物头花黎豆Stizolobium capitatum(Sweet)O.Kuntze的种子。
[146]此条《证类本草》卷十三有载。
海棠香国
海棠【海棠:海棠在我国古代所指极为复杂,及至今日蔷薇科苹果属和木瓜属的众多植物都可以称为海棠。从其香气明显这一特点来看,这里说的昌州海棠,可能接近苹果属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但即便西府海棠,香气也不算浓郁,达不到海棠香国的程度。综合历代文献记载以及原产地的情况变迁,很多学者认为这里言及的昌州海棠应该今日已绝种。】故无香,独昌州【昌州:唐乾元元年 (758) 割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治所在静南县 (今四川大足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重庆大足、荣昌、永川等市县地。寻废。大历十年 (775) 复置,治所在昌元县 (今荣昌县西北)。光启元年 (885) 徙治大足县 (今大足县)。除此之外,还有文献记载古“嘉州”(今四川乐山、峨眉山等地)亦称“海棠香国”。所以除了永川、大足、荣昌都以棠城自称,乐山也以“海棠香国”自称。】地产者香,乃号海棠香国。有香霏亭【香霏亭:《山堂肆考》卷一百七十二 “香霏”:“重庆府大足县,有地名曰海棠香国。海棠无香,惟此地产者有香,故旧郡治前有香霏亭。”则位置在大足县。《续茶经》卷上之三:“《雪蕉馆记》谈明玉珍子升在重庆取涪江青石为茶磨,令宫人以武隆雪锦茶碾,焙以大足县香霏亭海棠花,味倍于常。海棠无香,独此地有香,焙茶尤妙。”】。
[147]海棠:海棠在我国古代所指极为复杂,及至今日蔷薇科苹果属和木瓜属的众多植物都可以称为海棠。从其香气明显这一特点来看,这里说的昌州海棠,可能接近苹果属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但即便西府海棠,香气也不算浓郁,达不到海棠香国的程度。综合历代文献记载以及原产地的情况变迁,很多学者认为这里言及的昌州海棠应该今日已绝种。
[148]昌州:唐乾元元年 (758) 割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治所在静南县 (今四川大足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重庆大足、荣昌、永川等市县地。寻废。大历十年 (775) 复置,治所在昌元县 (今荣昌县西北)。光启元年 (885) 徙治大足县 (今大足县)。除此之外,还有文献记载古“嘉州”(今四川乐山、峨眉山等地)亦称“海棠香国”。所以除了永川、大足、荣昌都以棠城自称,乐山也以“海棠香国”自称。
[149]香霏亭:《山堂肆考》卷一百七十二 “香霏”:“重庆府大足县,有地名曰海棠香国。海棠无香,惟此地产者有香,故旧郡治前有香霏亭。”则位置在大足县。《续茶经》卷上之三:“《雪蕉馆记》谈明玉珍子升在重庆取涪江青石为茶磨,令宫人以武隆雪锦茶碾,焙以大足县香霏亭海棠花,味倍于常。海棠无香,独此地有香,焙茶尤妙。”
桑椹甘香
张天锡【张天锡:338—398,字纯嘏,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最后一位君主。前凉为前秦灭,天锡降前秦,淝水之战后又附东晋,因健谈为孝武帝所重。《世说新语》载:孝武于坐间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遂有此番回答,借以回击那些嫉妒自己的人。】云:北方桑椹甘香,鸱鸮革响【桑椹甘香,鸱鸮革响:典出《诗经·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鸱鸮,亦作“鸱枭 ”,指猫头鹰一类的鸟。常用以比喻贪恶之人。革响,谓变更声音。这里借用《诗经》之典,是说连鸱鸮这样的恶鸟都受到感化(讽刺有些人还不如鸱鸮)。】,醇酪【酪:当时的酪指的是由乳发酵而成的一种类似酸奶的饮料。】养性,人无妒心。(《世说新语》)
[150]张天锡:338—398,字纯嘏,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最后一位君主。前凉为前秦灭,天锡降前秦,淝水之战后又附东晋,因健谈为孝武帝所重。《世说新语》载:孝武于坐间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遂有此番回答,借以回击那些嫉妒自己的人。
[151]桑椹甘香,鸱鸮革响:典出《诗经·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鸱鸮,亦作“鸱枭 ”,指猫头鹰一类的鸟。常用以比喻贪恶之人。革响,谓变更声音。这里借用《诗经》之典,是说连鸱鸮这样的恶鸟都受到感化(讽刺有些人还不如鸱鸮)。
[152]酪:当时的酪指的是由乳发酵而成的一种类似酸奶的饮料。
栗有异香
殷七七【殷七七:唐代道士,名天祥,又名道筌,自称七七,以善幻术著名。】游行天下,人言久见之不测其年寿。偶于酒间以二栗为令【令:指酒令,唐时酒令有三种:律令、骰盘令和抛打令。这里具体所指见下条注释。】,接者皆闻异香。【这里语焉不详,故事原委是这样的。殷七七到一处官僚家里做客,助兴的倡优轻慢嘲笑他,他就说我拿两个栗子来做酒令,大家传看,纷纷闻见异香,传到那两个倡优面前时,变成石子,一下子粘在鼻子下面,他们两个闻到的却是恶臭,而且怎么也弄不掉,这两个倡优想尽办法想弄掉栗子,伴奏的趁势奏乐,这两个倡优就好像在表演舞蹈一样,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后来七七收回法术,大家都非常敬佩他。】(《续仙传》【《续仙传》:道教神仙传记,题溧水县令沈汾撰,上中下三卷。成书于五代时期,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153]殷七七:唐代道士,名天祥,又名道筌,自称七七,以善幻术著名。
[154]令:指酒令,唐时酒令有三种:律令、骰盘令和抛打令。这里具体所指见下条注释。
[155]这里语焉不详,故事原委是这样的。殷七七到一处官僚家里做客,助兴的倡优轻慢嘲笑他,他就说我拿两个栗子来做酒令,大家传看,纷纷闻见异香,传到那两个倡优面前时,变成石子,一下子粘在鼻子下面,他们两个闻到的却是恶臭,而且怎么也弄不掉,这两个倡优想尽办法想弄掉栗子,伴奏的趁势奏乐,这两个倡优就好像在表演舞蹈一样,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后来七七收回法术,大家都非常敬佩他。
[156]《续仙传》:道教神仙传记,题溧水县令沈汾撰,上中下三卷。成书于五代时期,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必栗香【必栗香:亦称“花木香”、“詹香”。可能为胡桃科化香树属植物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
内典云:必栗香为花木香,又名詹香,生高山中。叶如老椿,叶落水中,鱼暴死。木取为书轴,辟蠹鱼【蠹鱼: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不损书。【此条见于《本草纲目》引陈藏器的记述。】(《本草》)
[157]必栗香:亦称“花木香”、“詹香”。可能为胡桃科化香树属植物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
[158]蠹鱼: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
[159]此条见于《本草纲目》引陈藏器的记述。
桃香
史论【史论:唐代人,故事里说他是御史中丞,当时在齐州。】出猎至一县界,憩兰若【兰若:梵语“阿兰若”(āra?ya)的省称,意为离于愦闹处、闲静处,一般指寺院。】中,觉香气异常,访其僧。僧云:是桃香。因出桃啖。论仍共至一处,奇泉怪石,非人境也。有桃数百株,枝干拂地,高二三尺,异于常桃,其香破鼻。(《酉阳杂俎》)
[160]史论:唐代人,故事里说他是御史中丞,当时在齐州。
[161]兰若:梵语“阿兰若”(āra?ya)的省称,意为离于愦闹处、闲静处,一般指寺院。
桧香蜜【桧香蜜:桧,指柏科圆柏属植物桧树[Sabina chinensis(L.)Antoine],也称圆柏。桧树所指古今基本没有歧义,其球花是雌雄孢子体,一般不大可能以花蜜见称,陆游此条颇为特别。从柏树的习性来看,也可能是甘露或蜜露一类的东西(在蜂蜜领域,甘露是指蚜虫等昆虫分泌的含糖汁液,蜜露是由于外界气温变化植物本身分泌的含糖汁液,这些汁液被蜜蜂收集,便成了特殊的蜂蜜)。陆游还有诗“三分带苦桧花蜜,一点无尘柏子香”(《龟堂杂兴十首其四》)为证,称其香中带苦。从蜜露的口感来看,比较符合“三分带苦”的特点,也有柏树的天然香气,所以这里的“桧香蜜”大概就是桧树分泌的含糖汁液被蜜蜂收集产生的“蜜露”。】
亳州【亳州:北周末改南兖州置,治所在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据《续通典》称:“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谯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亳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谯郡。乾元元年(758) 又曰亳州。辖境相当今安徽亳州、涡阳、蒙城及河南鹿邑、永城等市县地。】太清宫【太清宫:这里指今鹿邑县太清宫,此太清宫现属河南鹿邑县,但过去是亳州范围内。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镇,东汉延熹年间(158—167)建,历代屡加修葺。太清指神仙居处,中国有很多太清宫,但鹿邑县此太清宫因为是老子故里所以尤为重要,名胜古迹众多,历代也有很多典故。旧传宫内有八株老桧,为老子手植。】桧至多,桧花开时蜂飞集其间,作蜜极香,谓之桧香蜜。欧阳公【欧阳公: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兴平四年(1067)被贬为亳州知州,在任不到一年。】守亳州时有诗云:“蜂采桧花村落香【出欧阳修《戏书示黎教授》:“乌衔枣实园林熟,蜂采桧花村落香。”】。”(《老学庵笔记》【《老学庵笔记》:见前“《老学庵日记》”条。】)
[162]桧香蜜:桧,指柏科圆柏属植物桧树[Sabina chinensis(L.)Antoine],也称圆柏。桧树所指古今基本没有歧义,其球花是雌雄孢子体,一般不大可能以花蜜见称,陆游此条颇为特别。从柏树的习性来看,也可能是甘露或蜜露一类的东西(在蜂蜜领域,甘露是指蚜虫等昆虫分泌的含糖汁液,蜜露是由于外界气温变化植物本身分泌的含糖汁液,这些汁液被蜜蜂收集,便成了特殊的蜂蜜)。陆游还有诗“三分带苦桧花蜜,一点无尘柏子香”(《龟堂杂兴十首其四》)为证,称其香中带苦。从蜜露的口感来看,比较符合“三分带苦”的特点,也有柏树的天然香气,所以这里的“桧香蜜”大概就是桧树分泌的含糖汁液被蜜蜂收集产生的“蜜露”。
[163]亳州:北周末改南兖州置,治所在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据《续通典》称:“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谯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亳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谯郡。乾元元年(758) 又曰亳州。辖境相当今安徽亳州、涡阳、蒙城及河南鹿邑、永城等市县地。
[164]太清宫:这里指今鹿邑县太清宫,此太清宫现属河南鹿邑县,但过去是亳州范围内。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镇,东汉延熹年间(158—167)建,历代屡加修葺。太清指神仙居处,中国有很多太清宫,但鹿邑县此太清宫因为是老子故里所以尤为重要,名胜古迹众多,历代也有很多典故。旧传宫内有八株老桧,为老子手植。
[165]欧阳公: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兴平四年(1067)被贬为亳州知州,在任不到一年。
[166]出欧阳修《戏书示黎教授》:“乌衔枣实园林熟,蜂采桧花村落香。”
[167]《老学庵笔记》:见前“《老学庵日记》”条。
三名香【三名香:依《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四》,这里的三名香是松香与前面两种香的合称,不宜独称“三名香”。】
千年松香闻十里,谓之十里香,亦谓之三名香。(《述异记》)
[168]三名香:依《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四》,这里的三名香是松香与前面两种香的合称,不宜独称“三名香”。
杉香
宋淳熙【淳熙:是南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年号(1174—1189)。】年间,古杉生花在九座山【九座山:一名仙游山。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北。《元和志》卷二十九福州仙游县:仙游山“在县西二十里,县因以为名”。《明一统志》卷七十七兴化府:九座山“在仙游县西北。山有九峰,故名”。】,其香如兰。(《华夷草木考》)
[169]淳熙:是南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年号(1174—1189)。
[170]九座山:一名仙游山。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北。《元和志》卷二十九福州仙游县:仙游山“在县西二十里,县因以为名”。《明一统志》卷七十七兴化府:九座山“在仙游县西北。山有九峰,故名”。
槟榔苔【槟榔苔:这里指槟榔树上的一种寄生植物。】宜合香
西南海岛生槟榔木上,如松身之艾蒳【艾蒳:指松树上的寄生植物,参见前“艾蒳”条注释。】,单爇不佳,交址人用以合泥香【泥香:泥香是《桂海虞衡志》记载的古代交趾一带所合的软香。参见后“交趾香珠”条。】,则能成温黁【温黁:温暖芳香,黁,音nún。】之气。功用如甲香。(《桂海虞衡志》)
[171]槟榔苔:这里指槟榔树上的一种寄生植物。
[172]艾蒳:指松树上的寄生植物,参见前“艾蒳”条注释。
[173]泥香:泥香是《桂海虞衡志》记载的古代交趾一带所合的软香。参见后“交趾香珠”条。
[174]温黁:温暖芳香,黁,音nún。
苔香
太和初改葬基法师【基法师:窥基大师,中国唯识宗(慈恩宗)二祖,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俗姓尉迟,字洪道,又称慈恩大师。师从玄奘大师并得其印可,著作很多。】。初开冢,香气袭人,侧卧砖台上,形如生。砖上苔厚二寸余,作金色,气如旃檀。(《酉阳杂俎》)
[175]基法师:窥基大师,中国唯识宗(慈恩宗)二祖,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俗姓尉迟,字洪道,又称慈恩大师。师从玄奘大师并得其印可,著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