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大问题确实是招聘专员面试时最常问的问题,每个问题在书中都被揉碎了细细讲述。这本书特别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像其他任何一本所谓的“商务英语”图书纯粹是为了教英语而教英语,书中的tips教给你的不是英语,而是谈话技巧和策略,帮助你顺利地回答好面试时的问题。它提供的面试问题的答案范例,都采用了最地道的英语表达,而且也是非常经典的参考范例。
从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跟商务有关的词汇,比如说,major in...(主修……专业)、internship(实习)、effectively(高效)、resultoriented(以结果为导向的)、evaluation(考核)等。
另外问大家一个问题:面试时要表达自己的成绩优秀怎么说?
很简单,只要说“I excelled in all of my courses at school”就行了。
但正是这些很简单的句子,很多人都不知道,导致面试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B. English for Business Meetings(《商务会谈英语》)
English for Business Meetings
这本书共10课,121页,算是Interview Questions Answered那本教材的扩展。这本书中对商业词汇和短语用法收录得更多,目的就是让你学会各种正式和不正式的商业场合词汇。每一课都有三部分:首先是慢速朗读课程内容;然后是慢速地讲解这段话中的重难点和生词;最后是以常速模式再把课程朗读一遍。这本书特别好的地方还在于,每一课的meeting(会议)录音都有两个版本——正式版和不是特别正式的版本。这一点可以让大家对不同的商业场合下的用词有更好的理解。
这本书明显是杰夫博士有了充足的经济实力后所做的高水准作品,但相对地,课程的难度也高了不少。课程编排得非常合理,而且录音的质量非常好,团队聘请了专业的录音者,而没有让杰夫博士本人来录制meeting录音。
书中提到了一些单词,比如assessment(评估)、potential market(潜在市场)、innovation(创新)、target market(目标市场)等。它把职场中的表达都分成了formal(正式)和informal(非正式)两类,讲解的录音非常用心,教材中也都有Glossary。
C. Using English at Work(《工作常用英语》)
Using English at Work
这本书可能是几本书中最简单的一本了,一共10课,目的是教会大家职场中的常见英语。每一课有三个部分:首先是一段慢速的职场对话;然后是杰夫博士对这段对话的慢速讲解;最后用常速把刚才的对话再播报一遍。这是最典型的ESLPod的模式。
这本书最“闪亮”的地方在于,和我们经常见到的商务英语书不同,它没有任何的cliche(陈词滥调)。书的目录就说明了一切。
Lesson 1 Arriving at Work(第一课——上班)
Lesson 2 Checking Mail,E-mail,and Voicemail(第二课——查看邮箱、电子邮件和语音信箱)
Lesson 3 Attending the Morning Meeting(第三课——参加早会)
Lesson 4 Working at My Desk(第四课——案头工作)
Lesson 5 Taking a Break and Eating Lunch(第五课——休息一下,吃个午餐)
Lesson 6 Having Computer Problems(第六课——电脑故障)
Lesson 7 Scheduling a Meeting(第七课——安排会议时间)
Lesson 8 Meeting with the Boss(第八课——和老板开会)
Lesson 9 Leaving Work(第九课——下班)
Lesson 10 Socializing with Coworkers(第十课——和同事进行社交活动)
看到了吗?它的10节课是按照一整天的工作流程的顺序来设计的,虽然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工作用语,但全部是最实用的表达,学完一课立刻就可以使用!比如card reader(读卡器)、parking spot(停车位)、spam(垃圾邮件)、stapler(订书机)、paper clip(曲别针)、scan(扫描)等。看到这本书的Glossary,你就能感觉到一种浓郁的职场白领气息。
(2)ESLPod这六本教材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合理地选择图书,你要明白,三个月内,你是不可能把上面的六本书全部学完的。即便勉强学完,效果也很一般。何况,六本书总共要花180美元呢!根据上面的分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来选择,三大类教材的形式是差不多的。
例如,如果你急需提升职场英语交际能力,那么使用商业类的那三本教材最佳。下面拿Interview Questions Answered举例说明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自己的学习流程。
A.不要看教材文本,先花上两三天时间,认真地把全书的音频听完。放心,杰夫博士讲课非常细致,生词都一个个拼出来,绝对不用担心听不懂。只要不是因为生词而听不懂,听的时候就绝对不要做别的事情,只需做好笔记。
B.初步听完后,开始读教材文本,花3~4天的时间,对照着笔记把教材文本中的生词和短语都搞定。
C.之后开始进行跟读的练习,每天跟读的内容量和时长要自己安排,以能接受为准。
跟读练习是重头戏。我建议大家最好全文跟读,也就是说,不管是单纯的课程录音还是讲解都要跟读。这对形成语感帮助很大。一般意义上的跟读有三种方法:
·丢开课本,播放一句,暂停,然后跟读。如果跟不了,就倒带反复。
·翻开课本,不暂停,跟着录音朗读,一气呵成。
·丢开课本,不暂停,跟着录音朗读,一气呵成。
在你听完全课、读完文本之后,进行第一种跟读其实是很容易的。这也是真正不留死角的听力练习方法,把每一句话都练到纯熟无比,英语的发音、腔调和节奏就都能深入内心了。完成了第一种跟读后,就要练习英语的流畅度了,也就是照着书不暂停地跟读。熟悉到一定程度后,就是不看书也不暂停地跟读了。
举个例子,为了对付每天要学习的内容,你可能要花15分钟时间完成第一种跟读,然后你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跟读6~7遍,最后你可以使用第三种方法跟读3~4遍。
如果在电脑上跟读,我们推荐KMPlayer播放器。用电脑键盘控制这个播放器时,按左右方向键可以快退或快进五秒,按空格键可以暂停,比任何复读播放软件都好用。
D.一定要注意复习!
复习时,只需要使用第二种或者第三种跟读方法把以前学过的课程再跟读几遍就可以了。那么,对复习的次数和学习的流程应该如何监控呢?
还记得我们的复习表格吗?现在是打印复习表格的时候了!按照上面的日期,每天先把需要做的复习任务完成,然后再把每天需要学习的新任务搞定。
能否学好和复习方法优劣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能够熟练地把一课的快速对话部分都轻松跟读下来,就说明你已经把这一课吃透了。
E.把上面的步骤搞定之后,我们还有个选做的练习——双法宝练习,就是录和听结合。
当你把一课模仿到还算不错的程度后,把其中的慢速英语对话音频裁剪下来放在手机里,然后自己对着文本朗读该段对话,用手机录下来,平时零碎的时间就听这两段音频。
听9次左右就能发现明显的不同,然后重新录,再听9次,每听一次都能感到不同。慢慢地,英语的发音节奏就渗透到你的身体和脑海中了。录和听一段慢速英语对话音频可能要2~3天,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录下一课。
当然,这个是选做的练习。但对于想成为播音员或者口译员的同学,这个练习是必须要做的!
像这样搞定一本书之后,就可以接着学下一本了。只要你合理规划时间并用复习表格来进行流程监控,你就可以在三个月内学完商务类的三本书。
需要注意的是,开始跟读的时候,肯定会挫折重重,但是只要你咬牙坚持下来,以后的学习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你可能需要一个半月才能把第一本的跟读完成,但是可能只需半个月就能搞定下一本了。我的很多组员都说,他们一开始跟读慢速都觉得舌头打结、肌肉抽筋,到最后常速、快速的英语都能毫不费劲儿地流利跟读了,感觉进步真的是一日千里。
比如,小组的Dallas来信说:
我学的第一本ESLPod教材是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每天学两段音频,没有到可以背诵的程度,但是可以shadowing,就是几个单词几个单词地进行跟读,有时候记不得了就把音频倒退几秒。刚开始的时候,搞定两段音频需要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读到第60课的时候,练习完两段音频就只需一个小时左右了。
我个人觉得刚开始的时候是要有一个花费很长时间磨舌头和习惯文章逻辑的过程的。一开始真的蛮痛苦的,一个句子反复读好多遍也读不顺,有时候单词发音也不准,于是就停下音频反复地读。还好我坚持下来了,读到后面搞定一课的时间缩短之后,还是蛮开心的。明显地感觉在日常跟同事对话的时候,如果心里想好了说什么,就可以很顺利地说出来(以前会“结巴”),对停顿、断句什么的也有了初步的感觉。
要达到心里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高级的EP,奶爸说是“听力地狱”,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哭着也要坚持下来!因为只有这样,最后才能笑!要达成目标,关键是耐心和坚持。
开始学习的时间还不算长,当然无法跟小组里能读长篇的同学比,写这个完全是为了表达对奶爸的感谢!他能够无私地提供这么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真的是太了不起了!谢谢!我会坚持下去的!
(3)本小节答疑
请问,我做听写可以吗?
听写是一种极度低效的学习方法,非常不建议将其作为学习的主要手段。应该先大概熟悉一下学习的内容,然后逐句地跟读,这样才能对英语材料有最迅速的反应。如果你用听写的方法,最后还是绕不开跟读这一关,所以非常不推荐。
我学好的标准是什么?是要把这些内容都背下来吗?
学好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可以用第三种跟读方法把录音流利地说出来就行了。
至于背诵,一般这种意义上的背诵叫作“rote learning”,即无意识地死记硬背。这是英语学习的大忌。在学习初期,绝对不要试图去背诵。根据我的课程方法安排学习,跟着杰夫博士仔细跟读,反复模仿。每个知识点和细节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大脑吸收,最终沉淀在脑海里。根本不需要强制性背诵,你只要做到流利跟读就可以了。
讲解录音非常长,可不可以不跟读,直接跟读每期的慢速和快速的课文录音?
可以,但我们建议,在你学习新课的时候,最好能逐句跟读课文所有的录音(包括朗读和讲解两部分的录音),这样对你的英语提高帮助最大。以后你复习的时候,如果觉得浪费时间,那么只需要跟读课文录音即可。
不自觉地想把这些东西背下来怎么办?
单词和短语如果你一定要背,可以背,但是全文背诵真的没必要,因为我们推荐的所有图书都是有讲解的。虽然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的讲解是针对问题的回答而不是英语用法,但都是用讲解来帮助你做到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性输入)。相当于你花了极少的钱,请到了最厉害的外教来给你上课——国内没有几个外教是有哲学博士学位的语言学家。如果只是简单地背诵,而不是彻底地把书跟读到熟练程度,那么真的是很可惜的。
以上的任务,每日两个小时,三个月搞定,你的英语就开始流利起来了。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中高级课程的学习了。
2.2.4 中国人的发音难点
在模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连读问题。尽管在中级这个阶段,连读相对来说很简单,通过自己仔细听和模仿是可以搞定的,但是为了与下一个环节——“听力大荒野”良好衔接,我们这里给出了一个比较傻瓜式的英语连读(和弱读)的指南,供大家参考。因为只有文字材料,无法诠释得非常精准、具体,所以要请大家先记住这些小诀窍,平时自己多听录音体会,或者听了一段时间录音积累了不少疑问后,再来借助于这些小诀窍一一验证。
(1)基础篇:比较难发的音
A.美音的/r/怎么发
赖世雄老师对此做过详解,可以暂时参考他的说法,而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如果你不知道/r/音怎么发,或者觉得卷舌很别扭,那么可以不发,这个丝毫不影响你英语的好听和标准程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自以为是地把每个单词都加上了/r/音,比如because(因为)非要读成/b?'k?rz/,famous(著名的)非要读成/'fe?m?rs/。
这些不能算是“英语口音”中可以接受的范畴,而是发音错误!不可以接受!很多人平时没有仔细地听录音、模仿录音的习惯,看了几部美剧就得意扬扬地觉得什么单词都可以乱发卷舌音,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发音方式,必须加以改正!
基本原则是:如果单词中没有r这个字母,就绝对不要发卷舌音!反过来,如果有r这个字母,卷舌音可以发,也可以不发。
如果你记不住,那么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把卷舌音/r/统统省略,因为波士顿和新英格兰地区的居民中的不少人都是这么发音的。你听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和肯尼迪总统的演讲时,会发现他们的口音和现在流行的美语圆润的感觉完全不同。从整体上来看,他们发出的元音是美式松松垮垮的感觉,但是大部分的卷舌音/r/都被省略掉了。既然母语人士可以这么发,那么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发音方式。不发/r/音是最简单有效地矫正发音的第一步,而且也是正确的发音。
再强调一下,如果单词中没有r这个字母,就绝对不要发卷舌音!如果记不住,那么以后说话时,不管r在单词中间还是结尾,统统省略,不要发卷舌音!
B.发好/l/音和/n/音
/l/音在开头还好发,但是在结尾的话,很多人就搞不定了,因为汉语里没有这个音。尤其是little这个单词,能读对的人不多,world跟word、girl跟goal能读出区别的人也不多,根本原因是尾音/l/发得不对。
如何发这个尾音呢?/l/音不管是开头音还是结尾音,都要求你舌尖抵住上腭发出来。文字描写比较抽象,大家可以说little、Kyle、title和world来试试。词首/l/音的发音跟中文中的“啦”的开头音并不相同,词首音的发音口型跟词尾音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也是要翘舌,轻抵触上齿龈的,大家可以听前面推荐的赖世雄老师的课程并仔细体会。
至于/n/这个音,口型和/l/一模一样,但是气流从鼻腔发出来,它是鼻音。
C.发好/?/和/u:/
长音/u:/很容易发,直接发长音就好,短音/?/就麻烦一些。
先讲个笑话,foot和food这两个单词发音不但要靠/t/和/d/区分,还要靠/?/和/u:/区分,如果你读错了,就会闹笑话。
我的外教去香港旅游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香港脚”很出名。他吃饭时,服务员问他:“How do you think about Hong Kong foot?”
外教大惑不解,问:“Hong Kong foot?”
侍者回答:“Yes,it's delicious!”
外教吓呆了,说:“It's smelly!”
他后来才知道,原来服务员是把香港菜(Hong Kong food)说成了Hong Kong foot……
请记住,美音中的短音绝对不是把长音发短!音色有本质的区别,把短音拉长也跟长音完全不同。我来教大家一个小诀窍,发/?/这个音要噘嘴,然后喉咙发“饿”这个音,也就是/?/音,这个音是schwa sound(中元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听外国人讲good时,常常听到的更类似/g?d/,而不是“古的”。
D.区分好/?/和/i:/
同样不是长短的区别。/?/短促,但不是发“衣服”的“衣”的音;/i:/相对简单,拉长即可,和中文的衣服的“衣”的音很接近。
可以试试用hit和heat、ship和sheep、lick和leak这三组词语进行比较练习。
(2)进阶篇:在语流中的发音现象(教科书上一般很少认真讲)
说普通话时讲究字正腔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把每个音都发得清清楚楚,而英语却夹杂了大量的连读和弱读,这些给我们练习听力造成了很多的困难。
这里也顺便提一句,请大家不要再用所谓的“加速软件”去练习听力了!英语理解力和速度无关,而是和你对语言的熟悉度有关。而且,英语的语流特点决定了即使你把慢速英语加速100倍也还是没有连读、失去爆破,听起来还是和快速英语不一样,所以不要再浪费时间找这种没什么用的加速软件了!
下面,就简略地讲讲笔者自己的学习心得,文字的表述能力有限,希望大家只作为一个参考。而英语发音的微妙,还要靠大家自己参照本章推荐的教材和方法,去反复练习和体会。
A.失去爆破
英语的爆破音共三组:/t/和/g/、/k/和/g/、/p/和/b/。
在讲解爆破音时,很多语音书会习惯性地将它们分成浊辅音、清辅音,规则也是一大堆,比如爆破音相连、前一个音不发只保持口型等。我们这里讲得很简单:凡是单词读音末尾为爆破音的,不管下一个单词以什么音开头,这个爆破音统统不发出声音,只简单停顿0.1秒。
比如说:
Sit down.(坐下。)
Don't worry.(别担心。)
我个人建议,在学习初期,只要单词末尾出现爆破音,这个音最好都不要发出来,尤其是不可以爆破音重读。而如果把/it/读成/it ?/,就会多出一个音节,这样在模仿时就会远远跟不上原音的速度。
打个比方来说,我大学时的一个室友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有一句是:“What have you done lately?”因为他喜欢把what的“t”重读,所以这句话就变成了:“Whatta have you done lately?”多了一个音节,整句话显得很不流畅,就完全没有原音的感觉了。
而what几乎在所有情况下,都只读成/w?/,/t/音几乎完全被省略了。
所以注意:凡是单词末尾读音为爆破音的,不管下一个单词以什么音开头,统统不发出声音,只简单停顿0.1秒。
B.注意at的读法
At在大部分时候不读成/?t/,而是读成/?t/,而爆破音不发声,只停顿0.1秒,所以look at这个高频出现的短语,通常被读成/luk?/。因为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所以强调一下。
C.美音中的音变,也就是所谓的“浊化现象”
这一点,在以t和d这两个字母结尾的单词上出现得最多,也是造成严重听力困难的大难题。但是,其实很简单,记住下面两个规则就够了。
a. t在末尾,如果与下一个单词连读的话(即下一个单词以元音开头),那么绝大部分情况下,其发音是要浊化的。
比如说,美剧How I Met Your Mother(《老爸老妈的浪漫史》)中巴尼(Barney)有一句经典台词“Exhibit A.”,这里exhibit末尾的t不读成/t/,读/d/,所以这个词组的读音就变成了/ig'zibidei/,不信可以去剧中听听。
再比如,EnglishPod中有一集,女主角对男主角说:“Pick me up at eight?”这句话中,at eight这两个单词之间有很明显的连读,读成了/?deit/。
b. t在单词中间,一般情况下也会被读成/d/。准确来说,是读成近似于/d/的音。
比如,better其实应该读成/'bed?/,butter应该读成/'b?d?/,bitter其实常被读成/'b?d?/。
D. /h/音的省略
这个一定要注意,以h开头的单词,如果跟前面的单词连读,很多时候会把/h/音省略!比如,for him应该读成/f?r?m/,tell him应该读成/telIm/,tell her要读成/tel?/。
E.美音中的连读规则
通常,只要是前一个单词末尾读音是辅音,后一个单词开头读音是元音,原则上就可以连在一起(当然偶有例外)。规则看起来很容易,但是要扭转我们字正腔圆、每个字都要发清楚的语言习惯却很难,只能靠不停地模仿原音来纠正。限于篇幅,在这里就不举例了。
以上是一些比较常见又不太容易搞懂的发音现象,其他比较难的,比如说n是个“消音器”,其前面的/t/都要省略等规则,暂时不太需要搞懂。根据上面给出的tips认真去做,听力就可以立刻提高一大截。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所谓的“现象”,都是“好事者”总结出来的,美国人自己却很少注意。因为在自然语流中,这些现象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所以绝对不要死搬硬套,要学习英语自然发音的感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去模仿和跟读,而不是完全按照词典音标来进行中国式发音,否则绝对跟不上节奏。天底下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比如说,Haven't Met You Yet(《还未遇见你》)这首著名的歌曲是由加拿大爵士乐歌手麦克尔·布雷(Michael Bublé)演唱的。这首歌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原唱版本,还有一个是《美国偶像》栏目集体合唱版本。麦克尔在唱的时候,是按照失去爆破的规律,把met读音中的/t/省略了的。而《美国偶像》的版本却是按照met和you连读,唱成了/met∫ju/。难道你能说某个版本唱错了吗?他们都是英语国家本土人士啊!
所以,任何规律都只能做参考,最终的目的还是提高听力水平,让大家在接触英语的时候,像听汉语一样轻松自如。
事实上,这并不容易,因为东西方语言和语音系统完全不同,而一个德国人学英语的难度要远远小于一个中国人学英语。如果没有听力能力,其他语言能力便很难培养好,所以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汉语的语流特征尽量抛弃,把自己当作一个“新生儿”,好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