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决不借此营利(1 / 1)

全世界都为之振奋!因为一种全新的东西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改变了人们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谈论镭的不仅仅是科学家,孩子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也谈论着。由于世界上所有最伟大的发现都是由男人完成的,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女人们都很失望。而这次她们终于欣喜若狂,因为最终是一个女人发现了一种新奇的东西。但开始,没有人能够料到镭竟然是那么奇妙。

居里夫妇收到了来自英国、丹麦、德国和奥地利的著名学者寄来的大批信件,请求他们提供有关新发现的资料。各地的科学家也都来研究镭,并发现了它和相近元素的更多特性。两个英国学者,拉姆赛[47]和索迪[48],发现镭自身会放出少量的新气体,他们把它叫作氦。换句话说,镭可以转变成氦。这个发现非常令人吃惊。科学家们多年来已经习惯嘲笑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了,因为术士们竟然相信能把铁变成金。在科学家眼中,炼金术士在烟雾弥漫的神秘山洞里炼金的画面只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梦境。科学家们曾经说过,任何物质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它独特的化学组成和原子量。现在他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氦来自于镭。同时,他们也想知道是否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也许,那些炼金术士的灵魂正在嘲笑这些化学家呢。

不管怎样,把铁变成金只是传说,而镭的发现可是伟大的功绩,更重要的还是它的功用。它看上去就像桌子上的盐一样不起眼,可是它的放射性却是铀的两百万倍。它发出的射线可以穿透除了铅以外的任何坚固金属。它也有缺点——它太活跃了,即使把它密封在玻璃试管里,它也会在一天之内挥发掉四分之一。它自身可以产生足够的热量,一个小时就可以融化和它等重的冰。若是不受外面冷气的侵袭,它就会变热,而且比周围空气的温度还要高。如果封在玻璃杯里,它会把玻璃杯变成紫红色或紫色。如果包在纸里或棉花里,它会把纸或棉花腐蚀掉。如果在黑暗中没有蜡烛,它能发出足够的光供人阅读。

镭最奇妙的一点就是它不但自己有放射性,还会把这种放射性传递给任何与之靠近的东西,而这种慷慨的性质经常会带来诸多不便。

镭对人类事务突然表现出兴趣,因为它会使真正的钻石发光,却对玻璃人造宝石不屑一顾。买钻石的人就可以借此来检验钻石的真假。

可怜的玛丽发现这种传染干扰了他们所有的实验,这让她非常苦恼。任何放在镭试管旁边的东西都会变得有放射性;它的这种辐射光量会传给空气、灰尘、玛丽的衣服、实验仪器和笔记本。这些东西根本无法拒绝这种持久的辐射性,甚至在居里夫人去世后很久,这些东西依然发光。

科学家们都喜欢推翻自己的观点,所以在刚发现镭的前几年里他们一定很开心。这种奇特的镭不但自己创造出了新元素,而且这种新元素又再次产生新元素,并不断产生变化。这些放射性元素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家庭,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是其母质自动嬗变产生出来的。但是,令科学家们震惊的事情还不止于此。他们发现在某个确定的时间内,每种放射性元素会失掉它实质的一半,而且这个给定的时间是确定的——这叫作半衰期。但半衰期时间很长,所以我们无须担心会失去这些放射性元素。铀的半衰期是几十亿年,而十亿年就是十万万年。镭是一千六百年,而镭射气是四天,镭射气的“子孙”则只需几秒钟。

你能看见镭,而且感觉它是静止不动的,孰不知就在你盯着它看时,它的内在活动隐藏着生产、冲突、杀戮和自杀。

后来,这种奇特而活跃的物质不断发生新变化,而且将来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发生。皮埃尔不顾危险,亲自实验镭的作用。手上的皮肤变红了,但是不疼。后来颜色转深。二十天后结痂,伤口像一般的烫伤。然后出现疮痕。四十二天后,疮痕由外到内慢慢愈合。

后来,玛丽发现镭也灼伤了她,虽然镭被放在一个玻璃试管里,可这个试管是放在一个锡做的箱子里的。

再后来,他们的朋友贝克勒尔回家时把装着镭的玻璃管放在夹克的口袋里,结果被严重灼伤了。

“看看你发现的这个精灵!”他向玛丽大叫道,“它凭什么伤害我?我爱它,可我还是得跟它算算账。”玛丽也要跟她喜爱的东西算算账,因为她的指尖也伤得很严重,都没有皮了。

但很快人们就开始善待镭的这种灼伤功能,因为伤口愈合得很好。医生们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用它把坏皮肤烧掉,当伤口愈合时,病症也就消失了。这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也许镭可以用来治疗癌症。

不管怎样,镭被证明是很有用的。人们都想购买。玛丽从八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了一克镭。它值三万英镑,但却不是用来出售的。只要她活着,她就会珍藏它,把它留给她的实验室,作为多年努力工作和巨大胜利的珍贵象征。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皮埃尔和玛丽正坐在凯勒曼大道的家里,邮递员送来一封寄给皮埃尔的信,上面贴着一张美国邮票。他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把它折起来放在自己的桌子上。

“我们得谈谈”,他说,“关于镭的事情。它将被大量生产。他们从美国布法罗[49]来信询问关于镭的一些信息。”

“嗯?”玛丽有些不耐烦。

“呃,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可以十分公开坦诚地描述我们提炼镭的方法和结果……”

“当然。”玛丽微笑着说。

“或者,”皮埃尔继续说道,并没有注意到玛丽打断了他的话,“我们可以把自己当作镭的发明者,以此知识的拥有者自居。如果要这样的话,在发表如何从沥青铀矿中提取镭的方法之前,我们就必须拿到专利,然后就可以从全世界镭的生产中获取利润。”

事实很清楚地摆在他们俩面前,如果接受,就会拥有巨大的财富。生产镭的专利权会给他们带来足够多的钱,这样,就可以建一座很好的实验室并可以买到更多的镭来做研究。如果他们有了钱,可以做多少事情啊!

玛丽想了一会儿,说道:“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那么做,就是在完全违背科学精神。”

皮埃尔也同意,但他让玛丽好好考虑了一下,因为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能再更改了。他提醒她要考虑到他们两人都梦想的实验室和他们女儿的未来。她真的确定不想变得富有吗?

玛丽知道科学家们所遵循的老传统,就像法国化学家巴斯德所作的那样,她说道:“物理学家总是公开发表他们的研究。我们的发现不过偶然有商业上的用途。我们不能从中谋利。再说,镭将在治疗疾病方面大有用处。我觉得似乎不能借此谋利。”

皮埃尔又一次同意了,他也认为出卖镭的知识是违背科学精神的。当天晚上,他就给美国回信,把他们想要的信息都告诉了他们。

这样,皮埃尔和玛丽没有任何遗憾地与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擦肩而过。他们的镭不是用来营利的。科学精神给他们和全世界带来了镭。不管这个世界如何世风日下,他们还是喜欢科学精神的,因为科学精神可以把知识无偿地奉献给全人类。在皮埃尔和玛丽能选择财富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贫穷,他们骑着自行车,穿过夏天的树林,开始他们的平凡之旅,去为他们的房间采摘野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