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熄灭后,危险也随之降低,
我们在此,欢愉起来吧。
我感到自己非常愚蠢,却极有感染力,
我们在此,欢愉起来吧。
——《少年心气》(Smells Like Teen Spirit),涅槃乐队
我从来没有想过按一下按钮生活便会天翻地覆。然而,这正是1991年秋天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在十六岁的时候,我已经达到了青春期叛逆的顶峰,所以毫不奇怪,我简短地回答了一句“不”。当父母问我是否愿意和他们一起去度家庭假期时,我说“不,不想去”。于是,在我生命中第一次,我要自行安排整整两周的生活。在我的脑海里,我已经可以预见这两周的生活——参加乐队排练若干小时,从披萨外卖店购买油腻腻的食物,与朋友定期聚会。
我在父母的房子里当临时单身汉的这段时间,自己的第一次正式行动是把电视和高保真音响连接起来,这样二者便能持续播放我喜欢的摇滚乐。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我先将电视调到音乐频道,当时的我将这个频道作为二十四小时无间断播放系统。过了一会儿,喇叭里传出的吉他乐段像蒸汽锤一样击中了我。这是涅槃乐队的歌曲《少年心气》中脍炙人口的开头部分。在接下来的五分钟里,我被催眠了,我盯着电视,本能地感觉自己正在目睹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凭借他们充满活力的摇滚音乐,这支乐队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了音乐世界。涅槃乐队成功地将他们的个人印记印在音乐上,在此之前,只有猫王、披头士或迈克尔·杰克逊做到了这一点。从那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到目前为止,他们的专辑《别介意》已售出2600多万张,其中正收录了《少年心气》这首名曲。
命运中的某些关键时刻会决定未来的根本方向。
回想起来,我非常感激我能够近距离地体验这一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这一时期成长的是贾斯汀·比伯、大卫·奎塔或麦莉·赛勒斯等主流歌手。这与柏林墙倒塌、9·11事件以及我两个女儿的出生一起,属于我一生中情感最强烈的时刻之一。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所有人都是多么想成为歌手科特·柯本那样的人。我们穿起了肥大宽松的衣服,留起长发,模仿柯本弹奏吉他的风格。如果那个来自华盛顿州阿伯丁的愤怒年轻人能做到,我们也一样能做到。他的故事使我们着迷,因为他过着我们都梦想过的那种生活。出身卑微的他很快成了20世纪90年代的超级巨星。他周游世界,以自己的音乐为生,人们纷纷拜倒在他的脚下。在他与科特妮·洛芙结为伉俪后 ,那位美丽的女士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他们还生了女儿弗朗西斯·比恩。一切似乎都很完美,围绕着科特·柯本的炒作没有任何界限——直到1994年4月5日,这位歌手把一支猎枪塞进口里,吞枪自杀了。那时他只有二十七岁。他在告别信的结尾引用了尼尔·杨(Neil Young)的一首歌《嘿嘿,我的我的》中的一句歌词:与其慢慢萎掉,不如焚烧殆尽。
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在这位杰出的音乐家去世时,整整一代人是如何一起流泪的。对我个人来说,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令我无法释怀:一个实现了世界上其他人一切梦想的人,怎么可能自愿结束自己的生命呢?那是一个决定命运的时刻,它很可能为我的未来奠定了基础,从出生到现在,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感激。感激我生命中的人,感激我成长的外部环境,也感激我幸福充实的生活。我一直把这份感激之情保留到今天。它帮助我以一种谦逊的态度度过一生,并且使我永远不会失去我所做的每件事的根基。但这还不是全部,因为科特·柯本的死使我得到了三个重要教训,这三个教训影响和塑造了我的个性。我称它们为实现完满人生所必需的“少年心气”法则:
“少年心气”法则1:在真正成功之前不要装模作样
如果一个人遵循别人对成功的定义,如果他过的不是自己的生活,如果他外表光鲜内心绝望——那么涅槃乐队主唱的一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此,请摘下面具,永远做自己。
“少年心气”法则2: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消极的事情上
人生如此珍贵,岁月如此易逝。请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抱怨、怀疑或担心琐事上。我的建议是:五分钟的抱怨是可以的。当我对某件事生气时,我可以在“少年心气”时间内自由发泄自己的感受,顺便说一下,这首歌正好是五分两秒的时间——向我的挫折屈服,甚至可能沉浸在自顾自怜之中。但在那之后,我会立即停下来,再次将关注点转到生活中的解决方案、可能性和美好的事物上。
“少年心气”法则3:享受成长阶梯
生活的同义词是成长,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神奇的时刻。我相信,感激地回顾过去,勇敢地规划未来,享受沿途的时光,这样的话,成长阶梯上的每一级都会变得有意义。每时每刻,从自己的头顶到脚趾,都要完全忠实于自己,不要指望什么捷径、神奇的公式或鲜为人知的秘密。接受错误和挫折并不是消极的事情,而是实现长期快乐和高度满足不可或缺的因素。
以上就是我的“少年心气”三法则,也是多年来一直陪伴我的忠实伙伴。我希望它也会出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我想将“三法则”作为本章的中心主题,帮助各位读者达成最为重要的目标,走上自身的真实人格之路。当你以感激的目光审视自己生活的时候,当你觉得一切——健康,周围的伙伴,每日放在桌子上的足量食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时候,你的耳畔可能也会响起《少年心气》的旋律,谁知道呢。所有这些都是生活中美妙的礼物,我们应该在每一天都欢欣鼓舞[36]。你同意吗?
灯光熄灭后,危险也随之降低,我们在此,欢愉起来吧。我感到自己非常愚蠢,却极有感染力,我们在此,欢愉起来吧。
避免假模假样,做自己!
一直假装,直到你真正做到!—— 你以前听过这句话吗?
每当我无意间听到这句话时,便会周身不适,我觉得这是一个人能送给他人的最糟糕的建议。多年来,我不仅反对这句话,而且还提倡更多的事情——更多的真诚,更多的弱点,更多的人性。某件事情对我的影响极大 ——“伊利亚,过来一下。”我祖母那天身体不太好。她已经在一家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疗养院住了两年,并刚刚庆祝了自己九十四岁的生日。祖母曾经是位美丽的女人,但是今天,在经年的身体和精神的衰退之后,她坐在轮椅上,几乎忘记了一切。有时她甚至认不出自己的家人。但那一天,在她为数不多的几个清醒时刻中,有一个时刻她完全可以正常交谈。她对我说:“伊利亚,我的一生都被别人的期望所引导。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有很多梦想。但我总是小心翼翼,循规蹈矩,等待最佳时机。然而,这一刻从未到来。总有一些事情似乎更重要。现在太晚了。我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过着我一直梦想的生活。你的生活是朝着你的期望、价值和梦想前进。”
随后,她把一块金怀表塞到我手里,继续说道:“这是我心爱的怀表。我不再需要它了,我希望它能对你有用处。它应该总是提醒你,我们在世间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承认,那一刻我在想自己是否应该告诉她怀表有点过时了。但我忍住了,只是对她说:“谢谢您,祖母,我爱您!”几分钟后,她又消失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泪如雨下。尽管我很愿意相信她的话,但不幸的是,她完全错了。当然,从外表上看,我是相当成功的。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一名作家和主讲人一直是我的梦想。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并不快乐,更与自己做着斗争,我总是急于取悦他人,总是希望扮演一个与我的内心不和谐的角色。我不是我自己。那不是我的内心。相反,我总是处于“商业模式”的状态之中,试图使自己看起来尽可能完美,总是忘记真正的自己。
避免假模假样,做自己!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著名的建议——请允许我明确重申这点:这句话是我听过的最大的废话。我之所以如此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自己遵循这种模式已经太久了。但如果有一件事是我所希望的,那就是请你尽快忘记这句话。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参加过好几次研讨会,也读过很多与我的观点完全相反的书。他们都强调将“一直假装,直到你真正做到!”作为成功的基本要求!相信我,我知道这些反对意见。然而,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理由1:一句话不会因为不断被重复而成为真理,也不会因为被所有人引用而增加任何相关性。顺便说一句,以上两种行为在继续教育领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几乎没有人再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了,他们只会喋喋不休地谈论和交流自己在别处听到的东西。我很乐意推荐某种“高剂量”的批判性思维。
然而,理由2更重要:这句老掉牙的励志空话是完全错误的。它千不该万不该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你真心想成为的那个人会如何表现。不,这句话只是在鼓励你愚弄自己和周围的人。它鼓励你表现某些非真我的东西,只是为了获得认可和接受而扮演不合适自己的角色。
“一直假装,直到你真正做到!”是你能向别人推荐的最大废话。
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遵循这个建议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恐惧。害怕被拒绝、被摒弃或失宠。害怕做错事,害怕不完美,害怕不遵守某种社会规范。害怕成为真正的自己。但这正是问题的关键。要敢于做真实的自己。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戴着认真、严肃特别是不舒服的面具。你表现出某种从众的行为,因为大家都会遵从同样的行为。与其鼓起勇气将自己真正欲求的核心带到外部世界,不如与自己的客户、员工和同事保持一致——这是可悲的,因为这种策略永远不会带来预期的结果。你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没人喜欢虚假的人。人们喜欢真实的人。喜欢那种“带着所有优缺点”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从没指望你是完美的。恰恰相反。他们想要的只是你做你自己。他们希望你是真实的。倾听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社会的期望。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一个个千人一面面具后的一个个真实的人。从那天起,你的生命中只有一个任务:用每一寸纤维组织来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无论是所说还是所作,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如果你真有这份勇气,一种深深的成就感便会随之而来。
我十分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在与祖母交谈后,我暗暗对自己许下诺言,这可能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助力。它给我带来了更多的顾客,更多的金钱,更多的邀请——比所有所谓专家的技巧加起来还要多。我向自己保证,再也不会佩戴那些虚伪、不舒服的面具,我要在自己的所有思想和行动中表达真实的个性。接受自己的弱点,让世界看到我并不完美。每当我怀疑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就会将祖母的怀表从抽屉里拿出来。它每每都会提醒我作为一个真性情的人,我已经足够好,每每都会提醒我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要比被别人的期望所引导重要得多。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遵循自己的新咒语:避免假模假样,做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因为真实总是更好的。
你来到这个世界并非为了成就完美。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保持真实。
我还从祖母那里学到了更重要的一课。在那段时间里,她在养老院的室友换了三次。有一件事是三个人都会做的:他们的小型床头柜上都会放着亲人的照片。照片里不是昂贵的汽车、奢侈的手袋或3D电视,而是妻子、丈夫、孩子和兄弟姐妹。当生命进入最后阶段时,许多人会记得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他们常常会满怀渴望地回顾过去,后悔没有经历足够的冒险,没有生活得足够精彩,没有敢于做任何不寻常的事情。带着强烈的渴望,你会想到许多未实现的梦想,错过的机会,和浪费在琐事上的日子。然后你会感到沮丧——对自己的沮丧,对别人期望生活方式的沮丧,以及对自己消极态度的沮丧。更会对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过劳感到后悔,对自己总作为羊群中一只顺从的羔羊感到后悔。你同意我的观点吗?真的,没有人在临终前会想:“我要是多花点时间在办公室就好了。”
我们人生的任务是用我们的每一寸纤维组织来表达自身独特的个性。
在这一节的最后,我想向你介绍一个疯狂的想法:每天都会死去——在清晨醒来时,请意识到你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没人能活着离开这里。这绝不是什么可爱的励志短语,而是一个提醒,帮助你将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塑造。把你的梦想从抽屉里拿出来,开始实现它们。要活得热烈,就好像没有明天。你需要欢笑,需要爱意。学会欣赏那些我们早已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这样的话,你不需要接受命运的打击,经历疾病或濒死体验,便可充分享受生活的赐予。如果奇妙的地球又赐予了你新的一天,那么请记得重复你今天做的一切。但是请不要忘记再多做那么一点点。
把每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对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小事心存感激。
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消极事物上
让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个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残酷事实。我指的是“积极思考”这件事。有些人无条件地盲从于这种哲学,而另一些人则极度谴责它,并把其当作故弄玄虚的骗术而不予理会。当然,不同的态度也会产生相应的不同影响。这种哲学的追捧者——他们的脸上总是浮现着笑容,戴着玫瑰色眼镜观察整个世界,并总是天真地忽略和轻视出现的任何问题。而积极思考的反对者往往成为愤世嫉俗的人,他们总是进行负向思考,他们的天空乌云密布,他们的生活枯燥无趣。很明显,这两种策略都不能使你过上完满的生活。然而,我总是听到这样的问题:“积极思考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请原谅我无法给出一个直接的回答,但我希望你能注意到一个极为常见的陷阱,这个陷阱可以用最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果问题是错的,答案就不重要。
以上就是例证。这个问题有一个大大的误导点,它只将注意力放在大画面的一个方面,即思想。但与此同时,人们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行为、习惯和处理生活中所有任务的心态。这就是基本方法。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不要把你的生活浪费在消极的事物上,要积极面对一切。自始至终地积极面对一切。如果你用消极的态度来批判你的日常生活,那么最新的知识、最好的技能和最现代的技术对你来说都毫无用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拥有了积极的心态便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成功。仅仅基于机会和可能性的内在态度根本不会让你取得任何成就。不过相较于消极的态度,一个保持积极心态的人可以更好地完成每件事。十五年来,我一直在研究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总是盯着消极面的人会取得积极的结果。欢迎你也来测试一下,看看自己周围的人。我打赌你身边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以积极的方式来进行思考的。
消极的心态和积极的结果是相互排斥的。
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消极的事物上,请将精力集中在无数的机会和可能性上。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已被抛弃,风险未被识别,或者其他挑战又被忽视。恰恰相反,认识到这些情况至关重要,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可能的解决方案。内在思维模式的聚焦点非常重要。态度的好坏决定结果的好坏。但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在过去的几年里,在我的研讨会和辅导课程中,我将自己一遍又一遍听到的问题列了一个清单。你想看看吗?以下是我总结的前十大问题:
十大“关注问题本身”的问题
1.为什么这种事总是发生在我身上?
2.为什么我不能成功?
3.为什么公司里没有人喜欢我?
4.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未来渺茫?
5.为什么每件事对别人都有效,独独对我却不行?
6.为什么我不能实现我的目标?
7.为什么机遇出现时我每次都抓不住?
8.为什么我走到哪里,哪里便会出现问题?
9.为什么偏偏是我?
10.为什么变革如此困难?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毫无意义,因为它们都是“向后看”的问题,都是消极型的问题。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精辟地指出:人们不可能以创造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相反,如果你问自己一些与解决方案相关的问题,便会立刻发现自己的关注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这里,我也为你准备了前十大积极型问题:
十大“关注解决方案”的问题
1.我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2.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3.谁能支持或帮助我?
4.我什么时候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5.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6.我需要什么资源才能达到目标?
7.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样的呢?
8.为了达到目标,我必须做出什么变革?
9.在这一挑战中潜藏着哪些机遇?
10.为了达到目标,我必须如何改变思维方式?
正是这种微小但微妙的差别创造了不同。这些积极的问题必然伴随着积极的行动,产生积极的结果。一个“以成功为导向”自我强化的螺旋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深深地扎根于你的潜意识中,并会持久地在那里发挥作用。当然,即使有最积极的心态,也会发生烦恼、沮丧或发疯的情况。太棒了。请永远记住:
五分钟的抱怨是可以的!
积极关注解决方案和可能性。因为生活太美好了,不能浪费在消极的事物上。享受每一刻,把那些本应是大麻烦的问题转化成至少同样大的机会。顺便说一下,你最重要的盟友——也是仅次于思想的盟友是一个特别容易被忘记的因素,它的名字是幽默。是的,你没看错。因为幽默为每一次变革打开大门。不仅对日常生活中的小挑战,即便是对真正的大麻烦来说也是如此。真的,我认识的每一个成功人士都喜欢大笑,尤其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只有那些不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才会被周围的人认真对待。没有人喜欢尖刻、严肃、无情的同时代人。毕竟,这些人不太喜欢自己。伟大的艺术就是以极大的认真去处理那些看似微小的任务,并嘲笑那些困难的、看似不可逾越的、通常是令人沮丧的挑战。我想用积极心态的黄金法则作为这部分的总结:
积极心态的三个黄金法则
◇ 保持积极,时时刻刻。
◇ 感知问题,同时思考机会和可能性。
◇ 幽默开启了变革之门。经常开怀大笑,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
如果你从现在开始,让这三条法则成为自己的日常伴侣,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
享受成长阶梯
在我的研讨会、培训课程和咨询活动中,我总会向客户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未来十二个月的主要目标是什么?[37] ”我听到的答案每次都会令我感到心碎:“我想要快乐和满足。”你会问,这有什么不对吗?当然,我说的心碎并非指许愿或愿望本身,有什么能比体验真正的快乐和深深的满足更幸福的呢?这是一个假设,幸福和满足是取决于外部因素的条件。其内部模式源于以下程序:一旦我达到了我的目标比如我完成了我的学业,完成了进一步的培训,升职了,搬家了,买了一辆新车,创办了我的公司,成为了一名母亲……我就可以最终得到快乐和满足。你认识到这个推理中的错误了吗?幸福和满足从不依赖于外部环境。这些条件是买不到的,它们不会随时间产生,也不会随时间从天而降。如果你从这本书中只学到了一件事,如果这件事是下面这句话,我真的会从心底感到快乐:
幸福和满足是一个我们每天都要重新做出的决定。
上面这句话是不是使你的信念大为震颤?如果真是这样,我会很高兴。如果你是那种以快乐和满足为主要目标的人,那么现在是时候重新进行思考了。请让我重复一遍:幸福和满足是你每天都要重新做出的决定。这些心态并非来自任何外在事件,而是来自你的内心深处,你需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享受生活中的小事,去享受每一刻。你想要快乐吗?太好了,那就开心点。不是在十二个月后,而是今天。你想过充实的生活吗?那就下定决心去做。从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做起,从当前盛行的外部环境做起。不要总是等待着某个合适的时候,因为那个“合适的时候”几乎永远不会到来。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本书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部分的核心桥段。我一直在思考将这些内容放在书的最前面是否会更好,但最终还是没有那样做。首先,你在书的结尾部分读到的东西比在开头部分读到的更容易记住。另外,还有一件事对我很重要,为了使读者能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我倾向于先帮助他们掌握相关基础信息。在迈出第一步之前,我不想走第四步。现在,我们正在进入某种模式,而这种模式已经彻底颠覆了我的事业,我的日常生活,我的生活方式,我衷心希望它也将对你产生同样的影响。我所说的“模式”便是成长阶梯,请看下面这张可视化插图。
成长阶梯
人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起有落,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急速过山车。
插图背后的构想非常简单。左下角的圆圈代表你的现状,代表你现在的样子,你现在所过的生活。右上角的圆圈象征着你的未来,你的愿景,你未来想成为的人格。很多人都会在思维方式上犯一个大大的错误:认为现状和我们的目标之间的道路是一条直线——这根本不是生活的真相。相反,它更像是一辆急速过山车,有起有落,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转向时的快速变化,有陡峭的攀登,有产生肾上腺素的绕圈,但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巨大的乐趣。我曾试着以锯齿状的曲线来描绘整个疯狂旅程。实际上,它看起来更复杂,更像一个巨大的毛线球。毕竟,我们经常要克服障碍,采取新的方法,或者在前进的道路上处理失败。你同意吗?
但这还不是全部。在锯齿状的曲线中,一个非常特殊的过程出现了,我们在这本书中经常用人格发展这个术语来描述它。所谓的人格发展是分步骤运行的,我在插图中用从1到6的圆圈来命名。其背后的想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阶段反映了我们当前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洞察力的状态。每一步都有其特点和非常特殊的教育任务。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我们就会像人类一样成长,并进入下一个人格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掌握下一个教育任务。直到我们最终到达目的地,或者在途中,我们意识到另一个目标更有吸引力或更相关。
无论你想在生活中实现什么——每一个目标、每一个愿景、每一个梦想,成长阶梯都在等待着你去攀登。我知道你现在在想什么。不要想了,没有捷径,没有电梯,也没有其他更快到达成功的方法。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每一步都是一个里程碑,值得好好享受和品味。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掌握这些挑战,使自己进阶个人发展的下一个阶段。这就是为什么不值得把自己和那些已经在你想要的地方待了十年的人相比较。在成长阶梯上,这些人比你领先很多级台阶,你必须首先一步一步攀登完自己脚下的台阶。这些人也会在自己相应阶梯的教育任务和挑战中拼搏。
现在我们必须重温一遍,为什么“一直假装,直到你真正做到!”是一句彻头彻尾的废话。当你正忙于掌握第一级的目标时,假装自己已经进入了第六级又有什么用呢?享受你目前的发展状态;道路本身就是真正的目标——这本身便令人高兴。每一步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不同侧面。每走一级,都会有人走进你的生活,而其他人则会离开。每走一级,命运都会给你安排新的任务。然后,在下一级,游戏重新开始。以下是一句实打实的金句:
一旦你找到答案,生活就会改变问题。
几乎是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我们在本书开头所打开的那些思想圈便已闭合。在这个瞬息万变、日益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一种彻底的人性化方式——外加以人格作为成功的要素将是通向充满自我决定、个人突破和实现自由生活的关键。你今天在哪里并不重要。只要你准备好一步一步地爬上成长的阶梯,并享受随之而来的过山车之旅,你就已经为未来几年的挑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不能确定未来究竟是何种模样,但我已经决定将自己的性格深深烙印在上面,并积极地塑造它。这是人类的本性。套用一句名言:“有人总在等待完美的时刻。有人则抓住时机,让它变得完美。”我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做出了选择。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变革者备忘录:本章的五大观点
1.抛弃“一直假装,直到你真正做到!”的观念。你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完美,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真实。
2.每天都要死一次,并对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小事心存感激。
3.消极的心态和积极的结果是相互排斥的。
4.五分钟的抱怨是可以的!然后把你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上。
5.享受成长阶梯上的每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