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耿
方位:今山西河津
姓:姬
建立:西周时期
灭亡:前661年灭于晋献公
国名:魏
方位:今山西芮城
姓:姬
建立:西周时期
灭亡:前661年灭于晋献公
国名:霍
方位:今山西霍州
姓:姬
建立:周文王第六子霍叔处建立
灭亡:?
主要人物:霍叔处、霍公求
战国七雄的楚、秦、燕三国春秋时就存在了,而战国的田齐和韩、赵、魏四国却是春秋战国之交建立的,那么它们为什么要叫这几个国名呢?其实都是沿袭本地区或氏族的名称。比如田氏代吕齐之后,还保留了齐国的国名。赵国虽然是以晋大夫立国,但在西周时期赵氏却也是赵国,春秋时期被降级了而已。至于韩国和魏国,都是晋国的大夫受封韩地和魏地而得名。而韩地和魏地,在春秋以前却也存在古韩国与古魏国。韩国我们之前提到,这里再讲讲魏国。十五《国风》里面就有《魏风》,说的就是西周后期到春秋前期魏国的故事,那首很有名的《硕鼠》就出自《魏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魏地贵族横征暴敛,不可不说是导致古魏国灭亡的重要因素。
魏国,最早大概是赤狄的地盘。赤狄又称鬼方,为隗姓,“魏”字和鬼、隗应同源。大概在武王伐纣之前,魏地为周族占领,并被分封给同姓宗族,建立魏国。魏国在现在山西芮城一带,在晋国的西南角,这个位置也是在宗周和成周的交通线上,位置非常重要。当时在晋国西边还有个耿国,在现在山西河津一带,在商朝是嬴姓国家,周朝是姬姓国家,晋国灭亡郇国后和耿国相邻。此外在晋国北边还有个霍国,《逸周书》记载:“陈本命新荒、蜀磨至,告擒霍侯、艾侯。”则霍国也是被武王灭亡的,封给了武王六弟叔处。不过据王玉哲先生考证,霍太山就是姬族和姜族的发源地太岳山,上古人物“四岳”就是太岳山神。可见霍本来是周族根据地,但一度为商族占领,秦祖飞廉就是死在霍太山的。
在周初霍叔处为三监之一,后来周公平定三监之乱,杀管叔、流蔡叔,并贬霍叔为平民。但只有管国被灭亡,蔡国和霍国还是保存了下来。前661年,晋献公开始对三国下手。之前晋武公时代晋国只有一军(约兵力12500人),到晋献公的时候就扩张为两军。晋献公自己担任上军统帅,大夫赵夙担任御戎(司机)、毕万担任车右(保镖);太子申生担任下军统帅。两军南征北战,先后灭亡霍、魏、耿三国,霍国国君霍公求逃亡齐国。但这年晋国发生大旱,献公令算卦的占卜,算卦的说是:“霍太山的山神作怪啊!”霍太山是周族的发源地,后来周厉王出奔也是到霍国,可见霍国和周室关系密切。晋献公这种同室操戈的行为引起了霍太山神的反感,于是晋献公只好派赵夙召回霍公求,并让他复国。
但之后至迟到前622年,霍国被晋国彻底灭亡,并被封给大夫先且居。而之前耿国被封给大夫赵夙,魏国被封给大夫毕万。赵氏没有忘祖,仍然沿袭了赵氏之名,而毕氏就从此改为魏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晋国南征北战,军事政治达到顶峰的时候,隐患也开始埋下,之后赵氏、魏氏与韩氏三家坐大,并最终瓜分了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