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任
方位:今山东济宁
姓:风
建立:?
灭亡:约战国时期灭于齐国
国名:宿
方位:今山东东平
姓:风
建立:?
灭亡:约春秋中后期灭于鲁国
国名:须句
方位:今山东东平
姓:风
建立:?
灭亡:约春秋中期灭于邾国
国名:颛臾
方位:今山东平邑东
姓:风
建立:?
灭亡:约春秋中后期灭于鲁国
我们知道高中语文课本有篇课文叫《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选自《论语》,说的是鲁国执政季孙氏想攻打颛臾来扩大自己的地盘,这个颛臾是靠近鲁国的一个袖珍小国。我们之前说过太昊和少昊是东夷两大始祖,少昊的香火非常旺盛,后代有己姓、子姓、嬴姓、偃姓等,还建立了商和秦两大王朝;太昊的香火则冷落得多了,我们之前提到防风氏——风夷可能是太昊之后,但防风氏到商代也就消失了,周朝的风姓国则只有四个:任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四个都是小国家。其中任国位于现在山东济宁,宿国和须句国位于现在山东东平,颛臾国位于现在山东平邑东,颛臾古城遗址据说就在现在平邑县颛臾村。这四个小国家都以太昊和济水为祭祀,其中颛臾还负责为鲁国祭祀东蒙山(山东第二高峰蒙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处)。
学者认为夏代的有仍氏可能是任国的前身,有仍氏是个出美女的部落。我们之前说过后羿抢夺后夔的遗孀玄妻,还有夏朝少康母亲后缗的娘家都在有仍氏。后缗在有仍氏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之后担任有仍氏的牧正,后来后羿攻打有仍氏,少康则逃到有虞氏,可见在夏朝夏与东夷已经互相通婚。任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四国大约在周公东征后都成为鲁国的附庸国,须句国还把公主成风嫁给鲁庄公做妾,据说成风听说鲁庄公的四弟季友生下来掌纹像个“友”字,就和他结交(不知道这对叔嫂怎么结交的);而鲁庄公的二弟庆父又和庄公夫人哀姜“结交”,在鲁庄公死后杀公子般,立哀姜妹叔姜儿子公子启为国君。但庆父不知道为何又杀了鲁闵公(启),大概是自己想做国君了。
后来季友借助齐国和国人的力量赶走庆父,立成风之子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到前639年邾国灭亡须句国,须句国国君逃到鲁国。成风劝说僖公要保护弱小,于是第二年僖公发兵护送须句君复位。但前620年鲁国攻占须句时,须句当时是邾国领地,可见在此之间须句被邾国灭亡。颛臾国则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出场过,作为季孙肥家臣的冉有和子路将季氏将伐颛臾的计划告诉了孔子,孔子批评他们两个人为虎作伥;于是冉有推卸责任说自己也不想,孔子又说他制止不了就应该赶紧辞职;冉有接着又说颛臾靠近季氏的费城,留着肯定是子孙的祸患,孔子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季孙是“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并且指明季孙氏最担心的根本不是颛臾,而是害怕城墙内部的家臣作乱,这也就是成语“祸起萧墙”的出处啦。
当然,孔子的话对于季孙肥没有任何影响,很可能颛臾就在此次战争中灭于季氏,和其他三个风姓国一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宿国大概在此之前就被鲁国灭亡。任国则一直挺到了战国时期,杨宽先生认为所谓“泗上十二诸侯”就包括宋、卫、鲁、邹、滕、薛、郳、莒、费、郯、邳和任,是在泗水流域活跃的十二个小国家,曾一度都臣服于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