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留在小县城,你后悔了吗?(1 / 1)

站在烟花下,会觉得整片天空被点亮,远远的看去,只见漆黑的夜空闪烁出星星点点的光亮,不足一秒又恢复漆黑模样。

大城市于我而言,是那绚烂的烟花,我幻想过自己身穿小西服套装,脚踩高跟鞋,背着时下最流行款式的包包,穿梭于高楼林立的办公楼之间的场景。

幻想过后,我依然是坐在总高只有7层的办公楼里,看着不远处发出微光的路灯和漆黑的夜,小县城的夜晚,总是与繁华无关。

2019年,我走出大学,怀着一腔热血投简历到大城市的出版社,最终因为专业不符和起步三千块的工资,打了退堂鼓。

后来我接到了上海一家知名教育机构文案岗位的offer,实习期工资8000元,转正后绩效每月2000起步,对于大上海来说,刚够填饱肚子,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是极好的待遇。

说实话,那会儿紧张又惊喜,最后因为内蒙古和上海相距甚远,我怂了,算了吧,就留在县城。

小县城有小县城的好处。起步价6元的出租车,8元一碗吃到饱的面,扫辆共享单车从城头骑到城尾也就半小时,想回家见父母了,周末就可以实现。

大家都说同样的方言,生活起来没有隔阂,相似的日子每天都在上演,晚上睡前躺在**就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

我是一个很害怕枯燥的人,却把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刚毕业那年,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所生活的地方要繁华一些,起码文创环境好。

但路越走越偏,最终,到了一个没有共享自习室,没有成体系的书店的地方,就连国营的新华书店也即将面临倒闭,周末想找一个安静的茶吧咖啡店来写作读书,也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关于文化创作的环境,我只能自己创造了。

但生活并不会因为我们身在竞争压力小的县城就变得轻松,这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想着离开,他们削尖了脑袋寻找机遇、参加考试,为的就是到城市里,为自身生活和子女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就连商贩也在寻找哪里更有商机,随时转换做生意的城市,小县城的生活,慢而悠闲,像一潭鲜有波涛的湖水。

而我,既贪恋它的稳妥,又嫌弃一成不变的落后。

小城里的青年,做过很多梦,但梦里梦外最终都发现,我们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想要过好普通的一生,庸碌是生活的主旋律,渐渐的不再剧烈燃烧,成为一簇文火,接受自身的平凡,去淋每一场大雨,感受每一阵风从鬓间穿过,认真走好每一步。

家里的亲戚,身边的朋友不乏有在大城市打拼的,见一面难得很,工作也忙,他们的日子被996填满,见过大城市的繁华,也尝过漂泊的艰辛。

我们其实很少去对比彼此生活的环境,更多的是聚在一起吐糟工作的烦心,什么时候能约着见一面。

《中国奇谭》第一话:小妖怪的夏天里,想要离开浪浪山的小猪妖,何尝不是生活中的你我。

既然在哪里都是一样,不妨好好做自己,无论是在何种环境下,我们始终把它当作孕育花朵的土壤,为自己栽种的花,总有一天会盛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