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个和尚,他们从井里打来一桶水,之后颤巍巍地抬着三个把手的架子回寺。不想,半路上遇到了一座桥,只能够让两个人同时通过,他们互不相让,斤斤计较,谁也不想吃亏,干脆坐了下来争执,这样谁也过不了桥。为了不让自己吃亏,竟然把一个过桥的小问题演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小故事虽然略显夸张,但也反映了部分现实。如果每一个人都斤斤计较的话,事情就会被弄得一团糟。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与他人相处时,吃不得半点亏,更受不了半点气。利益稍被侵犯,他们便表现出雷霆万钧的愤怒。
隐忍者会选择远离这样的人。包容和气度才能构成吸引力和凝聚力,跟斤斤计较的人在一起,难免失去忍耐性,从而无法顺利地做事,破坏本该正常的合作氛围。
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一些精明过头的人。他们斤斤计较于得失利弊,为了芝麻大小的利益不惜与同事撕破脸皮,不能吃一点小亏。而他们看起来似乎也因此获得了一些利益。比如,公司给所有的员工发放一批福利用品,最后剩下一件,一个“精明”的职员笑呵呵地捡起它,以它有瑕疵的借口将其据为己有,其他人也不好反驳,只好由他拿去。或者,上司分给部门一个临时任务,某位精明的员工看出任务十分麻烦,便借故推给其他同事。类似的精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占了便宜,实际上却使自己的形象受损,破坏了人际关系。
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过于较真,凡事爱斤斤计较。倘若我们在与同事相处时,能时时抱着宽容他人的态度,那么良好的同事关系就会建立起来,更不会出现难以化解的是非恩怨。
职场中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各种不同混合在一起,便自然而然形成了不同的群体。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相当困难的,却也是不容回避?的。
如果你非要斤斤计较,随便挑也能找到四五件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比如他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同事犯错牵连到自己,等等。面对这些事情,有的人不会即时发作,只会暗中记下,伺机报复。然而,这种睚眦必报的心理,非但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情绪,降低工作效率。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部分人处理得非常出色,有些人则处理得极为差劲。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人在职场上深受欢迎,如鱼得水;而有些人则四面树敌,难以融入集体。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多种多样,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为人处世的原则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际关系。某些员工在与同事相处中,“利”字当头,不想吃一点亏,只想占尽所有的便宜,他们拈轻怕重,不断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对待自己和他人使用双重标准。期待着这样的人能招人喜欢,拥有和谐的同事关系,简直比登天还难!
如果我们能够与人为善,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以宽广的胸怀对待他人,积极跟同事配合,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的话,处处受到同事的欢迎则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宽以待人,胸怀大度”的原则是我们与同事和谐相处的根本。本着这个原则,尽量不要与同事计较琐碎的利益,将目光放长远,做到宽容大度,这样就能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也为自己施展才能打下稳定的基础。
吃点小亏未必就是坏事
有的人与同事关系不好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过于计较自身的利益,同时不在乎他人的利益。这种自私的行为无疑会激起他人的反感。蝇头小利未必能带给你很多的好处,反而会使我们身心俱疲,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实在是得不偿失。忽略那些细小且不大影响自己前程的好处,多多谦让,你的豁达无疑会赢得他人的好感。
吃点小亏,适当“让利”,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可以展现我们的能力,也会加深与同事的感情。善意的给予,至少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俗话说得好,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是一种高明的处事智慧。
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吃亏,也不可能从来不吃亏。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吃亏,才能帮你走出人际关系的迷雾。
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无法做到绝对公平,有人占到了一点便宜,就必然有人要吃亏。如果人们强求世上任何事物都公平合理,就连生物链也无法维系。鸟儿要吃虫子,虫子要吃树叶,世界是一个均衡循环的存在,维护着万物各自的利益。
既然吃亏在所难免,那又何必去折磨自己呢?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人的境遇好过你的,无论怎样抱怨也不能改变这个现实。最智慧的态度莫过于避免与人比较。最重要的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通过提升自我来努力追赶对方。
如果我们能以这种宽容的姿态去看待所谓的“吃小亏”,自然会为自己营造一种好的心态,以更积极正面的态度去处理与他人的利益纷争。
认清并坚持你的价值观
面对同样的事情,两个人却有不同的看法,做出不同的选择。为什么?两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在乎的事情也不同,不同的价值观指引着他们不同的人?生。
美国教育家路易斯·拉思斯先生同他的助手们一起,提出了一个价值澄清模式。他认为选择、珍视、行动三个阶段组成了人的价值观形成过程,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一个价值观形成过程来获取自己的价值观。路易斯·拉思斯认为,价值观模式的核心观点就是“你最在乎的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就是你的价值观所在。
你不妨问下自己:“我最在乎的是什么?”这个答案通常会左右你的思想和行动,并成为你始终遵循的行为准则。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它指引着我们判断是非黑白,追求想要的东西。每个人的信念中都有一套价值体系,它们就相当于电脑的执行系统,你可以输入任何数据,但电脑是否接受或运行,最终取决于执行系统是否预先设定了相关的程序。从这个比喻中,我们可以看出,价值观几乎决定了我们的一切行为。我们遇到过棘手的情况,迟迟不能下定决心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了解自我的内心渴求
你了解自己内心的渴求吗?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不妨这样问自己:“你眼下的名声如何?你期待今后拥有什么样的名望?”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获得个人的幸福。幸福从哪里来呢?当我们外在的行为与内心的价值合拍的时候,幸福自然就会涌现。所以,了解内心的渴求,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是获得幸福的基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明白,什么对自己才是重要的,然后才可以围绕这些价值观展开行动,追逐幸福。
“未曾自省过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句话放在价值观问题上,同样成立。想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了解内心的渴求,就需要渐进式地反省自己:在这方面,我想要追求的是什么?价值观如何?
反省过往有疑问的行为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根基。自信来源于哪里?它来自我们对自己的信任,来自我们内心中那“静静的、微小的声音”。如果我们能学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全然相信内在有一股伟大力量自始至终都在指引自己前进时,我们的自信便油然而生,人生也开始变得伟大起来。
因此,想要拥有自信的话,我们就必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反省可以帮助我们洞察自己真实的价值观。应该如何反省呢?
首先,回顾过去的行为,并做适当的区分。比如,当你处在压力下的时候,是如何表现的?当你不得不在时间与金钱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你会如何选?择?
其次,对自己一定要诚实。我的一个身价过亿的朋友曾告诉我:诚实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更是其他价值观的源头。只有我们坚持诚实的态度,才能确保自己获得真实的价值取向。
六个步骤,打造你的价值观
一个人当下的行为与他理想中的行为越一致,越能表现得自信和从容,幸福感也越强。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因拥有梦想而伟大,什么样的梦想造就什么样的人生。
按照下边的步骤去做,可以帮你理清自己的价值观。
1.找一张白纸,把你认为最重要的人生价值写出来,三五个就行。然后判断一下,在它们之中,你认为哪一个最重要?
2.找出你为人称道的品质,写出来。
3.与周围人交往时,你认为最应该看重的是什么?写下来。
4.你如何看待金钱和财富?真诚地写下你的答案。
5.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人物是什么样的,然后审视一下自己,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仔仔细细地将你的描述变成文字。
6.为了让自己的行为与价值观更加一致,你该如何行动?请详细地写明注意事项。
完成这些问题之后,认真地看看你刚才写下的文字,此时,你会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已经变得比较明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