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退让是一种谋略
具备较强隐忍力的人懂得退让。其实,对每个人来说,适时退让不仅是一种智慧,而且还是一种谋略。前面的世界纵然宽阔但充满竞争,无法拥挤着前进时,不妨回头退让,寻找转身的余地。人生不能永远直线前进,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总会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或遭受他人的排挤,或遭受他人的暗算,等等。因此,我们需要适时地“停下来”或者“退几步”,看看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在停歇和冷静的思考中,我们可以重新确定前进的方向,找到进步的空间,更好地前进。
一位拥有计算机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因缺乏工作经验,屡次面试都遭遇失败。他没有继续找下去,而是冷静地思考了一番,然后果断地在简历上拿下自己所有的学位,用高中学历去找工作。
转变身份之后,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份程序输入员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对他来说真的是大材小用,但他没有抱怨,而是认认真真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久,老板发现这个程序输入员不简单,他不仅能胜任程序输入工作,还能检验出程序中的错误。此时,年轻人向老板出示了自己的本科毕业证,老板将他调到技能更高的岗位上。
没过多长时间,老板发现这个年轻人在新岗位上也游刃有余,而且还能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建议。这时,年轻人又拿出硕士文凭,老板想着人尽其用,就把他调到更高的岗位。过了不久,老板再次发现他的新才干,就问他是否有更高的学历,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老板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他对这个年轻人的才能从最低到最高有了全面的认识。
年轻博士以退为进,不仅顺利找到了工作,而且得到了重用。这就说明,退也是为了给自己找机会。
与其在前进无路时到处乱撞,不如后退几步,另找路径,或绕个圈子再继续前进。
退一步并非代表懦弱,更不是认输的昭示,而是一种智慧。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积蓄力量为前进做准备,适时退步不仅能让我们有空间和时间冷静下来思考问题,暂时地休养生息,更能使我们找准出路,更迅速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进发。
两个拳师对打,一个霸气逼人,挥拳猛击;而另一个不断退缩,在防守中寻找机会。当迅猛进攻的人体力不支时,后退者瞅准机会,一拳就能击溃对?方。
这也像形成海啸之前的海浪,它们并非一个劲儿地向前猛冲,通常也是先后退,但它并非为了退而退,而是为了积蓄更大的前进的动力。在不断的后退中,小波浪逐渐积蓄成中波浪,聚合成大波浪,最终形成一股可怕的前进力量,海啸汹涌而至,完全无法阻挡。
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以退为进,是一种明智的计策。如果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那么最好避开对方锋芒,采取忍让的策略,在忍让中养精蓄锐、增强实力,等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和对方周旋。因此,无论做任何事,遇到暂时的困难,都莫要勇敢向前冲,最好选择以退为进的办法,在后退中寻找前进的机会,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勇往直前,你将会收获更多!
硬着头皮向前冲的结果常常是,步伐越来越慢,甚至会误入歧途。
有一个辛勤劳作的农夫,尽管他非常努力,但他的生活依然非常贫困。他做出了很多尝试,生活状况依然没有多少改观。一天,一位天使路过他家,看到他的状况后,动了恻隐之心。他就对农夫说:“从现在开始,你从家里出发向前跑,在太阳下山之前跑回来,而你跑过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将归你所有。农夫相信了天使的话,他兴奋地跑出门外,拼命地朝着一个方向跑。他跑了几个小时,疲惫不堪,但一想到妻子和儿女,就又充满向前跑的能量。他跑呀跑,直到轰然倒下,他永远也跑不回去了……
农夫为了眼前的利益,一个劲地跑,只进不退,最终一无所有,连生命也失去了。农夫的命运又何尝不是我们很多人的前车之鉴呢?生活里有很多人,不也是像他一般,一味地向前追逐,不知退让吗?只不过,他们没有像农夫一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人生不仅要有“进”的勇气和实力,还要有“退”的大度与智慧。更多时候,刻意的追求,并不能得到完美的结果,反倒白白增添烦恼,让本来离自己很近的幸福轻易溜走。
远离消极的情绪
在很多人眼里,隐忍就是暂时的忍耐。他们很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而且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他们也确实能做到忍耐和等待。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其中大部分人的结局并不理想。原因有很多,他们不是坚持错误的等待,就是为了等待某个更好的事物,而放弃眼前的利益,结果更好的事物没有出现,反倒失去了触手可及的美好。
犹太民族掌控着很多财富,他们是世界上最善于等待和忍耐的那一类人,不过,他们的等待和忍耐是有原则的。犹太人精于计算,他们如果认为某生意确实有利可图,就会耐着性子,静候时机。然而,犹太商人从不为没把握的事情白白等待,他们一旦发现某生意不划算,即便已经投入很大的资本,也会果断收拾残局。不用说三年五年,他们连一刻也不愿意等待,一旦发现危险信号,会断然放弃“赚大钱的机会”。
犹太人在做出某项投资之后,通常会制订投资一个月后、两个月后以及三个月后三套计划。投资一个月之后,即便发现实际情况与事前预测的有较大的出入,他们也不会感觉惊讶,甚至还会追加投资。两个月后,实际情况与预想的仍有较大出入的话,他们会继续追加投入。第三个月后,若情况仍不符合计划,且没有明确的事实证明将来会发生好转的话,犹太人会断然放弃这个项目。他们的放弃,意味着放弃全部投入的资金、人力和时间,甘心认赔,不再抱任何幻想。
即使遇到不得不放弃和退出乃至赔钱的情况,犹太人也不会出现消极的情绪,一味地唉声叹气,他们知道,生意不尽如人意是很正常的,及时悬崖勒马远比在烂摊子中大伤脑筋、进退两难要好得多。纠结于过去的投资不放手,情况无疑会变得更糟。
犹太人这种适可而止、遇到大事不妙立即掉头的做法,无疑把损失降到了最低,更好地维护了自己的利益。无数的经验教训证明,人的欲望无穷无尽,机会却稍纵即逝,为了得到更多而不计成本地等待,却不采取果断的行动,非但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反而会让我们失去原本可以拥有的东西。
然而,大部分人并不能像犹太人那样理性与冷静,他们在身处逆境时,完全被消极的情绪所控制,缺乏自我反省的精神。在困境面前,为了让自己更冷静,我们首先必须砍断消极的情绪树。
消极树上长满了叶子,每一片都是你的消极想法。消极的想法越多,消极树成长得越旺盛,你的信心就会愈发地脆弱。如何才能将消极树拦腰砍断呢?
我建议你使用两把刀,一把是“不自我论断刀”,另一把是“不自我验证刀”。
自我论断对自己的影响很深。不好的自我论断,指的是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想法,比如,我口才不好、我人际关系不好、我的竞争对手太多、我一定做不好等等。
经常给自己做不良自我论断的人,如果做不出业绩,就会出现自我验证的情形。比如,“我认为自己不行,业务确实没做好”。结果,他就选择了放弃,离开了业务岗位。
经营了二十年的K大牛肉面店的老板胡明先生,想要重新装修门面,扩大经营。
在行动前,他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留美的经济学博士胡峰。老胡认为自己只是个会煮牛肉面的老板,不懂得经济形势,向儿子征求意见是合适的。于是,他给儿子打了电话。
“儿子啊,我想把咱家的店重新装修一下,扩大门面,多赚点钱,你看怎?样?”
“老爸,这个想法不好。如今的经济形势十分糟糕!我告诉你,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做任何行动都是错误的。你现在最好把钱留着,等到经济好转时再装修。”
“嗯,你说得没错。”
“老爸,你还要记住,如果客人不超过十个,就不要开空调。还有,牛肉放得太多,不符合经济利益,能少放一两块就少放点。”
虽然老胡不知道什么是经济效益,不过他认为,作为经济学博士,儿子的话肯定有道理。
于是发生了以下情形。
“老板,店里很热啊!”
“哎呀,经济形势不好,人多了再开冷气吧。”
“老板,牛肉怎么变少了?以前很多的啊?”
“哎呀,经济不景气,成本提高了啊!”
不久后,一家装修精美的牛肉面店在K大牛肉面店的斜对面开张了。
虽然这家面店的价格很高,每碗牛肉面足足高出K大牛肉面八元,但是奇怪的是,客人仍然络绎不绝。
不久后,K大牛肉面店因没有顾客而倒闭。
然而老胡没有悲伤,反倒逢人就炫耀:“我儿子不愧是经济学博士呀,他说经济形势不好,果真被他说中了,我的店就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倒闭?了。”
其实,老胡是一个手艺很好的牛肉面师傅。可悲的是,他喜欢自我验证,自己经营牛肉面店的经验明明比儿子丰富得多,却自认不如身为经济学博士的儿子;明明是他把客人赶走的,却将店铺关门归罪于经济不景气。
那些超级业务员的成功背后,都曾有过青黄不接的时期,甚至经历过三个月业绩为零的困苦。然而,他们懂得砍断消极树,在挫折面前冷静分析,最终获得了成功。
当你面临困境时,最容易出现消极的念头,又或者是他人帮你酝酿消极的情绪。此时,赶紧备好“不自我论断刀”及“不自我验证刀”,及时砍断消极念头。
短暂的不顺利并不意味着将永远坏下去,当消极的情绪消失后,你会发现新的机会。
赢家的“七分法则”
追求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然而,很多人认为只要不断地进取、奋力拼搏就可以达到巅峰。其实,这种观点是欠妥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是在人生即将攀登到高峰的时候突然摔下来的,因为太过追逐人生的圆满成功,往往会犯下一些致命的错误。后果是什么呢?人生没有得到一百分,连之前的八十分也被抹掉了。中国有句俗话:“退一步,进两步。”我曾接触过不少成功人士,他们恰恰都是在关键时刻急流勇退,找寻新的发展领域,取得惊人成就的。
温特沃斯女士是美国一个著名访谈节目的女主播,曾经访问过美国众多知名的影星和商界风云人物,她的名字在美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她依旧充满了迷人的魅力。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位媒体朋友的介绍下拜访了她。那时候,温特沃斯女士已经从ABC(美国广播公司)的王牌电视新闻访谈节目退出很多年了,目前担任纽约一家著名明星经纪公司的总裁。
对于我的到来,温特沃斯女士显得很热情。当我询问她为何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急流勇退时,她淡然地笑着说:“这正是我成功的秘诀。虽然我坚信自己对美国新闻业的贡献是巨大的,”说到这里,温特沃斯女士幽默地笑了笑,“但是我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懂得‘见好就收’,以免落得被新人‘赶出去’的下场。很多人输在这一点上:追求极致的成功。不断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得到一个七分后,果断放手,然后努力得到另一个七分。”
温特沃斯女士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是的,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只赢七分,满则无益。太过追求完美和绝对的成功只会让你陷入无休止的自我苛刻中,从而连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快乐也会毁于一旦。
我的培训班里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凯瑟琳。她的条件几乎让每一个女人嫉妒,美丽的外表、甜美的嗓音、良好的家世背景,而且还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她看上去无可挑剔,但是她主动找到我诉苦:“我实在是太苦恼了。也许这很好笑,但是我实在对自己感到不满。你看我的下巴,是不是还不够迷人?如果它能够再纤长一点就好了;还有我的工作,人人都觉得那是一份美差,可我还是需要看别人的脸色,如果我能够成为这家公司的领导就不需要再受气了;最重要的是我的丈夫,他太喜欢安逸了,我怎么能够忍受他仅仅对现在这样的薪水就满足了呢?而我也无法从别的异性身上看到令我满意的样子,他们实在是有太多缺点。我几乎每天都在想:如果我再完美一点就不会这样了。”
很明显,凯瑟琳得了“完美焦虑症”,她实在是太过追求完美了。在她的眼里几乎容不下一丁点的瑕疵。
我对她说:“凯瑟琳女士,从今天开始,你不能再这样折磨自己了。为什么不在看自己的下巴的时候再审视下眼睛?你会发现,它们这样搭配才是最美的。而当你想要升到更高的职位时,反问一下自己,如果达到那个位置,我能够承受随之而来的风险和压力吗?如果你一再勉强你的丈夫追求他自己不热衷的利益,让他时刻生活在被逼迫和不情愿的压力下,那你们的婚姻还会维持下去吗?从原来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享受拥有的总比为不可能的事情遗憾、忧虑要快乐得多。如果你愿意放下这些小缺失,相信你一定会比现在幸福十倍、百倍。”
我们身边有太多和凯瑟琳一样的人,任何事情都追求极致和完美,时时刻刻活在缺憾和抱怨里,正是这种心态把他们阻挡在快乐和满足的大门外,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挑剔,越来越忧虑。
当然,
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是好的,但是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则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一个人的要求越高,就越容易失望。当自己付出很多努力仍然达不到要求时,就会变得心灰意冷。真正能够保持成功状态的人,是那些拿得起、放得下,始终保持前进状态的人,他们才是人生路上的常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