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都请不要丢弃全局意识(1 / 1)

如果你仔细分析那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一定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规划全局的高手。全局意识让他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能从大局和整体的利益出发,哪怕只是在企业内部做出一个小小的结构调整。中国的象棋对弈很讲究战略战术,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要事先规划好一兵一卒的每一步,而一旦纠结在一步的输赢上,最后必定是被对手杀个满盘皆输。

我的广告公司在规模扩展的时期,曾经举办了一次范围较大的招聘会。在总经理职位的招聘中,人事主管特地安排了四十多个行业精英同时参加面试。他们个个都出类拔萃,对业内行情的了解、对市场动态的熟悉、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良好的社会关系,让他们个个显得自信非凡。公司数名负责招聘的人员悉数进场,很多人顿时惊讶地小声嘀咕起来,因为身经百战的他们没有料到,面试内容居然是“考试”!

待大家安静下来之后,公司的招聘主管走到前面,对大家说:“感谢大家的参与!时间有限,我不多说了,下面发试卷,考题要求在三十分钟内完成。考试之后,我们会及时请咨询专家组成评估小组来评阅试卷,并及时公布招聘结果。”拿到试卷后,应聘者更惊讶了。试卷整整十二页,五十道题目,包括了逻辑推理题、数学运算题、看图解答题、综合分析题……三十分钟怎么可能完成那么多题目!

抱怨声、叹息声仅仅持续了短短十秒而已,大家都开始奋力答题,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试卷。考场变得异常安静,只能听到沙沙的写字声。有几个人连咳嗽都忍住了,他们生怕耽误答题时间。手表也来不及看了,这么宝贵的时间用来看手表实在太奢侈了。

三十分钟很快过去了,许多人依然在埋头拼命答题。工作人员要求大家停笔交卷,不满声、抱怨声充斥了整个考场。“这是应聘考试吗?”“不公平嘛,这是在比谁答题速度快!”

某个应聘者抢在最后一秒填了一个答案,放下笔时,脸上露出莫名的兴奋之情。毕竟多答了一道题,就多一点成功的机会。

招聘主管一面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一面大声地询问:“谁完成了试卷?有谁完成了,请举手!”

底下的议论声更响了。

“这么多谁做得完!”

“来个专家也不行呀。”

“出题的人脑子进水了!”

…………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在一片嘈杂声中,一个略显消瘦的年轻人自信地举手示意:“我做完了!”

全场一片哗然,继而又变得异常安静。所有人都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那个小伙子。

主考官很高兴,他走下台,拿过年轻人的试卷,翻到最后一页,认真地看了看,而后微笑着宣布:“很好,你被录取了!”

台下的哗然演变成一片混乱。

“这也太不公平了!凭什么呀?你们说的评估小组呢?”

“这是典型的内定啊!”

“腐败呀!大公司最腐败!”

应聘者们越来越激动,越来越愤怒。

“他怎么做完的?我们要求看看!”有人站起来提议。

“对,我们要求看看。”**的人群一起附和着。

主考官自信地举起了小伙子的试卷,朗声说道:“好,大家不妨一起看看?吧!”

“啊,全是空白,这还能录取!”眼尖的应聘者尖叫起来。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整个考场似乎马上就要爆炸了。

主考官不做解释,继续一页一页翻着那份试卷给大家看。1页、2页、3页、4页……12页,全是空白。

“什么意思?”“这也能录取?”“早知如此,我也不答了。”这下子,考场彻底爆炸了。

主考官清了清嗓子说:“大家仔细看第12页,认真审阅试卷的第47题。”

大家纷纷翻到试卷的第12页。只见上面写着——

第47题:“如见本题,前面一切题目不必作答,直接跳到第49题。”

第49题:“请简要写明你的工作经历以及兴趣爱好。”

第50题:“留下你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

这样的试题,其实只需要十分钟即可完成,三十分钟实在太长了。

主考官接着说:“我想,我的公司所要的人才一定是能够全面考虑问题的人,他必须具备全局意识,唯有如此,方能为我的客户提供简捷有效同时也是最合理的广告方案。”

没有全局观念,只埋头于具体事务,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如那些应聘者那样,对暂时无法理解的事物抱持质疑、愤慨、抱怨的态度,从而无法平心静气地分析和思考。

如果没有全局和整体的思维,即使局部做得再完美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花费了很长时间,终于雕塑出了巴尔扎克的雕像。罗丹对自己的作品很是得意,他反复地看着,觉得这真是一件伟大的作品。于是他连夜叫醒了一名学生来品评自己的“著作”。

学生大致地审视了一下这尊雕像之后,目光停留在了雕像的双手上再也没有离开,似乎雕像只有双手而没有其他了。过了好长时间,学生喃喃自语道:“这真是太美妙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逼真的一双手啊!”

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焦躁地在屋里踱来踱去。过了一会儿,又叫醒了另外两名学生。他对学生说:“巴尔扎克的雕像终于完成了,请你们好好地看看这尊雕像吧。”

这两名学生的反应和刚才的学生一样,他们的目光最后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了雕像的手上。他们对老师说:“这尊雕像最成功的部分就是这双手了,简直是栩栩如生啊!”

三个学生不谋而合地赞叹着这双手,罗丹突然吼叫了起来:“手,手,手……”说着,他提起一把斧子,直奔雕像,把那双“完美的手”砍掉了。

“完美的手”夺去了雕像的整体之美,使得人们的目光完全被局部所吸引,似乎罗丹雕的只是一双手而已,而不是一尊人物塑像。这样的“完美”使得雕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所以,罗丹为了保住整体,果断地砍掉了那双手。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全局意识,才能看到事物的整体意义,而非纠缠于某个细节。也只有从全局出发,才能看清楚更长远的目标,着眼于更长远的利益。

那我们要如何才能拥有全局意识呢?

1.不要执着于当前的“局部环境”

全局意识修炼的第一步,是从执着于局部的真实情绪中抽离出来,学会抓住事态的整体方向。

我曾经应邀参加一位著名的哲学教授的演讲会。当天晚上,教授和陪伴在他身后的两个学生一同挥手入场了。但是这时,只听“嘭”的一声巨响,大家全被震住了。大家盯住教授的位置观看,原来是他身边的一个暖水瓶爆了。教授一脸歉意地说:“真的很抱歉,我不小心闯了祸,坏了大家的兴致,我向大家道歉。”说着,教授起身一个深鞠躬,会场转眼又成了欢乐的海洋。

事后我一脸不解地向教授请教:“水瓶是自己爆的,我看到了,为什么您偏要承认是自己的错呢?”教授回答道:“不承担这个责任,我会失去声誉。水瓶离我最近,没人相信不是我碰的。你相信水瓶会自己爆炸吗?”

我惊讶于教授的解释,但是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啊!

我们可以设想另外一个场景:暖水瓶突然爆炸了。众人齐刷刷地盯向教授。面对这么多目光,教授惊讶不已,心慌意乱。于是教授赶紧反问道:“怎么回事?吓了我一跳!这事跟我可没关系啊!”大家纷纷议论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爆炸声到底是什么?”“难道这个地方不安全吗?居然把教授都吓着了!”如果教授较起真来,当然没人会责怪他,却可能将会场的氛围给弄僵了。这样做,也许抓住了局部的真实,却破坏了整体的和谐。

然而,当教授承认自己不小心闯了祸,并向大家道歉后,氛围就立即变得轻松起来。归根结底,大家在乎的是会场的和谐热闹,没有人在乎到底是谁把暖水瓶碰翻了。教授成功地抓住了这个事件的整体意向,充满全局观的他,没有执着于局部真实,而是直接上升到了整体真实。

2.从细节的变化去判断全局

海尔集团执行副总裁周云杰曾表示,总裁张瑞敏最让他佩服的特质是见微知著。同样一件事,一般人需要从各种各样的渠道收集信息,然后才能形成准确的判断。张瑞敏却常常能从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出发,形成一个准确的整体判断。这一突出的能力,确非常人能及。

海尔的总裁张瑞敏曾经前去视察北京自主经济体的运行,视察完毕之后,立即给周云杰打电话:“北京的自主经济体有什么问题没有?”周云杰自信地回答道:“挺好的,没问题!”张瑞敏没有顺着对方的思路走下去,紧接着又问:“当真没有问题吗?”这一问,周云杰才意识到他肯定发现了问题,而且还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周云杰赶快在自己脑中搜索相关信息,补充说:“近期几个地方的分公司考核出现了些问题。”总裁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直接挂断了电话,接下来具体如何解决问题则是周云杰的任务了。

张瑞敏是如何发现问题的呢?他在视察时究竟出了什么情况?

原来,张瑞敏在视察时问一个员工,你上个月卖了多少台?员工并没有干脆直接地回答,而是支支吾吾地说了一个大概的数目。张瑞敏根据这一细节,判断出考核指标还没有落实的情况。而周云杰得出这个结论,则是根据全国二十多条渠道反馈的信息琢磨出来的。张瑞敏不需要那么多信息,依然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这种见微知著的良好素质,正是他形成全局意识的关键。

两个人对话时,如果一方感觉对方说的很合自己的心意,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插话,打断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忽略了他人还没说完的话。或者,他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对方要说什么了,变得心不在焉。其实对方很可能在做些铺垫,真正重要的信息还在后边呢。如此仓促地打断对方,无疑会影响我们了解事实,进而使我们无法做出全局性的判断。

张瑞敏从不这样做。与人对话时,他总会静静地倾听,绝不打断对方。事实往往就在一个人原原本本的叙述中涌现出来。

在倾听的过程中,张瑞敏非常注重保持内心的平静,以此来进入对方的内心,倾听出对方的深层情感及事件背后真正的缘由。很多时候,两人的对话,嘴上说的并非是心里所想。张瑞敏能够通过他人嘴里说的,看到对方心里想的,然后正确地判断出语言与真实想法之间的差异,从而把握对方的真实想法。与此同时,他还能洞悉叙述的事实中掺杂的感情因素有多少。

从一些看似很小的细节入手,进行信息的总结,是他能够得出准确的整体判断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