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站得有多高,都要懂得尊重并欣赏他人(1 / 1)

你必须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无论什么时候,你要懂得用仰视的态度待人处世,不管实际上你站得有多高;你要懂得尊重并欣赏那些比你更出色的人,虽然他们在很多方面可能并不如你。

这一点看似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相当困难。我们常常无端地看低他人,认为他人没有理由比自己做得好,工资高,朋友多。与此同时,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追求个性,各种个性明星辈出。无论在什么领域,人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那些个性很强势的人,似乎那些魅力十足、自信得近乎自负的人,才能建立不朽的基业。正因如此,谦逊更多被我们视作一种礼节,而不是真正想要学习的品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抱怨:“世界太不公平啦!都是一样的同事、一样的同学,他凭什么升职比我快,凭什么挣钱比我多!凭什么啊?!”如果没有谦逊的态度,就会在无意间浪费掉身边榜样的力量,进而失去自己前行的热情与勇气。

如果我们在心底小看、歧视他人,就一定会不知不觉地在言行中表现出不屑和轻慢。迎接你的当然是疏远、隔阂,甚至是憎恶或敌意。

创造了“新东方神话”的俞敏洪先生曾说过,他一直羡慕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并暗暗追随他们,热情地为他们做事。他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而是视他们为榜样,努力模仿他们。我想说的是,正因为他的谦逊,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认识一个年纪轻轻就已经取得辉煌成绩的年轻人乔治,他是纽约某电视台的王牌主持人。当我向他请教成功的经验时,他告诉我,他的成就是借助了谦逊的力量,他愿意用最大的诚意去尊重并且欣赏他人的优点。

乔治参加了一次电视主持人大赛,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后,他顺利晋级决赛。决赛那天,第一轮自由朗诵比赛中,乔治信心十足,他的表现博得了满堂的喝彩。不过,令乔治感到诧异的是,其中一位叫查克的关键评审却不动声色,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在大家都鼓掌时,他只是象征性地轻拍了几下手。

乔治顿时疑惑起来,难道自己刚才犯下什么明显的错误,被他捕捉到了?紧接着,第二轮比赛开始了。乔治不敢有半点懈怠,他拼尽全力,完美地表现自己。结果,查克的表情依旧,在全场欢呼的情况下,这位评委依然没有任何积极的表示。尽管乔治对自己的实力深信不疑,但这样的情况仍令他紧张不安。

坚持到现在,乔治没有任何退路,他决定无论能否成功,都要竭尽全力、奋战到底。最后一轮比赛,乔治发挥出了最大的潜能,他的表现堪称精彩绝伦。顿时全场掌声雷动,好评如潮!查克也终于绽开了灿烂的笑容,他居然站起来,高举双手,为乔治欢呼叫好。

乔治如愿摘得冠军,查克亲自为他颁奖。当两人拥抱时,查克在乔治耳边轻声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直到最后一刻才为你呐喊叫好吗?你前两轮的表现已经无可挑剔了,我早就认定你是冠军,然而我怕你骄傲自满,影响了接下来的发挥!”

听完这句话,乔治握着查克的双手,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谦逊不仅可以为你扫清人际障碍,助推你走向成功,更重要的是它能帮你找到内心强大的力量,将事情做到极致,从而获得更高的成就。

柯林斯曾带领二十二名研究人员,历时五年,历尽艰辛,为我们解开了企业保持卓越的秘密。他的团队从1965年到1995年间名列《财富》500强的1435家公司入手,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定了11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这几家公司无一例外地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它们在转变之前的十五年里,其股票的累积收益率并不如大盘高,不过,在转变之后的十五年里,却达到了接近大盘的七倍之多。柯林斯的研究表明,一个公司要从优秀走到卓越的重中之重在于它们有第五级领导者。

柯林斯先生对第五级领导者做了诸多解释,究其根本,第五级领导者其实就是具备谦逊特质的人。这些人无不具有典型的双重性格:谦逊而坚定,腼腆但无畏。第五级领导者给人的感觉是性格温和而内向,在职业意志上则表现出超强的韧性。他们的这些特质,完美地诠释了谦逊的内涵。在平静的外表下,他们内心隐藏着一股强大的热情,足以将所有的事情做到极致。

这一类型具备真正谦逊精神的领导者,最看重的是公司的兴衰,而非个人的荣辱。因此,他们会为公司选拔极其优秀的继任者,完成下一代的辉煌。那些缺乏谦逊精神的带头人,则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因而往往无法帮助公司实现持久的卓越。

同时,具备谦逊精神的第五级领导者在对待责任和功劳的态度上,与其他类型的人截然不同。在这些极为优秀的人身上,有一种被柯林斯称作“窗户与镜子”的处世模式。这些人习惯于向窗外眺望,将功劳归结于外部因素而非个人。同时,他们时刻不忘对镜自问,自己到底该承担哪些责任。如果事情进展不顺利,他们会将之归结为自己的责任,而从不把其他外部因素当作借口。

那些没有谦逊精神的管理者的做法则恰好相反。他们总是盯着窗外,将某些外部因素视作失败的原因;形势大好时,他们则对镜自赏,将功劳揽到自己身上。

真正的卓越者,恰恰是由谦逊的品质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