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和行动家(1 / 1)

魅力 苏大卫 1072 字 7天前

有个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中国学生马上要回国了,临行前,他向我请教,“应该如何学以致用”。在美国读书的几年时间,他几次到我的公司探访,参加魅力讲座,并且在我的介绍下,到华尔街的一家投行临时工作过一段时间。

我对他的忠告就只有一句话:“就算你的大脑装满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知识,也不要做一个书呆子!”

只有敢于创新和勇于实践的实干家才会令人尊敬。一个人所能产生的影响力和令人尊重的风度都来自他的行动,而不是他的嘴巴。如果你只能纸上谈兵,回国后在微博上卖弄学识,那么你只能成为一名毫无用处的空谈 家。

一般来说,“书呆子”的典型表现有下面几种:

① 他们以某种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基本原样不动地照搬照抄,从不怀疑——甚至在他的脑海中没有“质疑”思维的容身之处。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先进超前,但实际上天真幼稚,与现实完全脱节。

② 他会有自己的崇拜对象,比如某位超级成功的金融家、企业家,或者某位理论大师。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他反对一切与此相悖的现象和人,违反他崇拜对象的一切行为和理论都是错误的。他当然也会勇敢地行动,但只是他所推崇的人或理论的影子和奴仆,他是一个基于崇拜的追随者,永远走不出“大师”和“前辈”的影子。

③ 反映在判断力上,他常把自己从新闻或报刊中看到的个别事件当作普遍现象,信以为真,并从中“总结”出所谓的真理或规律,然后到处“宣扬”,而不考虑现实中与此相反的大多数情况。

④ 书呆子从不屑于恭维别人,认为这是溜须拍马的行为。他的原则是能力制胜,而且他确实读过许多书,不管哪个行业,都是当之无愧的学院派,有着硕士或博士的大帽子,且引以为傲。事实是,他们行事偏激,思维跟不上现实的发展,且从不反省自身。

⑤ 他们觉得金钱一点儿也不重要,但他们内心深处又羡慕有钱人的生活。由此构成了他们矛盾的两面,所以他们总是想不通:“为什么他这么有钱,而我却没有?”“为什么他成功了,我却成功不了?”带着这样的痛苦,他们一边不满自己的糟糕现状,一边又将责任推给那些“成功的人”。所以,你从他们的嘴里,会经常听到抱怨。当怨气充满全身时,他们的魅力值就会大幅度下降,不但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反而招致更多鄙夷的目 光。

⑥ 他们最大的弱点是人际关系,很少交到真正的朋友。有的人夸夸其谈,好表现自己;有的人则沉默不语,孤芳自赏;还有些人会在背后议论别人的不是;至于最令人讨厌的那一类——他们喜欢抱怨上司,议论同事,抨击时政,从不想改正自己的缺点,真正地适应外面的现实社会。

⑦ 书呆子最新形式的表现:他们迷恋上了网络。因为网络并不涉及金钱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他们大脑的承受能力来说正好匹配。他们喜欢泡在网上,无论说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就像在一个大舞台上演讲,指点世界,纵横各个领域。可是,当你让他们做出实际行动时,不会得到一点儿真诚的回应。

我所知道的这个世界上最棒的行动家们,没有一个人会把大量时间消耗在上述的七种“表征”中。理论的学习和贯彻对于改变命运和建立自己的事业当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最好是参考理论、看重实践,而不仅仅是迷恋知识。

巴菲特的成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在哈佛商学院,他的故事甚至成为课堂上的经典教材,经常被拿来作为重要的案例进行分析。他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家,如果你了解他的历史,就会清楚地发现这一点。我们知道,巴菲特的理论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创立了一套“价值第一”的完整投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告诉人们如何聪明而坚定地选择投资对象。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安全边际”理论,告诉人们如何规避投资风险。本杰明最重要的也最难能可贵的则是他的行动能力——他不仅是投资理论权威,更是一位成功的投资实践家。

本杰明年轻时,在一家经纪所是一名普通的股价统计员。不久后,他即以自己的才华成为经纪所的合伙人之一。后来,他成立了格雷厄姆—纽曼投资公司,开始了他伟大的投资历程。他因投资屡获成功而成为美国巨富,并被誉为“华尔街的教父”。当一个人既能拥有伟大的理论而又可以在实际的行动中获得成功时,他就会成为伟人的偶像——即使后世同样优秀的人物,也会视他为导师,并因为他的榜样力量而从中受益无穷。

所以,巴菲特对本杰明心悦诚服,视之为自己的榜样和目标。巴菲特结束大学学业后,就跑到格雷厄姆的公司打工,希望能够继续向他学习经验。

只有擅长实战才会成为大师,也只有成为合格的行动家,才会真正具备使人折服的魅力。费雪与本杰明一样,“征服”巴菲特的地方同样在于他的实践能力。他提出了著名的“葡萄藤理论”,还亲自进行投资运作并且大获成功。巴菲特也经常提到他的经验,谦虚地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这两位老师的指引。

拜优秀的实践家为师并让自己成为行动的高手,这便是我的忠告。务虚者从来都不会品尝到登临绝顶的快乐,只有嘴皮功夫的“空头理论家”也许在他一生的时间内都拥有说话的自由,留下无数的观点(假如他的观点能够留存于世的话),但可能从没有真正踏出一步。

请警惕自己信口开河的倾向,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冲动。随便说点儿什么,宣布自己华丽的计划,但当需要付诸实践时,你就找不到他的影子了。小心说话,大胆做事,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一事无成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