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肯定都遭遇过此类情境:“我认为自己失去了接受新信息的能力,我由衷地对某些新生事物感到恐惧、讨厌、排斥,对它们我有一万种感觉,唯独没有欢迎和接受。”由此导致的封闭和困惑、落伍和滞后,唯一的解决办法不是倾尽全力去打败它们,而是掉转方向,打开自己心灵的大门,释放完全的自我去接纳与学习。这与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主动地表示坦诚与宽容的勇气同样重要。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扇大门:一是内在的门,它是对内的,通往能量之库;一是外在的门,它是对外的,通向外面无限的世界。你需要搭建一座联结内外的桥梁,并且找到这两扇门的钥匙。
艾迪尔森是一名孤独症患者。当我知道他时,至少他的简介表格上是这么写的:交友失败,工作不顺利,拒绝跟外界交往。他的父亲在家中接待了我,和在电话中述说的一样,艾迪尔森紧闭房门,不想跟我见面。
通过他父亲的叙述,我了解了他的经历。一系列变故使他对自己极为失望,同时也对现实极度灰心。他看不到情况有改善的可能,就像许多人遇到连续挫折时会采取的态度一样——我们面临危机时经常是关闭大门,而不是勇往直前。只不过艾迪尔森走向了负面反应的极端,他竟将自己的心灵封闭达十年之久,没有对外发过一封邮件、打过一次电话。
“我是他的父亲,但我也快忘记,世界上竟还有这号人存在。”他的父亲不无自嘲地说。
我轻步走到房门前,听了听屋内的声音。里面安静得就像没有人存在,他好像睡着了,但我确信,他在屏息倾听屋外的每一点儿动静。这是孤独症患者的典型表现,对外界虽然非常反感,但又极为敏感。他只是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不自信,在潜意识中,为了不让自己继续这种失望的表现,便下达了关闭心扉的命令。
我说:“嘿,艾迪,请问你在做什么?我很感兴趣。”我没有直截了当地希望与他谈一谈,这种开门见山的“命令”一定会引起他的反感。我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向他表达了我对他的兴趣,让他知道,我很关注他。他的亲人和朋友同我一样,都对他抱有高度的关注,希望了解他的情况,希望和他一起进餐、打球,乃至共事。
过了有三分钟的时间,他在屋内终于答话了:“你是谁?我在想,要不要给你开门。”艾迪尔森的回答让他的父亲泪流满面,因为这是十年来自己的儿子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你也许认为这是奇迹——十年的时间里这个小伙子谁也不理,只是一句话就让他做出了要不要打开房门的思考,难道不是一场神奇的拜访吗?我想说的是,这与奇迹无关,而是我洞悉了他的心里在想什么,以及他内心的需求。
他渴望得到关注,并且打开自己的心门,只不过他周围的人在给予热情关注的同时,不懂得尊重他的感受——艾迪尔森希望有人理解他做的事情,这是我在他的经历中读到的:他怀着最大的善意帮助朋友,却被最好的朋友误解,两个人成了敌人;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制订了一份完美的营销计划,却被自己粗心的上司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随手丢进了纸篓儿。当他认为没有人愿意理解他时,他就关闭了与外界交流的大门。
敲开紧闭的房门就是如此简单,我们对自己的调整更是应该遵循一条积极乐观的路线。只要你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就能触摸和拥抱本真,抵达自我,将内心的热情释放出来。
我们内心的门有许多道。艾迪尔森的问题未必就是你所遇到的情况,你可能由于一次交际的受挫,产生了暂时的自卑,不敢再用同一种方式去结识你特别想认识的朋友、客户或偶像。还有的人则是出于其他原因,他们关闭心扉的理由也许是自己对这个世界失望透了,奋斗了许多年的结果只是让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受伤。
我们通常会在网络上或其他不同的场合听到这样的抱怨:
“我不想再尝试了,努力对我来说没有半分价值,因为这个环境糟透了!”于是,不再想着去改变环境,增强自己的能量,而是“熄火”回营,缩回“龟壳”,将表现的舞台让给那些有着雄心壮志和坚忍意志的人。
“我对感情不再抱有幻想,天下所有的女人(男人)都是骗子,真心对你的人是没有的,除非世界末日!”一个不再相信爱情的人是如此灰心丧气,于是他就成了真正的颓废主义者。当他遇到缘分再次降临时,在对方眼中,他就是一个悲观的不值得信任的人。那时候他还是会失望,但这又能怪谁呢?
令人失望的原因总是不同的,就像形式各异的房子有着构造和数量均不相同的大门。要解决问题,需要你掌握全部的钥匙,穿过所有的大门。但是,当你打开了一道至关重要的门之后,其他门也许就会应声而开。一切看起来很复杂,其实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