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人的“听言”和“观行”
最简单和有效的观察角度,无疑还是传统的两种:一是“说什么”,二是“做什么”。听言和观行两者是需要综合分析的,永远不能只听其言、不观其行,或者只观其行、不听其言。否则,就会使你在人际交往中陷入困惑和被 动。
表情的运用和分析
除了言行,你还需要善于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一种在交际中十分重要的身体语言,是指通过我们的眼部肌肉、面部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达我们内心的各种情绪状态。比如,眼睛和眉毛不但可以传情,还可以交流思想和情绪;嘴巴不但可以吃饭,还是重要的表情符号。在表达伤心或喜悦时,口型变化都会非常明显。
人的面部表情大体可以分为八类:
① 感兴趣时:兴奋的表情;
② 高兴: 喜欢的表情;
③ 惊奇: 惊讶的表情;
④ 伤心: 痛苦的表情;
⑤ 害怕: 恐惧的表情;
⑥ 害羞: 羞辱的表情;
⑦ 轻蔑: 厌恶的表情;
⑧ 生气: 愤怒的表情。
总的来说,人的眼睛和口腔附近的肌肉群是面部表情最丰富的部分,一个人超过80%的表情都是由它们来完成的,这是我们观察的重点。
人们真正感到悲伤时,嘴唇的两角都会不由自主地往下垂落,这是一种本能反应。在这个世界上,大约只有10%的人能够做到控制自己嘴角的肌肉,克服潜意识和本能对于表情的支配。假装的表情通常会弄巧成拙,很难逃过精明的观察者的眼 睛。
观察一个人的脸色,然后获悉对方的情绪,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就像我们通过天上云彩的变化来判断天气一样是同样的道理。从表情的变化中,洞察对方的心理活动。比如,一个人遇到高兴的事情的时候,脸颊的肌肉会松弛;而一旦遇到悲哀的状况,就很容易泪流满面,或者满面愁容。当然,聪明人很少会将这些属于“自身弱点”的内心活动暴露出来,他们会有意地加以控制。所以,如果你只关注表面信息,就可能判断失误。
在商业谈判中,当你提出自己的条件、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后,也许对方会笑嘻嘻地给予回应,露出满意无比的表情,使你很安心地觉得自己的这次谈判成功了。
他笑着告诉你:“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这次我一定考虑考虑。”
可是最后的结果呢?很可能是谈判仍然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你只看到了表情符号所表现的表面意义,而忽视了表情背后隐藏的心理状态,以及这些表情的真正意义。
只是简单地从表情上判断对方的情感,是不能观察到真正内心的。当你从表情的角度去观察时,想发现对方的心理情绪,要注意两个方面:
① 一个人没表情,不代表他就没有情绪。
面无表情的人在生活中极为常见,我们会看到,不管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都是一副无所谓的面孔。这并非冷漠,而是他内心的活动没有呈现在脸部的肌肉上,而是潜藏在内心。你要清楚,越是没有表情的人,隐藏的情绪可能会越强烈。
比如,下属不满你的言行,但他敢怒不敢言,只好装着没什么事的表情,对此显得毫不在乎。其实他内心深处的不满已经很强烈了,可能为此气愤了好几天。他只是不想或不敢表现出来,努力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你这时仔细地观察他的面孔,一定能通过细微之处发现他的脸色不对劲——没有人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冷漠”。
当你碰到这种人时,最好不要直接指责他,或者当场让他难堪。你如果想体现出自己的魅力,最好找一个私密的空间,轻松并真诚地对他说:“如果你对我有什么意见,不妨说出来听听。”体现出对他的尊重和理解,才能安抚下属竭力压抑的情绪,让他主动说出心声。
与毫无表情的人要避免正面交锋,也不用讲太多的话。你必须具备的态度是开诚布公,与他充分地交换意见。这样,你就能够聆听他的心声,同时在他面前树立自己的好形象。
② 人在愤怒、悲哀或者憎恨到极点时,甚至会表露出相反的表情。
许多人脸上在笑时,内心却在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有时你哪怕对一个人满怀敌意,表面也要装出谈笑风生的样子,一言一行也要落落大方。有时你的内心充满了悲愤、伤心,可在人前只能勉强露出开心的笑容。
这是因为,人们觉得如果将自己内心的欲望或者想法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会让周围的人看到自己的弱点,或让对方看清自己真实的想法,恐怕会带来不利的结果。所以,这样的极端反应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在观察表情时,要注意这种可能性:笑着的人未必就是高兴;表情阴郁的人也未必就真的在生气。很多时候,当人们把苦水往肚里咽时,脸上却是一副甜甜的样子。反之,有的人耷拉着脸,一声不吭,好像在生气,可他的心里在偷笑。
非语言行为的玄机
非语言行为,我们如果对它做一个说明,就是“下意识”地用语言之外的形式来表现的行为。加州大学的洛杉矶分校曾就此做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留给别人的印象,有7%取决于说话的用词,38%取决于说话的音质,55%取决于非语言交流的行为。在这个比例中,非语言行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语言行为。
非语言行为包括表情,但不限于表情,它还包括一切肢体动作和身体语言。
其中,面部的各个器官非常重要,也是主要的非语言行为的载体。面部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常会协调一致地表达出同一种情感。当一个人在你面前感到尴尬、有难言之隐或者想有所掩饰时,他的五官就会出现复杂而不和谐的表情,肢体动作也会与正常的时候有异。如果你留心观察,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二十种非语言行为
1.如果你看到对方吃惊的表情,千万不要被假象迷惑,真正吃惊的表情只有一秒钟,如果超过一秒钟,不是假装就是表演。
2.擅长撒谎的人从来不回避你的眼神,因为他需要通过你的眼神来完成“你并没有被欺骗”的交流。
3.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对方生硬地重复并迅速回应,这太典型了。他在撒谎。
4.习惯有小动作的男性通常会在想要掩饰的时候摸鼻子。
5.当你看到对方把手放在眉骨附近时,没错,他很羞愧。
6.谎言的编造是根据时间顺序进行的,当对方向你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时,打乱他,如果对方不能流利准确地倒叙,那么他在撒谎。
7.当对方向你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请注意他的眼睛。如果对方眼睛向左下方看,他没有撒谎,因为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撒谎的人是不需要回忆这个过程的。
8.有人在说话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耸起一边的肩膀,这表示他极其不自信,所以他可能在撒谎。
9.害怕的时候会逃跑,这是一种生理反应。这时候,你的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为逃跑做准备,因此,手的表面温度会下降。
10.当你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会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置之不理或者不屑一顾,通常情况下,你的质问说中了要害。
12.不要忽略皱纹,假笑的时候,它们是不会出现的。
13.想要知晓对方表情的真假,看他面部两边是否对称,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很可能是假装的。
14.摩挲自己的手,会让自己产生一种安慰。如果一个人不相信自己所说的话,他会这样使自己安心。
15.连续抿嘴两次,那么他可能对某些想法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
16.如果你看到对方双手抱胸或者向后退一步,请注意,这是一种肢体防范,说明对方的话不可全信。
17.一个正在传达虚情假意的人,眼睛不会眨。
18.问题的关键不是对方是否在撒谎,而是他为什么要撒谎。
19.撒谎的人在撒谎前眼神会漂移游离,如果几秒钟后你发现对方眼神坚定,那么他已经想好说什么了。当你镇定地加以反驳,撒谎的人的眼神会再次漂移游离。
20.谎言是禁不住仔细推敲的,对方面对进一步提问时,通常会表现出意外和惊慌失措,进而是假笑,因为他在争取时间迅速思考。当思考出一个解释时,他会胸有成竹地回应。最关键的是,他会一直自说自话,而且话会越说越多。因为一旦陷入沉默,他就会觉得别人在怀疑他。
敏锐地感知心理变化
有一次,我在办公室见一位客户。他交错着双臂和双腿坐在面前,以一种防卫性的姿态面对着我。我注意到以后,便顺手递给他一份材料,让他的手里有东西拿着,他很自然地就把自己交叉的双臂放下来,双手拿着材料,翻看了几页。姿势变化后,随之他的情绪也有了积极的变化,很快地将他内心的想法清清楚楚地通过一些细节表现了出来。在正式交谈之前,我已经从中得到了许多关键性的信息。
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动作、手势,通常隐含着一个人内心的某种状态。人们的真实意图和内心情绪,经常在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来,一旦你掌握了通过这些细节敏锐感知他的真实心理的本领,他也就难以在你面前自我掩饰了。
如果我们真的要洞察一个人的全部,仅仅从这四个角度是不够的。上述的角度和信息,只能保证我们初步了解一个人,或者说了解他的某一个部分、某一阶段。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一个人过往的经历、现在所处的环境、身边人对他的期望、自己对自己的期望,都对个人心理有着巨大影响。所以,如果能够了解到他的经历及相关的生活信息,对于真正洞悉一个人的内心会有很大帮助。
通过十四种话题来洞察一个人的心理
1.有些人的话题太偏重个人、家族或职业,有一种自我意识的倾向,也是自我中心主义者。
2.有些人非常想要探听对方的真相,这是有意识地去了解对方的缺点,期待能进一步控制对方的意思。
3.有些人对于别人的消息传闻特别感兴趣,这种人很难获得真正的友谊,内心非常孤独。
4.年轻男性在女孩子面前热衷于谈论车子,也许是表示他们希望谈及性方面的话题。
5.有些女性虽然不再是少女,但也常常喜爱谈论“恋情”或“爱情”的事情,表明内心也隐藏着欲求不满的事实。
6.有些人愤愤不平地抱怨待遇低微,其实,有很多人是因为对工作没有热情,才会将这种内心感受转化为待遇低微的借口。
7.有些人不断谴责上司的过错或无能,事实上是表示自己想要出人头地。
8.有人借着开玩笑的名义,破口大骂,或者指桑骂槐,这是有意将积压在内心的欲求不满设法爆发出来。
9.喜欢在年轻人或部属面前自吹自擂的人,其实是不能适应职位,或者赶不上时代潮流。
10.有人常常忽视别人谈话,而喜欢扯出与主题毫不相干的话题,这种人怀有极强的支配欲与自我表现欲。
11.有人一直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不喜欢别人插话,表示他讨厌自己在别人的控制之下。
12.有人把话题扯得很远很离谱,或者不断改变话题,表示他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及不懂得逻辑性的思维方式。
13.有人不愿抛出自己的话题,反而努力讨论对方的话题,这种人有宽容的精神,而且颇能为对方着想,不失为真君子。
14.避免谈到性话题的女性,有时候对于性反而怀着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