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做好计划——未雨绸缪
学习目标
1.能明确计划的重要性。
2.能提升计划的执行力。
学习引导
约翰·戈达德的人生计划
美国的约翰·戈达德是著名的挑战者,他的人生计划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洛杉矶郊区,15岁的孩子约翰·戈达德,拟了一个表格,表上列出了他的梦想清单: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驶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首乐谱;拥有一项发明专利;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为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善款;参观月球……
约翰·戈达德为每一项编号,共有127个目标。
16岁那年,约翰·戈达德和父亲到了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格莱兹去探险,这是他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个项目。20岁时,约翰·戈达德已去加勒比海、爱琴海和红海潜过水。他还成了一名空军飞行员,到欧洲上空执行了33次作战任务。很快到了21岁,他已经在21个国家做过旅行。刚满22岁时,他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玛雅古墓。同年,他成为洛杉矶探险者俱乐部最年轻的成员,这时他开始计划最渴求的一次探险,也是他早年制定的第一目标:探索尼罗河。风险不言而喻。在考察尼罗河全程的旅程中,约翰·戈达德和伙伴遭受了河马的攻击,遭遇疟疾,同狂暴沙漠展开搏斗,驶过了许多危险的湍流险滩,还遇到一个携枪歹徒的追击。但是10个月之后,这3个“尼罗河人”(戈达德们自称)胜利地划出了尼罗河口,进入了碧波**漾的地中海。
戈达德说:“在这次旅途中,我领略了许多东西,关于自身,关于成功的喜悦,关于紧张充实的生活,它给了我去追求另外目标的动力。如果能事先预料所有危险,也许我们根本就不会走出帐篷。但是经过了一天天的努力,我们终于达到了目标,我想那正是接近生活的方法——把尽可能多的活动、知识、爱和友谊一点一滴地填进生活。”
约翰·戈达德按计划逐个地实现自己的目标,59岁时,他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约翰·戈达德一生中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成员。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戈达德本人有18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这些经历使我更深切地热爱生活,欣赏一切可能欣赏的东西。”他说,“人们往往在不知道怎样表达巨大的勇气、力量和坚韧性之前就结束了生活。但我发现,当你清醒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的那个时刻,你突然发现一个尚未发掘的力量之源,当你把它释放出来,就好比升华了一次灵魂。”
资料来源:岳川博.战略人生规划.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问题1:约翰·戈达德的人生计划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有人说做了计划,重在执行。你是怎么认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雨绸缪
《诗经·幽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绸缪”:紧密缠缚,引申为修补。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地筑巢,其中有几句诗的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申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资料来源:何世平.也谈未雨绸缪与临渴掘井.档案,1984(03).
问题:试举一个你在现实中“未雨绸缪”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
1.任务描述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分成4~6个小组,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组织辩论赛的整个过程。学生根据辩论赛的要求及规则准备有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计划”和“计划不如变化快,不做计划”两个辩题的辩论材料(教师提供和网上查询),最后抽签决定辩论题目和辩论的对手组。
2.任务目标
1)提高学生对于计划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自我口语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
3.任务规则
1)班级按照教师要求分成6~10人的4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辩论赛要求准备辩论资料,时间35分钟。
2)严格遵守辩论规则,辩论而不是吵架。
3)辩论陈述的时间由教师协调把握。
4)小组长组织和动员小组成员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
4.任务实施
(1)分组和任务分工(表4-1)
表4-1
(2)辩论材料准备
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计划”的论点材料。
一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计划不如变化快,不做计划”的论点材料。
一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抽签进行辩论(正方辩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计划”,反方辩题“计划不如变化快,不做计划”)(表4-2)
表4-2
(4)赛后总结
每个小组请用一两句话,总结小组在辩论过程中的总体表现(表4-3)。
表4-3
5.任务反馈
教师和组长分别填写(表4-4),按照优、良、中、差评级。
表4-4
知识拓展
1.计划的内涵
计划是实现目标的总体方案。个人的计划不仅涉及目标(做什么),也涉及达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怎么做),其内容可以归纳为“5W1H”。
1)做什么(What)。即给出符合个人自身需求和价值的不同层次的目标。
2)为什么做(Why)。即给出实施计划的具体原因。
3)何时做(When)。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必须要明确指出各项行动的时间要求,而这种时间安排必须和个人的内外部实际相适应。
4)在哪里做(Where)。任何计划都离不开空间的约束,计划一方面必须要有实施的方位与地点;另一方面也存在优选实施地点的问题。
5)谁来做(Who)。任何计划都离不开人的行为,尤其是组织计划必须明确由哪些人、哪些部门或组织来完成规定的任务或指标,当然,还必须要明确参与主题的责任和义务。
6)怎样做(How)。计划的实施可以有很多种途径和方法,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所耗费的资源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因此,选择好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对保证计划实施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2.执行力的内涵
执行力就是对任务理解并组织实施的能力。执行力分为个人执行力和团队执行力。
(1)个人执行力
个人执行力是指每一单个的人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是指一个人获取结果的行动能力;比如公司总裁的个人执行力主要表现在战略决策能力;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执行力主要表现在组织管控能力;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执行力主要表现在工作指标的实现能力;公司普通员工的个人执行力主要表现在个人日常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力。
(2)团队执行力
团队执行力是指一个团队把战略决策持续转化成结果的满意度、精确度、速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表现出来的就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个人执行力取决于其本人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与习惯,是否熟练掌握管人与管事的相关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是否具有执行力的管理风格与性格特质等。团队执行力就是将战略与决策转化为实施结果的能力。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也对此做出过自己的定义:通用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先生认为所谓团队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而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认为,团队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综上所述,团队执行力就是“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做出反应,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
3.计划与执行力
计划是从长远规划目标派生出来的,是如何实现目标的行动纲领。计划的拥有者是一个“销售”角色,他要把自己的意图通过这个计划表达清楚,并且让他人都知道要做什么、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做不好会怎么样。计划是在不断的执行中逐步完善的,也可以说是一个骑驴找马的过程。目标是已经定了的,计划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今天这个手段不行,明天可能就调整,这是必然的。计划的调整和完善都是针对长远规划的,而不是针对计划本身的。
很多人做计划的时候,不希望自己的计划在执行中走样,这是不可能的,除非在计划之前对整个行动过程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活动细节,都了如指掌,每一个步骤都是按着自己的想象去做的。这太难了,而且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任务完成过程中总有一些无法预见的因素和偶然事件的。
单纯地强调执行的人,也许并不明白什么是执行。执行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解要做、不理解也要做”,而是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到什么地步、结果反馈到什么人或什么地方。对于一个计划来说,我们要求它是符合**ART原则的,这几条当然也适用于执行人。比如,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这几项中任何一个不明确,都会造成执行不力。单纯地强调执行人的责任是一种只看果不看因的眼光,这种方式会导致一系列的短视行为,每个人都只看重自己的那一片,只知道自己的业绩,而不顾整体的利益。
4.计划管理的方法——PDCAR法
PDCAR,是Plan,Do, Check, Action, Record的首字母。
(1)P——Plan (指计划)
要求在进行工作开展时应该先制订工作计划,这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和高效进行的前提。制订计划的时候应该尽量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这样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规避风险。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制订计划时,应尽力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并相应地制订应对措施——也就是将风险因素纳入计划中。计划实施完毕后,将整个计划执行的过程回顾一遍,仔细考虑每个细节,确认哪些部分成功了,哪些部分是失败的。记下每一个失败的地方,争取在执行下一个计划时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这种实践,你的思想会变得深邃、细致、客观和冷静。一定要“实事求是”,要冷静、客观、自主,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通盘考虑自己的计划。
(2)D——Do (指实施)
要求在进行工作时,坚决按照计划进行相应工作的开展。
失败者往往在彷徨中丧失千载难逢的机遇,而成功者则善于抓住机遇、果断行动;失败者往往因为半途而废丢掉大好的前程,而成功者总是在坚持不懈中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因此,对计划的执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果断行动、坚持不懈。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困惑和犹豫与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
(3)C——Check (指监测)
要求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检测,并记录下所存在的问题。
如果在检验中发现了偏差,则需要查缺补漏、及时调整,以免犯更大的、不可挽回的错误;如果在检查中证实了计划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就可以加大投入、将计划执行到底。
(4)A——Action (指处理、改进)
要求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并进行有效及时的改进。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遇到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事,必须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或教训,不被挫折击垮,勇敢地重新开始。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决心是每个成功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通向成功的决定性力量。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们把“自省”作为指导“执行”的主要态度。
(5)R——Record (指记录)
要求在实施完成后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总结。认真总结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得失,并将计划执行的详细情况记录、备案,无论计划的执行是否成功,有关该计划的详细信息总能为自己和他人留下可借鉴的宝贵财富。
好的执行者总会在计划执行完毕后,认真总结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得失,并将计划执行的详细情况记录、备案。无论计划的执行是否成功,有关该计划的详细信息总能为自己和团队中的后来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综上,PDCAR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执行力管理与修炼的指导工具,它几乎人人可以应用,时时可以应用。该方法对于提高计划管理能力,尤其是计划执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5.计划管理能力自测
计划管理能力是指个人确定未来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执行方式和方法的能力。请通过下列问题对自己的该项能力进行差距测试。
1)你通常以怎样的方式做事?( )
A.制订计划并按计划行事 B.依据事情到来的顺序 C.想起一件就做一件
2)在制订计划前你通常首先做的工作是什么?( )
A.确定目标 B.认清现在 C.研究过去
3)你的计划会详尽到什么程度?( )
A.每日 B.每周 C.每月
4)你如何制订计划?( )
A.尽量把计划量化 B.制订出主要计划的辅助计划
C.只制订主要计划
5)当计划的任务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你通常会如何做?( )
A.想方设法提高执行效率 B.对计划做一定程度的修改 C.制订新的计划
6)面对变化较快的未来环境时,你是否会坚持制订的计划?( )
A.通常会 B.有时会 C.偶尔会
7)你通常如何确保制订的计划尽善尽美?( )
A.遵循科学的计划安排行为步骤
B.边实施边修改
C.多征询他人的意见
8)作为管理者,你发现下属偏离了既定计划时,你该如何办?( )
A.立即校正,保证计划被严格执行
B.重申并明晰既定计划
C.视偏差情况而定
9)计划制订后,你是否能够严格按照计划行事?( )
A.通常能 B.有时能 C.偶尔能
10)你制订的计划通常能达到何种效果?( )
A.能够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B.行动不再盲目 C.效果不明显
【记分规则与结果解释】
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
24分以上,说明你的计划执行能力很强,请继续保持和提升。
15~24分,说明你的计划管理能力一般,请努力提升。
15分以下,说明你的计划管理能力很差,亟须提升。
学习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在本节学习过程的材料及相关成果。根据表4-5,对本节所有的学习活动进行评分。
表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