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跳高(1 / 1)

跳高按过杆动作可分为跨越式、俯卧式和背越式三种。

(一)跨越式跳高技术

1. 助跑

跨越式跳高从摆动腿一侧助跑,助跑路线基本上是直线,助跑角度一般与横杆成30°~60°角。正式助跑之前应事先丈量好步点,起跳点与横杆投影线距离一般在60~80cm。全程助跑一般在10~15m,步数在6~8步,最后几步速度要加快,倒数第二步最长,重心最低,摆动脚落地时柔和屈膝前移,蹬脚送髋为起跳脚的前伸做好准备。最后一步稍小,使上体迅速前移向前送髋,为从水平速度过渡到垂直速度做好充分准备(图4-1-17)。

2. 起跳

跨越式跳高应用远离横杆的腿作为起跳脚。助跑到最后一步时,起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迅速向前伸出,用脚跟先着地并迅速过渡到全脚掌,接着在摆动腿用力蹬伸和助跑水平速度的推动下,身体重心迅速前移,上体及时跟上,起跳腿屈膝缓冲,当身体重心移至起跳点的上方时,起跳腿迅速蹬伸,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成一直线,摆动腿膝关节微屈,以大腿发力带动小腿积极有力向前上方摆起,两臂积极配合摆动,起跳一侧臂自然在侧下方,另一侧手臂随摆动腿前摆,使身体向上腾起(图4-1-17)。

3. 过杆和落地

起跳腾空后,身体保持向上腾起姿势,摆动腿积极上摆,当脚跟越过横杆高度时,向横杆一方侧摆,使摆动腿的脚、小腿、大腿依次过杆。与此同时,起跳腿积极向上抬起,膝盖靠近胸部,小腿自然上摆与横杆平行,接着上体抬起,摆动腿同侧臂随摆动腿内转下压带动身体沿纵轴向内旋转,使上体和臀部能顺利过杆,起跳腿随着摆动腿的下压而抬高并绕过横杆,过杆后用摆动腿领先落地(图4-1-17)。

图4-1-17 跨越式跳高

(二)俯卧式跳高技术

1. 助跑

俯卧式跳高是从起跳腿(靠近横杆的)一侧开始助跑,与横杆成25°~45°角。助跑一般为6~10步,距离为14~20m。助跑按其先后分为前段和后段。前段(开始的3步或6步)自然放松,身体前倾度比一般加速跑要小。后段(最后3步或4步)应快速有力,并有节奏。上体接近垂直,两臂摆动加大(前摆大于后摆),帮助身体重心逐渐下降。在倒数第二步摆动腿落地时,上体基本正直,重心最低,接着迅速蹬地,起跳脚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使上体远远落在后面。最后一步向前迈起跳腿时,两臂的摆动有两种方法:常见的一种是异侧臂不前摆,和同侧臂一起留在身体后面,为起跳配合做好准备。另一种方法是配合腿部动作,成一前一后的姿势,起跳腿异侧臂弯曲在体前,同侧臂接近伸直留在体后(图4-1-18)。

2. 起跳

起跳是从助跑的最后一步,摆动腿屈膝支撑地面开始的。当助跑倒数第二步摆动腿支撑地面时,积极做跪膝送髋的动作,接着起跳腿屈膝向前,以大腿带动小腿,脚跟沿地面向前迈出,脚跟触地后,迅速滚动至全脚掌着地。落地时,膝关节要伸直,摆动腿和两臂远远落在身后,为摆腿、摆臂做好准备。当起跳腿全脚支撑地面时,摆动腿以髋带动大腿迅速向前摆出。由于前冲力及摆动腿摆动的惯性,使起跳腿膝关节被迫弯曲,像压紧的弹簧一样。当摆动腿的膝盖摆至起跳腿膝高后,钩起脚尖,直腿向前上方猛力、快速摆起,同时提腰,提肩,起跳腿迅速伸蹬地面。当摆动腿摆到最高点时,起跳腿充分蹬直,使身体离地腾起(图4-1-18)。

3. 过杆和落地

起跳腾空后,要充分利用腾起的高度。当摆动腿的小腿越过横杆时,摆动腿与同侧臂顺势前伸并内旋,肩向内扣,头随着转动,使身体在杆上成俯卧姿势。接着,摆动腿和同侧臂继续前伸内旋,头下潜,与此同时,起跳脚屈膝上收,迅速扭转骨盆并翻转起跳腿,使身体绕横杆转过去。过杆后,两臂和摆动腿同时着地,顺势屈肘倒向沙坑(图4-1-18)。

图4-1-18 俯卧式跳高

(三)背越式跳高技术

背越式跳高是指背部朝向横杆,身体各部分依次过杆的一种过杆技术。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阶段组成的。各阶段彼此紧密相连、相互作用。背越式的步点采用弧线助跑。在横杆中间外侧30cm左右地方确定起跳点,先向右走5步,为A点,然后向右走6步为B点,再向前走7步为C点。从C-B-A助跑,C-B段为直线助跑,B-A段为弧线助跑。

1. 助跑

开始采用直线助跑,双肩要下垂,用脚前掌着地,跑时具有弹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匀,不断加速;进入弧线跑时,外侧摆动腿富有弹性地蹬地。为了克服离心加速度的作用,上体应稍向弧线内侧倾斜。前脚掌沿弧线落地,身体重心轨迹向内越出足迹线。助跑的节奏要快,特别是助跑最后两步髋关节前送幅度要大,迈步时上体保持较垂直的姿势,摆动积极,充分后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时髋部自然前送。助跑过程中两臂应积极有力地前后摆动,弧线跑时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应大于内侧手臂的摆动幅度(图4-1-19)。

2. 起跳

起跳的目的在于使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转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以使身体充分向上腾起,并为过杆做好准备。起跳动作可分为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及摆动腿与双臂的配合。

(1)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技术。为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腿应大幅度、平稳地以脚掌外侧着地,并迅速从脚跟向前脚掌滚动。这时由于迈步放脚时髋关节的积极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线助跑而形成了身体向后、向内的倾斜姿势。在起跳的缓冲阶段,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还应减小屈膝的幅度,以利于保持水平速度。在这阶段,当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至身体重心移至起跳腿的上方时,迅速有力地充分蹬直起跳腿的三个关节,躯干在离地前瞬间几乎垂直地立于起跳脚之上。这时起跳腿的蹬伸方向应在身体重心的外侧,从而产生了过杆所必需的旋转冲力(图4-1-19)。

图4-1-19 背越式跳高

(2)起跳时摆动腿与双臂的协调配合技术。起跳时离横杆较远的一臂使劲地向上摆动,腿的摆动应从屈膝的起跳腿旁开始,以膝盖领先,先屈膝折叠,后从跳高架的远端支柱上方用力摆出。当摆动腿摆到起跳腿前方之后应向里转,而小腿和脚要稍许外展。这样的积极动作,有助于使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线上,围绕纵轴产生转身动作。此时,头应补偿性地转向横杆(图4-1-19)。

3. 过杆和落地

过杆时,立即屈髋收腹,下颚迅速引向前胸,同时双腿补偿地高举两小腿积极向上甩起。应注意,落地前的收腹举腿,以背先着地,或团身以肩先着地,然后再做一个后滚翻。为了控制腾越方向,头部不能后仰,要注意在落垫过程的“视力监督”,眼睛始终要注视着横杆方向(图4-1-19)。

(四)跳高辅助练习

(1)助跑练习。

(2)学会丈量步点的方法。

(3)助跑和起跳的结合练习。

(4)过杆和落地练习。

(5)摆腿练习。

(6)完整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