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后勤管理监管机制(1 / 1)

监管机制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内在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是有效落实和执行规章制度与要求的保障。因此,在细化幼儿园后勤工作流程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的后勤管理监管机制,建立层级管理体制,做到责任到人,互相监督,管理有效。

(一)建立链接式监督机制

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不是仅靠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必须由一个管理团队共同协作完成,这是由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和管理特点决定的。在幼儿园管理团队中各职能机构之间不仅有协作关系,还存在着相互监督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构成了幼儿园整体管理的链条,只有很好地发挥各链条的监督作用,才能有效地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质量。

各部门工作交叉关系如图5-7所示:

图5-7 各部门工作交叉关系

在图5-7中我们看到,食堂是膳食管理的重要实施单位,但是保健部门要通过计算营养和了解幼儿进餐情况,对食谱的制订和饭菜质量进行监督。财务工作人员则对伙食费用的支出和材料质量、保管负责。作为直接主管,后勤主任要监管膳食管理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反馈,及时解决。作为幼儿园的最高行政领导,园长对膳食管理要做到全面了解,采取行政措施或层级问责等方式。教学班和家长的反馈也是了解膳食情况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定期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

(二)建立日常式检查机制

检查是监督机制的主要实施手段,但检查不仅是主管的任务,还是管理链条上各组织部门共同的责任。检查从检查对象上可以分成自查和互查;从检查时间上可以分成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从检查内容上可以分成固定项目和非固定项目。主管的检查应是全方位的、全面的,下属单位的检查应以定期、固定内容为主,并要定期将检查结果上报给上级主管。同时,为了发挥检查对工作的促进作用,管理者还要注意发挥自查的作用。在检查的过程中,规范的检查记录表(见表5-5、表5-6、表5-7)是必不可少的,它既可以简化检查者的工作,又可以成为被检查者的工作标准,使评价不仅仅是监督的手段,更是促进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和工作效率提升的工具。

表5-5 厨房安全用电、气检查记录表

表5-6 后勤巡查记录表

续表

表5-7 安全隐患排查流程

续表

此外,还要注意对各类检查记录表的及时反馈,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档案留存,那样只能使检查工作流于形式,最终造成管理隐患。

(三)建立多元化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工作及业绩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幼儿园管理中重要的激励机制。后勤工作的绩效考核既有员工的自评和互评,又有上级主管的评价,也有教学岗和家长的综合评价(见表5-8、表5-9、表5-10、表5-11、表5-12)。由于绩效考核与员工的利益直接挂钩,因此,绩效考核不仅能够多方位地了解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获得各方面对于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的评估,还能够督促后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提升,帮助他们在保障工作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和创新,真正发挥激励机制的管理作用。

表5-8 保洁员日常管理量化评价表

续表

表5-9 卫生消毒评价表

续表

表5-10 炊事员工作评价表

续表

表5-11 门卫安保人员工作评价表

续表

表5-12 保洁员工作评价表

续表

绩效考核是评估后勤工作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客观与否会影响到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幼儿园主管领导要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评定后勤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工作人员的发展情况,并将评定结果有效地反馈给工作人员。只有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并贯彻实施,才能确保绩效考核的实效性,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

在幼儿园的后勤工作中,可以将绩效考核指标量化,使其更加直观,容易理解,从而增加执行力度。例如,可以将食堂工作量化为工作的时间(早晚班)、数量(一分钟包出多少个饺子)、质量(切土豆丝的长短和粗细)、评分(每月一次的菜品打分)等。能量化的尽量给予量化,不能量化的定性指标给予细化、行为化。明确想要达到的结果和目标是什么,从行动上进一步细化,如对“幼儿的健康食堂”这个标准的评价,可以细化到“幼儿园伙食家长满意度调查”“月营养计算结果”“油盐使用量登记表”等,增加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