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贝格: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系莫里茨亲王与魏茨拉男爵夫人的私生子,其名由母所赐。1826年登台演出,他的娴熟技艺备受赞扬,到19世纪30年代时被视为李斯特的劲敌。他创作的作品有歌剧两部、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等。
在瑞士出生的奥地利钢琴家希基斯蒙特·塔尔贝格是李斯特的一个最强的竞争对手,他俩为争夺巴黎公众的宠爱进行了激烈的较量。1837年两人在伯尔乔尤索公主—她本人也是一位天才的钢琴家—的沙龙里轮番地进行演奏。这两位艺术家的同场竞争,如当时的《音乐报》所写,使音乐世界为之屏住呼吸。它成为一桩社会大事。但是当李斯特向对手提出建议,与他在两架钢琴上同时演奏时,塔尔贝格面带微笑表示拒绝,他说:“我不愿意让人为我伴奏!”
* * *
塔尔贝格七岁时在维也纳首次登台,一年之后就声名鹊起,以其时尚的技巧和他发明的钢琴式的“竖琴演奏”而引起轰动,它发出的声音就像是由三只手弹奏出来一样。有如李斯特,塔尔贝格也是一位女性观众的偶像。罗伯特·舒曼有一次说过,若是有人敢于批评塔尔贝格,那所有年轻的姑娘,会站出来,像男人那样来保护他。
* * *
肖邦用自己的方式来评论塔尔贝格,他说:“他弹得好,可他不是我满意的那种人—他比我年轻,讨女人的欢心……他弹出的十度音程像我弹出的八度音程一样,衬衣的纽扣是用宝石做的……”
* * *
肖邦在巴黎的一场个人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他的炫技派同行亚历山大·德拉依索克和钢琴家希基斯蒙特·塔尔贝格也出席了。
两个人都听得如痴如醉,当他们在音乐会后走到大街上时,塔尔贝格却开始扯起嗓子喊叫起来。
“怎么啦?”德拉依索克惊讶地问道。
“啊,没有什么,”塔尔贝格回答说,“我整个晚上听到的都是轻音(Piano),现在我需要转换一下,听一个稍许强(Forte)的音。”
* * *
贝尔法斯特一个钢琴代理商拒绝为塔尔贝格举办的音乐会提供一架钢琴,因为他怕这架乐器受到损害。在音乐厅的舞台上有一架小型的用了很久的旧钢琴。塔尔贝格演奏了一首幻想协奏曲,当他为加演一个节目走向舞台时,人们听到他嘀咕说:“现在跟钢琴说再见了。”
当他离开舞台时,这架钢琴的破裂的琴弦和扯断了的弱音器已经成了一堆废物。
“这正是我所预料的,”当代理商对损害进行一番评估后说道:“如果我把城里最好的钢琴给他用的话,也会成为这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