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们已经与一些关于自信的谬见划清界限,那么你就应该“更有自信”地来开启你的自信之旅。
因为许许多多的原因,人们经常会缺乏自信。事实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人们缺乏自信的原因是一模一样的。一个人的信心、自尊和自信的缺乏往往是由他们的生活经历所导致的。在进一步思考这些经历将会如何影响你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孩童时代的你是怎么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的,这样做大有益处。
你是否曾经心存疑惑,为什么大多数幼儿都有乐此不疲地探寻外界的天性?他们内心似乎对两眼所见、双耳所闻的事物无一不感到新鲜、好奇。在大多数情况下,为满足这种本能的好奇,孩子们总是随时准备好了要去“试一试”或“玩一玩”。一些孩子尽管生性腼腆,但通常情况下,他们最终也会勇敢地迈出艰难的一步,面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猎奇之心不可遏止。幼儿天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仿佛驱动着他们体内的“发电机”,给他们提供使不完的劲儿、耗不完的精力。父母一定心中有数,有时候这种“发电机”的威力是那么强大,要控制好他们实属不易。
那么,此时和彼时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时候不断驱动我们的“发电机”现在怎么似乎变得功率低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岁的增长,也许我们当中有些人的“发电机”甚至已破旧不堪,或停止运转。如果想重新开始建立自信,做到处事更加自信,你就必须重新使那台发电机运转起来。
这个练习会有助于释放你内心那台“发电机”的能量。
启思练习
时光倒流,回到过去
想想小时候或年轻时候的你。请回顾这样的一段时间,你在这段时间里学会了某种技能,而且从此以后都牢牢地掌握着它,直到现在你都未曾忘却如何运用它。这也许是你学会游泳、骑车或者是完成其他一些意义非凡的事情的时候。现在,仔细回想这些经历,想想孩童时代的你是如何应对这些事情的。
接下来在纸上写下一些词或短语,用于描述你当时应对那些事情的方法,并记录你面对那些全新挑战时的感受。
暂时不要往下阅读——先把这些词或短语列完。
现在,把你的思绪拉回到较为近期的某个时间段,回到你感觉缺乏自信心的那个时期。回顾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在该场景中,你正在从事或者学习一些新的东西,而自信心的缺乏让你无功而返,失望透顶。这个场景也许与你的工作或个人生活有关——也许是你参加的一个面试、你所做的一个展示、你参加的某个派对,或者是你和某人的一次争吵。
现在,请拿起笔,像之前那样在纸上写下一些词或短语,用于描述你当时应对的方法,并记录你面对这个较为近期发生的事情的感受。
写完之后,把两次分别写下的词或短语列表放在一起,然后认真地反思一下这些你用来描述两次不同经历时所用的词语。首先思考用于描述那次童年经历的词语。问问自己,这些词语所反映出的是怎样一种应对挑战的方式,它们体现出你当时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你很有可能会写下这样一些词语:“很开心”、“很有趣”、“很有挑战性”、“很享受”、“很刺激”,或类似这样的短语:“感觉无拘无束”、“非常渴望去学”、“迫不及待”。你也可能写下这样的词语:“惴惴不安”、“难于登天”、“可怕”、“危险”、“怪不好意思的”、“恼怒”、“筋疲力尽”或“灰心沮丧”,甚至是这样一些短语、句子:“不喜欢”、“第一次无从下手”、“发现要完成这项任务很困难”。
与用来描述较近一次经历所用的词或短语相比,孩童时期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哪方面呢?问问自己,差异何在。你是否能从中做出总结,以此概括并描述你在这两次经历中的不同感受和应对方式?
接下来要做的是区分两者的不同之处,把关于两次经历的词语列表的主要不同点写下来。你的脑中有灵光一闪吗?很快,你就会意识到,你小时候应对挑战的方式与你较近一次应对困难的方式的不同之处究竟在哪儿。这个练习会让你获益匪浅。
孩童时代的你不为任何事物所束缚。孩童时代的你,对学习新事物如饥似渴,对新挑战跃跃欲试,甚至当这些挑战看起来是那么遥不可及,甚至令人望而生畏时,你仍勇往直前。对于一个孩童来说,尝试新事物总是很激动人心的。你拥有与生俱来的动力和好奇心。初生牛犊不怕虎,你毫不畏惧失败,甚至从未想过失败。你天生好学,这种内在的渴望主导着你,驱使你不断汲取新知识。你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挑战,但你仍带着稚嫩的决心,迎难而上。
所以,一言以蔽之,用来描述你童年经历的词语列表内容更加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目标专注,也更为振奋人心。没错,也许列表上面会有一些消极负面的词或短语,但关键是你全然无惧这些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这些绊脚石无法阻挡你努力完成任务的步伐。
如果小时候的你能如此勇敢无畏,那么成年的你没有理由不能像以前一样行事。既然小时候都能掌握一项技能,现在就更没理由说自己做不到。难题在于,随着我们年岁的不断增长,其他问题也开始影响我们的判断。举个例子,我们会开始顾及他人的想法,我们会开始担心失败的可能性,我们会开始质疑自己所做的决定,过去失败的阴影悄然笼罩心头。最终,假如缺乏信心去面对前路的未知数,我们便会暗自思忖,最终认定维持现状方为上策。或者,由于情况不同,我们为安全起见,选择了缄口不言、保持现状,避免惹怒他人。
所以,请你重新反思那些用于描述较近一次经历的词或短语。思考一下为什么它们会倾向于描述消极被动的一面。为何你会允许它们妨碍你解决困难、影响你的自信程度。请试着告诉自己,从小时候直到现在,情况并没有发生改变——没错,你的确已经成年,而且身体也变得成熟了,但从心态上看,你并没有任何改变。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理由让你以不一样的行为去应对挑战。何必让以前无足轻重的小事成为现在重压心头的磐石?
启思妙想
不让消极态度和负面压力影响自己。重寻孩童时代的勇气与无畏,试着发掘机遇、迎接挑战。
启思案例
萨利
萨利一向都缺乏信心。她常常觉得自己与人生中的大小机会擦肩而过,她也为此而沮丧不已。她刚刚搬到伦敦,这是她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在伦敦,她和同一个学校的老朋友合租了一间公寓。此时的萨利很渴望结交新朋友,因此她决定报名参加芭蕾舞培训班。
萨利搜集了一些资料,她了解到当地一家酒店在每周四的晚上都会开班教授芭蕾舞。在萨利的极力劝说下,她的朋友和她一起参加了第一次的芭蕾舞培训班。班上大概有50名学生,没有一个人是她们之前认识的。整个晚上她们一边在结识新朋友,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芭蕾舞。老师站在舞台上,引领着大家跳一些简单的动作。
萨利整个晚上都感觉如鱼得水,乐在其中。当她们回到公寓的时候,萨利告诉她的朋友,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参加下周四的芭蕾舞培训班。但是她的朋友却告诉萨利,她下次不想去了,因为她感觉自己不是很尽兴。萨利听到后无比失落,对于下一次是否去参加培训班她犹豫了,因为她实在不想单独前往。
在苦苦挣扎了整个星期后,萨利最终鼓起勇气参加了周四晚上的培训班。她暗自希望并默默祈祷她上次见到的一些人这次还会出现在班上,这样一来她就不必独自一人再去重新结识新朋友。但是事与愿违,当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她惊恐地发现班上没有一个人是她认识的。整个晚上她都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最后迫不得已,她决定提早离开。没有朋友陪伴在旁,情况就大不如前——尽管上次她觉得结识新朋友易如反掌,但这次没有朋友在旁支持,整个晚上萨利都感觉举步维艰。
这次经历让萨利很受打击,挫败感如影随形。她深知自己是如此钟情于芭蕾舞,多么渴望不顾一切地继续学下去。几个星期就那么过去了,萨利还是没有信心单独去培训班上课。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她决定去参加一个“建立自信”的培训课程,她企盼能帮助自己克服心中的恐惧。在课堂上,老师向她介绍了一个新的概念——情景重现法。事实上,她的回忆内容与当前的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她的思绪将她拉回到了小时候,大约六七岁时参加芭蕾舞课程的情景。当时的她是多么的欢欣鼓舞,自己一心一意地去学习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她仔细琢磨着自己那时作为孩童的心态,思索着怎么才能运用那时的心态来帮助现在的自己。后来,她茅塞顿开,她意识到自己需要抛下恐惧并摆脱羞涩。
于是,接下来的这个星期,萨利再次鼓起勇气参加了周四晚上的芭蕾舞培训班。一路上,她一直努力回忆小时候自己是怎么毫不费力、轻松自如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的。这些回忆仿佛给她打了一剂强心针。从踏进教室门的那一刻起,她便积极地应对整个局面,之前的拘谨消失得无影无踪。
最终的结果是,她非常享受整个过程。那晚她刚走进教室的时候一个人也不认识,然而课程结束后,她已经结识了四个新的伙伴,他们都是兴趣相投的爱舞之人。
启思妙想
请回想小时候学习新技能时的心态。尝试像以前那样,如初生牛犊般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