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1]
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交通便利等大背景和环境下,政府的管理指令需要高效传递、响应和反馈,而具备安全性、标准化和差异化特性的国家级信息化平台来解决政令下达和疏通民意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当前需要建立符合中国老百姓信任和习惯的公共信息化平台刻不容缓。从利比亚、埃及事件可以看出,通过战争改变世界格局的概率已经减小,但因为内部突变引发改变的可能性在增加。国外类似平台已经在潜移默化地规划或者实施,如果我们不抓紧时机先做,在未来可能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财力来弥补相关业务的渗透和参与,就像我们国家的北斗卫星计划要替代国外GPS服务一样。020民生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是基于基层实践产生的研究与转化,尤其是在符合老百姓信任和习惯的用户体验方面积累较多。但要做国家层面的信息化设计、架构和实践,还需要在国家政策支撑、国务院授权试点、超算中心建设、信息安全监管、运营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关于顶层设计和体制方面的研究议题,更需要实践来支撑,要通过调研基层政府及百姓的诉求得出研究课题,再应用于实践,通过民生服务促使自身产生变化,也让自上而下的管理更行之有效。这样对研究价值和实施效益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该项目研究的价值、平台规划、面临的课题、成果以及愿景来阐述020民生社会建设的构想。前不久,我去陕西汉中调研,过秦岭的西汉高速,有多达296个隧道,这么复杂的工程放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从社会的经济条件,还是从技术保障,从人才结构都是很难做到的,但据我所知这类复杂的工程当前在国内已经司空见惯。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在沿途的很多山坡上布设着很多的铁丝网,是防止很多落石和碎石掉到公路上造成行车的不安全。当时我就感受到我们的政府已经有了以人为本的具体服务措施,而且具备了这样的人才储备格局。所以说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在这种高速发展下产生的不平衡,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矛盾,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遇到的课题恰恰是既要保持高速发展,还要化解矛盾,还要寻求社会的动态平衡,谋求更大的发展,这也成为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研究社会建设课题的一个初衷。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启动,民生服务的改善措施,比如城乡社会福利保障,公共社会服务体系,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一些落地,此外,各级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思路不断在涌现,这些就给我们在这里寻求社会建设的创新模式找到支撑。
我们要研究它,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在我看来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最大的不足是源于它没有建立完整的信息流格局,因为不管是政府的指令,政策都是以一种信息流的方式存在。所以要想纲举目张地解决目前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的不足,就要重新搭建信息流,包括信息流的流转、分析、督导、评估的机制。
同时,创新民生社会的新格局需要中央从顶层做设计,然后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经济、人文、教育不同的特点统筹分步推进,同时我们希望成为政府主导下对服务的直接购买,引起各企事业单位的百家争鸣的共荣局面,其实这种模式早在国外已有应用。例如类似于以数据挖掘和数据应用为代表的谷歌、脸谱公司;再例如以工业技术创新为代表的这种福特公司;再例如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苹果公司。它们看似都在干着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但是如果把它整合起来,你就不难看出该国政府主导的大战略。在这一点上我就不想再赘述了。
我们来看一下020民生社会平台的核心。民生社会平台的总目标就是,线下服务加线上管理的一种互动政务新格局。线下服务与线上管理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020。我们这个平台的基本思路是以民生促进管理,因为在我们看来管理是自上而下的,但民生产生的数据是自下而上的,只有通过加强民生服务产生真实的数据才能促进社会管理,为决策提供真实的依据,也让我们的社会管理更接地气。同时,我希望我们政府的管理职能从演员向导演转变,政府应该去搭建更大、更多的平台,让更多的演员上去表演,实现共同发展,实现更多的中国梦。同时我们认为要给社会的自愈和自治空间。在我看来,越精细化的管理往往越代表着人性的缺失,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去过临潼兵马俑的朋友一定会惊叹那里的雄伟,惊叹那里地宫分布的密集。秦始皇兵马俑的铠甲都是按照标准化设计的,它们的胳膊、腿都是可装卸的,甚至我听说地宫的地砖上面都标明了是由哪个县郡来制造的,不可谓管理不精细,但恰恰是这种精细化的管理,促使陈胜吴广这样的管理者被逼出体制之外,对于这种体制的影响恰恰是颠覆的。所以我们提出从拦堵到疏导,给社会一个自愈空间。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确实发现了很多现实问题,比如说我们缺少一个统筹协查督办部门,所以我在这里也想提一个提议,希望在国家层面尽快建立起跨部门横向统筹,跨职级纵向督导这样的职能部门,但不涉及具体业务的处理。
我们020民生服务平台从宏观上讲可以分为创新社会管理平台,从微观上讲可以分为民生服务平台。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创新社会管理平台可囊括3个层面: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发展,我们分别用了荷花的花、叶、果来形象地喻示。社会管理,在我看来就是要政府传递一种公平正义的信号,政府要给老百姓树立起惩恶扬善的形象,做到这些它也就给社会提供了相应的一种引导机制和自愈空间。同时我们要加强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提供更多社会的自愈能力,单凭物质的极大丰富,因为分配的现实问题很难达到社会的自愈。未来做到社会发展,包括安居乐业,价值共享和造福后代,这是我们社会管理平台的一个顶层架构。
从微观上讲,我们以社区为单位,我们也分为管理、服务和发展三个层面,首先社区管理我们提倡,社区自愈的无为格局。我直言不讳地讲,在中国大量的社会矛盾其实是集中在基层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老百姓一辈子能有多少事情可以跟省政府、市政府或者是国家扯上直接关系,所以我们认为应该逐步弱化基层的管理职能,强化基层的服务职能,也可以让国家的政令不至于成为对少数人的潜规则或者是合法伤害。同时加强社区的服务,包括惠民服务和为民方略。惠民服务是支持我们把更多的一些国家惠民政策,包括我刚提到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福利体系,更接地气,贴近老百姓,用服务去触及老百姓的利益,让老百姓感觉到党和政府在时刻关注和支持着他们。为民方略应该把针对不同的人群,比方说,为老,为残,为孕,为幼,为病,等等,让党和政府的服务更贴心。同时我们希望建立一套对话机制给社会注入一套健康的,循环的机制。
我们在实践中也遇到很多的课题,首先是思路的转变。首先,我们认为应该从管理的观念变为民主与法制的结合,因为在现今的社会光靠管理是不够的,变单纯管理为研究公共的服务需求。其次,我们应该从社会管理和维稳变为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的联动。
同时我们面临很多新的子课题,比如新农村建设课题,城镇化课题和城市的社区课题。这些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跟在座很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单位协作,我们来共同探索,共同研讨,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里要说的就是我们在020和DM杂志的研究,2010年的时候我们旗下的研究院和通信公司就斥资大概200多万元做这方面的中国模式的探索,应该说现在有一定的造诣。
在平台建设中,我们也遇到相应的课题,在这一点上我想着重谈一下我们的团队,因为在我看来我们的团队具备一定的不可复制性。我们的技术总监,有超过10年的政务软件的工作经历,在陕西省超过60%的政务软件出自他或他的团队;我们的运营总监,从020落地的一刻起,就在探究中国式线下管理,线上服务的这种模式的落地方式,而且他时刻保持着对国外新战略新技术的这种亢奋;我们的市场总监,他会向旋风一样把我们的新思路、新概念迅速地推广到各个乡镇。
在实践中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在顶层设计方面应该已经完成了社会管理平台和民生服务平台的对接,互联和平衡。
我们研究院旗下的通信公司利用通信手段、IT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已经完成了平台的基础性搭建。我们的平台可以分为民生服务平台、社会管理平台和指挥中心平台,通过民生服务平台和社会管理平台产生大量带有服务属性和管理属性的数据和业务。通过我们的指挥中心对这些信息流进行相应的分析、督导、反馈和评估。同时我们的数据中心和共享体系,可以让这些数据具备服务价值和决策价值。
我们在实践中也解决了一些难题,比方说数据录入的便捷、数据最大限度的真实和关联性的问题,我们的手持终端上有水印装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数据的真实上传;再比如我们在很多网格优化方面吸取一些先进地市的经验,例如在我们陕西的延安,我们发现很多环卫工人兼任了网格管理人员的职能,因为环卫工人可以在工作的时间随时随地地发现各种事件,迅速上报。这个也给我了一个启示,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个人、团体或社会组织加入到社会建设中来,可以在政府和老百姓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地带,逐渐改变政府和老百姓的关系格局。
当然我知道搭建这样的平台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除了利用传统的信息化手段、网格化管理以外还增加了防范机制、保密机制和分级处理机制,我们希望我们的平台能为政府逐渐地释放信任,为老百姓逐渐地化解矛盾,不至于给地方政府造成太大的压力。
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案例,也就是我提到过的O3B计划,O3B是国外的一个公司针对全球30亿贫困人群做的免费卫星通信计划,当然,这个计划有它积极的一面,它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免费、便捷的网络服务。但同时也给我们警醒,我刚说过政府管理的核心在于信息流的扭转,如果说我们的用户包括我们的老百姓更多的需求,例如找工作,找社会救助,找慈善机构是这样的网络平台来完成的,这样政府的职能被弱化甚至缺失就不是危言耸听了,我们能做的不是夜郎自大,也不是摒弃它,而是要学习它。在中国老百姓的用户习惯上和用户信任上超越它。
[1] 孙涛,西安鼎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惠民社会建设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