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新[1]
城市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商务楼宇已经成为新兴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这一社会领域中的党组织应在推动其自身发展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受制于人员编制、素质、经费的制约,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党组织推动社会建设的瓶颈,只有提升专职党务人才的综合素质,才能使社会领域党建工作适应新形势,发挥好领导核心和组织保障作用。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应注重明确身份定位,完善配备标准,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年龄结构,强化专业培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专职党务人才队伍规范化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商务楼宇已经成为新兴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党组织如何在推动其自身发展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受制于人员编制、素质、经费的制约,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党组织推动社会建设的瓶颈,只有提升专职党务人才的综合素质,才能使社会领域党建工作适应新形势,发挥好领导核心和组织保障作用。
一、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内涵及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构成、就业生活方式以及党员群众的各类需求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定位,创新方法,丰富载体,突出实效。只有明确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才能把握其面临的错综复杂的新形势。
(一)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
1.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的组成
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是指在城市社区、“两新”组织、商务楼宇以及“六小门店”等单位或组织中,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人员,而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是指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中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
目前,朝阳区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主要由五类人员组成:街乡社会工作党委专职党务工作者、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商务楼宇专职党务工作者、非公企业专职党建指导员及“六小门店”自律组织专职党建指导员。其中,街乡社会工作党委作为辖区范围内统筹社会领域党建的工作机构,配备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具体负责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协调指导;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专门从事社区党务工作,主要包括社区书记、专职副书记以及专职党务;非公企业及“六小门店”自律组织专职党建指导员,是指由街道工委派遣到非公企业及“六小门店”自律组织,专门指导其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者,目前此类党务工作者中专职人员较少,大多属于兼职人员;商务楼宇专职党务工作者专门从事商务楼宇党建工作,主要包括商务楼宇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以及被派遣到商务楼宇“两新”组织中指导其党建工作的专职党建指导员。
2.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
所谓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就是围绕加快推进首都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新任务,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形成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色、朝阳特点的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发展的模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会领域专业党务人才队伍,为推进朝阳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加大培养力度,提升专业水平。统筹规划教育培训、全面开展在岗培训、完善教育培训模式,着力提升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的专业水平。二是完善评价制度,规范职业发展。完善职业水平评价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机制,着力规范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的职业发展。三是创新使用机制,提升工作效能。分类推进岗位设置、拓展人才发展空间,着力提升专职党务人才的工作效能。四是加强激励表彰,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薪酬保障体系、建立表彰奖励制度,着力优化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的发展环境。
(二)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着眼于社会领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加强了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复杂性,使社会领域党务人才队伍建设同样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1.社会领域党建领域覆盖广,党务人才数量需求大
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居民社区党建,也包括商务楼宇“立体”社区党建,还包括网络虚拟社区党建;既包括传统领域党建,也包括新兴的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和“六小门店”党建。因此,其覆盖领域广泛,单位多、地域广、人员多,服务的党员群众数量众多,对党务工作人才数量的要求非常大。
2.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内容多,党务人才素质要求高
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既包括传统的工作内容,也包括新出现的服务项目,还包括延伸出来的政务、社务工作;既包括对自管党员的管理服务,也包括对企业和员工的服务,还包括对大量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既包括在办公室办理的服务项目,也包括走访调查等现场服务,还包括网上办公服务。工作内容的多样化,对党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3.社会领域党建保障力度弱,党务人才生活压力大
由于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新的社会阶层对开展党的工作重视不够,近些年无论是资金投入、人员待遇,还是场地条件都明显不足。社会领域党建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人员待遇也没有可参考的依据和政策。目前,具有社工身份的社区党务工作者每月收入2 000元左右,非公及楼宇专职党务没有正式身份,享受临时人员待遇,生活压力非常大,人才流失严重。
二、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配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社会领域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以后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和新领域,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刚刚起步,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人员配备不足和相关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问题。
(一)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配备情况
1.街道系统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配备现状
根据调研情况,仅将街道系统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配备的现状列于表1中。
表1 街道系统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配备现状
续表
2.近三年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离职情况
近三年,离职的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共177人,占实配总数(768人)的23%。根据调研情况,街道系统社会领域党务工作者的离职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近三年街道系统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离职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年龄在30岁以下及因为待遇低而离职者的人数,都占到两成以上。这部分人的离职,直接造成了党务人才的青黄不接。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工作压力大。他们大多刚刚走出校门,对社会了解不多,基层经验缺乏,繁杂的工作、经常义务加班及没有成就感给他们带来很大压力。二是生活压力大。他们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平均每个月只有2 000元左右,有的还不到2 000元,要负担房租、日常开销、赡养父母、养育子女等,生活压力极大。三是发展压力大。他们大多专业不对口,实际工作与所学专业不能有效衔接,个人价值难以实现,同时很多人没有正式身份,升迁机会少,职业前景暗淡。
(二)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配备存在的问题
1.人员结构不平衡,身份定位不明确
朝阳区目前的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共768人,其中只有363名社区专职党务为社区干部身份,其他4类共405人(占总数52.7%)没有明确身份,都属于临时雇员,工资待遇由街道自筹,或占用其他名目的党建经费,没有稳定来源,标准也不统一。这种身份上的不明确及待遇上的不稳定,使其没有归属感,临时观念强,流失现象严重。
2.缺少发展机遇,职业前景不明朗
社区工作者身份的专职党务,职业前景的最高目标是社区书记,而社区党建工作繁杂,压力大、待遇低、没有职业吸引力;没有社工身份的专职党务,没有明确的职业资格,更没有可以期待的职业前景。这种状况对于大学生专职党务工作者而言,显然不符合其职业期待,这种工作对其只能是一种临时性、过渡性安排,不可能长久。
3.工资待遇较低,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目前在岗的党务工作者,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占36.1%,在2 000元到3 000元之间的占51%,两部分相加,占到将近九成,说明目前专职党务工作者收入太低,远远低于北京市平均工资,尤其对于一个从外地来北京的大学生党务工作者而言,这样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其基本生活,导致其工作没有成就感,生活没有体面感。
4.激励机制不完善,干好干坏一个样
除了职业前景不明朗外,对于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而言,目前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没有制定职务上、待遇上的奖勤罚懒制度,造成了专职党务工作者干好干坏一个样、工资待遇一个样、年终评价一个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及模式
(一)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目标
根据社会领域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朝阳区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成一套体系完善、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人才建设机制,营造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大力支持、党务人才普遍欢迎的发展环境。
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通过扩大来源渠道,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同时优化人才结构。加大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的专业教育培训力度,鼓励其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考试。要根据目前缺编的人数,制订一个计划,争取在3~5年之内,将人员配齐。
2.人才素质不断提升
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职业能力显著提升,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以年轻党务为主体、中年党务为骨干、退休返聘人员为补充的人才梯队。2013年,大学以上学历的专职党务达到60%,到2015年超过80%。
3.人才岗位清晰明确
要根据朝阳区社会领域党建不同工作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的精细化岗位分工,做到岗位明确、职责明确、人岗对应、编制落实。
4.建设机制不断完善
社会领域党务工作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保障等政策和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各级党(工)委对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更加重视,社会各界对专职党务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显著提升。
(二)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推进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摸索出一个有效的建设模式,根据最近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个四”模式:即通过有效实施专职党务队伍建设的“四大工程”,严格落实专职党务队伍建设的“四化标准”,切实达成朝阳区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四大目标”。
“四大工程”,即: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专业素质提升工程、职业精神培育工程、人才引进保留工程、队伍建设保障工程。“四化标准”,即: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梯队化、规范化。“四大目标”,即: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升、岗位清晰明确、机制不断完善。
在“四化标准”的关系方面,首要的是专业党务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但不能就专业化谈专业化,要将“四化标准”统一起来,以专业化为中心,在努力推进职业化、梯队化、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党务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在“四大目标”的实现途径方面,通过有效实施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达成人才队伍建设的专业化;通过有效实施职业能力建设工程,达成人才队伍建设的职业化;通过有效实施人才培养保留工程,达成人才队伍建设的梯队化;通过有效实施队伍建设保障工程,达成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化。
总之,要通过实施专职党务人才培养的“四大工程”,着力夯实队伍建设基础,营造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的人才队伍建设环境;通过推进专职党务人才培养的“四化”建设,着力提升人才素质,营造安心舒心、建功立业的工作环境。
四、加强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社会领域专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的“三个四”模式,要切实达成人才队伍建设的“四大目标”,就必须有效实施人才队伍建设的“四大工程”。为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身份定位,完善配备标准,推进职业精神培育工程,促进专职党务人才队伍职业化建设
1.要明确党务身份定位,提升职业吸引力
建议将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同步进行规范管理,将社会领域党务工作者也明确定位为“社区工作者”,纳入社区编制,享受等同于社区干部待遇,进行统一招聘、培养与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使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具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2.合理配备专业职数,满足业务工作需求
一是社区党建适当提高配备标准。针对社区只有一个专职党务(即社区书记)的情况,应该增加配备1名党务专职,协助书记搞好党建工作。具体标准可修订为:党员100人以内的社区,配备2名专职党务;党员100~500人的,配备3名专职党务;党员500人以上的,配备4名专职党务。二是非公党建适当降低配备标准。对职工5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10个企业配备1名党建指导员;对职工50人以下的非公企业,100个企业配备1名党建指导员。这样,非公党建指导员的配备将降低1倍,完成任务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二)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年龄结构,推进人才引进保留工程,促进专职党务人才队伍梯队化建设
1.优化招聘条件,吸引优秀人才
一是年龄上可适当放宽。既可招聘高学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又可招聘从企业下岗退休、从部队自主择业的党员。二是户口可适当放宽。只要综合素质高,适合做党务工作,不是北京户口,也可以招进来。对于外地户籍的毕业生,可承诺3~5年内帮助其解决北京户口。三是政治面貌可适当放宽。对于主要从事基础调查统计工作的专职,可以不要求一定是党员,这样,既可吸引一批学历较高的非党优秀青年,又可通过逐步培养,将其发展为党员,增强人才发展后劲。
2.完善激励机制,留住优秀青年
一是完善考核奖励制度。细化年终考核制度,按照考核等级发放年终奖金。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的,优先选拔到社区工作的领导岗位。二是试行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干部加分制度,工作年满3年后,大学生党务报考朝阳区公务员、事业编进行面试时,可适当加分。三是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关心专职党务日常生活,有条件的可为年轻党务提供住宿和就餐帮助;完善专职党务带薪休假制度、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三)强化专业培训,提升综合素质,推进专业素质提升工程,促进专职党务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
1.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社会领域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二是加强多节点培训。根据培训计划加强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采取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典型示范、研讨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三是实施多载体培训。利用街道党员综合服务中心、党员电教示范点等不同培训平台,千方百计提升党务工作者理论素养。
2.强化能力培养,提升综合专业素质
一是加强基层锻炼,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让大学生党务工作者深入社区和非公企业,接触基层党员和群众,从最基本的党务工作做起,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能力。二是加强轮岗交流,岗位历练丰富阅历。推进新聘专职党务跨岗位交流工作,逐步形成在“社区居委会-社区党委-非公党组织-商务楼宇服务站”之间进行交流轮岗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强以老带新,心手相传积累经验。聘请经验丰富的党务人才与年轻人结对子,通过带动和示范,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四)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工资待遇,推进队伍建设保障工程,促进专职党务人才队伍规范化建设
1.明确岗位职责,规范职位定位
一是完善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配备机制建设。按照“社会工作党委-商务楼宇中心服务站-商务楼宇服务站”模式,将专职党务工作者集中配备,完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二是完善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职责制度建设。将社会工作党委、商务楼宇服务站的党务人员按照区域划分,与若干具体企业、楼宇及门店相对应,明确任务,细化职责,推进其党建工作。
2.提高工资标准,规范职位待遇
一是明确经费来源。比照社区工作者情况,彻底解决所有专职党务工作者工资经费来源。二是统一工资标准。比照社区专职党务待遇,确定其他几类专职党务工资标准。三是按档发放奖金。按照每年6 000元、5 000元、4 000元的等级标准对应“优秀、良好、合格”3个年终考核等级进行发放。四是发放通信补贴。给予每名社会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每人每月100元的通信补贴。
[1] 张永新,北京市朝阳区委社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