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猫”可以联想什么
物联网之父凯文·艾希顿的创新之路并非一路顺遂。他曾经屡战屡败,总是处于被开除的危机,直到艾希顿体悟了奇迹并不存在,才有了今天的“物联网”。
艾希顿认为创新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才能,每个人都能拥有。创新没有快捷方式,没有突如其来的神奇时刻,创新来自平凡人如你我的实践与积累。
拿一张白纸,给自己三分钟,听到“猫”你会联想到什么?不用想太多,脑中只要出现跟“猫”有关的讯息,请通通写下来。以语词为主,不要写下句子。
举例:
答案越多,表示你的观察力跟联想力越好。联想力与个人生活经验有绝对关系,考验你能不能在过去的所见所闻中,找到跟“猫”相关的事物。
联想力是一种“举一反三”“举一反多”的能力,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把一件事情延伸到其他地方,和其他相关事物串联起来,使我们能从多种角度去构思,学习上更能旁征博引。
二、语词图像化,训练左右脑平衡
左脑掌管“语言逻辑”,右脑掌管“直觉图像”,联想力还可以透过“虚实转换”的小游戏来训练左右脑平衡。
“虚”的词汇大体来说是动词、形容词之类,“实”的词汇则一定是有具体形象的名词类。
2016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研究人员发现,把想要记忆的东西画成图案,有助于避免遗忘,原因在于画图的过程,有助于整合物品的视觉、事情的动机和意涵等,相较于动笔用文字写下,记忆的效果好两倍。更重要的是,无论画图者的艺术才华高低,丝毫不影响记忆的效果。
拿一张白纸,给自己一分钟,下列语词让你想到什么东西?能画出图像的话,会更好喔!表示能够确定你脑中真的有画面。
三、抓出抽象事物的特质
脑细胞与脑细胞之间的连接网络,会根据新的练习,重新组成新的路径,这就是所谓的“神经可塑性”。脑细胞彼此间的联结,会因为少用而被删除,但脑细胞有可能透过不断训练,重新建立彼此间的联结,重新学习新的功能。
人类在接收讯息、对事物的敏感度,与是否牵涉到感官刺激的多寡有关,这是为什么影片比单纯声音、文字更有影响力,也更容易记得起来,因为影片牵涉到的感官比较多。良好记忆力的秘诀,在于让大脑神经细胞的联结能力、联想能力更强。
二十年来,我走在路上常利用店家招牌进行自我锻炼。例如,“新光三越”对我来说就是百货公司,接着就从“百货公司”这个词语去联想。“抓出事物的特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你不会被表面的语词困住,让你更能进一步思考。
拿一张白纸,给自己一分钟,想想下列语词的特质是什么?不用想太多,不用分虚实,请把脑中出现的讯息通通写下来。以语词为主,不要写下句子。
我们“忘记”或是“没注意到”,并不代表那些数据“不存在”在我们的大脑里。记忆力不好是因为我们大脑“整理信息”跟“截取信息”的能力很弱,才会无法把东西记起来,脑中记忆量越多的人在学习上越容易,更能轻松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思维导图,正是促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考工具。
四、爱用“思维导图”让你成为高手
曾有学员在上课前一再来电跟我确认:“很多国外思维导图的书籍,都拿大企业的老板或大主管当例子,我觉得这些人本来能力就比一般人好,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真的能学好思维导图吗?”我不想否认把大企业的老板或职员搬出来当例子,有名人推荐的极佳宣传效果。
虽然多年来我一再强调思维导图是小学四年级就能学会的独立思考工具,但我也相信很多学习者,在背地里暗暗担心自己不足以学会思维导图,于是我决定采用低调的思维导图运用者(Mind Mapper)当例子来鼓舞大家。
1 达成更远大的目标
有时在成人课程中,不论老少,总有一两个学员会私下问我:“看完一本书后,还要画思维导图,很花时间耶,我能不能不要画?”
我一律回答:“近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不管是男女老少,看完书一个月后,有画思维导图的人,总还能记得书中的多数内容。而不画思维导图的人,几乎全忘光了。因为画思维导图的过程,正是不断地动用与训练你多种感官的记忆能力。”
十年前,曾有连锁品牌企业的总经理对我说:“思维导图对我没有什么用,我不需要透过思维导图,就可以处理很多事情。”在那时,我不需要为了证明思维导图对他一定有帮助而跟他辩论,所以我什么都没说,仅回答他:“你不需要,但是有别人需要。”
过了几年,在咖啡厅还没有成为大家创业的第一选择时,我曾建议他赶紧卖下午茶和咖啡,这个提议被他嗤之以鼻;三年后,当满街都是咖啡厅时,他的店里才开始卖咖啡,但也已经失掉先机了,现在讲到“喝咖啡”,几乎不会有人想到他的连锁品牌。
我并不是在老王卖瓜,自吹自擂,而是要告诉你,当年给他的提议,是我综合比较了台湾饮料市场一整年后的心得,而非一时的灵感。
我平时就习惯把看到的各种事物,在脑海中联想,并建构成思维导图,若有不足之处,就暂时把这张思维导图放在脑海中,随时随地再来补齐我的想法。连看日剧都会画思维导图了,当然走路时也随时在动脑啊!
身为一家公司的领导者,如果你想要建立洞悉先机的能力,更应该时常画思维导图。
你别以为不当领导者就用不到思维导图喔!
网购甜点名店——菓××工作室,更直接在办公室的墙面上以思维导图标记工作计划,才能因应庞大的订单量。他们都运用了思维导图来让自己达成更远大的目标。
2 完成从没做过的任务
我的好友,也是我的同事——阮如玲讲师,本身也是一家鞋类贸易公司的董事,过去她也以为思维导图是休闲时的小玩具。
她不需要动脑筋进行企划工作,但常必须同时应付好几张订单,来即时反映不同客户的要求。自从改用思维导图后,不再限于直线思考,还多了水平思考的视野,每天收到E-mail时,在脑中构思出思维导图的样貌,有时用时间、有时用订单来分脉络,更容易分配一天的工作时间。
甚至有一次,南美洲的客户提出一项独特的要求,希望阮如玲能帮忙列出他的好兄弟要竞选总统的物品,当下阮如玲心想:“我没有选举经验,怎么会知道要准备什么物品呢?”
于是阮如玲以“选举”为中心主题,开始用思维导图构思,一边画,一边思考,原本可能必须苦恼一整晚的艰难任务,很快在一两个小时内解决。最后,南美洲客户看到这张思维导图后,大力赞扬阮如玲的企划能力,因为连客户自己没有想到的部分,她也通通帮客户准备好了。
阮如玲老师也想借此告诉大家:“对职场人士来说,使用思维导图以分析功能为优先,不必拘泥画图与绘画风格,只要自己能看懂,能够厘清思绪。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3 整合片段破碎的事物
很多人都学了好几年的英文,但是英文还是讲不出口,文法常常搞不清楚,另外一个困扰是,背了英文单词没机会用,或是等到要用的时候,已经忘了那个单词怎么说。这是因为在我们学英文的过程中,同一个文法概念,可能是分成三段来学习,类似概念的单词,是分属在不同时间段中学习到的。
说到写书,很多朋友跟学员都会很好奇地问我:“写书到底好不好赚钱啊?”趁这个机会回答一下大家好了。
坐下来很认真地一边思考一边打字,以一天八小时计算的话,大约只要花我一个月的时间就好,但是我必须为这本书先花一两年的准备时间。
透过这一两年的时间累积,我会先完成一张思维导图,这张思维导图就是书籍的大纲,等正式开工打字时就随兴喽,想从哪个章节开始打字就从那里开始。万一打字到一半时思绪卡住了,就先跳到别的章节写。有时也会遇到打字到一半,必须中断去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不用担心,因为书的骨架都定好了,打字只是让书长肉而已,回过头来继续写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不要脱离章节主题就好。
正因为有思维导图,在动手打字时,我不需要先看看前面的内容来让大脑暖机,就能随时接续该章节的内容,也不容易失去焦点。并且只要有灵感,我随时能任意地在不同的章节间流转来流转去,也不会有思绪中断的问题,因为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帮我进行整合。
4 简化看起来复杂的问题
我的另一位好友——谭宥宜讲师,她受过专业的口译训练,过去是资深的外电新闻记者。
担任口译员时,思维导图笔记术协助她在时间压力下,快速消化讲者的想法,厘清逻辑和段落结构。
担任记者时,不管是撰写专题新闻,或是采访写稿,她的脑袋经常在过滤和重新编排信息。有时候要处理的议题相当复杂,她最常用来整理思绪的方式,就是坐下来,拿出一张白纸,开始画思维导图。
她会将主题在纸张的中间写下来,然后开始勾勒第一个分支。神奇的是,透过这个纸笔作业,思绪会像一张网,不断地伸展开来。
谈到思维导图的优点,她这样告诉我:“人家说,学习要能深化,除了input(输入),也要有output(输出)。我认为画思维导图,等于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将你以为你知道的知识,重新输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重新理解信息,或是发现,其实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了解得并不透彻!”
后来,她成为一位教授文字表达的讲师,思维导图依然是她的好帮手。她会利用思维导图,发想和设计课程内容。受邀演讲时,会将内容浓缩成一张小小的思维导图,用这张思维导图当自己的小抄。她说:
说来也奇怪,把思维导图小抄带在身边,演讲的时候不用怕紧张忘词。因为所有的逻辑、脉络,都在这小小的一张图上。如果突然忘词,只要瞄一眼,就通通记起来了!
谭宥宜也会善用思维导图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发想,将看似平凡无奇的点子,进行延伸和联想。
另外,当年她在美国接受口译训练时,经常要使用大量的符号和缩写来记笔记。在创造自己专属的符号系统时,发现看似复杂难懂的一大段文字,只要充分理解,就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译”成视觉图像。靠着这幅心理的视觉图像来记忆,速度更快。文字、图像同时用到,等于左右脑都用到了。正因思维导图结合了文字和图像的概念,因此不管是演讲、设计课程,或是文字创作,谭宥宜喜欢透过思维导图,让自己的脑子动起来,越用越灵活!
5 提升记忆力,丰富说话内涵
从事会计工作的许嘉芳跟我一样,在学生时代都不太爱背书,因为不爱背书,就很难把书读好,且一直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很差。
许嘉芳是工作后才接触到思维导图,开始使用后大感惊喜,她是个即知即行的人,她说:
本来我抱着怀疑的态度,使用“思维导图”背着古老的文言文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段落不会背错、篇幅不会错乱,而且有时骑车、坐车看到有人拿着书在背单词,我也可以随时拿出来背,只是我是看着“头脑里”的思维导图在背。
有了思维导图,我随时可以暂停背诵,骑车到下个路口再接着背;但是无法马上停下的人,千万别在骑车的时候背喔。甚至与朋友聚餐无聊时,都可以不断地复习。有时遇到相同的情境,还可以想起文言文,说上几句。身旁的朋友,都认为我好有深度,可以常说出文言文句子,还认为我语文造诣很好。但……谁知道我语文一直以来都是低空飞过,以前的我常感到愧对“中华文化”这个名词。
现在我才明白,我不是不会念书,是没有找对读书的方法。
许嘉芳经过几次练习后,故意找从小就很会背书的小妹来竞赛,看谁背书背得快又好,当她赢了小妹时,小妹感到惊讶,一直问:“你是怎么办到的?”正因如此,小妹现在也好好地学习使用思维导图。
许嘉芳现正在准备证照考试,希望读完第一次之后,第二次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去复习容易忘掉的部分。她说:
以前的我一定会有这样的疑惑:“容易忘掉的部分,光要找出来就要花时间了,找出来之后再去复习它,其他记得的部分,下一次会不会也忘记了呢?”
现在的我没有这个问题了,因为用思维导图一定办得到。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有人还是找不到念书的方式,可以试试看思维导图这个工具。现在只要遇到朋友说小孩不会读书时,我都会建议他们让小孩去学习思维导图。
我跟许嘉芳的心路历程很接近。当年我在电视上看到英国警政系统的思维导图介绍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悔恨,觉得自己怎么不是用这种思考方式,否则应该是轻轻松松就能考取高分,有了高分想要读什么科系就能读什么科系。这对记忆力也很有帮助,不会因为背不起来历史、地理、三民主义、语文、英文等科目,而在求学时代一直觉得自己就是比别人笨。
现在的工作也必须对教学内容熟稔,用思维导图来整理上课步骤很方便,同一套的上课步骤,我能因应不同的成人学生背景,而以不同的用字遣词表达和举例,这都是拜思维导图所赐,才让我说话的丰富性增强。
6 工作不再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十年来,我遇到很多来自桃园、新竹一带的电子科技业学员,其中有几位学员的上课精神与态度,十足展现出科技人的追根究底精神。来自凌巨科技CELL工程二部的主管黄聪贤正是其中一位,以下是他为了激励初学思维导图的人,或是看过很多本思维导图的书后却还是做不好的人,特别写下的一段话:
自从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来面对工作,我变得能够更快且更有效地掌握重点!
在学习思维导图前,常常因为每天要面临大量的工作信息而心烦,总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希望能改善工作的效率,我开始研究不少种改善工作效率的书籍,只是很多时候都是看作者做很有道理,换成自己做就会卡住。
于是开始纳闷:为什么?到底是哪里出错?在上述自我探讨过程中,我开始发现原来是记忆术的方法错误所导致,所以吸收到一堆错误信息。其中我也自己购买过多本介绍思维导图的书籍,但还是出现一样的问题:有看、有懂、不会用。
就在感到学习胶着时,我努力上网搜寻是否有相关的训练机构,结果找到在台北的ESI广翰思惟教育机构,欣喜若狂的我赶快报名整个学习套餐,做完整的学习!透过胡老师的教学演练,还有耐心的分析教导,我知道了自己的学习盲点,也学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以前对于学习记忆的惧怕,变成现在“只要有心记忆的事,就一定能记住”的自信,这都有赖于老师的细心**。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真的吗?”我可以很大声地回答说:“这是真的,但这是要花时间去演练才能拥有的,是必须不断演练的。”即所谓的“师傅引进门,收获在个人”。即使是再好的方法,有人会学得很好,也有人学不会,差别就在于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发掘问题并改正。
我现在虽然已经过了需要不断考试的年纪,但仍希望拥有能够随时应对考试的智能,能利用图像及关键词来组合我所需要的信息。
学生念书运用思维导图,会在考试时呈现好效果,脑力跟体力一样都是越用越好,成年人若能持续运用思维导图,不管是工作或生活上的更进一步,都将变得越来越轻松。
7 安心准备考试,更有效率
大学毕业生芳瑜,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考试,在阅读了坊间书籍后跟黄聪贤一样“有看、有懂、不会用”。这个问题绝对不是因为你的头脑不好,这是很常见的情况,就跟学英文一样,台湾市面上有超过万本讲如何学英文的书,但还是有满街的英文补习班。
芳瑜看完书后,发现自己依然不会画思维导图,立刻就决定去上思维导图的课程,因为她没有时间再自我摸索下去了,需要快速精准地掌握思维导图技巧,才能赶紧运用在公务员考试准备上。
上完课后,她很开心地对大家分享这个经验。
为了准备考试,我想要学会思维导图,但是看完考试专用的思维导图参考书后,我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动手画出一张思维导图。于是我搜寻思维导图的课程,很幸运地立刻就让我找到了。
就像老师说的一样,我是那种要花很多时间念书才能拿到高分的人,念书很没有效率。
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应该如何抓重点,对于如何画出一张思维导图有很好的掌握,也明白自己该如何改进念书方法,我真的很感谢能遇到这么好的学习方法。现在也比较不会心慌茫然了。回去我会好好地准备公务员考试内容。
根据过去某公务员考试补习班的统计,平均要准备3.5年才能考上公务员考试,这不是因为题目困难,而是有很多人准备考试的读书方式错误,降低了平均标准。思维导图最重要的效果正是化繁为简,运用在考试方面相当适合,可以避开被考试大敌——心慌意乱——影响的概率。
沃尔特·米歇尔著,陈重亨译:《忍耐力》,时报出版2015年版。
浅羽克彦著,林键麟译:《东大生写的树枝概念英文法》,晨星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