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1 / 1)

[作者]周敦颐 [朝代]北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爱莲说”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点名了写作的内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地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绘者:陈虹宇

这幅导图的中心图部分画了莲花,并画了一条鱼游戏其中,这样既紧扣了主题,也使中心图充满了动感。整幅思维导图分为四个部分:人、莲、叹、主旨。

第一部分:人。主要是不同朝代不同的人喜欢的花,所以是并列关系。

第二部分:莲。这个部分写了莲生长的环境、品质以及在花中的地位。“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并列关系。但“中通外直”和“不蔓不枝”是递进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第三部分:叹。作者对菊、牡丹和莲的感叹,所以这三者是并列关系。

第四部分:主旨。这个部分分为两方面:一个是这篇文章本身写出的莲的品格——高洁独立;另一个是作者自身的品格——洁身自好,不追逐名利。

该幅导图中的小插图比较多,其中“莲”所在的那部分的“螃蟹”和“肉丸”运用了图像转换的方式,是不可“亵玩”的意思。“叹”部分的时间轴指的是陶潜(陶渊明)之后。本图的逻辑框架基本按照原文展开,背诵记忆较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