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理解 领导四大支柱③ 领导(Leading)(1 / 1)

有道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公司的成败,领导者的素质应该是排序最高的关键因素。员工的离职,最大原因也是他们对主管的观感。领导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权力,但领导者更需要背负起责任,他必须有打动人心的激励,解决冲突的智能,以及完成任务的能力。

以下就领导人的角色、技能、权力先做个简单定义:

1.领导人角色

①人际角色

负责属下所有相关的管理活动、跨部门协调任务,以及组织对外的人际网络。

②信息角色

搜集内外相关信息,经过消化过滤后,将组织政策、计划、相关做法传达给内部同仁及对外发布。

③决策角色

寻找新商机及确认组织经营方向,负责资源分配及指派任务给属下,危机处理与判断决策,代表公司对外协商谈判,为公司争取最大利益。

2.领导人技能

一个领导者要兼具人际、信息、决策三大角色,工作可谓错综复杂。所以合格的主管必须具备三大能力——技术性能力、人际性能力及概念性能力,又因为阶层高低而有些侧重不同。基层主管着重技术性能力,负责第一线的执行计划;中级主管重在人际性能力,负责协调上下并管理基层执行;高级主管主要着重概念性能力,负责公司政策的概念及确认商机。

①技术性能力

指的是完成某项特殊工作,所需要具备的专属技能,比较是属于作业及执行的经验管理,这种能力能确保产出的质量稳定。在制造单位,指的是作业单位课长;若在经营单位,指的就是营销部或销售部的第一线主管。

②人际性能力

指的是协调上下、承接高层指派任务的能力。这个技能比较属于人际的协调管理,确保上下指令通达,左右协调平顺,保障公司跨部门运作一致,并运作高层交办的任务。

③概念性能力

是最难养成的技能。一般概念性的洞见必须要具备策略性及创意性,垂直及水平思考能力兼具的素养,且要具备技术性及人际性的基本技能,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必须养成一定的阅读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3.领导人权力

一个领导者被赋予任务,当然也必须给予权力,有了权力,主管便可以指挥团队,一起朝共同目标迈进。这在古代就是将军手中的“虎符”。领导者的权力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大部分,共有五种权力,组织正式赋予的有法定权、奖赏权、强制权,非正式的有专家权与参照权。简单解释如下:

①法定权(指派,考核)

指的是对属下的指挥权力。基本上,属下必须无条件配合主管的要求,但需要留意的是,不能一味地单向滥用法定权,必须在一个合理的角度,最好是能让属下了解要求背后所蕴含的价值。

②奖赏权(奖赏,晋升)

顾名思义,讲的就是领导者对属下的奖赏权力。主管可对表现绩优的员工给予应得的奖励,譬如升职、调薪、奖金、报酬或是口头奖励。

③强制权(规定,处罚)

相对于奖赏权,强制权就是领导者对属下的处罚权力。主管可对表现不佳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处罚,让大家引以为戒,下次不再重犯,譬如降职、减薪或是口头斥责。

④专家权(知识,技能)

虽属于非正式的权力,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简单来说,只有比属下行,才容易指挥属下。当然主管很难事事都比属下强,尤其是轮调到一个陌生领域当主管,但总是必须具备基本的职场能力才行。

⑤参照权(人格,追随)

指主管的个人魅力,它是一种让人是否愿意追随的人格特质。有高度参照权的人,一定是个具备高度学识或素养的人,或甚至跨领域的专家,譬如说他可能是一个身心灵咨询师,能够辅导属下对人生的价值认知,或是一个在某方面具有高度专业技能的人。

以上,就领导人的角色、技能、权力先做完解释,接下来是有关于领导三大法则:训练法则、激励法则、冲突法则。

一、训练法则:721理论

训练是我在外商工作期间最注重的项目了。要长期交出好的绩效,要在职涯成长、如心所愿,制胜的关键就在职场能力。

但是这些职场能力并不是傻傻工作就能取得,而是需要透过工作中的深度体会,加上主管或资深人员对你的指导,以及接受合格的专业训练才行。

一般我们称之为721训练法则:

●经验:70%,在职经验(On-job Experience),尽量让员工多历练不同的职责。

●反馈:20%,教练指导(Coach & Guidance),随时给予员工适切的关心与指导。

●教育:10%,专业训练(Professional Training),定期安排员工需要的专业课程训练,以帮助员工内化专业知识,并发挥于工作,产生绩效。

主管们可先帮员工作一个职场五力雷达图的职能健诊调查,然后根据目前的健康报告(1~10分),参考他的职掌(营销、业务或是服务等),再做重点式的强化。譬如Joe是个营销人员,他就必须要接受营销课程的训练,若没有达到8分以上,就必须再重新加强。在我过去担任主管期间,我都非常希望能给予员工我的所有分享与学习。

二、激励法则:需求观点&过程观点

激励法则是根据人类心理层面来探讨人类的行为科学。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激励是强化正面行为,进而达成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

其可从需求观点及过程观点来区分,在需求观点部分,用的是双因子理论。

●双因子理论:我们以马斯洛的五大需求来当作满足的层次,保障员工的生理及安全层次是保健因子;激发员工有好的人际关系,给予升迁、奖赏,协助找到成就感,就是激励因子。

另一种方式,从过程观点来看,使用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

●期望理论:是从工作动机出发,就是员工一定会抱持着期望来付出工作动机。譬如,他们相信高努力一定会换得高绩效,高绩效一定会换得高报酬,高报酬一定会换得高价值。因此,为人主管要致力于设定有效的、能满足期望的奖励办法。所以期望理论的内涵是付出=回报,关注焦点就是需要设定奖励办法。

●公平理论:是从心理过程出发,就是让员工感受到回报是公平的。不管回报再怎么满足期望,一旦他发现别人所得到的回报比自己多而不公平,员工一样会受到影响,不患多寡患不公。因此,主管除了要设定满足期望的奖励办法之外,也得要公正地依照奖励办法来执行,千万不要认为员工不知道你做了什么,在职场没有不透风的墙,只有诚实公平才能面对一切。所以公平理论的内涵是一视同仁,关注焦点就是需要依照奖励办法。

三、冲突法则:冲突五管理

同仁意见不同,产生冲突,在职场上司空见惯。有些是建设性冲突,大家只是立场或角度不同,各抒己见而已,主管应鼓励大家对事不对人,促成对组织有益的冲突结果;有些是破坏性冲突,一般出于恶意的企图,这类冲突则必须给出严正的警告或及时遏止。

一般处理冲突的方法有五种,分别是合作、强迫、妥协、缓和和搁置。至于使用何种管理方式,必须依据问题本身、员工性格、紧急程度,做出最佳的判断。冲突管理是个不太容易处理的课题,处理得不好,会招致员工不满,导致组织的产能降低;相反的,处理得好则会给组织带来很正面的合作力量。

以下举例帮助大家理解冲突管理的方式差别:

阿善师及阿激师对鱼的做法各持己见,阿善师想清蒸,阿激师想红烧,该如何作冲突管理?图A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