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服力,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在这里我想提出一套更有用的方法,就是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学)。这门课程我已经研习好长一段时间,它的应用很广泛,是建立正面心态、掌控思维、提升信心、自我激励、加速学习、融洽人际、提升说服力、订定未来方向和成功蓝图的一门有效的学问。
在沟通的过程中,所有的讯息是通过感官将信息输入大脑,换句话说,我们是通过从眼睛、耳朵、鼻子等器官进入大脑的信息来理解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必须管理被沟通者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在NLP神经语言中,把触觉、味觉、嗅觉合称为“感觉”,一般我们会以VAK(Visual视觉、Auditory听觉、Kinesthetic感觉)来讨论NLP,而每个人对视觉、听觉、感觉的倾向不尽相同,读者要先观察对方属于哪种倾向,下药才会更到位。简单的判断就是,一般视觉型的人眼睛常往上方看,讲话速度较快;听觉型的人眼睛常往平视看,讲话速度中等;而感觉型的人眼睛常往下看,说话速度也较慢。从一个人说话内容大概可以判读出这个人的感知偏好:
●这台打印机造型很时尚(V-视觉型)
●这台打印机打印声音很吵(A-听觉型)
●这台打印机材质摸起来很有质感(K-感觉型)
以我的经验和观察,唯有能全面掌握VAK感知,才能成为一个高明的沟通达人。
在谈到沟通应用之前,我想先让读者知道NLP三个跟沟通有关的重大前提:
1.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2.只有感官的世界,没有绝对真实的世界。
3.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响应。
有关说服力的应用,我参考了NLP相关部分,整理出三大步骤、九大技巧。
1.亲和(Rapport):镜射法、共振法、回溯法。
2.领导(Leading):后设模式、比喻模式、催眠模式。
3.改变(Change):心锚法、次感元、立场法。
整个说服三部曲,就像是交际舞一般,先亲和的配合对方舞步,之后反过来领导对方,然后再进一步改变对方,让他跟你的目标一致。
一、亲和(Rapport)
亲和技巧分为三种:镜射法、共振法、回溯法,分别是同步视觉、听觉及感觉。
1.镜射法(视觉)
以视觉同步为主,最主要的是同步对方的动作、手势和姿势,当我们与对方的肢体同步时,对方的戒心自然会在无形中降低。举例来说,如果你周遭有一些很默契的朋友,或是很情投意合的情侣,你会发现这些人的动作、手势和姿势一定很像,因为我们人类有一种倾向,只要两方的心意越来越相通,自然会表现出与对方类似的状态。反过来说,貌合神离的怨偶,他们的一致性一定很低。
亲和是一种反过来操作的方式,当我们配合对方视觉状态时,也等于提高了内在一致的状态,但切记不可以很刻意,要很自然地不动声色。譬如跟客户对坐聊天时,配合对方的表情、手势及脚步的动作,在相同的时间拿起刀叉(筷子)用餐,举起杯子喝茶,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竟然与客户如此接近。
2.共振法(听觉)
以听觉同步为主,之所以取名共振,就是跟听觉频率有关,是要你去同步对方的说话速度、音调和情绪。你是否有注意过,和自己说话的速度及音量大小不同调的人在一起,会觉得很别扭、难以沟通,甚至不自觉产生敌意。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很努力想把状况慢慢说明时,老板忽然对你说:“你到底想说什么?”“可以请你先说结论吗?”类似这样的状况,在职场屡见不鲜。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配合对方说话的速度、音调,甚至语气中的情绪。在职场上言语沟通频率很高,配合对方说话的共振法,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术。
3.回溯法(感觉)
以感觉同步为主,最主要的是同步事件的事实、感情和要点。只要从对方口中的词汇找到关键词,重复并予以感情响应,对方会认为你把他的话完全听进去了。
甲:我下个月升课长。
乙:哇!你要升课长了(事实),真是太棒了(感情)!以你的10年资历及优秀表现(要点),真是实至名归。
二、领导(Leading)
这是NLP沟通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以语言操作为主,可分为“倾听:后设模式/向下归类”、“说明:比喻模式/横向归类”、“说服:催眠模式/向上归类”三种模式。
每天,我们会与各式各样的人对话,而在沟通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将所要传达的信息省略、扭曲或一般化,这是人类的天性,会选择自己想体验的、想要的部分来对外沟通,而这三样东西可说是一种语言的过滤器。解释如下:
●省略:和别人说话时,我们并不会将所有讯息都传达出去
●扭曲:把原来讯息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及解释传达出去
●一般化:把部分事件套入一个模糊或整体的框架传达出去
自己所拥有的完整信息,称为深层信息,而经过省略、扭曲或一般化的信息,就称为表层信息。以上所述的后设、比喻、催眠模式,就是在深层与表层信息之间游移,以达到最有效果的沟通。注意这“效果”二字,并不是把深层信息讲通透才叫沟通;相反的,在某些状况,说不定只要三言两语的表层信息,反而是最有效的表达。
三种语言模式如下:
1.倾听:后设模式/向下归类
将遗漏的信息还原且清楚呈现,就是后设语言的最大功能。以思维导图法的角度来看,它就是一种向下归类,试图把信息往细部探索。
甲:你是个很出色的业务!
乙:请问是谁对我的评价?(后设模式,反省略)
甲:他这事有点过分。
乙:请问他是哪里过分?(后设模式,反扭曲)
甲:他总是对我不好。
乙:为何你觉得他总是对你不好?(后设模式,反一般化)
2.说明:比喻模式/横向归类
所谓能言者善譬,把信息做一个易懂的比喻,强化后再放送出去,会变成一个很有效果的说明。具体来说,这技巧就是将某种状况或现象,以一个简单易懂的东西来比喻,以达到说明与让对方理解的技巧。
甲:他对我好吗?
乙:他对你如同亲兄弟一样的好?(比喻模式)
3.说服:催眠模式/向上归类
“催眠”这两个字,一听就令人兴奋,我一直对催眠保持高度浓厚的兴趣,除了NLP执行师之外,我同时也具备催眠治疗师的认证。其实催眠是种翻译,严格来说应该是催醒,把对方的醒觉放大,加强正面信念去接受一些指令。当然,催眠模式就是在执行省略、扭曲、一般化的过程。这三样语言过滤器并没有所谓好与不好,端看如何应用及所要达到的正面效果。
在催眠模式中,因为词汇简单有力,可以给对方自由对应空间,选择一个属于听者最舒适的诠释,譬如当你举起右手喊yes,你一定会觉得能量满满,大家可就“能量”二字,自行找寻这两个字带来的舒适状态。
甲:这件事,我做得不好。
乙:哪有不好,有人觉得很好。(催眠模式,省略)
只说有人,并没有说是谁,就是把传达的讯息省略了。
甲:这件事,我做得不好。
乙:你会这样想,就等于成功了。(催眠模式,扭曲)
把会这样想,说成等于成功,就是把传达的讯息扭曲了。
甲:这件事,我做得不好。
乙:所有成功者都会历经这样的过程。(催眠模式,一般化)
把做得不好,当成是成功者必经之路,就是把传达的讯息一般化了。
我来举个买车的例子,把后设、比喻、催眠模式整个走一遍。这是个真实故事,是我当初买保时捷时,业务员对我说的话,我回想了一下,整个过程也大概就是后设、比喻、催眠过程了。
业务员:King哥,你最喜欢保时捷的什么地方?(后设模式)
King哥:我最喜欢的,就是它的内装部分了。
业务员:你最喜欢内装的什么地方?(后设模式)
King哥:我最喜欢的,就是它仪表板的部分,真是太美了。
业务员:对啊,保时捷的仪表板,设计得跟飞机舱一样,就像是在开飞机。
(比喻模式)
King哥:这个比喻,真的很好。
业务员:King哥,其实买保时捷,就是成功的标志。(催眠模式)
King哥:……
以上这段对话,对应到思维导图法的归类如下:
●后设模式(倾听:向下归类):保时捷向下归类到内装,内装又向下归类到仪表板
●比喻模式(说明:横向归类):把仪表板横向归类到飞机舱
●催眠模式(说服:向上归类):再直接把保时捷向上归类到成功
整个过程,其实每一层都有很多选择,譬如成功的表征不只是等于名车,而名车也不只有保时捷,就在这来回展开与收敛之中,产生说服的过程。如右页图,可以用思维导图法把NLP语言归类模式做一个很有效的应用。
三、改变(Change)
经历亲和与领导的步骤之后,大家要知道,所有的沟通过程都是为了要触动对方的改变或行动。如NLP前提所言,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只有改变对方才可以证明沟通的最终成功。在改变的部分有心锚法(追求快乐)、次感元(逃避痛苦)、立场法(转换位置)三项技巧。
1.心锚法(追求快乐)
心锚的方法,就是将五感输入的信息设为一个诱因,进一步引起我们设定的理想情绪及反应。当你通过视觉看见,或听觉听到,或感觉体验时,每次都会引起同样的状态,就表示心锚设定成功。
举个例子,小时经常要练大会操,在那个年代,每次都会放《梅花》那首歌,时隔30多年,我只要听到《梅花》,心情马上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小时候运动会的兴奋状态。另一个例子,每次铃木一朗站上垒包,就会摆出他的招牌姿势,挥动手臂与球棒指向前方,很笃定地告诉自己:“投过来吧,我一定会打击出去。”所以当他做同样动作时,就会回到一样的稳定状态。
心锚的作用很大,有分正面与负面,在商场上,我把心锚拿来作正面应用。
心锚法,随着感官,分为视觉、听觉、感觉三种。
以下各举一个简单例子:
视觉(V):看到名车保时捷的徽章=成功
要客户去正视保时捷的徽章,并强化这徽章的故事与荣耀,把它设成一个成功人士的心锚。
听觉(A):听到周杰伦《听妈妈的话》=乖巧
每次我去教学生时,当他们很混乱噪动,我就把这首歌当背景音乐放出来。音乐一放,学生们竟然就柔软地乖了起来,因为这首歌很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早就被下了听觉心锚,这就是为什么以前戒严时代有所谓的禁歌。
感觉(K):想到大学时代的营火晚会=青春
我永远都记得大一新鲜人迎新的营火晚会。那一天,当营火点燃,那一刻的青春年少,久久不忘。所以日后在参加儿子的童军营火晚会时,我能瞬间回忆起大学时代的飞扬青春。
2.次感元(逃避痛苦)
何谓次感元?我们平常都是用五官认识世界,在这个时候,我们所有的视觉、听觉、感觉都会被组合起来,放在大脑的体验记忆区块,而这些构成要素就是次感元。随着感官,次感元一样可分为视觉、听觉、感觉三种。
次感元的内在转换,可用来做情绪的转变,把负面印象在瞬间转为正面;当然也可透过次感元的转变,让人对某些事物产生畏惧的逃避心理。人类的心理有两大机制:追求快乐与逃避痛苦。过去我在临床的催眠实验中,发现如果这个事件属于追求梦想,使用追求快乐的催眠作用较大,譬如当一个人要买跑车,你请他去想象当他开敞篷车时,一群辣妹投来的崇拜眼光,以及开在台东海岸线,感受蓝蓝的太平洋、清爽怡人的海风,还有浪漫夜晚的星光闪闪……但如果是用在商场,逃避痛苦的作用就比较大,譬如当一个银行要买打印机,你请他去想象银行前台打印机忽然卡纸,客户因不耐烦而破口大骂,轻则挨一顿责骂,重则丢了工作,这时候他还敢不买你的产品吗?
本书以职场应用为主,所以在次感元的应用上,我把它放在制造负面,让客户去经历那些痛苦,从反向支持你的正面建议,而负面次感元加上正面心锚法,效果更是强大。
以下各举一个简单例子:
视觉(V):对着镜子,看到自己肥胖的丑陋体型=失败
如果要一个胖子减肥,最好的方法是带他到镜子前面,或请他想象自己的样子,过去的丑陋所带来的嘲笑与轻视,过去因为肥胖失去多少自信心,失去多少爱人,又失去多少求职机会……这样的视觉负面次感元,会让他痛苦不堪,下定决心减肥。
听觉(A):工作处理不好,老板阵阵责骂声音=失职
职场上的一级噪音,以老板的数落声排名第一,当员工的,应该最讨厌听到老板唠叨,所以请他去想象并放大老板的责骂声音,制造听觉负面次感元,叮嘱当事人不要再犯错,效果非常好。
感觉(K):专案输给了竞争对手,那种感受=失去
相信大家在职场上都有过输给竞争对手的经验。如果这是个很大的项目,自己努力了一整年,却在最后一刻输掉,那种失去的感受非常不堪且难受。很多面临过生离死别的人,后来都很怕失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所以在项目定输赢之前,可让业务员去想象过去那种输掉案子的感受,那种锥心刺骨的失去之痛,会让业务员因害怕失去而打起精神来。
3.立场法(转换位置)
NLP有个大前提,就是只有感官的世界,没有绝对真实的世界;地图不等于疆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地图。所有我们觉知理解的事(地图),并非一定等于现实本身(疆域),同一件事,每个人的解读也都不同,所以当你要试着去沟通或说服他人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受一下。立场法的技巧,就是要借由改变自己的立场及位置,来得知对方对同一件事情的感觉及看法。
立场法,以角色的不同,分成自己、对方、他人三种。
有时候当沟通出现问题,只要把自己模拟成对方,用对方的立场来看自己,答案马上就会浮出。之后再把位置放到第三立场来审视自己和对方的沟通,整个状况将会更为客观及完整,因为它同时出现了三种角度。
延续之前买保时捷的例子,当作完语言模式(后设、比喻、催眠)之后,就是要用改变(心锚法、次感元、立场法)去促成购买行动。
业务员:King哥,你最喜欢保时捷的什么地方?(后设模式)
King哥:我最喜欢的,就是它的内装部分了。
业务员:你最喜欢内装的什么地方?(后设模式)
King哥:我最喜欢的,就是它仪表板的部分,真是太美了。
业务员:对啊,保时捷的仪表板,设计得跟飞机舱一样,就像是在开飞机。
(比喻模式)
King哥:这个比喻,真的很好。
业务员:King哥,其实买保时捷,就是成功的标志。(催眠模式,一般化)
King哥:应该是。
业务员:King哥,请你想想保时捷的徽章,那成功的力量,真是无与伦比!
(正面心锚)
King哥:对啊,那徽章确实很漂亮。
业务员:King哥,请你感觉一下,老是在路上看到别人开保时捷的煎熬感受……(负面次感元)
King哥:不要再逗我了啦。
业务员:副总,如果我是你,我一定要在50岁之前圆梦!(转换立场法)
King哥:我买了!
各位读者,这是个真实故事,我就真的买了一辆保时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