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策略进到执行,就是一个由战略进到战术的铺排动作。在这个流程,我们所运用到的就是所谓的4P营销组合。或许有些读者曾在很多地方看过不只4P,甚至已经到了9P,但本书既然是以简单易懂为出发点,我想就4P本质来讨论,应该会是一个较为快速有效的切入方式。
4P营销组合指的就是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介绍重点如下:
一、Product(产品)
广义而言,任何能满足目标客群的需求或利益者,包括实体商品与非实体的服务,甚至无形的理念或价值观等,皆可称为产品。产品战术是4P营销组合的核心,是生产者与顾客交易的中心,生产者通过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以获取利润。
当进入产品战术设计时间时,必须参考前阶段已完成之企划概念、商业模式、政策方针、障碍对策与STP营销策略等流程,采取最适切的战术,界定完整的产品概念,以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任务。
完整的产品种类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1.核心产品
又称核心利益,承接自商品定位。例如:A牌激光打印机→买得起的好质量。
2.有形产品
又称实际商品,包含品牌、功能、外观、包装。例如:A牌激光打印机。
3.延伸产品
又称附加商品,包含外围配件、安装、保修、服务等。例如:A牌激光打印机墨粉盒、走纸匣、到家组装、三年保修等。
▲完整产品示意图
在操作产品的营销策略时,除了之前的BCG投资组合、ANSOFF市场组合,真正进入细部操作,莫过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 Cycle Management),企划人必须认知到每个商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一般而言,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导入期
新商品刚导入市场,此阶段的目标是努力创造商品知名度,向目标客户沟通商品的利益。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只有少数大胆的创新购买者(约占总顾客数2.5%)会成为第一批购买者,此时市场上的竞争者非常少,销售量与获利都低。
②成长期
导入期发展顺利的商品逐渐进入下个阶段的发展,称为成长期。透过创新购买者的口碑,吸引数量较多的早期使用者(early adopter purchasers,约占总顾客数13.5%)开始购买,此时竞争对手开始加入市场,销售量快速增加,获利也逐渐成长。
③成熟期
成长期顺利发展后将逐渐进入商品的成熟期,中间大量的消费者(middle majority customers,约占总顾客数68%)加入采购行列,实力不足的竞争对手被迫退出市场,市场竞争强度开始下降,此时商品将产生高营收与高获利,为公司带进大量的现金流,但这时候获利虽然成长,但是未来成长率却逐渐下降。
④衰退期
商品经历成熟期后逐渐步入衰退期,因大部分消费者的偏好逐渐改变,市场出现创新型商品逐渐取代公司旧商品的市场地位,这时只有落后型消费者(laggard customers,约占总顾客数16%)会购买商品,大部分的竞争对手都已退出竞争,商品的营收与获利同步大幅衰退。
如下表,我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关注焦点,依据实务经验完整记录下来,以作为读者营销操作之准则。
二、Price(价格)
价格相较于营销组合其他元素,是唯一创造实际营收者,也是最有弹性且最具挑战性的元素。对顾客而言,价格是生产者加诸于产品价值的最直接感受。
企业的定价目的,必须以达成营销目标为最高指导原则。简单来说,最好的售价就是客户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
谈及价格,有两部分要讨论:
1.定价策略
可分为吸脂定价、渗透定价、竞争定价、停损定价四种方式,简单整理表格如下:
定价策略是很难拿捏的部分,大部分的人都会在紧张怕输的状况下,轻易地就把价格让了出去。在此给大家一个很有趣的试算,看完一定让你惊醒!假设此交易利润是10%,当你售价只降5%时,却得卖2倍的台数,才能赚进一样的毛利。因为你让出去的,就是你原本可得的毛利部分。
由此我们就能体会,为何有人说“做生意的是徒弟,收钱的是师父”,只要被倒一笔债,就得用好几十倍的生意补回,当你在经营这几十倍生意的时候,其实也隐含着更多的成本及风险,这样的财务概念务必要深植心中。
2.价值曲线
另一个关于价格的议题,就是所谓的“价值曲线”,这个概念在我当产品经理期间非常受用,因为一个产品经理很可能不只看单一产品,价值曲线除了能够看出自己的全部产品价格定位是否合理(在同一条在线),也可以很快看出自己与竞争对手的相对位置,若是在不利的位置,就必须重新定位,拉高价值,或降价以抵抗竞争对手。如果是领导品牌,最佳方式是采取前者的做法。
三、Place(渠道)
一般而言,渠道泛指经销商;广义来说,渠道也可说是整个从原厂制造商→经过经销商→到达终端用户,所需要通过的路径。
过去我在作渠道规划或是渠道的业绩设定时,大脑第一时间就会飘出次页这一张图,这张渠道管理架构图只要一出现,答案就已经全部现形。
这张图每一个颜色区块代表一个类型,“#”代表渠道家数,“%”代表占整个原厂营业额比例,每一层由左到右加起来都是100%。
整张图共分为四个层次:
1.原厂
这是第一层,泛指所有的品牌制造商。
2.代理商/直销商/直销客户
这是第二层,也就是直接跟原厂有财务交易的一层。
●代理商:一般又称为配销商,是所有经销商的配销者。
●直销商:跟代理商一样,直接跟原厂有财务交易,但直销商是直接面对客户。
●直销客户:跟原厂有直接财务交易的用户,一般以大型企业为主。
3.经销商
这是第三层,大部分的经销商都会落在这个地带,也就是跟代理商有直接交易,但与原厂算是间接关系的一层,一般又可分为四种类型:
●门市:指的是一些3C渠道、电子门市、超市量贩及虚拟On-Line渠道。
●一般经销商:指的是一般大众经销商,一般会专注在中小企业的经营。
●加值经销商:指的是有能力把原厂产品再加上自己解决方案或服务的经销商,一般会专注在销售大型企业的整合性需求。
●系统整合商:指的是以经营公家机关为主的大型标案者,这类公司需要有很强的财务背景、服务能力及整合能力。
4.使用者
就是终端用户。以规模大小,可分为家用/个人、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及公家机关;以产业类别,可分为金融、证券、银行、寿险、电信、制造、运输、医疗、学校、军方、公家……
四、Promotion(促销)
在开始谈促销之前,我想先跟大家一起来定位几个名词,看大家是否搞得清楚,并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
我在外企工作多年,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人能完整地说清楚以下四个名词——企划(Planning)、营销(Marketing)、促销(Promotion)、活动(Program)。
从次页这张思维导图来看,一眼就可以看出:企划是整个公司的经营策略,营销是企划的执行,促销是执行的营销4P元素之一,而所谓活动就是促销组合中的优惠活动。
所以答案就是——
企划(Planning)>营销(Marketing)>促销(Promotion)
促销(Sales Promotion)的主要目的是出清存货、打击或反制竞争者、诱导试用、刺激重复购买或拉拢游离顾客。
谈促销时,进入大脑的两件事,就是活动设计及市场沟通。
1.活动设计
我刚接产品经理的时候,从早到晚促销活动不断,乱做一通。身为一个营销人员,务必牢记:即使只是作产品促销,仍然有设计法则可以追寻。下表“促销种类”是我多年的心得整理。
活动的设计应该跟产品生命周期有关,譬如有新产品上市时,不要因为竞争就急着自贬身价,应该致力于品牌或新产品的认知与推广,同时也要看看自己品牌的定位,有些领导品牌并不适合拿来降价或直接搭赠品,除非是尾盘出清,或对手实在很疯狂做促销……你可以想象买奔驰车送笔电吗?
一般活动分推式(经销商)及拉式(使用者)两种,或者是推拉并用。使用者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
经销商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五种:一个促销活动的设计流程,有七个元素(5W2H)需要被考虑:
①背景(Why):简要叙述促销的背景及目的
②目标(Who):目标客群及预估生意
③活动(What):对象/产品/付款方式等相关活动内容
④期间(When):活动开始与结束时间
⑤沟通(Where):活动所要沟通的工具与范围
⑥执行(How):活动的执行Schedule及负责人
⑦预算(How Much):整个活动的经费预算及ROI(投资报酬率=成交金额/预算)
2.沟通组合
如前所述,促销最主要有两大焦点:活动本身和沟通组合。沟通之前,要先确定好沟通讯息。
沟通讯息,是指要向目标客群(Target Audience,TA)传递的“讯息内容”,也称为“沟通诉求”。营销沟通诉求可区分为“感性诉求”与“理性诉求”两种,“感性诉求”主要是说明产品如何能满足客户心理层面的价值观与主要利益,目的在于引起顾客情感的共鸣;“理性诉求”则在强调产品的功能与特色,如何能解决客户的问题。
当决定营销沟通目标及沟通诉求之后,接下来就要决定沟通管道组合。一般有下表所列五个管道,含括各种市场沟通工具:
我在外企工作期间很习惯设计流程及表格,喜欢把复杂的事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如下图,把所有产品放在第一栏,然后把4P全部排开,这张表格包含了所有营销组合4P元素,一目了然。
本节所介绍的4P营销组合在职场上常会用到,它可以说是一个企划的小型缩影,次页以一张思维导图汇总,方便读者简单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