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引导就是实务的工作。
?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打开心怀有所尝试, 就要一步一步带领,而不是用一个指令来达成。
我常想,大人和孩子的世界除了有身形的距离、理解力的距离,也许真正无法跨越的,是孩子心中被尊重的感觉与成人以为信任之间的认知距离。
昨天,在市图的演讲会上,因为一个提问,我们面对了这样的距离。
当我分享4月12号小厨师活动中有一位小朋友不想吃秋葵的故事之后,有位朋友问我:“怎么知道她没有请别人帮她把秋葵吃掉呢?”
那是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她投入工作的态度让人一眼而知是非常笃定、执着的。当孩子们正准备要开始用餐前,诗婷走进厨房跟我说:“Bubu姐,有一位小朋友说她不敢吃秋葵。”虽然,那时我们正忙着帮孩子烤千层面,但我还是请诗婷把她带进厨房里。
一年级的孩子真的还小,所以,我蹲下来跟她商量。当我牵着她的双手说:“就试着吃一小口看看,说不定你会喜欢喔!”她想了一下,很清楚地回答:“那我先吃一小口,如果不喜欢,可以不要吃吗?”我好高兴她这么好商量,一口就答复她说:“好!如果你试了之后真的不喜欢,就把它留下来。”
对我来说,带领孩子打开心门去领略新的事物,原本就是缓缓而进的期待,在话语的沟通之间,她愿意尝试,已经让我够开心的了,所以,我没有进一步的坚持。只是,我在心里惦记着这件事,所以,当活动结束后,我们自己在用餐的讨论之间,我问了工作伙伴,十二个小朋友收回的盘子中,可有人留下秋葵。
小米粉回答我说,她很确定收回的前菜盘都是空的。我当时感到高兴的,除了吃秋葵这个新尝试之外,还有她小小年纪就能接受商量的柔软;我真的完全没有想过她会请别人吃掉,所以,一时也无法回答这位朋友。
在我说了自己的心情之后,有位女士举手,没有想到,这位小朋友的母亲刚好在场。她证实小朋友的确把秋葵吃掉了,还跟妈妈分享自己是憋着气才吃掉的。她发现秋葵并没有太多的怪味,只是,再也不要吃第二次了。当时,大家都笑了起来!
问题当然不在秋葵,也不在于信任的讨论。我想要分享的是,所谓引导就是实务的工作。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打开心怀有所尝试,就要一步一步带领,而不是用一个指令来达成。
对我来说,不是凡事不管才叫信任,也不是事事介入才是关心,在两个极端中间还有许多适合不同情况的教导,这也是教养无法配方化的理由。过多的疑虑无法成就一个安心的成长环境,成人的教导也不是抓住孩子的小辫子以证明自己的怀疑有先见之明的工作。
当父母嘴上说着“我早就告诉过你”“我早就知道你会这样”时,心里难道曾经产生过一丝丝料事如神的愉快吗?所以,我想的是:无论是当父母或作为其他孩子的长辈,我不要把大人的角色当成检察官或法官;我只要在引导的工作上下工夫、做一个好大人应该有的好榜样;我用诚心来了解与我有生命经验差距的孩子们,用这样的基础来思考教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