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的房子(1 / 1)

山居普陀 蒋瞰 1098 字 9天前

普陀山有很多好房子,背山面海,经过的时候会情不自禁赞叹“怎么那么好啊”,然后又迅速让自己断了这不切实际的想法—“别想了,都是固定资产,有钱也买不到”。原陆军招待所的碧海山庄就是其中之一。

碧海山庄是文昌阁的一部分,面朝百步沙,朋友说:“空了很多年了,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在普陀山,叫招待所的都很牛,哪怕你看它现在停业、冷清,却不破败,依然迷人。

我有个朋友,这里称她为李老师,她的父亲曾经是招待所所长,招待所对她而言就是个宝藏游乐园。三十多年过去了,她还记得,父亲办公室可以直接看到荷花池,曾经的地面是有点点拼花的小地砖,百步沙人多不多站在楼上傲娇地望一眼就知道了。

李老师前两年在杭州疯狂找老房子想做一间中药铺子风格的酒馆,因缘巧合寻到清泰街和中河路交叉口的一个两层楼老房,做成了中西合璧的咖啡馆酒吧。虽然不能扯上必然关系,多少有小时候的审美熏陶。李老师说,她的最终梦想可能还是开个小酒店,就叫××招待所,虽然碧海山庄是盘不下来了。

我们在碧海山庄溜达了一圈,保安问了句“来做什么”,两个工作人员嬉闹着走了下来,房门突然开了一间,不确定是不是客人。顶层露台俯瞰众多庙宇间瓦片屋顶,也看得见多宝塔。多宝塔是普陀山三宝之一,俗称太子塔,双层塔座,三层塔身,自元朝保留至今。导游会向游客介绍:“这座塔可是全部用太湖石筑砌的哦。”

正在摆造型,碰到总经理,指引着我们去侧面小花园。这个方向,远处正是几宝岭妙善大和尚纪念馆标志性的圆顶。

碧海山庄荒废了两年,今年开始动工重整装修,除去租掉的门面,合并的小房间,总共客房数不超过一百间,计划走高端路线。这种风格的房子在这个时代改造成高端酒店,有很多现成的对标参考物,比如杭州的湖边邨、南京的颐和公馆,但听老板说,改造后的碧海山庄仍将以接待为主,有本事不完全依靠市场。

最近还去看了个好房子,位于梅岑路上的来舍,无论房子本身还是经营模式,都是一家名副其实的“民宿”。

来舍就在普济医院和如易阁中间的小路上,往台阶上走右手边就是,瓦当、青苔、古树、竹篱笆,花木扶疏。

这个位置,相当于城市CBD的地位。普陀山过去的布局里,渔民住紫竹林,香华街是商业中心,而梅岑路这一片,因为左右各拥第一大寺和金融街,便有了CBD的意象。

上午9点,老潘在园子里忙活,地足有一亩,曲线形花径上刚撒完种子,明年来看,就是花团锦簇了。中庭的四季桂散发出桂花独有的好闻气味,帷幔布置成了一个凉亭,我暗自后悔没有穿上仙气飘飘的衣服来摆造型。两栋矮楼中布置了8间客房,没客人的时候就开着门通风。走廊尽头是一间茶室,当然,你也可以在任何一个户外空间喝上一整天的茶。

比起那些租来了房子,尽可能多地隔出客房的商业行为,老潘和妻子芳芳就显得非常从容,从装修开始,每天改进一点点。有客人的时候,这就是大家的民宿,没客人的时候,就是自己的花园。

因为,这房子本身就是老潘家的。“不用交租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宿的气质。

老潘是土生土长普陀山人,出生在宝莲庵,就在普济医院后面,如今还在,只有三位僧人。在普陀山几乎没有接待场所的八九十年代,老潘家的这个宅子就是当年的“旅馆”,五块钱住一晚。

在大部分土地都是农田的过去,条件简陋,电要自己发,水要自己挑,住一晚其实只是买了一个铺位,没有“房间”的概念,客人以上海香客为主。

所有这些还要归功于老潘,大家都想农转非的时候,只有他想做农民。人家都没有意识的时候,他就批好各种手续,在梅岑山南坡造了这座房子,造福后代。

2018年年中重新装修开门迎客前,这个房子曾对外出租过10年,也是民宿,房间比现在多。租约到期,老潘想想还是自己回来打理,这也让觉得不可能在普陀山待得住的妻子芳芳开始了她意想不到的生活,从动到静,居然真的待下去了。

芳芳做了18年幼儿园老师,和人们对幼儿园老师的印象差不离,她温柔、细心、多才多艺。也因此有了令人艳羡的夫妻档,老潘主外,负责预定、接送还有园艺、工程。他写得一手好字,空的时候抄一则《心经》装裱起来,客人都想买走;芳芳主内,接待客人,以及为来舍增光添彩,客房里的书签、偶尔的小烘焙都是芳芳做的,碰到同样喜欢琴棋书画的客人,古琴、瑜伽、茶艺就是天然的聊天内容。

来舍不做餐饮,两人觉得,油烟味和雇用厨师的纷扰都会打扰现在的单纯和宁静,也违背了当时回普陀山过小日子的初衷;来舍不雇服务员,只有在客满、非常忙碌的情况下,才会请阿姨协助打扫。

2018年10月到2019年1月,既没有挂OTA,也没有任何个人基础,来舍不见一个客人。过了1月,黄牛来了,虽然拿的回扣多了点,也算是接待了第一批客人。再后来,来舍上了Airbnb,又经口口相传,算是有点经营的样子。

很多事情,完全当成一门生意来做,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去的那天,五一小长假刚过,寺庙依然没有要开的意思。岛上的酒店恢复到节前,入住率回到个位数。而来舍当天的入住率是百分之百,8间客房全满,朋友笑他们碾压山上所有酒店。老潘和芳芳也笑,毕竟经历过三个多月没有一人入住的惨淡。

山谷里有风,山谷里有雨,山谷里有树,山谷里有河,山谷里的天永远那样蓝,在山谷里的人就要平心静气地当好山谷里的居民。听老居民老潘讲普陀山的往事很有意思,我喜欢听,相信入住的客人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