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部下主动提出意见的机制(1 / 1)

将不满、不安和不便转变为机会

在序章中,我提到引发团队的革新也是参与型管理者的职责。

不仅要自己取得成果,还要带领部下一起引发革新,这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经常让部下提出改善意见。但只是一味地等待部下自己提出意见是不行的。

当感到不满、不安或不便的时候,绝大多数的部下都会选择“忍一忍就好”。

但这样就会错失改善的良机。

利用“改善大会”来鼓励部下积极地提出意见

如果你的团队有10名成员,那么一年应该提出100个意见。如果有30名成员,就应该提出300个意见。有100名成员,就应该提出1000个意见。

听到这里,或许很多人都会认为:“怎么可能那么顺利啊。”

但我曾经在客户企业的客服中心(60名成员)做了尝试,结果在两周时间内就获得了120个改善意见。

在岐阜县有一家名叫未来工业的建材生产企业,它被称为日本最幸福的企业。

未来工业拥有大约700名员工,每年该企业根据这些员工提出的改善意见推出的新商品超过500个。

该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保持思考”,而且企业上下全都在实践这一理念。

我曾经到这家企业走访,令我惊讶的是,在企业的园区内,写着“保持思考”字样的看板和海报随处可见。

“不管在企业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保持思考’的文字,这样员工就能自然而然地记住企业的理念。”就连我这个外人,在离开的时候都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更令人惊讶的是,该企业的员工实际提出的改善意见数量:每年大约为7500个。

平均每名员工每年要提出10~11个改善意见,相当于每个月都要提出1个改善意见。

但未来工业并没有强制要求员工提出改善意见。

该企业的社长说:“仅仅提出理念,员工是不会提出改善意见的。我们不管具体内容是什么,只要提出改善意见就给予500日元的参与奖,所以员工都愿意积极地提出意见。”

这完全是机制带来的效果。从成本的角度来说,7500个改善意见加起来成本大概375万日元,只相当于一个新员工一年的薪水而已。

而这些改善意见每年给未来工业带来了500个新产品,可以说已经完全收回了成本。

假设你在自己的团队中也导入这个机制,并收集到100个改善意见,成本只需要5万日元。如果将这笔钱看作培训费,那性价比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在职场中收集意见的技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利用“改善大会”收集意见的具体方法。关键在于以下6点:

①让成员知道你会积极地听取大家的意见

②明确采纳的标准(效果、成本、可行性等)

③制作提案表(提案内容、理由、执行方法、成本、预期效果等)

④将改善意见的数量可视化,用数量来竞争而非内容

⑤对参与者给予奖励

⑥公开结果(采纳/不采纳以及原因)

让部下提出改善意见的关键并不在于部下的能力,而在于组织的机制。

请利用这个方法在你的团队里引发革新的浪潮吧。

最初可能大家提出的都是细节上的改善,但只要坚持下去,成员一定能够提出足以引发变革的意见。

Point

一味地等待部下提出意见是不行的,必须建立让部下愿意提出意见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