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消除分配工作时感到不安的方法(1 / 1)

只要改变前提,就能容忍失败

部下的失误只不过是“擦伤”而已

如果你担心部下会出现工作失误,在给部下分配工作时就会变得犹豫起来。

但部下是一定会犯错的,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

与要求部下不犯错相比,还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提高自己对失败的容忍度。

对失败的容忍度,又被称为“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指的是对自己和他人失败的容忍力。

如果自我关怀度太低,就会导致“一直等待部下成长,总是无法给部下分配工作”的状况。

就算给部下分配了工作,管理者也会对部下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频繁的检查,并不断地让部下重新做。

越是精通业务的参与型管理者越要注意这个问题。

我也是在接触到“自我关怀”这个概念之后,才终于能够容忍部下的失误。即便部下出现了工作失误,我也会想“只要不是致命的失误就有挽回的余地”“一定能够挽回”。

现在回忆起来,我开始工作至今已经有25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因为出现错误而导致无法挽回的情况一次也没有发生。所以我坚信:“出现错误之后只要尽力去挽回,就一定能够恢复原样,甚至还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一开始我却不是这么想的。正如前文中提到过的那样,我最初根本不愿给部下分配任何工作,所有的事情都由我自己完成。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我关怀度呢?

将失误与失败区分开思考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改变对失败的认知,将失误与失败区分开进行思考。

首先来看失败。

失败,指的是无法挽回的、致命的事件。

如果这样想的话,那么绝大多数的失误都不属于失败。

只要不是“影响他人健康”“损害公司信誉”“遭到公司解雇”之类的大问题,就不必过于在意。

比如,没能按时完成工作、下了错误的订单、搞错了项目内容、给客户提交了错误的资料……当然,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错误,但并不属于无法挽回的、致命的事件。也就是说,这些都不属于失败。

在改变了失败的定义之后,我们可以为失误下定义了。

失误,指的是错误的事情。

只要能够这样认知失误,就可以提高自我关怀度。

当然,如果部下出现了工作失误,身为其上司的管理者很有可能会遭到更高一级管理者的责备。但从“能够挽回”的角度来说,还是应该对部下的失误尽可能地宽容一些。

只要事先准备了预防办法和事后措施就能消除不安

应对失误的方法

除了上一节提到的心理准备之外,风险管理也必不可少。

具体来说,就是像上表所示的那样,根据发生概率和影响度将风险分为5个等级,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预防办法、事后措施)。

也就是事先把握可能出现的失误和问题,并提前想好对策。

在对风险进行评估时,以你的主观判断为依据即可,内容也不必过于详细和全面。

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判断的时候,就以“是否会对业绩造成影响”作为判断的标准。

此外,没必要给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都事先准备应对措施。只要对发生概率比较高、影响比较大的问题事先做好准备就好。

比如,给部下分配工作的话,这名部下很有可能必须加班才能完成工作任务,而公司的方针是要求不加班,那么在给部下分配工作之前,就必须采取“对业务进行调整”的预防措施。

如果即便采取了预防措施仍然出现问题的话,就需要进一步采取“减少工作量”的事后措施。

或许有人觉得这样做还是太麻烦了,但实际上只有一开始的时候麻烦。

因为很多对策只要想出来之后就能应对大多数的问题,而且习惯了之后只要10秒左右就能想出相应的对策。

像这样事先准备好对策,在需要给部下分配任务时,就能够立刻做出yes或no的判断。

根据自己的经验,参与型管理者常常不敢将任务分配给部下,但只要提高自我关怀度,并且做好风险管理,就能够消除心中的不安,大胆地将工作分配给部下。

Point

“任何失误都能够挽回”,只要这样想就会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