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家和万事兴(1 / 1)

本章提示

如果你的家人能记住以下几点,你的家庭就会充满欢笑和幸福,并能帮助其成员实现成熟和情绪平衡。生活和享受的简单性;以家为事业的概念;家庭是人类事业的一部分;培养家人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能力;充满爱意、相互尊重和关心的氛围;温馨向上的家庭基调;合理严格但不失欢笑的纪律;互相信赖、互相保护;分享喜悦——从此刻开始。

家庭是情绪性疾病产生的首要原因

教育层面有许多对多数人都能产生效力的因素,其中作用最深远的就是他们生长的家庭。一个人在家庭上花的时间是最多的,家庭对我们早期思想的形成有着权威性的主导力。我们性格的塑造以及生活能力的培养,家庭的功劳是最大的。

鉴于家庭责任的重大性,很多家庭却糟蹋了机会,没能完成使命,这是很可惜的。

在办公室接待病人,明显就能看出家庭是目前人们不良情绪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些病人不仅小时候在家中得情绪性疾病,在他们自己成立的家庭里也同样如此。我们的家庭——小时候的家以及现在的家——是目前造成情绪性疾病,这一迄今最普遍的疾病最常见的因素。

家庭的这一失责最悲哀的部分在于只需要多费心一点,这些几代人都偏离中心的家庭就能被引入正确的轨道上,成为我们教育过程的得力助手。然而,就跟能影响情绪的其他领域一样,人们也没特地在这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哪些家庭环境可以引起不成熟和情绪压力。

造成压力的家庭环境

扼杀气氛的家庭环境

能制造出不良情绪的常见的家庭氛围之一就是扼杀气氛的环境。在这种家庭里,常常会形成悲观消极的情绪。“哦,野餐有什么意义呢?天很可能要下雨;即使没有雨,蚂蚁也会把东西都吃掉的。”在这种家庭里,欢乐在还未结果之前就被扼杀在萌芽阶段了。

贝蒂的家庭就是这样,氛围阴郁。和她的家人一样,贝蒂的生活没有光彩和**;更别提她的祖先了。她没有养成任何能受到同学欢迎的性格。同学老师忽略贝蒂,并不是因为他们讨厌她,只不过她性格消极不容易让人察觉得到。贝蒂从未被同学邀请去家中做客,因为她一出现总伴随着阴郁的气场。贝蒂的妈妈也从来不邀请别的小孩来和贝蒂做伴,因为她也很阴郁不喜欢玩乐。当然了,贝蒂对自己的身体状态也很消极,她妈妈也一样。

贝蒂13岁的时候,被确诊为忧郁症。她阴郁的情绪造成了很多身体不适感,于是她开始担心不止,而这些担心就是她忧郁症的主要病因。她成为了“每天一病俱乐部”的成员。每天早上醒来首先进入她脑中的就是,“我今天哪里又生病了?”她13岁之后,年年都离不开药物。而她母亲不间断的担忧更加重了她的病情。到贝蒂40岁的时候,她已经做过4次手术而导致了绝经。

贝蒂的父亲和她母亲一样是个阴沉的消极主义者,沉默寡言,面无笑容。他的这种性格全是他生长的家庭环境所致。这样的家庭血统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他就是山姆,你在第八章认识的牢骚之王。他的妻子说他有可能在他们新婚的第一年讲过一些讨人喜的话,可是这已经过了很久了,久到她也无法肯定。

批评的家庭环境

另一种能孕育不良情绪的家庭氛围就是批评的环境。在这种家庭中,每个人都爱指责他人。通常是父亲先起的头,但很快所有的家人都会染上这个习惯,来这种家庭做客的人只会说:“上一块砖是谁扔的?”这种家庭最常见的争论是这样的:“我没发脾气,发脾气的是你。”实际上,他们都生气了。

芭芭拉(Barbara)很不幸地就降生在了这样一个家庭里。她长大后自然地就成为了她家庭的缩影,在学校里也带着那股嚣张的气焰。因为对老师和同学的无理,她惹了不少的麻烦。回到家里她继续对周遭指手画脚,而其他家人在一旁指责她。10岁时,芭芭拉得了情绪性疾病。

家庭冷战

有些家庭批评的氛围是以冷战的形式表现的,而非正面的冲突。这时的批评实际上就化为了一句句尖酸刻薄的明朝暗讽,尽管语气愉快。克利福德(Clifford)可是这方面的老手;他和妻子贝蒂在晚上招待客人,为了打击贝蒂,克利福德会在打桥牌时说:“最好别让贝蒂计分,她会把我们的分数都搞混的。”言下之意就是在责备贝蒂不按常理记录家庭开支。或者他会在聊天时说:“在我们家,谜底揭晓前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哪吃饭。”

这类似的情形每年都在上演,这让贝蒂备受折磨。后来贝蒂就得了情绪性疾病,大多数时间都是病怏怏的。而罪魁祸首克利福德为了支付贝蒂的医药费也算是自食恶果了。

来自家庭外部的批评

有时候很奇怪地,引发病症的批评却出现在正常的家庭中。简是个很优秀的女孩,她嫁给了乔治,一个同样优秀的男孩。他很爱她,他不仅善解人意对简也是照料有加。简生活得很幸福,直到她从医院把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抱回来为止。乔治请了一位临时护工帮简处理家务,照看孩子。

这位护工很有经验,她懂得比简多,比医生多。所以,她会毫不犹豫地批评简抱孩子的方式。她还指责很多事情,包括儿科医生开给孩子的药方。她会说:“我觉得孩子并没好起来。这个药方肯定错了。它不能用在孩子身上。”接着简就会抱着孩子去找那位医生,而医生依然确信说孩子一切正常。然而简回到家后,护工还是会说,“好吧,你懂得,有时候医生是不会告诉你实情的。”

类似的情形每天都在发生,而简开始莫名地觉得身体不适。乔治和医生一开始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后来他们才懂。简是个能干的女孩,她聪明机灵又非常重视她的孩子,这对她来说是成为一名优秀而有创意的母亲的一次挑战和机遇。可是护工却彻底击溃了简的自信,让简每天都提心吊胆,不知所措的。医生和乔治发现简的病因后,乔治知道解药其实很简单并且马上就施用了。他解雇了这位护工。于是简很快就康复了。

不过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这么好解决的。比如说芭芭拉,她不可能去解雇她的父母吧。

厌恶的氛围

另一种能引发不良情绪的常见的家庭氛围即厌恶的氛围,或者说是缺乏喜爱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摧毁这个家庭所象征的一切美好。

通常这种厌恶的氛围源自父母互相嫌弃这一根本事实。他们在一起唯一的原因就是“为了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与父母很快就会讨厌彼此。喜爱或厌恶都是通过榜样而被孩子接受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未出自真心,反过来孩子对他们的尊爱也会少之又少。

在这种家庭里,每个人都觉得其他成员是多余的。没有谁是必不可少的。而当有人觉得他是多余的之后,他的人格就永远不会彻底成熟。在这样的家庭里,没有人会觉得自己重要或是有价值。他们不会赞美别人,也从未被谁称赞过。他们的生活就如嚼着干枯无味的梅果一般。

艾伦是她们家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她们家,成员之间毫无关爱存在。作为最小的孩子,艾伦就成了其他人攻击的目标。家里每个人在艾伦稍稍懂事时就开始斥责她。“噢,她真笨。”“她肯定毕不了业。”没人想过去帮助她。

到了艾伦可以上学的年纪时,她已经有了深深的自卑情结。她不敢直视老师因为每个人都说她很蠢。当艾伦终于熬过这段糟糕的童年长大后,她嫁给了一个和她经历相同的自卑症男孩。当她有了孩子之后,她觉得自己肯定无法抚养他,更别提做好一个家庭妇女了。所以她一生都在担心。

艾伦小时候身体就不好,长大了也是病症缠身。她的病因跟简的不一样,是没那么容易更正的。

自私自利的环境

另一种能引发不良情绪的家庭环境即自私自利的环境。这种环境与批评的环境有些差别,尽管它通常也是由父亲开始的。

弗吉尼亚单身的时候一切正常。后来她嫁给了一个自我意识过剩,只在乎他自己的男孩。外人很难看出罗杰的性格,因为像他这种自我者从来不跟别人夸耀自己。可是他只为自己着想。当弗吉尼亚嫁给他时,她当然不知道自己将惹来什么麻烦。

罗杰很正派,不过他娶弗吉尼亚有自己的目的。他沉溺于狩猎和钓鱼,而且一直如此——他从来不会带上弗吉尼亚一起。除此之外,他还喜欢打牌和打保龄,但也从来不带弗吉尼亚玩。所以弗吉尼亚经常被一个人丢在家里。罗杰喜欢吃的食物很少,但他只准家里吃这些食物。因为工作,罗杰经常会在外出差,而弗吉尼亚只能一个人在家里照料四个孩子。而当弗吉尼亚抱怨自己身体不适时,罗杰还很不耐烦,没有丝毫同情。

现在,弗吉尼亚的身体很糟糕,而且看样子也很难康复。可是罗杰并不觉得这跟他有什么关系。他现在只觉得她很碍眼,而弗吉尼亚的孩子们因为一时适应不了,也纷纷病倒了。

牢骚的环境

另一种不良的家庭环境即牢骚的环境。家里有位常年抱怨不休的人,这样的家庭是最悲惨的。通常情况下,这个人会是母亲。不过也有父亲会这样,我就看到过。

当家中有个人经常发牢骚的话,那剩下的人都不会开心。这些牢骚者早晨一醒来就开始分析自己哪里不舒服。一般来说,一个人很容易就能发现有些地方不太舒服,尤其是在他还未进早餐之前。如果我们集中注意,很快就能察觉到某些部位在作痛。你只要坐下然后问自己,“我哪里在疼?”马上哪里就会开始疼痛。牢骚者总是在找这样的地方,他们能一整天只注意这一件事情。最遗憾的是,他们还用自己的痛苦去干扰其他家人。

100个这样的牢骚者有99个得的是情绪性疾病,而非什么重病。不过听他们阐述着自己的症状时,你会觉得他们的病情真是多种多样。在家里,他们制造出了一股阴郁焦虑的氛围,而这些气氛又随之传染到了孩子身上。阴郁、焦虑和忧郁就是这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

除了毁坏家庭氛围外,这些牢骚者还浪费了很多积蓄。有个女人在她痛苦的一生中就看过15个医生,4个巫师,两位精神学家,还做过8次手术,住过3家疗养院,共花销32000美元。

担忧的家庭氛围

我认识一个生意人从早上起来开始就担心不断,到了晚上忧虑越来越重,连觉都睡不着。

举个例子,每天早上他都会为今天戴哪条领带而犹豫不决。早餐时,他担心会不会在燕麦里放了太多糖,然后就担心自己会不会得糖尿病。开车去市里工作时,他会纠结走哪一条路,当他决定走这条路时又后悔没有走另一条,生怕他会在这条路上遭遇车祸。到了店里时,他就开始烦恼橱窗怎么布置,担心自己的员工的口哨声会吓跑客人。

他的家人也有焦虑的习惯——这种习惯的传染性极强。他的妻子有,孩子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对他们来说,这才是生活的方式。因为他们从未体验过其他生活。

有一天,如果他们走运,他们也许能挣脱这样的习惯认识到自己的悲哀,意识到自己其实输给了环境,觉察到自己已得了情绪性疾病。

以姻亲为主导的家庭环境

有一种家庭环境对家庭成员的情绪十分不利,这就是以姻亲为主导的家庭环境。姻亲的主导性会十分显著但却不好对付。

海伦(Helen)是个优秀的年轻女孩,她来自费城。不过她嫁人以后就搬去了丈夫的家乡。这个小镇子只有250号人口,而且几乎都是他的亲戚,其中还不乏狠毒的人。有些亲戚看到海伦住进了一栋现代的新房子里,就觉得海伦拿走了属于他们的东西。他们利用一切机会挑海伦的毛病,还耍手段伤害海伦。渐渐地海伦病了,没过多久病情就严重到不能工作。可是这些狠毒的亲戚此时却加重对她的打击,像秃鹰一样将海伦吞噬得体无完肤。从那之后,海伦只有在回费城时才觉得好受一些。几年的工夫,她就得了功能性疾病而不能行动。最后在离婚法庭上她结束了这场痛苦的战争。接着,不到一年她的病就痊愈了,而且一直都没再复发。

年轻人应当学会独立生活

年轻人从现在开始最好就要试着独立生活,远离自己的长辈,彻底成为自己家庭的主人和掌控者。如果住在一起,父母就算不下命令也总爱提建议。要想得到邻居的帮助你得先去请求,而父母则会自发地行动起来。有对新婚夫妇和男方父母住在一起,婆婆很好心,只想多帮助他们。而媳妇也想与婆婆好好相处。她们的确相处得很好,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可这位婆婆总是为他们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而媳妇就觉得自己没办法过上独立而全新的生活。所以姻亲,祖父母最好不要和孩子住在一起,应该给孩子让出独立的生活空间。

家庭能成为你力量的源泉

我们前面所列举的只是能导致我们生病的众多恶性家庭环境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医生的门诊室里,你能看到很多不称职的家庭,它们的成员就从家里获得了很多不良情绪。许多家庭都没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个家庭面对的陷阱有很多,它们会让好心的家中主妇或聪明的新婚夫妇沮丧泄气。

不过,挫败感不是必要的。

如果你将适用于个人获得情绪平衡的原则也应用到家庭中,你就能让家庭对其成员产生积极的影响。家庭环境也会变成孕育成熟的沃土。而你的家人便能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过:“家就是当你想进去便会让你进来的地方。”

我们可以将这句话重新理解一下,来给家下个定义:“一个美好的家是当你深陷绝望,需要鼓励时,你便能在这里获得鼓励的地方。”这里的鼓励指的不是更多的刺激、挑剔、争论、鄙视的眼神,或缺乏同情,而是真正的鼓励。

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你的态度和想法冷静下来,积极起来——立即地。

你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帮助你的家人让他们的态度和想法冷静下来。这里列出了一些有利于达到情绪平衡和成熟的家庭环境:

为生活做减法

随着美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面对的**也越来越多。美国人越来越重视享受的方式——设备齐全的房子、车子、更好的电视机、照相机和电动车——就在追求享受的过程中,我们引来了挫败和焦虑。渴求、奢望,然后不断地偿还贷款,我们不会,事实上是我们从没有机会去学会如何单纯地去享受。

我们首先要知道享受的实质。将个人或家庭对新物品的欲望最小化。从现在开始享受我们拥有的:参天的绿树、碧蓝的天空,你欢乐的口哨声,和玩伴嬉戏时光。将奢求抛之脑后吧。

意思就是要抓住每一个随处可见的契机去开心,利用眼下每一个时机去欢笑, 从现在开始友善待人。

以家庭为事业

当孩子的年纪足够能理解的时候,就要向他们灌输家庭注定是其成员的欢乐之地这一概念。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以让彼此幸福为己任。这是大家都能受益的事业,是需要大家共同打造的事业。家庭这一企业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在这过程中都要积极应对,各司其职。它是父母亲,兄弟姐妹所需承担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别忘了,当父母亲行使使命时,孩子也将接手经营家庭。通常饭来张口,无心顾家的人都是父亲,他们总是要出去工作,出去看赛马,天知道他们还要去什么地方。如果家中要员首先如此,那孩子肯定也会这样。

家庭事业由一连串互动活动组成。成员一起做事,一起玩游戏,一起围着火炉讲故事,一起讨论着有趣的事情和地方。星期天下午的郊外旅行;每年一次的集体购物。每个人(包括父亲)都参与在内并互相逗笑的庆典与对话,都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将家庭与人类事业相连

家庭生活最重要的一点即家庭需要和其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家庭成员除了要肩负家庭职责外,还要对人类事业担当起同样的责任。这是培养孩子的成熟性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是成熟的一个方面,它将我们的自我从纯粹的自私想法中拉出来置放在其他人的幸福上。如果不建立这种使命感,我们的生活就会被埋葬到满是不良情绪的臭水沟里。如果孩子们懂得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得到幸福和快乐是最有意义的事,那么他们的情绪就会特别积极向上,他们也会发现生活将从此丰富多彩。

而且,家庭成员一旦愿意为别人着想,那么他们就会善待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这些都是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与外界群众的接触、了解和相互帮助是家庭事业的一部分:派对、“认识邻居”的野餐、公司组织的家庭旅游、和家人一起外出旅行、收养战争的孤儿等等。这些家庭活动都可以贴上“人类事业”的特别标签。将一类活动划分为“家庭事业”下,将另一类活动划给“人类事业”,这种行为本身就能引导孩子走向成熟,唤醒其宗旨意识。能帮助孩子成长的对父母亲也一定有好处。

培养家庭成员将失败转为成功的能力

不论发生什么,当出现令人沮丧或失望的情形时,一个家庭所持的心态应该是这样:“我们不能被它打败了;我们要尽力而为,随遇而安!”做到这点会越来越容易,而当你的家庭已经对此熟能生巧时,就没什么能破坏你们的心情了。

将失败视为成功这一方法能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也是成熟的一种特殊标志。

家人已经做好出发前往帕夫雷海峡(Palfrey’s Glen)野餐的准备了,可是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那又怎么样?在客厅里玩游戏,然后在地板上野餐也很有趣呀。

用这种方法处理小问题能帮助你更轻松地面对可怕的困境。母亲生病住院了;每个人都帮忙照料家庭,不仅帮忙做家务,也要维持家人和母亲积极的心态。而所有家人都能昂首挺胸地生活也是同样重要的。

将失败转为成功这一方法可以当做游戏来完成,参与者在比谁能先想到击溃压力的最佳途径,然后大家再一起以此基础携手共进。

爱是家庭永恒的资产

如果父母亲互相爱慕的话,那么家里面很容易就能产生温馨和谐的氛围。爱意必须囊括所有人,不能有所偏袒。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对家庭成长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将憎恨掐断在萌芽时期,如果父母亲相亲相爱,那么孩子之前的厌恶就不会存在。当家庭最高成员之间总是争吵不休,冲突不断时,那孩子长大后也肯定容易和他人起冲突而不受欢迎。当他们结婚后,也会重复这愚蠢的行为,与自己的家人争论斗嘴。

这种愚蠢的傻子医生见多了。他们在婚后不到一年就失去了对彼此的爱恋。这简直太幼稚也太无谓了。维持婚姻最好的方法就是成熟,成熟到能谅解一切随之而来的冲突。只需要10分的好意,5分的同情,0.25分的理解,爱意便会随时间慢慢堆积蔓延。

如果父母间存有爱意,在这个家庭里,没有人会与彼此争吵或斗嘴。如果一家之主能做好榜样,那这种环境很容易便能维持下去。

家庭的基调应当是温馨而快乐的

在家庭里并不存在“废物”,因为当一个人在外遭受打击需要信心时每个人都能帮助到他。这样的家就是当你需要信心就能获得鼓舞的地方。

当然这也需要家庭的最高成员来树立榜样。如果父母不对彼此乱发脾气,也不会做出讨厌或小气的行为,这个家就没有人会做这样恶毒的事情。

纪律应当有道理,严格但却不失开心

不幸家庭中的父母就没有这种想法,但是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纪律其实是可有可无的。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不幸福的孩子。如果孩子生长的环境是幸福而快乐的,他们会少犯三分之二的错误。

有些原则是需要孩子们谨记的,比如说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别人。我们应当教育他们尊爱老人,教育他们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地生活。诚实和正直也是绝不能少的教育课题。

当然了,有时候惩戒也是必要的。不过它必须基于正当的理由,我们这样做全是为了孩子,我们不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不对,会对他人也造成不利的影响。你可以好心劝说,让孩子接受这种理由。一时冲动的生气之举是毫无益处的。对错误的行为应先给予纠正,然后再严格地给予惩戒。对同一种行为的两次惩罚几乎很难有效。

让家庭成员永保自信

家人应当设法让孩子感到自信——不仅是对经济条件的自信,即使家庭贫苦也要让他们建立自信的人格,相信自己能为家庭的幸福美满做出贡献。不论孩子有多奇怪或失败,我们都不能让他们产生自卑或无用的感觉。

这样,孩子的一项基本心理需求就得到满足了,而他们也将会获得更加成熟的人格。

共同享受幸福的家庭

家庭中最必不可少的概念即家庭成员应当能共同分享快乐——每一分每一刻。它意味着和家人分享喜悦,意味着父亲在客厅碰见儿子说的一句玩笑话,或是当玛丽和母亲一起进厨房时随口的一句幽默。家庭意味着分享幸福,意味着谈天说地,分享乐事,真心微笑——每时每刻。

此刻,当然;“我们在等什么呢?为什么要等?就是现在,此刻,让我们互表爱意,让我们经营家庭。就是这一刻,为什么还要再等呢?”计划未来没有错,不过不要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

现在停一下,问问你自己,“我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在你的家里,会有人产生不良情绪,得功能性疾病,不适应外界环境或感到不幸福么?如果是这样,不要骗自己,承认吧。

然后,下一步:做一个榜样。

接着,下一步:将你的妻子或丈夫包括你的孩子——如果他们足够年纪的话——聚集起来讨论一下,制订一个计划帮助你们建立另一种家庭。在这种家庭里,当你情绪低落时就一定能在此找到信心。